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从七七抗战到日本投降,中正式步枪,是整个抗战中国军装备最多的武器之一——这款神枪始终伴随中国军人们浴血前线,征战沙场,同时在最艰难的战火岁月里,大后方的人民节衣缩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使得它们能一批批从中国人自己的兵工厂里被制造出来。

中正式步枪,为德国授权的24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厂生产,正式定名为中正式骑步枪,后来逐渐取代汉阳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

旧中国军队的一大问题是“万国造”,即武器来自多个国家,制式各异,无法通用,严重影响战斗力。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式步枪,兼用为步骑枪,使用7.92×57mm尖弹,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尚只有小量生产,是当时最新型的步枪。

1934年时财政部为了武装税警总团,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一万枝步枪,兵工署技术司,乘机请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向该厂索取二十四年式工作图全套,并附料表,检验样板,对板图一副。收到后,交给巩县兵工厂,根据图样、样板,修正夹头工具,筹备制造二十四年式步枪,原先预计在1934年10月底制出第一批新枪。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但是毛瑟厂所赠样板,系已经用过者,交来图样,亦小有错误。兵工署技术司又向德国兵工署,正式商取德造二十四年式工作图及检验样板图。巩县兵工厂当时厂长毛毅可,原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奉派前往德国引进1924式工作图及样板。新图于1935年收到,仍由巩县兵工厂负责开发研制。

巩县兵工厂在1935年7月开始试产,原定名为二四式步枪,亦称1924年式短式毛瑟枪。节套上的印记模仿毛瑟的横幡商标,打上二四式。在筹备试产过程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暨夫人宋美龄,曾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后来由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呈请批准,1935年8月之后,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

中正式步骑枪于1935年10月10日正式量产。1935年9月生产,为中正式量产前的先导型。现存的实枪中,有一把是1936年12月生产的,序号已达58000,以此看来,当时巩县兵工厂一年有生产四万多枝步枪的能力。

1940年,21厂奉命改制中正式步枪。21厂的枪厂参考了德制98式步枪的两万多张工作图,在原有的设计上进行研究改良,重新绘制图纸、改进机具,并采用了一些简化生产、提高产量的措施。新枪连刺刀一共定为94个零件,在1943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

1946年12月,兵工署制定《中正式步枪核验暂行规格》,规定枪管及部份枪件的互换、高压弹试验、精度试验、刺刀、附件、涂油及包装等项验收内容及方法,以及枪件淬火的硬度等。这项规定配合了早己实施,每半年轮调一次的兵工署驻厂检验人员,建立了兵工产品完整的品质管理制度。

中正式步枪,可算是北伐成功定都南京,成立兵工署之后的一项重要作为,这可以分三方面来说: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一.采用了短管步枪。

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首先在1932年开始仿制FNl930年式的21式步枪,但是产量不大。在此之前,中国比较普遍的自制步枪是元年式步枪,由袁世凯北洋时代的陆军部颁定,生产的有巩县、广东、四川等兵工厂,各厂制造的却都略有不同。以巩县兵工厂的元年式步枪来说:枪全长1,255公厘、枪全重4.08公斤、枪管长738公厘。

中正式主要的差异就是枪管缩短了138公厘,符合了武器发展的趋势。以此相较,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仍在生产长筒步枪。短管步枪在使用时,比较灵便,制造时节省材料,其杀伤力在射击和进行白刃战时,比起它的长简兄弟,毫不逊色。

除了比利时制造的1924/1930式短管毛瑟步枪,捷克也生产了VZ24式毛瑟步枪,中国在抗战前也买了不少。捷克和比利时都是使用德国机械和设计改良而出的,其差别在外观上而言,护盖延伸到头箍,不像毛瑟上段枪管露出。护盖并覆盖到照门前端,不像毛瑟在照门尽端嵌入一道圆槽。内部作业大致相同,有的在抛弹片后没有活动空间,以供缓冲用,有的无法单发喂弹,必须由弹仓上膛,这些是与毛瑟原枪不同的地方。

