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绦环和绦钩的流行肇始于宋。绦环是绦带所系之环,其材料有金、铜、铁、玉、玛瑙等。《老乞大》记绦环如下:“系腰也按四季。春里系金绦环;夏里系玉绦环,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减金钩子,寻常的不用,都是玲珑花样的;冬里系金厢宝石闹装,又系有综眼的乌犀系腰。”《朴通事谚解·上》舍人打扮“刺通袖膝襕罗贴里上,珊瑚钩子系腰。”其下注云“钩子,用金、银、铜、铁、玉、角等物,刻成龟、龙、狮、虎之头,系之于绦之一端,人若带之,则又以绦之一端屈曲为环,纳于钩兽头之空以为固,使不解落,如绦环之制然。”绦带上的带钩称绦钩,其环称绦环。《元史·伯颜传》“伯颜之取宋而还也,诏百官郊迎以劳之。平章阿合马先百官半舍道谒,伯颜解所服玉钩绦遗之。且曰:‘宋宝玉固多,吾实无所取,勿以此为薄也。’”伯颜从南宋获取之玉钩绦应即一套玉绦钩和绦环,此即一钩一环的格式,后将钩、环互相套接,括结装置隐于背后,统称绦环,此即明代常见的绦环。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定陵所出共14件,全部出自万历帝棺内西端,绝大多数置于北侧,少数在南侧。从形制上看,有云头形、三菱形、心字形、长条形、长方形、椭圆形。从工艺上看,全为花丝镶嵌,或嵌宝石或嵌珍珠。梁庄王墓出土有6套18件,其中一套残。

    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

    背面两端有灵芝花形饰圆钮两个。底部由三菱形、灵芝花、“卮杯”形组成的花丝金托,其上正中嵌猫眼石一块,两端及四周嵌红宝石四块、绿宝石二块、珍珠四颗。据《天水冰山录》,孙机先生认为当为“金厢玉叠方胜宝石绦环”。

    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

    碧玉制。钩雕作龙首形,背部为一圆形钮,上刻一灵芝纹。龙额嵌珍珠一颗;腹部嵌红、蓝宝石各二块,黄宝石一块。

    白玉革带

    定陵出土玉革带,共10条,出土时玉饰件都完好无损,带鞓多已腐朽残断。梁庄王墓出土有7条,分素面玉带、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两种。据《天水冰山录》载,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200多条;查抄朱宁家时,玉带达2500余条。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白玉革带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辅弼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鱼尾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雀舌

    白玉革带,带用红色素缎中间夹皮革一层制成。带版为白玉,其中两块一端为圆弧状的长方形玉带版,在圆弧的一端套有鎏金银包头,其上各嵌红宝石二块、蓝宝石一块。

    革带上所饰玉板儿,有其专名。《朴通事谚解·上》以金带为题的一段对话说得真切:“那三台板儿做得好,南斗六星板儿做得忒圆了些,左辅右弼板儿和两个束儿欠端正些。后面北斗七星板儿做的好,那雀舌儿牢壮便好。”明人方以智《通雅》卷三七“鞶带”条载:“今时革带,前合口曰三台,左右各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由明入清的叶梦珠在其《阅世编》卷八“冠服”条亦载明朝革带之制云:“腰带用革为质,外裹青绫,上缀犀玉、花青、金银不等,正面方片一两,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又各列三圆片,此带之前面也。向后各有插尾,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以足之,带宽而圆,束不著腰,圆领两胁,各有细钮贯带于巾而悬之,取其严重整饬而已。”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革带部件图

    定陵出土首饰多达240余件,分别为:簪195件、钗5件、耳坠10件、耳勺3件、金环8件、金饰1件、围髻1件、抹额1件等。240余件首饰中金簪多达135件(其中万历帝56件,孝端后38件,孝靖后41件)。银簪39件,其中37件为银鎏金,全为孝靖后所有。首饰上共镶嵌各类宝石587颗(现存数),珍珠305颗(现存数,有的已碳化或脱落),其中光簪上就用宝石526颗、珍珠231颗。

    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

    通长25厘米,重122.9克。顶簪簪首整个图案分作花、蝶两部布置在铺展于下的构架上。花部托起两枚白玉碾成的一大一小两重菊瓣,顶端又一个素托,里面用宝石嵌作花心。蝶部在下方装饰玉花和珠蕾,花枝间用片材卷作两个相叠的圆管,高高擎出一个蝶样轮廓的托座,上面一只掐丝填嵌做成的蝴蝶,螺丝须子的顶端各穿一颗珍珠。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

