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碓杵窑儿 碓杵窑儿(见图21)是把稻、谷等去皮成米的器具,和碓杵配套使用。碓杵窑儿是石头打制的,呈圆柱形,高二尺左右,直径约二尺,中间为窑儿状;碓杵的杵头为石头打制,半球体,木把。稻子、谷子等带壳的粮食放置窑儿内,双手握住杵把一起一落,反复进行,就把粮食壳弄掉了,再用簸箕把粮食壳簸去,剩下纯粮食籽,便可以做饭食用了。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1

石磨 石磨(见图22),通常人们称之为磨,又分磨和花磨。磨较花磨大 ,用于磨小麦、玉米等;花磨小,用于磨豆腐、磨豆瓣等。豆腐坊里加工量大,用的也是磨。

石磨有由磨扇、磨盘、磨杠、拨杆等部件组成。磨扇分上下,石头打制的。下扇固定在磨盘中间,磨扇正中固定着磨芯儿,磨芯儿是铁制的,呈凹凸状,上扇磨芯儿凸状,下磨扇凹状。磨杠是用结实的木材制作的,固定在上扇磨上。拨杆是一根木棍,细头安一铁制的拨子,粗头悬挂屋顶上,必须使拨杆与磨正中呈垂直且有间隙的状态。磨用大牲畜拉,也可人推。用驴拉磨较普遍,驴拉磨需要驴套、驴扎脖、驴碍眼儿、驴撑棍等。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2

罗面柜 木材制作的,放在磨坊里,磨面时罗面用。上面有罗面撑儿,把箩放在罗面撑儿上罗,面落在了面柜里。

拆瓢 磨面时,粮食经过磨粉碎后落在磨盘上,用拆瓢(见图23)拆下来倒在罗里罗成面。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3

石碾 石碾由石磙、碾盘、磙框、碾管芯、碾杠和底座等部件组成(见图24)。石磙和碾盘是用石头打制的,碾管芯是生铁铸造的,磙框和碾杠是木材制作的(碾杠也有铁制的),碾盘下边的底座也是大石头垒的。石碾用来碾稻子、谷子等带壳的粮食。它比碓杵窑儿省力、省时间。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4

锅台 锅台(见图25)是家家户户生火做饭必不可少的,有泥垛的、坯砌的、砖垒的;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它是比着锅的大小砌的。锅台砌成后,把锅坐上,并使锅与锅台之间没有缝隙就行了。垒锅台是技术活儿,好锅台火旺、省柴、省时,且厨房无烟。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5

风箱 风箱(见图25)用木材制作,长方形状,由风箱、风箱杆、拍门等主要部件组成,用于给锅台吹风,以助火势。铁匠打铁也用风箱。

铁锅 铁锅是用生铁铸造的,有大有小。屠行(卖猪肉)和豆腐坊用大锅,锅口直径有4尺多;一家一户做饭根据家里人口大小决定锅的大小。

鏊子 鏊子是烙馍的专用工具,生铁铸的,圆形,直径约1.2尺,边缘处等距离三个鏊爪儿。烙馍时,用三个土坯头或砖头支住鏊爪儿,把柴草点燃放里边烧热,鏊子被烧热后把馍炕熟。在炕的过程中,用翻馍批儿(铁或竹制的)把馍翻三到四翻即熟(见图26)。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6

老粗碗 老粗碗俗称圪篓,比现在的饭碗大(见图27),盛饭多(一碗相当于现在的三至四碗)。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7

炊帚 炊帚用于刷锅、碗、瓢、盆等。高粱穗去掉籽后,拿一把用麻经子扎紧就可使用(见图28)。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8

木桶 木桶是取水的工具,圆柱或圆台形状,由桶板、桶底、桶箍和桶鑻组成,桶板、桶底选择结实耐沤的楸木,桶箍、桶鑻是铁打的。过去,人们吃的是井水,用木桶从井里把水系出再担回家,储存在水缸里。

辘轳 辘轳(见图29)是汲水的助力工具,安在水井口上边,由架子、辘轳头、绞绳、绞把等组成。汲水时用绞绳绑住桶鑻,转动绞把使水桶下到井里,待水桶满后再转动绞把,把水桶系上来。这样取水非常省力。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29

轧井头 轧井头(见图30)由架子、筒子、皮碗儿、水管、手柄等部件组成,安在井口之上。轧水时先向筒子里添些水,叫作引水,之后,单手或双手握住手柄,一下一下往下按,井水就顺着水管上来了。轧井头的出现,使人们纷纷在院子里打井,避免了出外担水的辛苦。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0

