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的荣耀与本心

人生仿佛是一艘小船,每个人都是掌舵的人。

在32载的航行中,何军既是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的建造者,又是见证者。从普速到高速、从低位到重载,他历经了江河湖海的重重洗礼,在施工现场磨炼成长,技能大赛一战成名,技术创新颇有实绩,荣誉纷至沓来,高光时常环绕。

翻看何军的履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百名功勋工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诸多荣誉赫然在册。他几乎包揽了各个级别的荣誉。

起于微末,成于天时。载誉而行的日子里,何军不忘来路,坚守本心,以归零的心态投入当下的生活,诠释着“伟大出自平凡”的深刻含义。

2000年,从衡水铁路电气化技工学校毕业的第11个年头,他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荣誉——电气化三处颁发的“2000年度工人岗位技术能手”。那一年,他29岁,通过向前辈学习实践经验,积极学习施工技能,掌握了接触网的“点、线、面”,在众多接触网工中崭露头角。2007年,在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届青年技能竞赛接触网工比赛中,何军夺得个人冠军,获得了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多年的积累沉淀,何军已经练就了一身接触网“绝活”。代表性的有支柱整正“一吊准”、腕臂安装“一拉起”、硬点克服“一调准”和接触网计算“一门清”等。

2010年,我国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工艺最先进的京沪高铁站后“四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在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何军的专业技能有了一方充分施展的空间。

京沪高铁施工现场不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激发着何军的创新灵感。

在全线高架大桥的接触网支柱安装、调整过程中,施工人员距离桥边很近,且桥栏杆未安装,特别在支柱整正拧螺帽用力时,往往身体要向桥外倾斜,危险系度极高。员工安全带的固定点成了施工安全的不安定因素。

何军带头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小组现场勘查后,发现挡墙、A墙上均无可固定之处。B墙上有为风屏障等距预留的螺栓,经试验,螺栓位置和强度正好能够满足安全要求。小组连夜绘制了设计图纸,根据相近两颗螺栓之间的距离,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改进,发明加工出了安全带专用固定器。

何军的荣耀与本心

何军在郑徐高铁对接触网支柱进行整正测量

经试用,该安全带固定器简便、牢固、效果好,及时的解决了大桥上无合适安全带固定点难题。经三公司京沪项目部考察后,统一制作,在全工区迅速推广开来。

当施工进入接触网架线阶段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大桥本身高度较大,且每块铁坠砣重达50千克,人工挂接触网支柱坠砣非常艰难,汽车吊吊装又容易造成坠砣杆变形。何军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开始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经过翻阅大量技术资料、多次现场勘查,何军小组提出了,将坠砣在预配厂预配成串并编号,在架设接触网导线前,集中利用汽车将坠砣吊挂上支柱的方案。

随着工程的进展,何军还琢磨加工出了汽车吊钢丝绳与坠砣串连接的工具,使汽车吊吊起自如、坠砣串与下锚装置连接自如,迅速攻克了坠砣杆变形难题,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2010年4月27日,何军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幸福来得太突然,“就好像突如其来砸在了脸上”他坦言:“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国家领导人。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那可是毛主席、周总理和开国元勋们曾经站过的地方,是见证共和国成立的地方,现在想起来都很激动。”天道酬勤。何军为京沪高铁挥洒汗水,京沪高铁回馈何军最高荣誉。

回到京沪高铁施工现场后,京沪项目部本着“培养出更多何军式知识型员工”的目的,开办了全国劳模何军业校。何军第一次走上讲台,授业解惑。

作为业校的主要授课老师,何军认真做好教学计划,以员工安全和高铁知识为主要讲解内容。他深知“要想给别人一碗,自己首先要有一桶”。课上他是老师,课下他又变成了学生,每天抓紧一切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学习最新的高铁知识。

为了使学员们更快更深的理解学习内容,何军不仅编写了施工实际操作教材,还和学员们一起在校内立起了接触网钢柱,建立了近乎实战的练兵场。

练兵场训练是业校培训计划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室外课堂上,将观摩他人、亲自练习和团队作业相结合,以十次、百次、千次的反复练习提高实际作业效率,增强施工操作熟练度和工艺水平。训练还以分组比赛的方式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何军将实训情况录制下来,用投影仪放到大屏幕上让学员们观看,对照施工标准,查找不足,努力提高。

何军的荣耀与本心

何军在工余时间开展业务知识研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生之舟驶入聚光灯下,“荣誉是荣光,是压力,也是一个衡量标准。标准上去了就没有下来的道理”何军不断自我鞭策。

