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上犹县文广新旅局选择“六一”儿童节这个快乐的日子,精心举办“红旗漫卷、童心飞扬”—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和“非遗保护,你我同行”—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活动,并同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文物图片展,让广大市民朋友,尤其是孩子们在美食体验、参演观看节目和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苏区精神,收获知识和快乐。

精彩回顾

活动一

“红旗漫卷、童心飞扬”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现场歌舞交融,高潮迭起。整个活动在喜悦欢快的氛围中传唱红色经典,讴歌新时代新上犹,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红色基因传承,坚守不忘初心,儿童们正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活动的开展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种子。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开场舞《闪闪红星》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歌曲串烧表演《红色歌谣》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红色故事《腰别竹板扶标灯》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亲子服装秀《团结一家亲》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我跟红军走》选段“是走还是留”

红色经典诵读《马前托孤》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儿童剧《说唱中国红》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市民认真欣赏“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革命文物图片展上的图片。

活动二

“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上犹县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活动以非遗实物、非遗制品展示和非遗美食品鉴等方式,充分传播具有上犹客家标识的非遗符号,宣传弘扬上犹的非遗传统技艺项目,并在现场赠送《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等非遗书籍,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非遗法律法规宣传单,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度、对非遗法律的知晓率、对非遗保护的认同感。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近年来,上犹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振兴,鼓励支持传承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加快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非遗传承平台管理,成立非遗传习所,打造非遗传承基地,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阵地活动,并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览展演活动,营造人人知晓非遗、热爱非遗、参与非遗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各界共同来关心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促进我县的非遗保护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

细数现场都有哪些非遗项目吧

秆龙

秆龙又称为“太平龙”,被上犹民间认为是最早的龙灯形式,为龙灯的始祖,是正龙。秆龙分为五节,有龙头、三节龙身和龙尾。我县很多地方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开始扎制秆龙,扎制秆龙的材料要五个简易的手持木架,以竹篾将稻草做成龙头、龙身和龙尾安装在手持的木架上。龙头扎制非常讲究,要以稻草将龙头上的嘴巴、舌头、耳朵等各个器官做得出神入化,并以剪纸制成龙角、龙牙、龙眼、龙须,龙头上插有几十面小三角旗,上面写着“令”字。龙身和龙尾的身上会在舞龙时插上点燃的香。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传统竹编技艺

传统竹篾编织技艺是上犹过去民间生产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手工技艺,很多村落都形成了以竹编技艺为当地特色的产业。营前镇下湾的蛇篮与方箩,下湾大船、大坳的竹制簸箕、米筛,梅里的磨篮和火笼,陡水镇茶坑村和寺下镇南坪村的圆箩在历史上都富有盛名。传统竹编产品有箩、晒垫、筲箕、背篓、笼、渔篓等生产物件,有菜篮、筝刷、蒸饭器、酒篓、豆腐篓、角箩、火笼、斗笠等生活用器。编织每一样竹制品有不同的编织程序,也有不同的规格和工艺要求。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传统手工打锡工艺

传统手工打锡工艺是上犹县的一项传统技艺瑰宝,有着13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当地曾经商贸繁荣的营前片区。传统手工锡制产品有酒壶、炖壶、茶壶、茶罐、酒杯等,其质地古朴坚硬、造型新颖美观、工艺精湛独特。因纯锡具有隔热、隔湿、无杂味、易保存等优势,所以过去传统手工打锡工艺在民间曾广受欢迎。锡制品制作包括熔锡、压板、下料、画墨、开剪、成型、点锡、加压、打磨、锉刮、抛光、卷边、吹焊等十几道工序。

包米果制作技艺

包米果制作技艺是上犹客家人制作特色小吃包米果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手艺好的包米果,磨出的米桨细嫩,蒸好的成品皮薄润滑、透明如纸、富有韧性,炒制的佐料新鲜、口味纯正、料多爽口。包米果是上犹客家人迎接四方来客的特色美食,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包米果的制作分为浸米、磨浆、制馅、淋浆、蒸皮、出锅、包馅等步骤,其佐料因季节有所变化。“包米果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我县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艾米果制作技艺

艾米果制作技艺是制作风味小吃艾米果的一项传统技艺。清明前后,当田边地头到处长满刚出土的新艾时,便是制作艾米果的时节了。艾米果以新鲜嫩绿的艾苗为原材料,其制作包括采艾、选艾、煮艾、和艾团、包馅成型、蒸熟等步骤。艾米果艾香扑鼻,色泽如玉,口感滑嫩不腻,软韧适中,备受上犹人喜爱。“艾米果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我县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豆腐制作技艺

上犹传统习俗中,豆腐制作技艺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家庭主妇能干与否的重要标志,因而过去备受重视。磨豆腐是上犹当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庆典礼仪的重要乡俗,红色水豆腐、红色油炸豆腐是客家酒席和餐饮习俗中体现隆重、热烈、喜庆气氛的重要载体。磨水豆腐主要包括打豆壳、浸豆子、磨浆、滤豆腐渣、煮豆腐浆、下石膏、下豆腐浆、上豆腐箱等八道程序。

蕉叶米果制作技艺

蕉叶米果制作技艺是制作上犹客家美食蕉叶米果的传统技艺。在当地习俗中,蕉叶米果是中元节(民间称七月半)期间的节令食品。制作蕉叶米果的材料主要有糯米、籼米、白糖、蕉叶和灰水。以布荆树的灰水浸米,糯米和灿米的比例按各人喜好而定。蕉叶米果散发着蕉叶的清香,美味保健,备受人们欢迎。“蕉叶米果制作技艺”于2017年被列入我县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冲天炮制作技艺

冲天炮制作技艺是制作上犹特色小吃冲天炮的传统技艺。冲天炮是当地百姓非常喜爱而又历史悠久的重要美食。冲天炮色泽油黄透亮,口感香甜软糯,是昔时上犹茶馆酒店每日的必备小吃。制作冲天炮的材料是优质糯米,其制作不受季节限制,传统上有磨浆和打粉两种制作方式。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红糖古法熬制技艺

红糖古法熬制技艺是上犹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古老而文明的传统手工技艺。红糖古法熬制完全采用物理方法,原汁原味、纯正香甜,具有自然、古朴、醇厚的风味。红糖古法熬制以上犹本地所产的青皮糖蔗为原料,其制作过程包括选料、砍料、榨汁、过滤、沉淀、澄清、预热、滤渣、除沫、熬煮、搅拌、起锅、风干、成型等十几道工序。“红糖古法熬制技艺”于2017年被列入我县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州上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很精彩

来源上犹文旅

来源:赣州周边事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460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6月 2日
下一篇 2019年 6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