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时“鏖战”减速顶

8月3日凌晨4.00点,积蓄了一昼夜的暑气刚刚消尽,静谧的夜幕下竟有丝丝凉风,此时常人睡梦正沉,可衡水站减速顶工区内已是灯火通明,工长王占华和他的5名工友已经“饱餐战饭、整装待发”,并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水,为一场10小时的“鏖战”——安装100号道岔的54个减速顶,做着准备。再次熟悉施工计划、工作流程,带全所需的电缆、钻头、测试仪器等备品工具,和着微凉的夜风向不远处的“战场”——调车场驼峰进发。

减速顶,是铁路调车场内的重要设备,驼峰上溜下来的车辆只有经过它的速度调节,才能顺利到达指定位置,和其他车辆组成新的列车。4点30分,王占华和工友来到调车场100号道岔处,在探照灯的照耀下,现场亮如白昼,此时该处线路已经封锁,旧道岔昨天的天窗点内工务部门已经拆除,工务部门正在安装新的道岔。王占华和工友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昨天54个从旧道岔上拆除的减速顶安装到新道岔上。说话简单,实则这是一场劳动强度大、精细度高、耗费时间长的硬仗。每根减速顶是一根长30多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的钢管,顶部上面带有减速装置,要把这个铁家伙装好,需要用电钻在新的道岔钢轨上打孔,把对应处的道砟清除,以利于顶身插入,顶装入后还要进行系列调试,算下来装好一个顶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安装完全部顶需要9个多小时。今天的100号道岔只是近期需要更换的5组道岔之一,为了抢抓时间赶进度,半月来工区6人全部放弃休息,吃住几乎全部在单位。

按照分工,王占华和技术员马超拿着测量仪器、粉笔,量定需要打眼的准确位置,副工长程序宁带领身强力壮的王立洲负责用电钻打孔,杜彦明、高进喜两位岁数较大的师傅负责将安装孔处的道砟清除干净。王工长测定完孔位后,和马超开始按照减速顶,把30多厘米长的顶身通过钢轨上的孔插入地下,用电动扳手将其与钢轨紧紧拧在一起,这既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6人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渐渐的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渐渐的太阳露出了火热的笑脸,恰逢三伏、黎明前仅有的一丝风也不见了踪迹,空气像是凝固起来,让劳作中的人们感觉胸闷气短、呼气难以顺畅,慢慢的汗水浸湿了衣裤,并顺着额头、脸颊像小虫子般向下爬,杀了眼睛、沁满了脖颈、浸湿了衣裤。可为了赶在封闭点内把工作做完,6位“将士”此时觉得连擦把汗的时间都那么珍贵。

虽然太阳在厚重雾霾的包围下真颜难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还是越来越闷热,粘湿潮热像一盆稠得流不动的热粥。中午12点,45个顶已经安装完毕。“大家稍事休息,车站给我们送绿豆汤来了,大家来补充补充能量。”听到命令,年轻的马超一屁股就坐在了滚烫的道砟上,接过车站干部递过来的一大碗绿豆汤咕咚咚先灌了个饱,冰爽甜美的感觉霎时传遍了全身,大家也都纷纷坐下来,捧起大碗喝起绿豆汤来,不一会两大壶绿豆汤就下去了大半。经过10分钟短暂休整,大家又重新投入了战斗。

13点30分,最后一根顶终于顺利插入地下,并被牢牢固定在钢轨上。

“大家坚持坚持,就差最后的测试了,胜利就在眼前!”大家在王工长的带领下将测试台车搬上钢轨,台车轧过根根减速顶,发出叮叮咚咚的碰撞声,减速顶伸缩自如,经过两边测试,仪器显示正常,预示着所有减速顶安装成功。

“今天施工胜利结束,大家点清、带好所有工具,回工区休息!”

14点整,6位“将士”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了“战场”,不远处的工区正在迎接他们的凯旋,一场历时10小时的鏖战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通讯员:张海生 周胜军)

来源:中国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503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7月 23日
下一篇 2015年 8月 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