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关于时间的知识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科目各章节数字汇总

安工生产技术|第一章机械数字汇总

1.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

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 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 2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 3种情况下,即使在 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

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 3m以上;

皮带宽度在 15cm以上;

皮带回转的速度在 9m/min以上。

2.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 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3.防护人体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通过的防护网,其网眼开口宽度≤20mm;手指尖<6.5mm;手指12.5mm;上肢<47mm;足尖<76mm。

4.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 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 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m。

5.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m;中型长 6~12m;小型长<6m。

6.(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1m,小型≥0.7m。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型≥0.9m,中型≥0.8m,小型≥0.7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 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 2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 1.05m。

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 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 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 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 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 3.5m。

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 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车间通道照明灯覆盖长度应大于 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厂房跨度大于 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小于开间长度的 1/2。

7.砂轮机的注意事项:

(1)安装位置的选择。如果受厂房地形的限制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要求挡板牢固有效。要求直径大于或等于 200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平衡调试安装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匹配问题主要是指卡盘与砂轮的安装配套问题。按标准要求,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 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 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 2mm、厚度为 1~2mm 的软垫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 65°。防护罩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拆卸或丢弃不用。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 30°时必须设挡屑屏板。托架是砂轮机常用的附件之一。砂轮直径在 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应超过 3mm。

8.剪切切厚度小于 10mm 的剪板机多为机械传动,大于 10mm的为液压传动。操作剪板机时应注意:

不应独自 1人操作剪板机,应有 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等,并确定 1个人统一指挥。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 200mm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9.木工创床降低噪声可采用开有小孔的定位垫片,能降低噪声 10-15db(A)。手压平刨刀轴刨刀刀刃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 1.1mm。

10.颚式破碎机上部,直接给料,落差小于 1m时,可只做密闭罩而不排风。不论上不有无排风,当下部落差大于等于 1m时,下部均应设置排风密闭罩。

11.锻造生产是在金属灼热的状态下进行的(如低碳铜锻造温度范围在 750-1250摄氏度之间),由于有大量的手工作业,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灼伤。

12.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灼烫、噪声和振动、尘毒危害、热辐射。

其中之一的灼烫。锻造加工还料常加热至 800-1200摄氏度,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的氧化皮等等,必定被烫伤。

13.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 10-12mm。

14.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需要 30min 才能完全适应。明适应的过渡时间很短,约需 1min。

15.300mm 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可以引起紫外线眼炎;紫外线照射 4一 5h后眼睛便会充血,10一 12h后会使眼睛巨痛而不能睁眼,这一般是暂时性症状,大多可以治愈。

16.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 20一 50ms。

17.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 0.1—0.5s。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 1-3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 3-5s。

18.比较各类感觉的反应时间发现,听觉反应时间最短,约为 0.1-0.2s。

19.人体代谢的速率随所处的环境条件有所不同。生理学将人清醒、静卧、空腹(食后 10h以上)、室温在20摄氏度左右这一条件定为基础条件。

20.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増加,需氧量也必然増多,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量。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成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 3L,常锻炼者可达到 4L以上。

21.体力劳动强度分为 4级:小于 15为轻劳动,15到 20为中等强度,20到 25为重强度劳动,大于 25为很重体力劳动。

22.故障诊断中,使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时常用的是 1-5MHZ的声波。

23.舒适温度应在(21士 3)摄氏度范围内。

24.相对湿度在 30%一 70%时感到舒适。

25.气流速度一般为 0.15m/s时,人即可感到空气新鲜。

26.人体皮肤温度在 36.5摄氏度左右,人感到舒适。

27.舒适的相对湿度一般为 30%—70%。

28.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m/s;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 0.4m/s。室内温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是 1-2m/s。

【生产技术】电气安全数字汇总第二章

【生产技术】电气安全数字汇总(一)

1、感知电流是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就平均值(概率 50%)而言,男性约为 1.1mA,女性约为 0.7mA。

精简:感知电流,男 1.1mA,女 0.7mA。

2、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 50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 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 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以上乃至数 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精简:室颤电流,时间超心脏周期 50mA;0.1s时 500mA。

3、摆脱电流是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就平均值(概率 50%)而言,男性约为 16mA,女性约为10.5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 99.5%)而言,男性约为 9mA,女性约为 6mA。

