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故事5–“一吻即合”的“焊匠”冯普俊

【人物档案】

姓名:冯普俊

年龄:45岁

职务: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副主任

工龄:25年

特长:变电设备检修

工匠故事5--“一吻即合”的“焊匠”冯普俊

顶酷暑、战热浪、一身油、一身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副主任冯普俊的日常工作再合适不过了。1991年,冯普俊参加工作,从一名变电试检班班员做起,在基层一干就是25年。凭借着“孺子牛”般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冯普俊一步一个脚印,如无花果般默默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一名只有中技文化的普通工人,成为了一名拥有本科学历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骨干。

多年的辛勤耕耘,冯普俊也获得了满满的荣誉:2010年5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7月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干我们这一行,最主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本事的技术骨干。”面对记者采访时,冯普俊说道。

1

【分享绝活】

妙手回春,挽救“绝症”设备

电焊是变电检修工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易学难精,但冯普俊却能在2毫米的薄壁上焊补设备缝隙,并能精准控制焊枪火焰,经常一次性吻合,不仅分毫不差而且没有焊渣(俗称“毛刺”)。在江门供电局流传这样一句话:“即使把冯普俊的双眼蒙起,他十分钟也能组装出一台10kV少油断路器”。

而面对别人认为修不好的设备,他也常常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冯普俊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变电检修工,自己对机器和设备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面对“生了病”甚至得了“绝症”的设备,自己就如同患上了“强迫症”,不将其修好或者找出问题的根源誓不罢休。

早在2001年,位于台山的110千伏海宴站有载调压开关出现了故障,设备经过多次检测和维修,最终被生产厂家判了“死刑”,称里面的转动弹簧发生了不可恢复的弹性形变。面对这样的答案,冯普俊却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如果真的那样,断电怎么会均匀而且规律呢?他觉得厂家的结论下得太早,经过反复拆装,他终于发现了故障所在,原来是螺丝太长提前短接了,他马上换了短几厘米的螺丝再做实验,设备终于恢复正常了。这个故障的解决,更是大大提高了台山西南地区的供电质量。

正是凭着这股倔脾气,多年来,冯普俊累计改良过60多种设备,发明了20多种检修工具,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经济效益已超过一千万。他告诉记者,作为技术人员,就要沉得下心,要努力增强自己“吃饭”的能力。只有对设备的“不足之处”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2

工匠故事5--“一吻即合”的“焊匠”冯普俊

工匠故事5--“一吻即合”的“焊匠”冯普俊

成长之路

20余年如一日,学习永不止步

25年前,冯普俊只是一名普通的变电试检班班员,而现在,他早已成为了江门供电局“双高”技师(即变电检修高级技师、电工高级技师)。在冯普俊看来,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坚持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

从变电试验班第一个岗位起,冯普俊就从学习设备原理、结构开始,白天与同事一起工作,晚上自己研究消化知识。“车间是学习的最好地方。”冯普俊告诉记者,在工作初期,为了吃透书上关于设备构造和原理的讲解,他卷着铺盖,在车间一睡就是3年多,把退运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熟练得蒙着眼10分钟也能安装一台少油开关。但就在不断的工作中,冯普俊也渐渐发现,理论知识不足的瓶颈效应逐渐暴露出来。于是,他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函授班,继续加强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逐渐培养系统思维。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冯普俊满意,他告诉记者,近几年设备逐渐更新换代,在这样的形势下,单一的检修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冯普俊开始加强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及机械工程等知识的补充,提倡从运行环境、自身设计、制造材料等全方位分析设备。冯普俊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年轻的员工很少有吃透设备的决心,常常把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定性为设备固有缺陷。“我认为,作为电力工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找出依据,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电力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唯有扎实基本功,不断学习钻研。”冯普俊说。

3

工匠故事5--“一吻即合”的“焊匠”冯普俊

匠人匠心

新时代“工匠精神”需具备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我从事的工作都很平凡,所做的事情也很平常,如果一定要做个比喻的话,我希望自己是一头甘为俯首的‘孺子牛’,一头愿为党和人民守护万家灯火的牛。”冯普俊说,自己今年已经45岁了,在许多同事眼里,自己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傅”了,“但对我个人而言,在这个岗位上,我离‘精’这个字还有很远。”

在冯普俊看来,“工匠精神”就意味着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信念和一以贯之的坚持。“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明白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同时,冯普俊也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还需具备创新的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技术人员,我们不能仅仅蜗居在车间里埋头钻研,还要学会走出去,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开拓视野,吸取养分,将创新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冯普俊说。

来源:平安聊职场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4966.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2年 3月 19日
下一篇 2022年 3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