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哗啦!”上百个待装配零件被一股脑倒入圆形盆中,多个灵巧的机械手臂迅速运作,很快将细如针尖的小螺丝拧进零件中,成品很快从导槽中滑出……这是记者近日在东阳的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

由浙江工业大学与华洋缝制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梭芯套自动梭皮组装机,让精细零件的组装过程实现自动化,真正实现工厂车间“机器换人”。

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四道工序在机器上并作一道,每个工人能同时管理四台机器,相当于一人可抵过去16个人的工作量,产品质量也更为稳定。”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维祥说,这在梭芯套生产领域具有首创性。梭芯套是缝纫机上的关键零部件,而这台设备正是为梭芯套自动安装弹片和螺丝。

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该类零部件传统装配方法。

华洋缝制有限公司厂长王有昌告诉记者,这套装配流程对装配精细度要求相当高,其中最小的螺丝直径只有1.6毫米。因此,在过去,人工组装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且往往只有心灵手巧的年轻女工才能胜任。日本等国至今仍采用手工拧螺丝的方式。而如今,眼前这台机器已能顺利攻克这个曾长期困扰国际业界的装配任务难题。

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来自学校理学院、机械学院的四五位同学老师,以及金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和企业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前后花了半年左右时间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这台设备。”徐维祥说。

在华洋缝制有限公司的另一个车间,一边是一台结构精密的自动化设备,另一边则放着传统制造业工厂中常见的一长列操作台。“这台自动组合机床也是和浙工大一起研发的,过去零件生产中分开的十道工序可以在这台设备上一次性完成,这既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多次装夹零件产生的精准度误差问题,还保障了工人安全,今年一起工伤事故都没发生过。”王有昌说,未来随着更多自动化设备的投放,车间将进一步完成自动化改造。

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厂内一侧放有传统操作台。

“我在这里已工作了18年,如今我只要负责加料和机器管理,工作量减轻不少,工资却相比过去翻了两三倍。”该公司工人许绍州说。记者了解到,过去传统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在三四千元左右,现在则在六七千元水平,但考虑到用工量的精简,企业的用工成本仍然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华洋缝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凤南告诉记者,“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减少。随着自动化改造的推进,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更多自动化生产线,从而让更多工人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投入智能制造的创新潮流之中。

据悉,为了深化校企合作水平,加快实现企业产业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去年3月,浙工大与华洋缝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华洋·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去年年底,企业还建立起金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研究院等平台基础上,企业先后研发了自动多工位组合机床、装梭门、梭皮自动加工机、梭芯套自动梭皮组装机等一系列设备,大大提升生产效率。2019年以来,该企业已申报了28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接下来,研究院还计划投入1.5亿元建成“华洋梭芯套智能制造工厂”。

可当16人用!东阳这双“巧手”能拧1.6毫米直径螺丝

装梭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从“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我省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据悉,近三年来,华洋梭芯套生产已逐步实现半自动化,人员节省近三分之二;与此同时,梭芯套产量增长3倍,产品质量也实现同步提升。

来源:浙江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2702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2月 21日
下一篇 2019年 12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