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机床“回家”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再添“国宝”

马尾船政管委会近日寻回150年前老机床,它是1867年由法国生产的,历尽战乱和流离,仍保存完好,专家称是“国宝级”文物

N海都记者 周德庆 朱丽萍 通讯员 王晓霞 文/图

日前,一台高约1.8米,重量估计有2~3吨的老“插床”,从三明机床厂回到福州马尾。锈迹斑斑的机器上,刻有法文和“1867年”(清同治六年)字样。它的回归,不仅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增添了一件“国宝”,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变迁史的一个有力佐证。

百年老机床“回家”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再添“国宝”

机身法语铭文:杜克芒公司 米卢斯1867年

曾被堆厂房一角 沾满尘埃蛛网

据介绍,为了这台老“插床”的回归,马尾船政管委会前后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参与此次回购工作的马尾造船厂原厂史陈列馆馆长林樱尧告诉海都记者,早在1998年,他便听说过三明机床厂有这台老“插床”,今年10月初次见到时,它和大多数闲置机器的命运相同,沾满尘埃与蛛网,被堆在厂房的一个角落里。

不过,“插床”上的两行铭文,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林樱尧说,铭文是法语,上行是公司的名字,下行是公司的地址和生产年份,翻译成中文是“杜克芒公司 米卢斯1867年”。

“当时购买英国的机器比较多,但这台‘插床’却不是从技术先进的英国引入,而是法国,这一点很有意思。”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海军史专家陈悦说。

资料显示,从18世纪中叶开始,米卢斯是法国的纺织工业重镇,有“法国的曼彻斯特”之称。

百年老机床“回家”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再添“国宝”

清同治十年的机床,船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经历百余年流离 基本保留原貌

那这台“插床”是何时漂洋过海来到马尾呢?陈悦告诉海都记者,19世纪70年代,福建船政实施建造铁肋船,开始由制造木壳船向铁木合构船过渡,“这台插床可能便是这个时期从法国引进的”。

陈悦说,“插床”的学名叫“直刨床”,可用于切削金属件,加工铁板钢铆钉孔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

“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机床之一,在东亚范围内,如此老的插床也是极其罕见的,更难为可贵的是,它基本保留了原貌,一百多年来,基本没有更换过零部件。”陈悦说,它是“国宝级”文物,在日本的横须贺,保留了一台1868年的机床,不过,那是产自英国的机器。

据介绍,现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机床。1995年,林樱尧等人,在古田县杉洋镇一家乡间小作坊找到了这台老机床。发现老机床时,作坊主人正在用它车木棍。据专家考证,这台机床也是“法国造”。这两台机器,都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珍贵的工业遗产之一。

百年老机床“回家”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再添“国宝”

回到马尾船政管委会的“插床”

上世纪80年代 仍在使用中

林樱尧推测,这台“插床”当时来到马尾后,被安置在了船政轮机厂(即装配车间)。

作为近代中国先进的船舶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的发源地,这台“插床”和其他机器一起,见证了福建船政的辉煌和曲折。据《船政志》等文史资料记载,福建船政借助外国人的知识和技术,兴办近代最先进的“国营”企业,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艘铁炮舰、第一艘铁肋船、第一艘钢质军舰……

而让人惊讶的是,这台“插床”竟然能在战乱和流离中保存完好。中法马江海战时,福建船政轮机厂损坏严重;1938年6月1日,马尾轮机厂的南车间又遭日军飞机炸毁;之后,一部分机器被运往南平……

林樱尧说,抗战胜利后,这台老“插床”曾一度回到马尾。上世纪70年代,马尾造船厂为支援福建机器制造厂建设,输送了一批机器设备,老“插床”就在其列。随后,福建机器制造厂在三明沙县开设三明机床厂,老“插床”又搬到了三明。

据三明机床厂的老工人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这台老“插床”还有继续使用,后来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机器,才慢慢被闲置下来。

据了解,这台老“插床”将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出。

编辑:郭晨

来源:海峡都市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2692.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1月 21日
下一篇 2019年 11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