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浪漫是一物一人一世倾情

作者:池青

这世间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如果这句是吃客的情话,那全民吃一种食物怀念一个人的端午节,就是中国最有烟火气、最具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了。

端午节的浪漫是一物一人一世倾情

中国人过节离不开吃,过什么节一看餐桌的菜品、菜色和菜数便知。春节的鲶鱼、饺子;中秋的月饼;元宵节的元宵或叫汤圆,端午节公认的代表食物肯定是粽子。同是粽子分法不同,叫法也各不同。南、北粽子;三角粽、长形棕;竹筒粽、竹叶粽;糯米粽、杂米棕;白粽、有馅粽。。。。。。但最有情感和情趣地划分还是,家里的粽子和家外的粽子。

离开家后过端午,最怀念和最想吃的是家里人包的粽子。老家是地处皖东南的一个水乡,端午这一天最具仪式感的风俗是包粽子。通常是端午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睡前先用清水浸泡着糯米和菖蒲叶,一夜浸润后,糯米粒粒乳白饱满,菖蒲叶翠绿松软,讲究的父亲会剪去菖蒲叶头尾,只留中间宽度均匀的30公分左右的长度待用。然后把一根木质或竹制的扁担横担在木盆上,将修剪整齐的菖蒲叶一片片沾着清水,抹平叠放在扁担上,等它们彻底服帖平整后就可以包了。

老家的粽子跟我吃过的各类粽子最大的不同是口感的紧致,秘诀在包法和捆绳上。拿两三片菖蒲叶次序排开,选用一头圈成圆锥体,放糯米填平后四指用力按压,包裹成立体的四角椎体后,拿出蔺草,一头用牙齿咬住,然后牙齿和手默契配合用力捆绑定型,一个俊俏的四角粽子就完成了。

如此细致的描述包法,是因为父亲在我离家工作前的端午节,手把手认真地教会了我。他怕我离家太远吃不上家乡的粽子,自己学会了哪天想吃都可以。前几年的端午,一时心血来潮,买齐了材料,凭记忆真包出了跟父亲水平相当的粽子。只是一个人默默包制的过程太孤单无趣,之后就再无兴致自己包了。

老家的粽子以白粽子居多,最多放点蜜枣或葡萄干,味道清淡雅致。来京后吃了各地各种馅料的粽子,最钟爱的是五芳斋的鸭蛋黄肉粽子,有熟悉的南方雅韵姿态,又多了份浓浓的肉香,满足了我这个肉食动物的口欲。不喜欢的是粽子的五色捆绳,虽然不同颜色方便辨认馅料的不同,但混入了点工业气息,总感觉破坏了粽子的纯真自然模样,还是觉得纯天然的蔺草捆绳更搭配粽子,也更有野趣。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捆绳的细微差别并不会影响粽子的口感。即使换成蔺草,味道再好,吃起来依旧有遗憾,因为它不是我记忆里熟悉的模样,也没有我忘不了的熟悉味道。所以每到端午,最想吃一口的还是俏模样的白粽子,咬一口,咯兹一声响,蘸上点绵白糖,口感更甜粘劲道。饮食习惯似乎是比誓言更固执的情感坚守。

又到端午,年幼的女儿突然提出要自己学包粽子。我已准备好包粽子的食材,准备在端午这天,跟父亲教授我一样,也教会女儿外公包粽子的手法。有一天,她离家远游,思恋远方亲人和故土时,就可以自己动手包外公和妈妈的粽子,只希望那个时候她身边有人陪伴,不是孤单一人才好。(千龙网评论员 )

(中华网)

来源:中华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5699.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7年 5月 5日
下一篇 2017年 5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