    嵌宝石白玉龟金簪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嵌宝石白玉龟金簪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嵌宝石白玉龟金簪

    头面,原指冠上的装饰,《朴通事谚解》曰一个官人要娘子,彩礼中有“金厢宝石头面”,注云:“以金为斗拱而纳石于其中,缀着于女冠之上以为饰也。”头面之一副,讲究者,依《天水冰山录》所记,总在十至十二三事左右,或多至二十余事或至少五事七事,而以前者为常。扬之水女史对所知明墓所出若干首饰作了综合考察,并指出,大致可以认为,一支挑心,一枚分心,鬓钗一对,各式小簪子即小插、啄针之类的“俏簪”三对,如此十件应即普通的头面一副。

    头面的插戴本身也是一项专门的技艺,以至于当时富贵之家女子欲盛妆出行,需雇专司其业的“插带婆”代为从事。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一“绣花娘·插带婆·瞎先生”条曰:“插带婆者,富贵大家妇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饰甚多,自不能簪妆,则专雇此辈。颜色间杂,四面均匀。一首之大,几如合抱。即一插带,顷刻费银二三钱。

    镶宝玉花金钗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镶宝玉花金钗

    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

    头面一副规模具见规模者,当数定陵所出两位皇后的簪钗。孝端后狄髻上插戴得很是齐整,依照题材与形制,可析作完整的两副:金镶玉嵌宝寿福禄首饰一副一十二件,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一副一十二件。孝靖后其中的“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包括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挑心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一,金累丝镶宝珠蝶赶花小插、金镶宝蝴蝶小插各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小插一对,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啄针一枚,如果本因成对者均成对,一副首饰也是一十二件。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 嵌紫晶兔金簪
  •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嵌紫晶兔金簪

    关于首饰中的题材,大致可以说,宋元多选择清新活泼的自然景物,明代则更倾向于把花草禽鸟组织为各种祥瑞图案,而以纹样中各个物事的谐音构成吉祥之意,也是在明代才开始广泛流行。蜂蝶花卉为组合的图案,其设计构思大约得自五代两宋以来绘画中的花卉草虫写生小品,作为装饰纹样,它曾流行于宋代织绣。

    嵌宝石莲瓣纹梵字金簪(金镶宝梵文挑心)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嵌宝石莲瓣纹梵字金簪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嵌宝石莲瓣纹梵字金簪

    北京右安门外彭庄明万贵墓出土。莲花座上托起梵文六字真言中的“吽”字,通体镶嵌各色宝石和珍珠。高12.5、最宽处9.6厘米,重102.6克。背面为一支垂直后伸的扁平簪脚。

    所谓真言,即密咒,梵语成为陀罗尼,是总持、能持、能遮的意思,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念慧力。密咒同金银饰品的结合,其渊源可以上溯至唐。把释道题材用于金银首饰纹样,是明代才兴盛起来的,虽然辽代已稍用于妆点金冠,但终究未曾蔚为风气。明代金银饰品对藏传佛教艺术表现因素的取用,以真言字如唵(om)、吽(hum)、纥哩(hrih)、没咙(bhrum)以及种子字曼荼罗为多。“吽”,为诸天之总种子。它原出于牛吼、虎怒之胸喉中声,乃古代吠陀仪式所用之真言,有疑惑、承诺、忿怒、恐怖等义。密教以其为摧破、恐怖等声,系刚部之通种子。又三种中诸天为金刚部之所属,故“吽”字亦为诸天之总种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描绘的嫔妃贵人,中有十三人特髻当心处插戴梵文挑心。万贵墓所出的这件与画作时代正相一致。而万贵的女儿乃是宪宗的宠妃万贵妃,金挑心也极可能出自宫中。《明史外戚传》曰万贵“颇谨饬,每受赐,辄忧形于色”,可见其来自宫禁的赏赐不少。

