古村里螺丝螺帽厂噪声扰民 折射“家庭作坊”现状

古村里螺丝螺帽厂噪声扰民 折射“家庭作坊”现状

御史东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小作坊。

温州网讯 “你好,我家在龙湾御史桥村,我住的地方周围全部是螺帽厂,噪声污染非常大。他们甚至工作到晚上八九点。能不能帮我反映下这个问题。”近日,龙湾御史桥村村民小多向记者吐槽他每天生活在噪声之中。据他称,御史桥村是一个古村,如今被螺丝螺帽厂的噪声破坏了宁静氛围,实在有点不应该。随后记者也前往御史桥村以及龙湾状蒲环保所采访了解详细情况。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则环保投诉背后,不是一个古村得不到保护的问题,更多折射出的是“家庭作坊”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它们曾是“温州模式”的起点,如今随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却成为居民区的不和谐存在,转型提升,迫在眉睫。

一座因桥得名的古村 陷入了噪声扰民之困

走进龙湾御史桥村,一座古迹斑斑的石桥,上面写着“御史桥”三字,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这个村落的深厚底蕴。据当地村民诸珍福介绍,御史桥村原名“巽溪山”,明朝宣德年间,本村人朱良暹中进士后,始任江西按察使,后任山东监察御史。他惩治贪官,造福百姓,留下美名。告老还乡后,他的住处前有一条小河,出行不便,皇帝就御赐他在家门口修建一座桥,并赐名“御史桥”,从此“御史桥村”也就因桥得名。

走进古村没多久,便依稀听见机器加工的声音,待走到御史东路上,这声音更加强烈而刺耳,与这个古村的氛围格格不入。据小多介绍,这个村子里大多数村民都是做螺丝螺帽加工的,而且都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刺耳的声音就是机器加工时发出的。

“之前还好,他们都是在村里一片地里集中盖了厂房生产,离我们住的地方有点距离,不会影响到我们。但后来那里因为违章被拆除了,所以他们又搬回来了。这让习惯了宁静的我们,一下子有点受不了了。特别马上要中高考了,家里有考生的还是希望能够安静一点。”小多说道。

环保所长坦言知晓噪声扰民 但直接关停不现实

民生问题无小事,记者将小多反映的问题,告知了分管御史桥村环境问题的龙湾状蒲环保所所长林宇祥。随后,他也来到了现场,并带着记者走进了御史东路的几家生产螺丝螺帽的小工厂。七八台螺帽机一起工作,说话基本靠喊,整个场地油乎乎,负责人和几个工人一起干得满头大汗。林宇祥向负责人告知了有村民投诉噪声问题,并要求他们将工作的时间提前结束。负责人连声答应称:“会注意的。”

而对于小多说的河流污染问题,林宇祥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应该是生活污染为主,因为螺丝螺帽厂基本不产生废水排放。而在采访当天,河道里已有船在进行清淤工作。

林宇祥坦言,其实4月份的时候也有村民向市长专线反映过噪声问题。他们去现场查看了,给出的处理意见是要求负责人做好以下工作:一、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的影响;如果效果不理想,将依法处理。二、尽快另寻厂房搬迁。

那么近一个月过去了,显然村民们还是会感受到噪声的存在。不能直接关停吗?对此,林宇祥无奈道:“我们也觉得这样最省事,但是不现实。”他告诉记者,根据环保监测站的综合检测数据显示,这些家庭作坊的监测结果在数据上是属于轻污染,还未达到关停的“级别”,而且就算关停,这么多的小工厂又要从哪家关起呢?

噪声投诉折射出“家庭作坊”的艰难现状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朱康对

市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必将倒逼“家庭作坊”转型

“本不应该办在居民区里的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办在了自家的楼房里。这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温州经济的起步恰恰就是从家庭作坊开始的,只是有些作坊早早转型做大做强了,而有些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带来环境污染的危害。”昨日,记者采访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朱康对时,他直言御史桥村面临的噪声污染问题,不仅仅是这个古村落的问题,更是我市很多乡镇街道里“家庭作坊”问题的缩影。

在朱康对看来,企业对环境的保护理应纳入自己的经营成本,而家庭作坊恰恰是把环境保护这样的内部成本外部化了,厂居合一,让自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转移给全社会,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御史桥村民的环保诉求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老百姓会越来越关注企业产生的环保问题。在市民舆论的监督下,政府无疑也将对这种低小散的企业采取诸如整合提升或者整改关停的举措,倒逼家庭作坊进行转型升级、调整结构。

“在寸土寸金的温州,工业用地紧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政府也会对稀缺的资源进行优先配置,即优先安排附加值高的企业用地。所以在等着政府给自己安排地之前,咱们家庭作坊是不是能够自己先和隔壁的作坊抱团整合提升,毕竟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朱康对说道。

据了解,包括螺丝螺帽在内的紧固件行业一直以来是龙湾乃至温州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整个温州紧固件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80亿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龙湾的紧固件大多还是附加值很低的,到现在还是家庭作坊式,无法形成高端的产业体系。

“我们也想搬出去啊,一直被隔壁邻居投诉,我们也不好过。但事实是工业园区的话像我们这种小作坊又搬不起。而且也未必有多余的地给我们搬过去。”御史东路上的一家螺帽厂负责人老朱说,他已经做了十几年的螺丝螺帽生意,这个也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但微薄的利润让他无力搬出去,特别是近段时间钢材价格上涨,让他更感觉生意难做。“说实话,早个十几年我们的噪声也这么大,但那时候也没人说我们。”

一方面是极度紧缺的工业用地,一方面是市民的环保意识愈加强烈,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让像老朱这样的作坊主左右为难。

当记者向龙湾区经信局提及此事时,区经信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已关注到这件事,并有了初步意见,在工业用地极度紧缺的情况下,蒲州街道划了一片20亩的土地,专门给紧固件企业。现在经过整合提升,有十几家企业将要入驻。因为紧固件是蒲州街道的特色产业,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良性、持续发展。而这无疑也让家庭作坊式的紧固件小厂看到了一丝希望,当然前提是先进行自我的整合提升。

本文转自:温州网

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0805.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6月 2日
下一篇 2015年 6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