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1 建筑电气安装—般质量常见问题

1.1.1 施工准备工作不完善

1、现象

设备、器具安装前未按规定检查、验收;合格证、质保书等技术文件不全;仓库保管不善,安装时零配件丢失,油漆损坏。

2、原因分析

未按施工程序作开箱检查;现场管理不善。

3、防治措施

(1)电气设备及器材开箱时,应会同有关部门核对型号、规格、性能参数,进行外观检查,看其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清点合格证、说明书、零配件等,做好开箱记录,并妥善保管。

(2)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1.1.2 施工条件不具备时匆忙开工

1、现象

施工现场不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条件,门窗未装,地坪未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变形、受潮等,给以后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2、原因分析

安装单位不顾实际条件匆忙开工,业主催促施工单位赶工期。

3、防治措施

按要求严格审查开工条件,不具备条件不开工;对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作解释,并应坚持原则。

1.1.3 电器安装辅材锈蚀严重

1、现象

电器安装的紧固件及其他安装附件过早出现锈蚀。

2、原因分析

片面强调降低成本,使用非镀锌或防腐质量低劣的安装附件。

3、防治措施

(1)电器安装附件除涂防腐油漆的外,均应采用镀锌件,对户外及架空线路所用的各种金属构件和辅材均应热镀锌。

(2)对镀锌及防腐质量差而已经锈蚀的,应调换或重新防腐。

1.1.4 电缆桥架、支架以及电线保护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1、现象

吊、支架间距过大,歪斜,用气割开孔、切割,防腐质量差。

2、原因分析

管理不严格,施工人员违反规范规定,施工现场设备不配套。

3、防治措施

(1)所有非镀锌制品的支、吊架,必须先预制、打孔、防腐完毕后方可安装。

(2)支、吊架安装前必须拉线,保证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应用机械切割和钻孔,必须使用气割下料和开孔,气割后必须磨去所有氧化物,并作防腐保护。

1.2 配管及线槽、桥架安装

1.2.1 电管敷设位置错误

1、现象

管线穿越设备基础且预埋深度不够,造成电管的损坏。

2、原因分析

施工者不熟悉图纸及规范要求,或先敷设电管后基础施工。

3、防治措施

避开设备基础位置敷设电管。

1.2.2 埋地电管施工不规范

1、现象

电管连接套管未满焊,埋入地坪后造成进浆、入水,使导线绝缘性能下降。

2、原因分析

操作随意、马虎。

3、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电管接头;先预制后埋地;全部满焊后再埋入地坪,且埋深不应小于15mm。

1.2.3 电管丝扣连接不符合要求

1、现象

电管套丝长短差异大及表面不平整,套丝过长连接处易断裂,过短则两端有间隙;管口内侧未去毛刺,穿线时伤及导线绝缘层;丝接后外露丝牙,不及时防腐造成锈蚀;两连接管之间未作接地跨接。

2、原因分析

未控制好套丝长度,管口内侧不去毛刺,忽视丝接处的防腐处理及接地跨接。

3、防治措施

(1)按表1-1要求控制套丝长度,电管连接后,两侧的丝牙应外露2-3牙。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2)检查管口内侧无毛刺后再与束节连接;若毛刺未去尽,应用圆锉在其内侧再镗锉一遍,直至去尽毛刺。

(3)丝接处两端用6mm圆钢做接地跨接,两侧的焊接长度应不小于36mm,且进行两面焊;丝接处外露丝牙及接地跨接的焊接部位,必须先刷防锈漆再刷面漆,以防锈蚀。

1.2.4 电管焊接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采用对接焊,牢固性差且管内径变小,穿线困难;套管焊接两管口错边,使穿线困难或损坏导线表面;管壁焊穿;薄壁电管采用焊接连接。

2、原因分析

不规范施工;两管不在同一轴线;焊接方法不对。

3、防治措施

(1)严禁对接焊连接。

(2)套管焊接时,使两管处在同一轴线且固定后再焊接。

(3)宜采用气焊连接。

(4)薄壁电管严禁采用焊接连接,必须采取丝接。

1.2.5 金属电管敷设前不作防腐处理

1、现象

交工时电管已严重锈蚀。

2、原因分析

未按规范要求对电管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3、防治措施

(1)金属电管应作防腐处理。当埋于混凝土内时,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接埋于土层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2)金属管必须在安装敷设前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敷设后再防腐处理而局部不到位。

