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一战时,德国的“Tank-Gewehr”型反坦克枪,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许多国家获得了这种武器,用于在测试中评估其性能,并且大多数国家萌发了装备一种更大口径的反坦克装备的想法。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英国“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英姿,其在1940年的西欧战役中,少量该型武器被德军缴获。

在1934年10月,英国人为开发一种新式的反坦克枪,而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规格与参数。它的全重将不超过16千克,并有能力击穿200米外的25MM厚的钢板。一挺原型枪于1935年初问世,英国军方为了掩人耳目,特别是防止敌人获知这项意义重大的工程,其研发的秘密代号被命名为“支柱”。在当年年底,对其进行的测试结束了,并且该枪准备投入生产。与此同时,它的名称也改变了。这款反坦克枪的设计者,即博伊斯上尉,在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于是该武器便由他的名字命名,并于1937年底正式采用。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结构图:⑴后坐力缓冲器⑵枪管⑶前部瞄准仪支架和前部瞄准仪⑷枪体⑸枪架⑹耳轴⑺前部支架⑻手枪式握把⑼后部瞄准仪支架和后部瞄准仪⑽托腮板⑾枪托⑿枪托握把⒀润滑油油瓶

最初,“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口径为12.7MM,但在1936年,它扩膛为13.97MM。在某些方面,“博伊斯”和德国的“Tank-Gewehr”,是非常类似的,但是前者搭载了一些能降低后坐力的附加设备。枪管、机匣和枪机可以后坐。枪托板由橡胶制成,还拥有一个附加的握把。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被大卸八块的英国“博伊斯”型反坦克枪,可见其精密复杂的结构。

“博伊斯”型反坦克枪以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型步枪为蓝本进行放大,融合了美制“勃朗宁”M2型重机枪的部分设计特点。它从外观上看更像一支放大的“布伦”式轻机枪。“博伊斯”型反坦克枪仍然采用手动拉栓抵肩射击的操作方式,准星和照门全部偏向反坦克枪左侧,照门标尺有效设定距离为274米至457米。

从本质上看,“博伊斯”是一款尺寸相当庞大的标准反坦克武器,但该步枪能由步兵方便地携带。它通过使用一部弹簧底座式吸收器、一个枪口制退器和一个单脚架(后来更换为双脚架),而促进了自身性能的提升。这类安装传统手动枪机的枪支,意味着在将一发新的子弹推入枪膛后,手动枪机就会立刻排出前一发剩余的子弹。其由安装在枪体顶部的盒形弹夹(容量为5发)供弹,使用带前部闭锁卡铁的旋转固定螺钉。该武器是庞大而又沉重的,它带有一个安装在前部的两脚架(射击时展开支撑,携行时可以折叠),以及一个位于带衬垫的枪托下的独立式握把(样式与“布伦”式轻机枪上的同类部件非常相似)。为了在战斗中减少由13.97MM子弹产生的强烈后坐力,设计师于是将枪管安装在一根滑轨上,并且一个缓冲器安装在两脚架(与枪管的枪口制退器连在一起)上。至于扳机,则设置在一个成角度的手枪式握把的护板前面。最初的型号安装了一具双目瞄准仪,后续的型号则搭载固定式瞄准仪。“博伊斯”型反坦克枪还设计成带有大量由软钢制成的小螺丝钉,后者十分牢固地连接在枪身上,但是由此导致其可维护性相当麻烦糟糕,因而不啻为英国军械修理人员的一个噩梦。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尾部特写,其上部安装有一具后部瞄准仪。

在二战期间,“博伊斯”使用两种主要类型的弹药:W Mark1型钢芯穿甲弹(重60克,初速747米/秒);或W Mark2型钨芯穿甲弹(重47.6克,初速884米/秒)。前者可以在91米的距离上,击穿23.2MM厚的钢板。这样的厚度,为半履带或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或是一辆轻型坦克的侧面或后部装甲。在冲突中,后一种弹药,带有钨制弹芯,能以更高的初速发射。“博伊斯”在攻击非装甲的目标(比如步兵)时,其有效射程是更远的。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博伊斯”使用的13.97MM口径的穿甲弹,一个弹夹可以装填5发。

尽管其拥有后坐滑轨和带橡胶缓冲衬垫的枪托(上部安装了小润滑油油壶,左侧设置有一块木制贴腮板),但这种武器开火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同时带有噪音和炮口冲击波),却据称是令人恐怖的,因而经常造成射手的颈部扭伤和肩膀淤青。结果,“博伊斯”几乎从没作为一款有效的武器来服役,除了发生了紧急的情况。此外,该枪还安装了一具敞开式瞄准仪。

“博伊斯”拥有三个不同的型号,即MK.Ⅰ、MK.Ⅰ﹡和MK.Ⅱ。MK.Ⅰ原本是英国制造的版本,拥有圆形的枪口制退器和T形两脚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产量相对较大。截止到1942年,英国轻武器工厂制造出了约63000挺这种型号的反装甲武器。之后,该装备(MK.Ⅰ﹡)由位于加拿大的“恩菲尔德”工厂和“约翰·英格里斯”工厂生产,和前者相区分的是,MK.Ⅰ﹡搭载着平直的枪口制退器和V形两脚架。至于MK.Ⅱ,则属于数量稀少的型号,因为其为空降部队而研发,配备的枪管也经过缩短,同时取消掉了枪口制退器。虽然这样的设计能使枪支变得轻盈紧凑,但也导致初速下降,从而降低了弹药的穿透力。“博伊斯”一般通过展开两脚架来使用,不过有时也安装到了轻型装甲车辆上。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一名英军士兵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一挺“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该武器于1937年交付到英国陆军步兵手中。最初,它在二战初期的反坦克作战中,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敌人主要还在使用大量的轻型坦克,其装甲防护能力非常薄弱。在1939年至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规模短小精悍的芬兰军队,就流行使用这款经典装备,能轻易击毁所遭遇到的红军T-26轻型坦克。然而,之后的实战立刻证明,“博伊斯”的反坦克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它只能在北非沙漠中穿透意大利轻型坦克的装甲,却无法有效对付德军的坦克。再一次,英国人又研发出了一种高效的反坦克武器,即锥形装药的PIAT,使得“博伊斯”迅速变得过时了。于是,这款反坦克枪便在1943年黯然退出沙场。在被德军缴获后,一批数量有限的“博伊斯”反坦克枪,进入纳粹军队中服役。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苏芬战争期间,装备“博伊斯”型反坦克枪的瑞典志愿兵。这些战士依靠雪橇,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给予麻痹大意的苏军以迎头痛击。

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的“噩梦”:英制“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在北非战场上,一名英国军官正在教授新兵们如何使用“博伊斯”型反坦克枪。

英国“博伊斯”型反坦克枪性能参数(缴获)

口径:13.97MM

供弹方式:容量为5发的弹夹

全长:1614MM

枪管长:915MM

全重:16.56千克

初速:使用W Mark1型弹药时,为747米/秒;若使用W Mark2型弹药时,则为884/秒

穿透力:23.2MM(274米距离上);18.8MM(457米距离上)

射速:10发/分

有效射程:457米

制造商:位于恩菲尔德·洛克的英国皇家轻型兵工厂

本文为筑垒地域与文汇报联合创作,主编原廓,作者雄魂。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一战、二战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筑垒地域:zhulei1941

来源:筑垒地域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3981.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7年 3月 18日
下一篇 2017年 3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