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的“最后一跌”

李奶奶的“最后一跌”

李奶奶一向身体硬朗,虽说已经七十高龄,但是眼不花、耳不聋,行动也还利索。有点高血压,还是退休前医务室的王医生量出来的,高到多少也不记得了,好在头也不晕,自己认为没事,也不吃药。

前几年退管会组织退休工人体检,也说是有高血压,但是李奶奶想起这高血压已经说了十几、快20年了,既不头晕,也不吃药,不也是也挺好的吗,也就不当它一回事了。许多老同事还查出血脂高、血糖高,李奶奶暗自高兴的是她全不高,以致后来还有几次通知体格检查,李奶奶都不去查了。

李奶奶名秀华,江苏徐州市附近郊县人士,徐州这地方地当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之处,许多人家世代在铁路系统工作。李秀华亦出身铁路世家,她爸还做过一个小站的站长,秀华初中毕业便进了铁路工作,先在站上卖票,后来协助做些站务管理工作。

22岁那年嫁了机务段的张姓技术员,生有一子、一女,名建中、建芬,如今皆已成家立业。儿子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任职于铁道部技术管理部门。女儿毕业于铁路中专,在铁路局任会计,女婿也是位铁路工程师。

李奶奶短发齐耳,说话声音宏亮,常穿一身藏青色两用衫裤,她很喜欢这样的衣服,是觉得与穿了一辈子的铁路制服相去不远,这李奶奶虽已年迈,依然显得干练。前年老伴去世,被女儿接过来一起生活。女儿这边生了个外孙女已经进小学读书,主要由亲家照顾。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女儿又生了个小外孙,当然就要多偏劳外婆了,李奶奶自是欣然承担起照料之职。

不料一天李奶奶在家中拖地板,脚下一滑,跌了一交。幸好尚无大碍,自己起身,只是右手臂部擦破一块皮,皮下有一片瘀血。李奶奶很是要强,自己涂了点红药水,还坚持着把晚饭也做好了。傍晚女儿回家,看到了她妈手臂上的伤情,觉得应该去铁路医院检查检查。李奶奶不肯,觉得没事,还将右手举起挥动了一下。她女儿也就没有坚持要她去医院检查之事。

大约过了几个月的光景,一天李奶奶去菜场买菜,回家的路上有几个土豆落在了地上,便弯腰去捡,却重心不稳,一头跌到在地,篮子里的菜散落一地。幸好被街坊邻居看到,扶起来送了回家。这次跌倒跌破了面部皮肤,还扭伤了肩胛,幸而手臂能动,估计没有骨折,李奶奶仍不愿就医检查,女儿请假在家陪了她妈两天,李奶奶坚持让她上班去了。

“二不过三”,又过了两个月,一天李奶奶走过家中楼梯拐角时,跘了一下便跌到在地。这一跌,却是跌得不轻,自己怎么也动不了了。幸好女儿、女婿都在,赶紧叫了救护车送到了铁路医院急诊室,医生一查,几乎立马断定:右侧股骨颈骨折,立即拍片,证实诊断不差分毫,于是收入骨科病房诊治。

进入病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除了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之外,还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腔隙性脑梗塞、血糖增高、肾功能不全等等。

主治医师与家属商讨了治疗方案。主治医师指出:股骨颈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好,其法为在骨折处打入钢钉,不过病人骨质疏松严重,疏松的骨骼恐难受力,最好是作髋关节置换手术,即植入金属的人工关节,以代替骨折了的股骨头。不过这个手术较大,病人还合并许多内科疾病,因此手术风险也大。

若不做手术,则称为”保守治疗”,其法是病人需较长期卧床,牵引、即在床尾吊一物拉伸病腿,待骨折处自行愈合,由于卧床时间长,病人可能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需得有良好的护理和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当然病人是本系统职工,住院期长些也无妨……

消息传到了李奶奶那儿,她表示坚决不做手术,理由其实也说不清楚,她只是觉得把自己骨头锯掉,换上金属的人工关节简直匪夷所思,既然“保守治疗”自己能长好,那就让它长呗。

而她的女儿则主要是考虑手术后的风险,她觉得平时不够关心妈妈的身体状况,这回还查出许多内科的疾病,已是有几分内疚,不能让妈妈再冒手术的风险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不好交待。好在医院是本系统的,住在医院里有医生护士照顾,慢慢地让它长好便是了。

她给她哥哥打了电话,她哥是铁路技术人员,对医疗之事一窍不通,好在铁路医院是本系统的职工医院,便告诉其妹一切相信医生措置便了。过了两天他还赶回来探望了一次,并拜托了医院院长,请多照顾。

李奶奶股骨颈骨折,实施“保守治疗”,医院的护理方面确实也很尽力,两个月下来,疼痛倒是基本上消除了,也没生褥疮。不过一个原本能吃能动的李奶奶,被迫卧床两个月下来,全身的肌肉进一步地萎缩了,每天躺着吃饭,也是食欲全无,除了医院的伙食外,她女儿不时地送来鸡汤、鱼汤、骨头汤,李奶奶感念女儿的好意,也只勉强地喝了两口。喝时还常常有些呛咳。