2015年,“全国劳模何军创新工作室”诞生。在何军的带领下,创新小组先后在集团公司、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和北京市发表了《倒牵牛法架设承力索、导线》、《网外线双支并挂时等张力紧线法》、《利用安列配合快速架设网外线》等技术创新成果70多项。其中有26项获得全国、铁道部、北京市和集团优秀成果奖。他创造的多项施工工法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攻克施工技术难题427项。

2018年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019年入选全国百名功勋工匠名录。沉浸在施工一线的何军总是伴随着获奖消息闪现。面对诸多荣誉,他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一种归零的艺术。

成为劳模后,宣传报道里“创造经济效益好几千万”的描述,何军直呼:“受不了。没有身边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把工作完成。荣誉是大家的。”在看到《女接触网工》纪录片时,他被第一代女接触网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深深感动。特别是与纪录片里的张艳红大姐交谈中,得知她们当年真实的施工生活场景后,何军感叹:“她们有纯洁的精神,有为国家建设的干劲。跟她们比起来,跟老一辈电气化人比起来,我的付出太渺小了。我曾经的沾沾自喜被击破。”况且“周围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我又凭什么骄傲。”

冲上云端,落回实地。何军保持着冷静清醒,荣耀归零重新出发。

最近几年,何军一直在项目上做安质工作。随着公司改革,现场职工、合同工逐渐减少,劳务队伍大量引入。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人员流动性又大,“你今天刚培训完,明天又换人了”,何军表示压力实在不轻。

2021年,何军辗转来到鲁南高铁菏曲段施工现场。为了保证确保工程安全,何军每隔两三天就去现场检查一次,特别是对高空作业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点加大巡检频率。为此他遭遇过白眼,面对过“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类似的软对抗。由于受过违章造成的切肤之痛,面对劳务人员的不理解、不配合,何军不肯放弃。

为了增强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养成好的安全习惯,何军一方面发挥业校的培训功能,结合岗前培训、复工培训、营业线培训,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一方面加强日常安全巡检。有时检查完毕,何军会突然来个回马枪,检验劳务队的整改情况。对违章违规的,暂时停工,组织点名,重新交底。比如出现安全帽未佩戴,安全带未使用、吊装物下站人等情况,何军现场把作业人员集中起来,讲解安全帽如何正确佩戴,不系安全带高空坠落的危险,钢丝绳断裂造成的事故。为了让作业人员有更直观的感受,他用手机播放各类事故发生的小视频,用血淋淋的镜头冲击大家的视觉感官,以起到警示作用。大家看完后都说可怕,要注意安全。

有一次,房建劳务队7名架子工作业没有系安全带。何军一边讲解教育,一边让劳务队带工人员去取安全带。等了一个小时,安全带拿来后一个一个盯着他们系好,按照标准高挂低用后才离开。何军说:“我工作的动力和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劳务人员看不到亲人的眼泪,听不到亲人的哭声。每次巡检,尽量给作业人员多讲多说,想着能多说一次就可能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哪怕他到了别的单位干活也能保证人身安全。”

劝来劝去你不听,安质工作伤不起。细碎繁琐的安质工作特别消耗人的精力。偶尔,何军会怀念在作业队、工班带工的日子。

2020年,京哈接触网设备大修工程的开通,让他感到特别骄傲。京哈铁路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重要铁路干线,平均每日开行列车105对,其中动车22对。密集的车流对既有线改造施工带来了极大的行车干扰。当时,公司抽调了三个项目分公司上线,平分全线施工任务量。何军所在的第三项目分公司,上线人数不到其它分公司的一半,却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任务量。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作业队连班倒。经常半夜干六七个小时,天亮后赶到另一个车站再干三四个小时。兼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安全压力巨大。

何军严格执行项目部管理理念,通过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干部盯岗等方式,一方面筹集口罩、体温检测仪、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做好全面消杀工作。一方面分批次组织返岗员工进行隔离观察、接受核酸检测、开展防疫培训,实现了营业线施工“一人不伤、一事不出、一点不砸”的安全目标。

至今,何军的手机里收藏着很多自己在京哈施工时拍的照片。接触网工程和施工人员是他拍照的主角。其中有一张被他命名为《日月同辉》的全景照片。画面的左边是朝霞映着接触网支柱、硬横梁,右边一轮满月当空,清辉洒落。

在京哈每个日夜交替的时刻,看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时,他总不忘拿出手机拍下这自然美景、这钢铁工程和这群铁路“蜘蛛侠”。在他心中,这些在铁路重点项目、抢工项目中最普通的作业人员最该被记录,他们仿佛初升的太阳,很美!(叶桦 中铁电化局三公司)

· 推广 ·

来源:中工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3612.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1年 5月 11日
下一篇 2021年 5月 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