精简:摆脱电流,男 9mA,女 6mA;一半可能摆脱男 16mA,女 10.5mA。

4、人体阻抗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 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精简:人体阻值干燥时一千到三千欧,潮湿时五百到八百欧。

5、危险温度中短路有 3种情况,过载有 4种情况,电热和照明器具有 4个例子。

精简:危险温度短路有 3种,失去绝缘能力、外壳防护等级不够、雷击类过电压;

过载有 4种,设计无裕量、不按设计使用、设备故障、回路谐波;电热、照明有 4个例子,电炉 800℃、电熨斗 600℃、白炽灯丝 3000℃、灯泡表面 170一 220℃。

6、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高达 6000—7000℃,甚至 10000℃以上,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险的火源。

精简:电弧温度六千至一万度。

7、变压油的闪点在 130~140℃之间。

8、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 500ms。

精简:直击雷 3个阶段,先导、主、余光放电,总放电时间不超过 500ms。

9、雷电流冲击波波头陡度可达 50kA/s,平均陡度约为 30kA/s。雷电流陡度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精简:雷电波头陡度 50kA/s,平均陡度 30kA/s。

10、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 100kHz以上的频率。

精简:射频指 100kHz以上的频率。

11、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 107 Ω·m。

精简:绝缘材料电阻率不低于 107 Ω·m。

1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遮栏高度不应低于 l.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 0.1m。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 l.2m、户外不应小于 l.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 0.2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0.8m。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 2.5m。

精简:屏护遮拦,高度不低于 l.7m、离地小于 0.1m;

删遮拦,户内高于 l.2m、户外高于 l.5m,栏条间距小于 0.2m;

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距离应大于 0.8m;户外变配电围墙应高于 2.5m。

1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 1.2m,暗装的可取 l.4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 1.8m。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 l.3—l.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 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精简:明装低压配电箱,距地面应为 1.2m,暗装的可取 l.4m;

明装电度表板距地面应为 1.8m;

电器开关安装高度为 l.3—l.5m,开关手柄留 150mm的空隙。

14、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 2.5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 2.2m;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 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 2.5m。

精简:室内灯高度 2.2~2.5m,户外灯安装在墙上应大于 2.5m,否则大于 3m。

15、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kV及 1kV以下者不应小于 1.5m,10kv者不应小于 2m。

精简:起重机距 lkV以下线路大于 1.5m,10kv的大于 2m。

16、在 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 RE≤4Ω。在 10kV 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 10Ω。

精简:低压保护接地电阻 RE≤4Ω,10kV配电网高低压共用接地 RE≤10Ω。

17、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 1km 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作重复接地。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10Ω;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 10Ω的场合,每一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 30Ω,但不得少于 3处。

精简: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的重复接地电阻应小于 10Ω;

低压重复接地电阻大于 3处时,可小于 30Ω。

18、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 4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至不超过 10Ω。

精简: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小于 10Ω。

19、有机械防护的 PE线不得小于 2.5mm2 ,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 4mm2 。

20、铜质 PE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 10mm2 ,铝质的不得小于 16mm2 ,如系电缆芯线,则不得小于 4mm2 。

2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特低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 6V。

22、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 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 36V或 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 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 6V特低电压。

精简:特别危险环境低压手持工具为 42V;

电击危险环境低压为 24V或 36V;

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为 12V;水下作业为 6V。

【生产技术】电气安全数字汇总(二)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 RCD,主要用于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剩余电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基本的保护措施。

精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的,可作为补充保护,不作为基本保护。

2、我国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为:0.006、0.01、0.03、0.05、0.1、0.3、0.5、l、3、5、10、20、30A共 13个等级。其中,0.03A及其以下者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0.03A以上至 1A者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A以上者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精简: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有 13个等级;

小于 0.03A高灵敏度的,用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0.03A至 1A中灵敏度的,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

1A以上低灵敏度的,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3、为了防止误动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 1/2。

精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动作电流应大于动作电流的 1/2。

4、延时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延时时间优选值为:0.2、0.4、0.8、1、1.5、2s。

5、爆炸危险物质分如下三类。

I类:矿井甲烷(CH4);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6、对于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和最小引燃电流比(MICR)进一步划分为ⅡA、Ⅱ