骨折后两个月了,医生给拍了个X光片子复查,李奶奶追问:长好了吗?长好了吗?医生只得告以:不能心急,不能心急。李奶奶知道这意思是没长好,一下子心里凉了半截。从此心里郁郁不乐,心事重重。

一天,李奶奶觉得胸口很闷,还咳嗽、发热,医生来做了检查说是估计是生肺炎了。

这种长期卧床的人是很容易发生肺炎的,于是开始输液,用抗生素。抗生素换了4、5种,用了7、8天总算把体温压了下来,不过一查血,肾功能进一步减退了,若非不宜搬动,几乎要做血液透析了,只好停用了抗生素,但是一旦停药却又发热,骨科医生束手无策,请了内科主任前来会诊,内科主任建议用了“最高级”的抗生素,体温才又控制下来。

体温下降了才两天,李奶奶又突然觉得胸闷、气急、心跳,而且来势汹汹,骨科医师情知不妙,再请内科主任会诊,内科主任吩咐做心电图、胸部CT检查,还验血查一种叫D二聚体的指标,确诊为肺梗塞,内科主任说这也是一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由于缺少活动,实际上是不能活动,下肢静脉血液凝集形成血块,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阻塞了肺动脉所致,病情往往十分凶险。于是给予溶解血栓的药物作溶栓治疗。哪知溶栓药物还未全部输完,病人已经神志不清,立即再请神经科主任会诊,神经科主任估计十有八、九是并发了脑溢血,赶紧做了颅脑CT检查,果如其所预计……

骨科、内科、神经科,主任、医生、护士同心协力抢救了3天3夜,终于未能挽回,李奶奶一命归西。她女儿哭了3天3夜,她儿子回来给医院送了一面锦旗,感谢医院对她母亲的医疗,尽管最后未能抢救成功。

儿子工作忙,母亲的丧事办完,便又回部里工作去了。女儿和母亲最是贴心,又共同生活了好几年,这次又目睹母亲从跌倒到去世的全过程,心中很是不解:怎么跌个“跟斗”也会跌死了呢?她上网查,无明确说法,问过几位医生,也没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个困惑一直存留在心头。

随着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医疗卫生界的关注。“跌倒”,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件,在老年人群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医学界呼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积极预防老年人跌倒。

某周日,铁路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假座铁路中心小学礼堂举办科普讲座,讲题便是:“老年人要预防跌倒”,主讲人便是与李奶奶女儿、张建芬家签约服务的王医生。“老年人跌倒”是个令张建芬十分触目惊心的话题,她心中对此事有着许多的困惑,所以便早早地坐在前排等待开讲了。

王医生说:在世界各地,跌伤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因跌倒而受重伤或死亡的风险最大。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而死亡的首位原因,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男性21%-23%、女性43%-44%曾发生过跌倒。65岁以上老年人有三分之一的概率会发生跌倒,80岁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更高达50%。

老年人跌倒常引起骨折,其中以髋部,主要是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折或腰椎骨折导致丧失活动能力的最为严重。如最多见的股骨颈骨折,是可以作手术治疗的,但由于伤者多为老人常合并许多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大,手术及术后一个月内死亡率约10%,而需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问题更多,其伤后三个月内的死亡率有统计更高达40%。所以甚至对高龄老人的股骨颈骨折有“最后的骨折”之说,其意是一旦发生,预示着生命无多了。

王医生接着说:老年人骨折后的风险很大,所以关键在于预防。从根本上说应该预防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的预防从年轻时便应该开始关注,应该多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多做体育活动,使得“骨密度”尽可能地提高。

而对老年人来说更应该注意防止跌倒,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的功能都在退化,老人躯体感觉差,稳定性差,下肢肌力明显下降,甚至平衡、协调功能也有损害,都是易于跌倒的原因。

老人跌倒的情况很复杂,室内、室外都可能发生,不平的地面,照明不足的场所,都是老人跌倒常见的地方。家中的洗澡间、厨房、楼梯转角处等地面杂乱、湿滑的地方,更应小心。

王医生最后还强调,老人发生了一次跌倒,便开始注意,如果发生第二次,那么这位老人就应该属于跌倒的“高危人群”了,家属对其必须充分关注和保护,应该就医检查以发现其跌倒的内在原因,加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了。

张建芬听到这里又勾起了心中的内疚:她妈两次跌到,她未坚持带她去医院检查,以致有了第三次的跌倒和致命的骨折。不过,她心中对于当初她妈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的决定是否正确,还是有些想不通:避免了手术的风险,怎么还会是死亡的结果呢?

王医生讲罢走下台来,张建芬迎了上去提出自己的想法。王医生原是铁路局保健站医生,对李奶奶骨折之事还有些印象,说道:

“其实,宁冒一定的风险作手术治疗,以争取早期起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种种并发症,因为有些并发症事实上是难于预防,也有相当风险的。”

“唉,左右为难……”

“是的,所以关键在预防。”王医生说。

作者 | 杨秉辉 健康教育学家

来源:健康界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3622.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8年 6月 1日
下一篇 2018年 6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