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琪院士:建设海绵城市应追求系统最优,而不是单元最佳

任南琪院士:建设海绵城市应追求系统最优,而不是单元最佳

12月12日,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纳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广州举办。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就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发表演讲。他表示,目前海绵城市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应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来解决污染治理问题。

任南琪院士:建设海绵城市应追求系统最优,而不是单元最佳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视频演讲

今年城市“内涝”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任南琪表示,城市“看海”的诱因很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区域或流域性洪水引发的外洪进入,使城市排水河流的水位高张而导致顶托,出现排水不畅、城市积水。二是城市高强度开发和高硬覆盖率引发的城市内涝:雨水径流速率加快,生态蓄水空间减少,特別是排水基础设施不足,严重欠账,甚至难以应对一般性降雨强度。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任南琪进一步解释说明,海绵城市意味着,“通过在源头、过程,和末端不同尺度上综合利用运用‘绿色’+‘蓝色’仿生与灰色工程措施,使城市具有更强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

海绵城市要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内涝的问题,二是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问题。任南琪强调,要解决城市水系统的核心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概念——我们追求的是系统的最优,而不是单元的最佳。“我们现在有很多城市在做的事情,始终考虑的是单元要达到最佳,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实际上是不符合低碳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表示,海绵城市对于常规性的雨水可以处理,但像郑州今年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也很难解决。对于公众比较关注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他认为,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短板非常严重,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较低。这是下一步各个城市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针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标准,他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不能定一个笼统的标准,而应当思考我们处理后的污水将服务于什么。是生态补水、回用水还是营养物归田水。”他表示,排放标准应适应“目标与功能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促进了全国多个试点城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认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四川遂宁金色海岸小区改造项目,统筹解决小区积水、道路破损、景观差、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目前,每年可利用雨水3500立方米。

“海绵城市是一项理念,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任南琪表示,接下来,要实现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污染治理,还是要通过灰绿结合,即自然生态系统(绿)+人工强化系统(灰)。从而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并进一步提升人居品质。

采写:见习记者 刘安琪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5572.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1年 12月 1日
下一篇 2021年 12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