B和ⅡC三类。ⅡA、ⅡB和ⅡC各类对应的典型气体分别是丙烷、乙烯和氢气。

精简:Ⅱ类典型爆炸性气体,分为ⅡA丙烷、ⅡB乙烯和ⅡC氢气。

7、对于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划分为ⅢA、ⅢB和ⅢC三类。 ⅢA:可燃性飞絮。指正常规格大于 500μm的固体颗粒包括纤维,可悬浮在空气中,也可依靠自身质量沉淀下来。飞絮的实例包括人造纤维、棉花(包括棉绒纤维、棉纱头)、剑麻、黄麻、麻屑、可可纤维、麻絮、废打包木丝绵。ⅢB:非导电粉尘。指电阻系数大于 103 Ω·m的可燃性粉尘。C:导电粉尘。指电阻系数等于或小于 103 Ω·m的可燃性粉尘。

精简: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分为;

ⅢA为大于 500μm固体颗粒的飞絮;

ⅢB为电阻系数大于 103 Ω·m非导电粉尘;

ⅢC为电阻系数不大于 103 Ω·m非导电粉尘。

8、ⅢB类粉尘危险性大于ⅢA类,而ⅢC类导电粉尘一旦进入电气装置外壳可直接产生电火花形成引燃源,其危险性又大于ⅢB类,是最为危险的粉尘。

精简:爆炸危险物质危险性,ⅢC>ⅢB>ⅢA。

9、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外 3m内。

精简: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分为三区;

0区是高频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场所,如油罐内液面上部空间;

1区是低频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场所,如油罐上呼吸阀附近;

2区是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场所,如油罐外 3m内。

10、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 20区、21区和 22区。20区是指在正常运行工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1区是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 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22区是指在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 21区。

精简: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三区;

20区是高频、连续、极厚粉尘的容器内部空间;

21区是低频、能形成混合物相邻的场所;

22区是异常、偶然出现的场所。

11、火灾危险环境按下列规定分为 21区、22区和 23区。火灾危险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火灾危险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火灾危险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精简:火灾危险环境分为三区;

21区是存在可燃液体的环境;

22区是存在可燃粉尘、纤维的环境;

23区是存在可燃固体的环境。

12、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被分为 I类、Ⅱ类、Ⅲ类。I类电气设备。

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I类防爆型式考虑了甲烷和煤粉的点燃及地下用设备的机械增强保护措施。Ⅱ类电

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具体分为ⅡA、ⅡB、ⅡC三类。ⅡB类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

类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类的设备可用于ⅡA或ⅡB类设备的使用条件。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

境。具体分为ⅢA、ⅢB、ⅢC三类。ⅢB类的设备可适用于ⅢA设备的使用条件,ⅢC类的设备可用于ⅢA

或ⅢB类设备的使用条件。

精简: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分三类;

I类:用于煤矿瓦斯(甲烷)气体环境;

Ⅱ类:用于 I类以外的气体环境;

Ⅲ类: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13、导线材料选择。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 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

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 2

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 4mm2 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 2.5mm2 及

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精简:导线材料选择分两种情况;

爆炸性 I类环境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剧烈振动处用软线或多股的;

爆炸性Ⅱ类环境用 4mm2 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可用 2.5mm2的。

【生产技术】电气安全数字汇总(三)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是指:1)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具有 0区或 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3)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精简: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分三小项;

1)与火炸药相关危害较大的建筑物;

2)有 0区或 20区(高频出现爆炸性物质)的建筑物;

3)有 1区或 21区(低频出现爆炸性物质)的建筑物。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是指: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6)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7)具有 2区或 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精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十小项;

1)国家级文物建筑物;

2、3、4)人员密集或具有重要作用的建筑物;

5)与火炸药相关危害较小的建筑物;

6)有 1区或 21区(低频出现爆炸性物质)危害较小的建筑物;

7)有 2区或 22区(偶然出现爆炸性物质)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的建筑物;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省级、重要作用的建筑物;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民用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是指: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 且小于或等于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精简: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分五小项;

1)省级文物、档案建筑物;

2)预计雷击次数 0.01~0.05次/a的省级、重要作用的建筑物;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0.25次/a的民用建筑物;

