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周光明

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这个夏天,杭州气温接连爆表,杭州临安启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应学军也焦灼不安,夏季原是本地叶菜卖得最好的时候,却因连日高温干旱,不断减产,“幸亏盼来了市里的农技专家。”

记者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拎稳高温下“菜篮子”,杭州农业部门结合“三服务”活动,组建抗旱指导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送“凉方”。8月17日,记者就跟随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科科长颜韶兵等人,走进杭州的“菜篮子”基地。

颜韶兵去的第一站,是临安启源家庭农场,农场田地80来亩,其中蔬菜占了一半。

“老板一早就打电话,催着我过去,说是大棚里的毛毛菜有点打蔫。”颜韶兵告诉记者,农业是个精细活,“该浇多少水,用多少遮光率的遮阳网,都很有讲究。”

烈日当头,颜韶兵草帽一戴,就直接往蔬菜大棚里钻。一进去,就是迎面而来的热浪,只见一丘丘的毛毛菜,长得不是很匀称,有些已经软绵绵地“趴”在地上了。

“有点缺水,白天光照偏强,遮阳网拉起和掀开的时间可以再调整下。”颜韶兵开出了“方子”,顺手往额头上一抹,甩下一把汗。

不过,应学军并没有因此愁眉立展:“没有水啊!农庄水渠老早干了,旁边溪沟也都快没水了,现在只能每天10亩地轮着浇。”

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颜韶兵就再支招:“白天及时遮阳,叶片萎蔫时还需小水沟灌,加强通风,方便大棚散热,控制棚内温度。”

颜韶兵告诉记者,农业要靠实践出真知,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等,都会对农作物有影响,“所以即使我们回去了,也会和农户保持沟通联系,我们指导加上农户的经验,尽可能安稳度夏。”

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缺人,是如今“菜篮子”基地里的普遍问题。

上午10点半,日头越加毒辣,干农活的工人们也陆续下工,回到启源家庭农场的休息房里歇一歇。他们无一例外带着大大的塑料水壶,从一旁不锈钢桶里接上温热的凉茶,一口气能喝上半壶。

“现在我们工人5点半来,10点半就回去了,就干半天活。”应学军告诉记者,来打零工干农活的,都是60多岁的附近村民,“天太热了,顶着日头干活,我也怕他们出事啊!”

即使这样,17日当天下工时,有三个村民告诉应学军,第二天不来了:“实在吃不消。”

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所以机械化作业是趋势,还是要机器换人。”颜韶兵说。距离启源家庭农场不远的锦兴农业蔬菜基地,记者看到了这种趋势。

这个基地位置很不错,就在山脚下,因此直到现在,农场沟渠水依然没有断流。“都是山泉水,而且之前我们还建了一个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带过滤系统,可以直接进喷淋系统。”农场主柯和兴带着颜韶兵和记者,在农场里转了转,记者发现,喷淋系统进了所有大棚,一些露天的田地,也有喷灌管道。

就连遮阳网,也是电动操作的。“铺撤遮阳网,其实还蛮费力,和工人上班的时间也不匹配。”柯和兴说,为此,他们尝试铺设电动遮阳网,已覆盖农场内三分之一的大棚,“今年连续高温一来,效果就特别明显,后面还会继续铺上。”

有了机械化助力,浇灌水又充足,目前柯和兴的农场受高温天气影响不大,“150亩地,复种指数能达到800亩,即使是夏季,我们每天的叶菜出产,也能够达到两吨左右,以韭菜、青菜、毛毛菜为主。”柯和兴说。

高温下拎稳“菜篮子”杭州农技人员田间送“凉方”

“其实抗高温,功课还是需要做在平时。”在颜韶兵看来,他们作为抗旱指导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一方面是给予即时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把部分农场的先进经验推广开去。

“农业设施的改良、蓄水池的及早建造、耐热品种的选择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功课。”颜韶兵说,“如果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我们的推广能得到农场主的重视,那么我们的抗旱工作就算成功了。”

记者了解到,这段时期,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10支农技服务队赴西湖、钱塘、萧山、余杭、临平、临安、富阳、桐庐、淳安、建德等10个区、县(市),开展粮食、蔬菜、茶叶、果树、水产等高温抗旱和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服务。截至8月17日,杭州全市已组织农技人员1183人次,为844家农业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接下去,杭州市农业部门还将继续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并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做好科学研判,落实32家“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叶菜应急生产3000亩以上,稳定绿叶菜市场供应。

来源:浙江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180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2年 8月 13日
下一篇 2022年 8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