1.2.6 电管与热力管道的间距不够

1、现象

电管与热力管道的间隔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

2、原因分析

不同工种施工配合不佳,预留空间不够。

3、防治措施

电管应让热力管,确保有不小于100mm的间距。水平间距不够垂直让,垂直间距不够水平让,交叉间距不够可采用隔热保护。

1.2.7 电管进水

1、现象

电管内存水,导线绝缘性能下降。

2、原因分析

在室外或有水溅场所敷设电管未按有关要求施工。

3、防治措施

(1)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2)室外管端口须做滴水弯,过路箱应有防水措施。

1.2.8 预埋电管堵塞

1、现象

穿线困难或无法穿线。

2、原因分析

杂物进入电管。

3、防治措施

(1)电管敷设前检查管内有无杂物。

(2)电管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将管口进行有效的封堵。不应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应采用束节、木塞封口,必要时采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内管口采用镀锌铁皮封箱。

(3)多弯及长管预穿铁丝以便穿线。

1.2.9 电管弯头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弯头过多或弯扁度超标,影响穿线。

2、原因分析

未按规范设置电管弯头数量,工人操作水平不高。

3、防治措施

电管敷设中弯头超过3个(直弯为2个)时,必须设置过路箱。电管弯曲施工,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电管则不小于10倍),电管弯扁程度不大于电管外径的10%。

1.2.10 电缆保护管不做喇叭口

1、现象

电缆穿管时损伤电缆表面。

2、原因分析

施工者不按规范施工。

3、防治措施

保护管口必须做喇叭口且去除毛刺,否则不能穿电缆。

1.2.11 电管过墙(楼板、地板)不规范

1、现象

不加套管或套管长短不符合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或操作者施工不规范。

3、防治措施

电管穿过墙或楼板、地板必须外套金属套管,过墙套管长度与墙等厚,过地板、楼板时,下口平,上口高出板面5mm。

1.2.12 电管进箱、盒的质量常见问题

1、现象

进箱、盒电管不顺直;进箱、盒管段长短差异大;管与箱(盒)连接不牢固。

2、原因分析

施工者未按规范要求操作。

3、防治措施

(1)电管进箱(盒)应顺直,不应倾斜进箱(盒)。

(2)暗配的厚壁钢管与箱(盒)连接采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

(3)明配钢管、薄型钢管或暗配镀锌钢管与箱(盒)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另外,采用此类连接方法还应用φ6圆钢做电管与箱(盒)间的接地跨接,跨接采用焊接,两侧的焊接长度应不小于 36mm,且进行两面焊接。如镀锌电管接地应采用专用线卡。

1.2.13 PVC电管敷设不牢固或断裂

1、现象

连接处脱节或断裂。

2、原因分析

粘接部位未处理干净,胶合剂用量太少或除刷不均,甚至未用胶粘剂,套管长度不够;支吊架间距太大,电管固定不牢。

3、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应处理干净,套管内侧及连接管外侧均要将胶合剂除刷均匀,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电管插入后待胶粘剂固化后才能移动连接后的电管;按规范规定的间距设置支吊架固定电管。

1.2.14 金属软管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中间有接头,接地不牢固或不做接地跨接,固定在设备上或不固定,使用长度超过2m。

2、原因分析

施工不规范,电管敷设未到位。

3、防治措施

禁止软管有接头,且不应退绞、松散;穿强电导线的金属软管均应采用包箍形式进行可靠的接地跨接,不得用软管作接地体,必须另敷设接地导线;外露、顺墙敷设的金属软管应用管卡进行固定,固定间距不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 300mm,且不允许固定在设备上;软管长度不宜超过2m,不允许用金属软管取代电管敷设。