4)雷暴日大于 15d/a且 15m以上高耸建筑物;

5)雷暴日不超过 15d/a且 20m以上高耸建筑物。

4、就接地电阻值而言,独立接闪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附设接闪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 3m。

精简:接闪杆相关电阻不大于 10Ω,距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小于 3m。

5、雷雨天气情况下,室内人身防雷应注意: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 1.5m以上,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

精简:人身防雷的人体与各类导线距离 1.5m以上。

6、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通路,将产生在工艺过程的静电泄漏于大地,防止静电的积聚。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因为静电泄漏电流很小,所有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静电的接地,其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得超过 1MΩ即可;但出于检测方便等考虑,规程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Ω。

精简: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不超过 1MΩ,实际要求不大于 100Ω。

7、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室内油量 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储油坑应能容纳 100%的油。

精简:室内油量 600kg以上充油设备的储油坑应能容纳 100%的油。

8、长度超过 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 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

9、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 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 15m时,应增加出口。

精简: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 6m时,通道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 15m时,应增加出口。

10、居住建筑物内安装的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得超过 400kV·A,室外变压器容量不超过 315kV·A者可在柱上安装,315kV·A以上者应在台上安装。

精简:室内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超过 400kV·A;室外不超过 315kV·A在柱上安装,超过的在台上安装。

11、10kV 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 1m,距墙不应小于 0.8m。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器室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 1.1m。

12、配电柜落地安装的柜(箱)底面应高出地面 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 1.2-1.5m,柜(箱)前方 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

13、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Ⅱ类设备;如果使用 I 类工具,则应在电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Ⅲ类设备。如果使用Ⅱ类设备,则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的漏电保护器,而且,Ⅲ类设备的隔离变压器、Ⅱ类设备的漏电保护器以及Ⅱ、Ⅲ类设备控制箱和电源连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操作时,应有人在外监护。

精简:手持电动工具如使用 I类时,则应采用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 的保护措施,在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在锅炉内、管道内等狭窄的场所,如使用Ⅱ类设备,则必须装设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的漏电保护器。

14、弧焊机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1MΩ,二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0.5MΩ。

【生产技术】第三章特种设备数字汇总

锅炉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 L 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 MW 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精简:30 L 蒸汽锅炉出口水压≥0.1MPa、额定功率≥0.1 MW。

锅炉蒸汽压力 6 个类型

1)出口蒸汽压力超过 (22.1 MPa)的锅炉为超临界压力锅炉。

2)出口蒸汽压力为 15.7~19.6 MPa 的锅炉为亚临界压力锅炉。

3)出口蒸汽压力一般为 11.8~14.7 MPa 的锅炉为超高压锅炉。

4)出口蒸汽压力一般为 7.84~ 10.8 MPa 的锅炉为高压锅炉。

优质教育成功之路 www.niceloo.com

全国统一报名咨询电话:400-861-8800 学习网址:www.niceloo.com

5)出口蒸汽压力一般为 2.45~4.90 MPa 的锅炉为中压锅炉。

6)出口蒸汽压力一般不大于 2.45 MPa 的锅炉为低压锅炉。

精简:低压锅炉<2.45 MPa,中压<2.45 的 2 倍,高压为 7.8~10.8MPa,超超临界压力>22.1 MPa(记忆 4个)。

锅炉蒸发量的 3 个类型

1)蒸发量大于 75 t/h 的锅炉称为大型锅炉。

2)蒸发量为 20-75 t/h 的锅炉称为中型锅炉。

3)蒸发量小于 20 t/h 的锅炉称为小型锅炉。

精简:蒸发量两个界限值 20 和 75 t/h。

介质 2 种分类

按物质状态分类,有气体、液体、液化气体、单质和混合物等;

按化学特性分类,则有可燃、易燃、惰性和助燃 4种。

精简:状态是 气、液、液化气;单和混;

化学特性是可易惰助(可以多住)4 种(重点)。

介质 4 个危害级别

按它们对人类毒害程度,又可分为极度危害( I)、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4 级;

按它们对容器材料的腐蚀性可分为强腐蚀性、弱腐蚀性和非腐蚀性。

精简:毒害程度分 4 级,级越高毒害越低。

引起炉膛爆炸原因

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误判断、误操作,此类事故占炉膛爆炸事故总数的 90%以上。