二、采用了尖弹为制式标准弹药。

中国的汉阳造和元年式,多使用圆头弹,其弹头重14.7公克,即使是元年式,原先仿自毛瑟1907式,使用弹药6.8x57mm为尖弹,在中国仿造时,也有改用和汉阳相同的M1888子弹,四川兵工厂和广东兵工厂的元年式则已经采用尖弹。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尖弹的弹头轻,因此出速较高,其形状呈流线形,空气力学系数佳,因此弹道特性较好,不易受风向影响。7.92×57mm尖弹有两种弹头,一为9.98克、一为12.83克(198grain),是从M1888子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1903年采用。

S型弹头,是全世界第一种被采用的尖弹,后来德国为了改进弹道的平直性及有效距离,又发展出了SS型。起先专供机枪使用,到了二次大战前,才统一配发给步兵。中国称s型为尖弹,供步枪用,SS型称为重尖弹,仅供三十节式、二四式重机枪等使用。因为重尖弹要能适用于机枪猛烈的机械动作,生产难度较高,成本亦较高,并不普遍配发。

三.采用为制式武器。

中国军队须要采用统一的制式武器,这是从清末有志之士就不断大声疾呼,努力想实现的一个理想。可惜事与愿违,军阀混战期间,为了武装军队,往往饥不择食,又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式军械大贱卖,使得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日趋庞杂,互不相容。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1928年11月军政部兵工署成立,统筹全国兵工事宜。到了1933年1月,俞大维继任署长,他启用专门人才,展开了有计划、有制度的兵工建设,气象一新。他在职期间长达13年,经历了八年抗战,将中国的兵工事业,由一团散沙,开展到几近自己自足,生产制式统一的局面。他到了1946年4月才御下了这负重担,由副署长杨继曾接任,这又是他管理成功的一例,由体制内培养出了接班人。

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枪是中国第一把制式步枪。1937年时,兵工署参照了德国工业准则,制定了《中正式步枪应用材料之规范》,统一规定了枪件名称、材料名称、各组件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到了1943年,1厂、21厂、41厂三个生产步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生产同样的步枪,采用同样的品管准则。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一战后,德国受到了凡尔赛合约的种种严苛约束,军队被限制为十万人,军火生产只能在指定地点进行,军火的进出口一律禁上,连供给威玛陆军使用的军火生产数量.存量也有严格的规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德国既存的庞大军事生产工业,仍在暗中运转。各式各样的军械仍然以不同的名义持续发展。毛瑟厂在1924年发展出了标准型步枪,声称为商用步枪,但事实上是98式步枪的改良型,仅看枪上的阅兵钩孔就露馅了。该型虽在1924年定型,但是到了1930年代才开始量产。这是德国在吸收了第一次大战的实战经验后,改良的一种中间型,曾经作过几种不同的尝试,因此有不同的枪型。

随后继续演进,在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了K98k。如今标准型尚为人所知,很大的因素是由于中国在30年代采购之后,仿造了中正式。标准型和98k的差异,主要在外形。98k的背带在左侧,标准型在下方,标准型有阅兵钩孔,98k则将其略去,后期21厂等的中正式也将其略去。标准型有握手槽,98k有准星护罩。中国采用的为水平型,98k及后期的标准型均改为下折型。98k木托上也有相应的凹槽。毛瑟步枪在怆托上均嵌有金属圆孔,供分解撞针部用,中国生产的毛瑟步枪,几乎无例外的省去这项配件,大概是考量士兵的素质,根本不要他们分解撞针部。标准型的设计上,原来即没有这个金属圆孔。其余内部机件、构造两者均相同,许多零件尚且可以通用。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中正式步枪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具备了毛瑟步枪的特长,枪闩前双闭锁榫,后有第三道安全榫、枪闩上有引导肋、节套有导气槽等。装填使用毛瑟特有的5发桥夹,由上方一次压装,装入后桥夹弃之不用。在节套上有导槽,左侧有供压装的凹槽。在节套下有后座力阻榫,木托中有横销以供补强,这两样装置,使节套及枪管的组合,固定在木托中,提高了射击的精确度,今日手动步枪的设计,仍然沿用。

