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文|徐恩华

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悠久的中华历史上,尽管仅仅只是一瞬间,然而,就是这一个独特的“一瞬间”,让乡村里许多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记忆,或已经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慢慢开溜。

江夏区地理位置独特,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或者慢慢走进历史,但是,那些极富农耕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补锅补碗

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儿时的记忆里,瓷碗、水缸破了的话,是要尽可能修补的,铁锅就更别说了!由于拿不出更多的钱去买新的,修补,往往是比较划算的选择。记得那时,补锅匠一到村子中央,放下担子,便摇着手里的铜练(许多铜片串在一起,摇动可以发出清脆锐耳的声音)四处吆喝:“补——锅——哟诶——瓷碗,水缸——铜盆铁盆……”

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单说补碗补缸吧,在那各种技术欠发达的年代,我们都不得不佩服其技艺之神奇:沿着瓷碗破损线的两边,打上一对一对码钉孔,在破损的逢口涂上腻子,然后钉上一排码钉,这样,一个破损的瓷碗或者水缸便可以接着使用了。即使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要在普通的工具条件下,在瓷器类上打个理想的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那些补锅补碗人的精湛绝活,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弹 棉 花

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每到秋冬季节,我们的乡村经常会传出一种激昂沉混有力的声音:“嘡啷——当啷——嘡、嘡、嘡……”

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那是谁家请了弹花匠,在家里弹棉花被子。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作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花匠是一种既要技术又要力气的活儿,大木弓通常两米多长,直径七公分多的弩,拉上一根韧性特别好的弦,威武不说,关键是比较沉重,它通过一条弹性较好的小而薄的竹扁担,从弹花匠的后背腰肌向前悬吊起来,看到这架势,自然会想到力气的作用,没有一定的力气是不能胜任这种活路的。当然,这只是起码的条件,其关键的手艺在于怎样将那些尚未完全开放的棉花,通过弹弓上的弦,把一朵朵棉花弹得悠长匀称,其弹棉花的过程是最关键、最要手艺、最辛劳的过程,弹好一床被子,通常要将棉花反复来回弹上三四次,那木锤虽然只有一斤左右,但它每次产生的冲击力够弹花匠人承受的。弹好的棉花,在案台上铺成人们所需要的尺寸大小,通过表面织线,用磨盘反复压覆,这样才能成为一床被子……

竹 篾 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农村,许多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子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如菜篮、撮箕、箩筐、筛子、簸箕,土筐等等,这些以竹子为原材料做成的东西,牢固结实,经久耐用。

由于鄂南山区咸宁一带出产的大批楠竹,可以经过斧头湖,沿着金水河北上。加之法泗洲码头的地理优势,因此,这里也是当时楠竹销售的一个集散埠头。有了充足的楠竹原材料,当年手工制作竹篾用品成为法泗洲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业。那时,法泗洲篾器编制比较发达,从集镇到乡村都有篾匠艺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泗洲老街还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集体企业法泗竹篾制品厂。在那里,容纳着一大批竹篾匠,每年手工编织出大量的生产生活所需的竹篾产品,如农业生产用途最广的土筐,箩筐,生活用途最多的篮子,筲箕,筛子等等……

生产科学在进步,这些用竹子为原材料编织成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逐渐被塑料制品代替了。但这种代替给人留下的遗憾就是竹篾用品的环保特色没有传承下来。反而,塑料制品给我们留下的环保问题有待解决。现代人都知道,这些用竹篾制作的生产生活用具非常环保。

这些即将消失的农村日常用具,其优良的环保特性,的确不得不叫人深深感到遗憾。

篐桶 匠

留不住的脚步 但存一片记忆

在木工手艺行业里,有一个专门的工种,箍匠,许多生活圆形桶类器具都是用木块一块一块地钉入竹楔子加工而成,如脚盆、水桶……小至打水用的舀子等等,牢固结实,经久耐用。在那没有专用的木材加工设备,在那没有快捷方便计算器的年代,单凭艺人长时间练就的手工绝活,就能够将一段木料,加工成一片片的桶料,每片木料侧面的角度都是按照一个斜台测定刨削成型的,然后,准确地拼装成一个早已议定的圆形木桶,在今天的人看来,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小时候,的确亲眼看见过箍桶匠制作水桶的过程。在那没有如今现代设备的过去,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艺人手艺的精湛。

来源:每日江夏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185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7年 12月 7日
下一篇 2017年 12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