精简:90%以上都是人为失误的原因。

炉膛爆炸事故预防

在启动锅炉点火时要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点火,严禁采用”爆燃法”,点火失败后先通风吹扫 5—10 min后才能重新点火。

精简:先要吹 5—10 min 后才能重新点火(重点)。

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的 3个条件

在锅炉尾部烟道上有可燃物堆积下来;

并达到一定的温度;

有一定量的空气可供燃烧。

同时满足时,可燃物就有可能自燃或被引燃着火。

精简:可燃物、温度、空气(氧气)3 个条件。

压力容器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L 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 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液体)的气瓶;氧舱。精简:压力≥0.1MPa、温度≥沸点、容积30L+150mm 的容器;

压力≥0.2MPa、乘积≥1.0MPa?L 的气瓶、氧舱。

内压容器 4 个压力等级

按设计压力(P)可以划分为:

1)低压容器:0.1 Mpa≤P<1.6 MPa;

2)中压容器:1.6 MPa ≤P<10.0 MPa;

3)高压容器:10.0 MPa≤P <100.0 MPa;

4)超高压容器:P≥100.0 MPa。

精简:超高中低 3个临界值,1.6、10、100 MPa。

压力容器 4 个许可级别

按制造许可可划分为 A、B、C、D 共 4 个许可级别:

1)制造许可 A级: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 Al),第三类低、中压容器(A2),球形储罐现场组焊或球壳板制造(A3),非金属压力容器(A4),医用氧舱(A5);

2)制造许可 B级:无缝气瓶(Bl),焊接气瓶(B2),特种气瓶(B3);

3)制造许可 C级:铁路罐车(Cl),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C2),罐式集装箱(C3);

4)制造许可 D级:第一类压力容器(D1),第二类低、中压容器(D2)

精简:4个许可等级,A 级固定,B 级气瓶,C级移动,D 级特殊

事故应急处理 5 个要求

1)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

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2)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

3)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4)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5)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并防止静电产生。

精简:1)超压超温时切断进汽阀门、停止进料、打开放空管;

2) 超温引起的超压还用水喷淋;

3) 泄漏时切断进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4) 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特性堵漏;

5) 易燃易爆泄漏时控制明火和静电、切断电源。

压力管道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 50mm 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 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

精简:压力≥0.1MPa、直径≥50mm 的管道。

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 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 2m 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精简:速度≥2m/s,高度≥2m 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起重机械

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 40t?m 的塔式起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 300t/h 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2m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 2 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精简:起重量≥0.5t 的升降机,起重量≥3t+高度≥2m 的起重机,层数≥2 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起重机械事故 7 个特点

1)事故大型化、群体化,一起事故有时涉及多人,并可能伴随大面积设备设施的损坏。

2)事故类型集中,一台设备可能发生多起不同性质的事故。

3)事故后果严重,只要是伤及人,一般不是重伤就是死亡。

4)伤害涉及的人员可能是司机、司索工等,其中司索工比例最高。

5)在安装、维修和正常起重作业中都可能发生事故,其中,起重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最多。

6)事故高发行业中,建筑、冶金、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较多,与这些行业起重设备数量多、使用频率高、作业条件复杂有关。

7)重物坠落是各种起重机共同的易发事故;汽车起重机易发生倾翻事故;塔式起重机易发生倒塔折臂事故;室外轨道起重机在风载作用下易发生脱轨翻倒事故;大型起重机易发生安装事故等。

精简(易考点):伤害涉及的司索工比例最高;

重物坠落是各种起重机共同的易发事故;

汽车起重机易发生倾翻事故;

塔式起重机易发生倒塔折臂事故;

室外轨道起重机在风载作用下易发生脱轨翻倒事故;

大型起重机易发生安装事故等。

吊装绳破断 3个原因

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太大(>120°),使吊装绳上的拉力超过极限值而拉断;

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无垫片等保护措施,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

精简:上吊装绳夹角>120°,钢丝绳规格低或报废绳,无垫片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

起重机械失落 4 种事故

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分别为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

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 2 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简装置上的

压板固定及楔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失落事故。

精简: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

例子:少于 2圈安全圈,无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简上固定不牢,钢丝绳脱槽或脱轮。