1.2.15 电管固定管卡最大间距超过规定

1、现象

管卡间距离过大,甚至不用管卡固定,而用铁丝绑扎电管挂在墙上或设备上,致使电管固定不牢。

2、原因分析

不规范施工或严重的偷工减料。

3、防治措施

(1)钢管管卡及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应严格按表1-2和表1-3的规定设置(敷设方式为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2.16 托盘、桥架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1、现象

(1)垂直弯、水平弯制作不规范,不能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2)不平直、不垂直,观感质量差。

(3)不做接地跨接或跨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操作不规范,工具不配套,固定不牢,托架间距太大。

3、防治措施

(1)参照表1-4制作垂直弯和水平弯。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2)安装桥架、线槽托架应放线施工,确保横平竖直,固定安装牢固。

(3)桥架的接地跨接:镀锌桥架可不设跨接线,但要确保固定轴栓两侧各有不少于一颗使用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油漆桥架应用多股编织铜线压接线耳做接地跨接,接触处应将油漆清除干净。

1.2.17 托盘、桥架与电管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桥架与电管连接不良。

2、原因分析

桥架出线处用气割开孔,孔径控制不好,并与电管连接不好。

3、防治措施

应用专用工具开孔,使孔径与电管连接可靠,宜采用气焊连接,焊接处及时作防腐处理,按规定设置支架将电管固定牢固。

1.3 电线、电缆及母线安装

1.3.1 导线穿管时绝缘层破损

1、现象

管口无护圈,穿线时绝缘层被管口损坏。

2、原因分析

不加管口护圈。

3、防治措施

管口不加护圈禁止导线穿管。

1.3.2 多股导线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

1、现象

接头连接不压接线耳,不搪锡,造成接触不良,通电后易发热。

2、原因分析

不按规范施工。

3、防治措施

用压接钳在线端压接线耳,否则线端必须搪锡处理后才能接线。

1.3.3 接头处绝缘包扎不规范

1、现象

单用黑胶布包或单用塑料胶带缠包。

2、原因分析

不按规范施工。

3、防治措施

(1)先用黄蜡带缠绕,再用黑胶布外包。

(2)里层用塑料胶带缠包,外层用黑胶布包扎。

1.3.4 线头无号牌或号牌字迹不清晰

1、现象

线头未套号牌或号牌长短不一,字迹模糊不清,字体不端正。

2、原因分析

不按规范施工,无专用号牌及专用标记笔。

3、防治措施

使用专用号牌或用E型管现场加工号牌,下料应力求长短一致,使用不褪色的标记笔书写标记号。

1.3.5 朝天电管穿线后封堵不密实

1、现象

管口封堵不密实,异物或雨水易进入电管。

2、原因分析

违反施工规范要求,操作马虎。

3、防治措施

朝天管口在湿潮、多粉尘场所必须用沥青油麻将管口密实封堵。

1.3.6 吊顶内接线盒(箱)穿线后封闭不良

1、现象

鼠害断线,落灰、落水引起短路,接触不良。

2、原因分析

未按规范要求将箱(盒)封闭严密。

3、防治措施

选用合格箱(盒)安装,外盖紧固牢靠,穿线孔堵塞严密。

1.3.7 布线不当,接线不牢

1、现象

管内穿线过多,可能导致擦伤绝缘层和通电后温升偏高。

2、原因分析

配管数量不够,管径选用不当。

3、防治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管内穿线面积(含绝缘层)不超过管内径截面积的40%。

1.3.8 线槽内布线过多

1、现象

因布线太多,线槽盖板盖不上。

2、原因分析

设计变更后导线增加,未使用合适规格的线槽。

3、防治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使导线槽的任一横截面上不准装有30根以上的导线;当多根导线共线槽敷设时,导线槽内任一横截面上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导线槽截面积的20%。

1.3.9 电缆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1)电缆通道不畅,堆放杂物,积水。

(2)用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3)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过长。

