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俭节约爱厂如家到精细管理技术革新–吉化“麻袋毛精神”的与时俱进

新华网长春9月2日电(记者姚湜、段续)“麻袋毛精神”,是1955年吉化工人于德泉靠回收利用废旧生产资料给国家积累1万元财富的决心;也是2014年吉化工人刘玉分析检测数据提出节能降耗措施的行动……在过去的六十年间,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吉化“麻袋毛精神”有了新内涵。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前身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一五”期间我国在吉林市以“三大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依托,组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工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工业化生产的创业时期。吉化仓库保管员于德泉修复报废阀门,回收废金属和可利用物品,分类放入“于老仓库”;七十年代,吉化染料厂麻袋库工人李云山带领同事用几年时间回收麻袋毛200多公斤,回收缝补麻袋90792条。

“麻袋毛精神”由此诞生。在当时,节约一钉一木、一砖一瓦成为时尚,也成为助推工厂建设的精神动力。

而今,在吉化染料厂,记者见到了吉化“麻袋毛精神”传承人刘玉和他的“百宝箱”。四个大小不一的铁质更衣箱内,分门别类摆放着喷嘴、垫片、白钢件等各种部件。“这个过滤器变形了,修理一下还能用;这张方形的四氟板剪去了一个大圆垫片,边边角角还能剪出小圆垫片……”刘玉这样向记者介绍他“变废为宝”的百宝箱。

在吉化,很多车间都有自己的“百宝箱”。在染料厂仪表车间的一个小房间里,记者看到了分类存放的一万多个零部件,包括各类螺丝、螺母、垫片、计量仪,等等。

而面对现代工业,“麻袋毛精神”也不再局限于爱厂如家的勤俭节约,扩展为现代企业工人为优化企业生产贡献智慧。刘玉设计的送水泵改造方案每小时可节约电能26千瓦,全年节电16.85万元。

在吉化,“麻袋毛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是一种企业文化;而今,这种精神文化也成为现代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

郭林是吉化动力二厂原料车间班长。原料车间主要负责原煤的卸车、储藏和运输。每天,郭林和他的同事要从数百节火车皮上卸煤:机械卸煤之后,用铁锹铲,然后再用扫帚扫;冬天车厢底部冻住的煤冰,也要一点一点“抠下来”。“卸车过程中容易留死角。煤都是花钱买来的,积少成多,一算账也非常可观。”郭林说。

煤、水、电、汽是化工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二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李志民说:“我们在管理上奉行‘克煤必省,度电必争’原则,详细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措施,降损耗、控费用。虽然每克煤不到一分钱,每度电五毛九分钱,但是不到三年时间,公司节省了接近3亿元。”

“今天的‘麻袋毛精神’不仅仅是节约和回收,更是精细化管理,从装置缝隙中挖效益。”吉化染料厂是“麻袋毛精神”的发源地,党委书记戴宝林这样对记者描述传统的新内涵。

吉化正力争把管理精细到“麻袋毛”:以小时为单位跟踪产品价格;把员工工作的操作细节规范到具体步骤;厂区不同用途的井盖以蓝色、绿色、红色区分,便于紧急情况处置……

在很多吉化人看来,“麻袋毛精神”更是节约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5812.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9月 1日
下一篇 2015年 9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