起重机械 “十不吊”原则

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2)物体质量不清或超负荷不吊;

3)斜拉物体不吊;

4)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置物不吊;

5)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及指挥信号不吊;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

7)工件捆绑、吊挂不牢不吊;

8)重物棱角处与吊绳之间未加衬垫不吊;

9)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10)钢(铁)水装得过满不吊。

精简:信号、超重、斜拉、站人、昏暗,超拉、乱捆、无垫、缺损、过满。

起重作业”五不挂”原则

1)物重量不明不挂;

2)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

3)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垫物不挂;

4)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

5)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

精简:重量不明、重心不清、利角易滑、工具不行、包捆不良。

触电防护 6 种措施

1)保证安全电压。为保证人体触电不致造成严重伤害与伤亡,触电的安全电压必须在 50 V 以下。目前

起重机应采用低压安全操作,常采用的安全低压操作电压为 36 V 或 42 V。

2)保证绝缘的可靠性。

3)加强屏护保护。

4)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全净距。

5)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

6)加强漏电触电保护。

精简:安全电压、可靠绝缘、屏护保护、保证净距、接地接零、漏触保护。

第三章特种设备数字汇总(二)

0~1

水位计

每台锅炉至少应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 0.2t/h 的锅炉可只装一只。

爆破帽

破爆压力与材料强度之比一般为 0.2~0.5。

起重机

开机作业前,起重机与其他设备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是否在 0.5m 以上。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主要受压元件补焊深度大于 1/2 厚度

安全阀

应 1年对其检验、定压一次并铅封完好,1 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1 周手动排放试验一次,做好记录并签名。

外部检验

锅炉的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 1次;锅炉停止运行 1 年以上恢复运行时。

内部检验

新安装的锅炉在运行 1年后。

锅炉停止运行 1 年以上恢复运行前。

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 1 年后。

检验周期

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 1 次。

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 1年 1次。

性能试验中的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项目,首检和首次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额定载

荷试验项目,以后每间隔 1个检验周期进行 1次。

电气设备的检修安全距离

在 10 kV 及其以下电气线路检修时,操作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等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m。

定期检验制度

在用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定期检验周期为 1年。

1~2

压力表

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 1.5~3 倍。

护顶架

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 1.8m 的工业车辆,必须设置护顶架,以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伤害。

2

锅炉内部检验

一般每 2年进行一次。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停止使用 2 年后重新复用的。

起重机检验周期

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 2年 1次。

5

安全状况的 5个等级

1 级: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 级: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难以纠正的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和使用单位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规定的操作条下能安全使用。

3 级:出厂技术资料基本齐全;主体材料、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问题或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和使用单位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 级: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强度经校核尚能满足要求;焊接质量存在线性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或在正常的检验周期内安全使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提高安全状况等级,否则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短期监控使用。

5 级:应予以判废,不得继续作承压设备使用。

检查工具

用于直观检查的检查工具有手电筒、5-10 倍放大镜、反光镜、内窥镜等。

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一般每 6年进行一次。

吊运前的准备

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 6 级时,应停止作业。

10

力矩限制器

起重机械设置力矩限制器后,应根据其性能和精良情况进行调整或标定,当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其综合误差不应大于额定力矩的 10%。

20

锅炉水压试验

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 20 分钟,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所有参加水压试验的承压部件表面、焊缝、胀口等处是否有渗漏、变形,以及管道、阀门、仪表等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

司索工准备吊具

对吊物的质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 20%来选择吊具。

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跨度等于或超过 40m 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锅炉水位

允许在正常水位线上下 50mm 内波动。

锅炉检验前准备

当锅水温度降到 80℃以下时,把被检验锅炉上的各种门孔打开。

压力表

表盘直径不应小于 100mm,表的刻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

数字

锅炉启动

上水。从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出发,上水温度最高不超过 90℃,水温与筒壁温差不超过 50℃。对水管

锅炉,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 1h,在冬季不小于 2h。

停炉注意事项

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 4~6h 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挡板。之后打开烟道挡板,缓慢加强通风,适当放水。停炉 18~24h,在锅水温度降至 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

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满 3 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