    带有藏密风格的明代金银饰品,原是从藏传佛教艺术中撷取造型和纹样的若干因素,然后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并融会为一。这一类图样的传布似与永乐大钟的铸造有关——流行于明代前半期的带有藏密风格的装饰纹样,几乎都可以在永乐大钟图案中找到。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以梵文和藏密诸神像作为装饰图案的金银饰品,多集中在明代前半期,其风大约扇起于明成化时代的宫廷。这当然同朝廷出于政事的考虑对番僧的尊崇有关,此外,前朝遗风犹存于当时宫廷不能不说也是原因之一。梵文簪钗设计构思的来源之一,当是寺院壁画及水陆画中的菩萨妆。正如各式佛像挑心的造型同于佛教艺术中观音所戴宝冠上面的化佛。

    明代女子盛装是用各种首饰把满头装饰得几乎不露发,各式簪钗的命名也因此多着眼于它的插戴位置,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于狄髻的正面之当心。最常见的是佛像挑心,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北宋。作为女子首饰的佛像挑心,它的大为流行要到明代,而其造型来源更可能是观音宝冠上的化佛。挑心的装饰主题,明前期以佛像为多,背后多是焊接与簪首垂直的一柄簪脚。

    弘治元年漂流到明朝的朝鲜人崔溥在其漂流日记《漂海录》六月初四日条中写道“(江南)妇女所服皆左衽,首饰则宁波府以南,圆而长而大,其端中约华饰;以北,圆而锐,如牛角然,或戴观音冠,饰以金玉,照耀人目,虽白发老妪皆垂耳环。江北服饰大概与江南一般,但江北好着短窄白衣,贫匮悬鹑者十居三四。妇女首饰亦圆而尖,如鸡喙然。”文中所称观音冠,盖即佛像挑心。

    综合来看,明代金银首饰样式与风格的变化,似可以嘉靖为界粗略分作前后两期。

    明代王室墓葬所出首饰,其制作者主要是内官监和银作局,即所谓“内府制作”。《凤洲杂编》卷五载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内官监掌成造婚礼妆奁、冠、舄、伞扇、衾褥、帐幔、仪仗及内官、内使贴黄诸造作,并宫内器用、首饰与架格文书事。”关于内官监和银作局,《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载“内官监……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搭材作、土作、东作、西作、油漆作、婚礼作、火药作,并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里冰窨、金海等处。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银作局……专管造金银铎针、枝个、桃杖、金银钱、金银豆叶。豆者,圆珠重一钱或三五分不等,豆叶则方片,其重亦如豆。不拘,以备钦赏之用。又,造花银,每锭十两不等,止可八成。”

    明代金银器首饰的主要工艺特点是金银与宝石的结合,而这种镶嵌之风与时人对宝石的热情有关。《明史》卷八二《食货六》云嘉靖中期以后,“太仓之银,颇取入承运库(《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载“内承运库……凡金银、纱罗、纻丝、织金闪色绵绒、玉带、象牙、玛瑙、珠宝、珊瑚之类,总隶之”),办金宝珍珠,于是猫儿睛,祖母碌,石绿,撤孛尼石,红剌石,北河洗石,金刚钻,朱蓝石,紫英石,甘黄玉,无所不购。穆宗承之,购珠宝益急”;万历中,“帝日黩货,开采之议大兴,费以钜万计,珠宝价增旧二十倍”;成书于万历年间的《五杂组》卷一二亦载“今世之所宝者,有猫儿眼、祖母绿、颠不刺、蜜腊、金鸦、鹘石、蜡子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宫中耗费金宝珍珠之巨,尤可见之于《神宗实录》卷四一七“万历三十四年正月甲申”条。其中载御用监上圣母册封册宝冠顶合用金宝一项,其所开列的数目便是“足金一千四百三两八钱,七成五色金一千两银一千六百两,猫睛二块重一钱八分,祖母绿六块重四钱二分,青宝石四百六十八块重二百七十四两,五钱红宝石五百四十七块重一百六十四两一钱,黄宝石十二块重一两八钱,各样圆珍珠:大珠各一颗,头样珠一百二十七颗,大样珠三百三千六颗,一样至十样珠共一万二千八百十一颗,白玉料一十一斤,珊瑚料一斤三两,玛瑙料一斤,金星石料一斤,水晶料一斤,碧甸子一斤,翠毛一千六个”,可见宫中耗费之巨。

    明代皇族镶宝石藏品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探秘

    来源:北京鑫源驰尚文化传媒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3899.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4月 9日
    下一篇 2019年 4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