瓦盆、瓦罐 瓦盆、瓦罐(见图31)是陶制品,用土和泥做成坯放入窑中烧成的。瓦盆有大小,一般用于盛面、盛水;瓦罐也有大有小,大的用作水罐、茅罐等,小的用作水罐、尿罐等。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1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见图32

瓷缸、瓷盆 瓷缸、瓷盆,还有瓷坛等和陶制品一样,也是烧制的,它更加结实、美观。瓷缸(见图32)用来盛粮食、盛面、盛水等;瓷盆用作和面、洗菜等。

木笼 木笼(见图33)是蒸馍等的专用工具,用于红白事待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3

客蒸碗和集体食堂蒸馍。木笼为正方形或圆形,框子是木材做的,中间的横撑也是木材,横撑上钉的是竹片儿。蒸时,锅里要有足够的水,把木笼放在锅上,根据蒸东西的多少,一格一格往上摞 ,最后盖上笼头,检查是否漏气。

竹箅子 竹箅子(见图34)是家庭用的蒸具,按家里饭锅的大小比着做,木材做横撑,上面钉或绑竹批儿,用以蒸馍、蒸菜等。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4

锅拍 锅拍用于盖锅、盖盆、盖缸和放馍、饺子等(见图35),是用秫秆条纳的,大小不一,小的碗口大,大的直径3尺多。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5

拍圪拦儿 圆形,用线绳或细麻绳把麦秆按锅的大小绑成圈状,蒸东西时放在锅口上以加大蒸量(见图36)。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6

擦子 擦子是加工红薯的专用工具。在一块长约1.2尺、宽约8寸的厚铁皮上用钢钉凿出直径约1分的密密麻麻的孔(放在木板上凿),另一面就形成了一层铁刺儿;再把铁皮两边钉在两个方木条上,擦子就做成了(见图37)。擦红薯时,把它放在瓷盆里,有刺儿那面朝上,一头搁在盆沿儿上;一手按住擦子,一手拿着红薯按在刺面上使劲上下擦,红薯块儿就被粉碎成末糊状;再经过一些工序将红薯淀粉析出,就可以做凉粉等美食了。这种擦子还有一种妙用,就是做蛤蟆格斗(蝌蚪)——用红薯面做的美食。具体做法是:把红薯面活成软硬适宜的面块儿,待锅中水烧开后,把擦子棚在锅上(光面朝上);再把面块儿放在擦子上并用劲向下按擦,面块儿一点点被挤下去,形成5分左右的条状掉在翻滚的水里,一会儿就变为黑色,活像成群的蝌蚪;煮熟后捞出来,蒜泥香油一调,好吃极了。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年月里,这是红薯的一种常见吃法。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7

木瓢 用木材制作的瓢,有大有小,可作水瓢、面瓢、饭勺等(见图38)。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8

葫芦瓢 葫芦瓢是把长老的葫芦平分为二,待其干后用以搲面、舀水等(见图39)。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39

擀面杖 擀面杖是木材制作的,圆柱形,直径一寸左右,长二尺多,用来擀面。即把面块儿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来回擀动,将其擀成很薄的面片,再用刀切成面条等。

筷笼儿 筷笼儿(见图40)是装筷子的,有用竹子或铁丝编的,有用青皮麻秆编的,形状各异,但其底部都是网状或有孔,因筷子洗了以后有水,放在筷笼儿里,水可以顺着孔流出来。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0

铁锅铲 锅铲俗称锵锅刀儿,铁制品,用于刷锅时锵去锅巴等。

水泥缸 用水泥混凝土做的缸,用作水缸或盛粮食。

蒜臼 用石头打制而成,和蒜锤配套使用,用于蒜泥等调料的加工(见图41)。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1

竹套茶瓶 茶瓶外套是竹篾编的(见图42)。当时的茶瓶也是奢侈之物,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2

煤油炉 烧煤油的炉子(见图43),可以用于做饭、烧水。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3

气死猫篓 用竹篾或各种条儿编的篓,有盖儿,把馍、肉等食品放进去,盖上盖儿,再挂起来,连最麻利的猫也偷吃不成(见图44)。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4

铜水壶 用铜打制的水壶,用于烧茶水等(见图45)。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图45

铁皮水壶 用铁皮加工而成(见图46),用途和铜水壶一样。

慢慢消失的产物70-80年代童年记忆

来源:以案说法yasf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1464.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4月 19日
下一篇 2019年 4月 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