1)安全状况等级为 1、2 级的,一般每 6 年一次。

2)安全状况等级为 3 级的,一般 3~6 年一次。

3)安全状况等级为 4 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3年。

安工【技术】防火防爆的六组数字汇总(第四章)

防爆的一个原则

防止出现、控制发展、削弱危害

1)火灾危险性两个规律

①闪点越低、燃点越低、自然点越高;

②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自然点越低

2)爆炸的两种分类

①来源分类:物理、化学、核爆炸;

②反应相分类:气相、液相、固相爆炸

3)爆破片的两个规定

①6~12 个月更换 1次;

②爆破压力为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 1.15~1.3 倍

4)爆炸的两个规律

①热点半径越小、临界温度越高;

②炸药敏感度越低、临界温度越高

1)燃烧和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条件

①氧化剂;

②可燃物;

③点火源

2)粉尘爆炸的三个特点

①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燃烧时间长,能量大,破坏大;

②爆炸感应期较长;

③有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3)火灾报警系统三种分类

①区域报警系统:二级保护对象;

②集中报警系统:一、二级保护对象(大型建筑群、宾馆、饭店);

③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特级、一级保护对象

4)防爆泄压三种装置

①安全阀;

②爆破片;

③防爆门窗

5)”三固定”内容

①固定厂房;

②固定设备;

③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6)高感度装药的三个规定

①定员 1人;

②其他每间工房定员 2人;

③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 3.5 ㎡

7)炸药爆炸三个特征

①放热性;

②高速型;

③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1)燃烧四种形式

①扩散燃烧

②混合燃烧

③蒸发燃烧

④分解燃烧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四个组成部分

①触发装置;

②报警装置;

③警报装置;

④电源

3)防静电的四种措施

①控制流速(易燃液体流速不超过 4~5m/s、可燃气体流速不超过 6~8m/s);

②良好接地;

③采用静电消散技术;

④人体静电防护

4)四种阻火器

①工业阻火器:防止爆炸初期的火焰蔓延;

②主动式隔爆装置:气体含有杂质的输送管道;

③被动式隔爆装置:主要有自动断路阀、管道换向隔爆;

④其他阻火隔爆装置:单向阀、隔火阀门、火星熄灭器

5)”四不准”内容

①不准混用工房;

②不准混用设备;

③不准超量投料;

④不准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1)火灾发展的五期规律

①初起期:冒烟、阴燃(最佳灭火期间);

②发展期:轰燃发生阶段;

③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

④减弱期;

⑤熄灭期

2)粉尘爆炸危险性五个参数

①爆炸极限;

②最小点火能量;

③最低着火温度;

④粉尘爆炸压力;

⑤上升速率

3)自动消防系统五个组成部分

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

4)不能用水扑灭的五种火灾

①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的火灾(各种油);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钾、钠、碳化钙);

③硫酸、盐酸、硝酸火灾;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火灾

5)五种灭火器

①干粉灭火剂:灭 ABCE 类火灾;

②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灭 A 类固体火灾;

③泡沫灭火器:灭 A 类固体火灾;

④二氧化碳灭火器:灭 ABC 类火灾(精密仪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

⑤卤代烷灭火器:用于初期火灾(国家禁用)

6)五种火灾探测器

①感光式火灾探测器:适用于没有阴燃;

②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能早期发现火灾、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适用面广;

③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④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⑤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7)爆炸控制五种措施

①设备密闭;

②厂房通风(控制在爆炸下限 1/5 以下);

③惰性气体保护;

④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根本性措施);

⑤危险物品隔离储存

8)烟花、爆破五个性质

①能力特征(火药做功的参量);

②燃烧特性(火药能量释放);

③力学特性;

④安定性;

⑤安全性

9)干燥烟花爆竹五种方法

①日光;

②热风散热器;

③蒸汽干燥;

④红外线;

⑤远红外线烘烤

火灾的六种分类

A 类:固体火灾;

B 类:液体火灾;

C 类:气体火灾;

D 类:金属火灾;

E 类:带电火灾;

F 类:烹饪火灾;

口诀:固、液、气、金、电、烹

安工【技术】”职业危害”六组数字汇总(第五章)

一、

1.高温防治一个优先原则

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2.毒物控制措施的一个首选办法

首先采用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

二、

1.噪声防治两个优先原则

1)应优先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

应优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毒物控制措施的两个根本途径

1)生产过程密闭化;