(4)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超过规范的规定。

(5)桥(梯)架上多根电缆排列不整,互相交叉挤压,固定不牢固。

(6)不挂标志牌或标志内容不全,字迹不清晰。

(7)电缆金属护套不作接地连接。

2、原因分析

(1)不规范施工;不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2)未正确选用电缆的型号、规格。

3、防治措施

(1)电缆通道应经常整理清扫,保持畅通。

(2)三相四线制系统必须使用四芯电缆,不得使用三芯电缆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3)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按表1-5设置。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4)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按表1-4进行施工。

(5)桥(梯)架上的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不应挤压,在下述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1)垂直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 2m处。

2)水平敷设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角、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6)敷设电缆应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述要求:

1)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设置标志牌。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标志牌宜统一,应防腐,挂装应牢固。

4)电缆金属护套按1.6.6节的要求进行接地跨接。

1.4 配电柜、箱、盒的安装

1.4.1 配电柜(盘)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高低压成排柜垂直度超差,表面不平齐,接缝间隙超差。

2、原因分析

柜(盘)本身几何尺寸误差大,安装过程中又未进行调整。

3、防治措施

安装前检验柜(盘)的几何尺寸并进行适当调整,认真拼装,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mm/m,柜(盘)面平整度成盘排面不超过 5mm,柜(盘)面接缝不超过2mm。

1.4.2 柜(盘)安装中加垫铁

1、现象

在柜(盘)底与基础型钢间加垫铁,来使其垂直度和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

2、原因分析

不规范施工。

3、防治措施

(1)基础型钢定位置必须找平找正,达到要求后才能拼装配电柜(盘)。

(2)调整柜(盘)的几何尺寸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1.4.3 柜(盘)标记不清,导线编号不明

1、现象

对柜(盘)不标记柜号、简图,导线号牌不标或标识不清。

2、原因分析

不规范施工。

3、防治措施

对柜(盘)的编号、功能、简图、柜内导线、电缆的标牌、线号均应永久性地标记清楚。

1.4.4 配电设施破损

1、现象

柜(盘)变形,门锁损坏,油漆脱落,设备元件丢失。

2、原因分析

防范不力,人为破坏。

3、防治措施

切实做好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

1.5 照明器具和一般电器安装

1.5.1 灯具安装质量差,固定不牢固

1、现象

相同的灯具在同一场所高度不一致;成排灯具不直;吊顶上灯具下垂、歪斜。

2、原因分析

悬吊灯具支吊物刚性不够,安装时没有调整;成排灯具安装碰吊顶龙骨;灯具在吊顶上固定不牢固,吊顶材料强度低,安装孔开得过大。

3、防治措施

(1)悬吊灯具的支吊物应与吊灯重量相配,重量超过3kg时,应预埋吊钩或螺栓;成排吊灯在安装好后应拉线调整吊灯高度。

(2)成排灯具安装前应先拉线定位,避开吊顶龙骨,中心偏差不大于5mm。

(3)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开孔不能过大,固定灯罩的边框边缘应紧贴在顶棚上。

1.5.2 吊灯、吸顶灯脱落

1、现象

吊灯、吸顶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落,或半边脱离顶面。

2、原因分析

采用木塞作固定吊点,木塞干燥后松落。

3、防治措施

(1)不得用木塞作固定吊点,可使用膨胀管做固定吊点。

(2)已使用木塞作固定吊点的必须全部更换。

1.5.3 灯棚固定不牢固、不水平

1、现象

不锈钢、铝合金灯棚下垂或与吊顶不平行、不水平。

2、原因分析

灯棚不设专门吊点,直接固定在吊顶龙骨上或不可作支撑的物体上,如电管、水管及水电管支架上。

3、防治措施

嵌入顶棚内的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框架应与建筑物固定牢靠。

1.5.4 开关、插座不水平

1、现象

开关、插座不水平,成排的开关高度不一致,在同一场所标高不一。

2、原因分析

暗装接线盒标高相差太大,开关、插座安装马虎,没有调整;同一场所的开关、插座预埋时没有拉等高线。

3、防治措施

(1)根据土建的基准线确定预埋接线盒的高度。

(2)开关、插座相接安装时应调整,保证开关高差不大于 0.5mm;面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mm;同一场所安装的开关高度差不大于5mm。

