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文化”催生练兵热情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强军文化锻造先锋士兵。驻扎在云南星云湖畔的第14集团军某舟桥团,先后20多次圆满完成渡河工程保障、抢险救灾和紧急救援等大项任务,被誉为“水上蛟龙”。近年来,他们打造独具特色的“蛟龙文化”,让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成为激发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的有效平台。

走进该团驻地,道路两侧巨大的“风采灯箱”格外引人注目。一个灯箱一个先进典型,一个灯箱一个动人故事,全团20多个训练尖子成功登上“风采灯箱”。他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都与该团打造的“蛟龙榜”有关。“蛟龙榜”是该团激励官兵创先争优的平台。榜上有名的战士不仅能在“风采灯箱”上留下自己的身影,还能在该团电视节目“蛟龙视点”中一展风采。五连班长王兴彪针对门桥快速连接难题,探索总结的“两边距离控制好、左右移动排虚空”小诀窍在“蛟龙视点”播发后,得到大家认可并在全团推广,王班长也因此成为了大家追捧的“明星”。

碧波之上,该团一场特殊的水上拔河赛激战正酣。官兵们以一个舟桥单元为一个组,每组12名官兵,用自制的打舟工具撑着湖底进行舟桥水上拔河比赛。这是该团组织“蛟龙秀”水上趣味比赛中的一个项目。在该团,像这样的水上活动还有很多:趣味游泳、水上排球、水中寻宝……一个“秀”一个训练侧重点,官兵们在踊跃参与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训练。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不少新战士由过去3个月才能上舟训练的适应期缩短为1个月。

舟桥器材上擂台,专业训练更扎实。在该团开展的“蛟龙杯”系列擂台赛中,冲锋舟、救生圈、桥板等官兵常用的舟桥器材全都派上了用场。战士们一手握住钩篙把手,一边用钩篙头提起螺栓,比拼臂力和钩篙的使用能力,这一比赛项目被称之为“太公钓鱼”。“惊涛骇浪”则是模拟舟桥部队水上抢险救灾的场景,参赛人员要在剧烈摇晃的冲锋舟舟体内,将投掷绳抛掷进救生圈内,考验的是官兵在舟体内操作的稳定性。每一场擂台赛,都是一次战斗意志的历练。在一次次擂台比武中,不放弃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氛围在该团不断浓郁。

“蛟龙文化”催生练兵热情

来源:中国军号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17576.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7月 21日
下一篇 2016年 7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