2)生产过程自动化。

三、

1.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1)经呼吸道;

2)经皮肤;

3)消化道。

2.毒物控制三类措施措施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2)局部排气罩:分密闭罩、开口罩、通风橱 3种;

3)排出气体的净化。

3.生产性粉尘的三类性质

1)无机性粉尘:如矿物性粉尘、铁等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最常见):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

4.噪声的三种分类

1)空气动力噪声: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所致。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5.控制噪声的三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四、

1.粉尘的四个控制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湿式作业: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

3)密闭、抽风、除尘: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

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

2.振动的四个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3.非电离辐射的四种分类

1)射频辐射: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很小;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3 个波段。

2)红外线辐射: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

3)紫外线辐射:物体温度达 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4)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在特定条件的激发光。

五、

1.高温防治的五个措施

1)减少热和水蒸气释放;

2)屏蔽热辐射源;

3)加强通风;

4)减少劳动时间;

5)改善作业方式;

使作业地点 WBGT 指数符合标准。

六、

1.生产性粉尘的六个来源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

2)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

3)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

4)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

5)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

6)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2.毒物、有害气体的六种净化方法

1)洗涤法;

2)吸附法;

3)袋滤法;

4)静电法;

5)燃烧法;

6)高空排放法。

3.高温作业的六种防护

1)工艺与装备: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根本措施);

2)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

3)通风降温: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5)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

6)异常气压的预防。

安工【技术】”运输安全”六组数字汇总(第六章)

一、

1)一个核心要素

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

2)减少事故的一个必要前提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

二、

1)船舶按照参照目标的两种定位方法

①岸基定位;

②星基定位。

2)道路交通两种监控检测技术

①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检测技术;驾驶警报、视觉增强、车辆导航、速度控制系统、行驶记录仪;

②基于维护和维修检测诊断技术:汽车检测、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管理。

3)车辆冲突事故的两种主要隐患

①车务方面: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

②机务方面: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

4)车辆事故道路因素的两种预防

①加强道路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对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排水、平面交叉和出人口、交通交叉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结构物的合理设计,使道路符合安全行车的要求。

②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

三、

1)机车的”三项设备”

①机车信号;

②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③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2)铁路列车三种检测技术

①铁路列车检测: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卫星系统,车上检测感知器;

②超速防护;

③探测系统。

四、

1)铁路运输的四种事故

①行车事故;

②客运事故;

③货运事故;

④路外伤亡事故。

2)水路运输的四种事故

①碰撞;

②搁浅;

③触礁事故;

④触损事故。

3)车辆事故人为因素的四种预防

①提高驾驶人的交通道德水平、思想意识和技术水平;

②增加非机动车骑行人和人对自身通行权和违章危险性的认知,加强对非机动车骑行人和行人违章执法

的力度,增强非机动车骑行人和行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③强化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合理调节交通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④强化和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改变和抑制交通参与者异常行为。

4)运送易燃易爆专用车的四种要求

①应在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

②”禁止烟火”字样;

③排气管应安装在车身前部;

④车尾部安装接地装置。

5)海上遇险四种预防措施

①播发海上安全信息;

②报警;

③通信;

④寻位。

五、

1)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五种措施

①配置安全带;

②安全气囊;

③安装安全玻璃;

④设置安全门;

⑤配备灭火器。

2)机车脱轨的五种主要隐患

①机车配件脱落;

②线路上有异物侵限;

③线路+道岔限度超标;

④线路断轨胀轨;

⑤载货超限或坠落 。

3)道路交通安全的五个影响因素

① 路面;

②视距;

③线形;

④交叉口特性;

⑤安全设施。

六、

1)道路交通安全的六种设施

①防眩设施;

②视线诱导标;

③照明设备;

④路面标线;

⑤护栏;

⑥隔离栅。

2)提高机动车主动安全性的六种措施

①车辆的制动性;

②动力性;

③操纵稳定性;

④舒适性;

⑤结构尺寸;

⑥视野灯光。

3)道路路面的六种性能

①耐久性;

②抗滑性;

③平整度;

④强度;

⑤刚度;

⑥稳定性。

来源:建筑考试逢考必过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117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0月 1日
下一篇 2019年 10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