1.5.5 单相插座接线错误

1、现象

单相插座相、零、地线相位不对,单相三眼插座缺地线。

2、原因分析

没有按要求正确接线;放线时少放接地线。

3、防治措施

(1)按要求正确接线,一般右边为相线,接地线在上方(面对插座)如图1-1所示。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2)接线后自检,通电后复验,确保接线正确。

1.5.6 照明灯具不做亮灯试验

1、现象

工程交工时或交工后照明灯具不亮。

2、原因分析

工程结束后没有进行亮灯试验,灯泡质量差或接线问题使照明灯不亮。

3、防治措施

在交工验收前必须逐回路、逐盏灯进行亮灯试验,并作好亮灯记录。

1.6 防雷及接地工程

1.6.1 屋顶栏杆作避雷带时对接不符合要求

1、现象

采用屋顶栏杆作避雷带时,管子对接后不再搭接。引下线焊接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对规范要求不清楚,管子只对接不搭接及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够,致使导电截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

3、防治措施

屋顶栏杆作避雷带时,钢管对接后还应用钢筋搭接,引下线搭接长度必须不小于引下线直径的6倍。

1.6.2 避雷设施不覆盖整个屋顶部分

1、现象

屋顶避雷带无法保护建筑物全部。

2、原因分析

屋顶避雷带没有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3、防治措施

建筑物顶部的所有金属物体应与避雷网连成一个整体。

1.6.3 断接卡设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断接卡不易找到,并不好测量,断接卡无保护措施。

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不熟悉规范,断接卡没有按要求设置和连接。

3、防治措施

每个分接地装置均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设断接卡子盒保护。

1.6.4 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够

1、现象

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够;没有按要求焊接。

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操作马虎。

3、防治措施

(1)扁钢搭接长度应是宽度的2倍,焊接两长边、一短边。

(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且至少两面焊接。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钢管、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外,还应由扁钢弯成的弧形(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 (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如图1-2。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6.5 电气设备接地不符合要求

1、现象

电气设备接地不可靠,电阻大,松动。

2、原因分析

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没有用镀锌螺栓和弹簧垫;软铜接线不做线耳。

3、防治措施

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并应加平垫片和弹簧垫;软铜线接地时应做接线耳连接。每个设备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1.6.6 电缆接地不符合要求

1、现象

利用电缆金属保护层作接地线;电缆金属保护层不接地。

2、原因分析

对规范理解错误,认为不能用电缆金属护层作接地线,金属护层就不要接地。

3、防治措施

电缆金属护层不得作接地线,但电缆金属护层必须可靠接地。

1.7 火灾报警工程

1.7.1 火灾探测器安装位置错误

1、现象

探测器发生误动作或不动作。

2、原因分析

探测器与其它设备、梁、墙的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误报警;探测器安装距离超出报警范围,产生报警死角。

3、防治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认真审核,施工中应注意与其它电器设施和建筑物的距离。

(2)探测器边缘距冷光源灯具边缘最小净距大于或等于 0.2m;距离温光源灯具边缘最小净距大于或等于0.5m;距电风扇扇叶边缘大于或等于0.5m;距不凸出扬声器罩大于或等于0.1m;距凸出扬声器边缘大于或等于0.5m。

(3)探测器边缘距墙、梁边缘最小净距大于或等于0.5m。

(4)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5)探测器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必须遵照规范的要求。

1.7.2 探测器底座安装不牢固

1、现象

探测器下垂、歪斜。

2、原因分析

探测器底座安装不牢固,固定材料强度较低。

3、防治措施

(1)在吊顶上安装探测器,当固定材料强度低时,应采用适当措施加固。

(2)在金属构件上安装探测器,应先固定好接线盒。

1.7.3 火灾报警用导线不符合要求

1、现象

火灾报警用导线不是耐热导线,其截面和使用电压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不熟悉防火施工规范,按一般控制线施工。

3、防治措施

(1)必须采用耐热导线,尤其在吊顶敷设时。

(2)铜芯绝缘导线、电缆的最小截面和电压应符合表1-6的要求。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案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来源:先锋9527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224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6月 13日
下一篇 2020年 6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