射击时,将中正式步枪扳手上推,旋转90度开膛,此时撞针即大部份受压缩,准备进入待击状态。这一点是毛瑟受人批评之处,因为开膛、待击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在持续射击时,节套与枪闩因受热膨胀,原就较难开启,再加上须要压缩撞针,有时根本无法开膛。在拉枪闩时,如果枪膛内有子弹或已经发射的弹壳,枪闩头的退壳钩会裹住弹底缘,将其拉出,此时尚不能退壳,要拉到尽头,在节套左侧枪闩固定模块中抛弹片,会通过左枪闩榫的凹槽,撞击到弹壳底部左部,才将弹壳弹出。所以,如果在拉开枪闩时力量不够,或抛弹片损坏,都可能造成退壳失败。尤其是抛弹片损坏时,再怎么推拉,那弹壳还是牢牢的套在退壳钩上。

中正式步枪制刀座是毛瑟式的,刺刀座装于木托上,由头箍固定,这与美式的枪管上附装刺刀座不同。同时,毛瑟式刺刀座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上刺刀时,通枪条插入刺刀柄中,因此用于毛瑟的刺刀,在刀柄底座都有一个长槽,是与其他刺刀显著的不同点。德国刺刀无枪管套环,因此刺刀不与枪管接触;中国自制的刺刀多带套环。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中正式步枪保险在枪闩后部,顺时针旋转90度,即进入保险状态,此时可以将枪闩退出节套,遂行分解。此时,保险片也挡住了瞄准线,因此射手知道枪是在保险状态。置于180度时,枪闩不能取出,处于锁定状态。

毛瑟的枪管是独特的节段式,这是在1890年即已定型的设计。毛瑟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急火射击时,枪管会受热而作直线膨胀,如果枪管只是作成渐减的圆筒形,枪管延长时会压迫木托,导致变形,影响密合度。因此,设计成节段式,木托在每段之前预留空间以供枪管伸缩,如此一来,既可保持木托与枪的密合,又可以不受膨胀的影响。

由此以后,绝大多数的毛瑟步枪都采用节段式的枪管。标准型的直线形照门,是由98式的孤形照门改良而来,而且其底部是用螺丝锁在基座上。如此一来,如果改用不同的弹药,因弹道改变,可以很容易的更换有不同刻度的照门。7.92×57mm的弹道和30-06非常类似,都属于长型全装药子弹。有效射程可达1,000公尺以上,与之相比,日本的6.5×50mm就差了一级,因之日军在吸取了在中国作战的教训之后,在设计99式时,改用了7.7×54mm的子弹,但在弹道、杀伤力上仍然无法与7.92×57mm相比。

老枪传奇:抗战神枪,中正式步枪史话

收藏一把好的中正式并不容易。在1980年代中国出口了许多旧枪,开始时还有些状况好的,后来大部份情况都很差。更有商人到中国去,买来即将被送进熔炉的废枪,也拿到市面上来卖。因此在美国收藏家心目中,以为中正式的品质很差,使用的材料也有问题。单以材质而言,战前都是由奥地利、德国进口的,后期使用自制的钢材,也要通过高压弹测试,才能出厂,怎么会有问题?话又说回来,到现在还存在的中正式,多是身经百战,有个枪样子便是不容易了,所以要找一把好的中正式,除非有收藏家愿意割爱,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式步枪181万余支,其中“中正式”占三分之一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日本步枪差。可以说“中正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国内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虽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缴获的日本枪械,但“中正式”仍是主要的步枪。直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式步枪,“中正式”才退出了作战序列。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使用“中正式”。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是缴获的“中正式”。“中正式”最后一次上战场,是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有不少战士使用缴获的“中正式”。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开始换装俄式装备,残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线,用于装备民兵。

来源:雅史君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2211.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8年 12月 23日
下一篇 2018年 12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