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复原上世纪初,爱国商人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江华轮”,打造一艘120米长,夜间游走在长江一桥到二桥间的蒸汽邮轮“知音号”。整个舞台的设定是一个写实的空间,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两座复古栈桥,然后是巨大的趸船,最后是“知音号”邮轮。这个舞台空间定制了武汉被遗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形象。这不是一个码头,这不是一艘蒸汽邮轮,这不是一个上世纪20-30民国年代,而是一个时间黑洞。让生活在2019年的人们,穿越时空,在流淌的时间里,跌落到汉口长江上一曲曲“觅知音”的故事之中。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作为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开辟了独树一帜的定位和体验内容。近日又一举拿下“2018年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行走的耳朵》特别企划:知音号上遇知音。特邀知音号擦鞋匠扮演者宋涛涛及酒保扮演者蒋明佐,讲述知音号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108分钟+108演员如何创造了一个大众与过去时代的相遇,带领听众走近长江文化轴上最亮眼的文旅项目。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心中体会的扮演角色

宋涛涛:

擦鞋匠应该是一个为爱奋斗的年轻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擦鞋为生的年轻人很常见,但能够为了梦想、为了爱奋斗的擦鞋匠却独一无二。因为偶然在知音号为一位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姑娘擦鞋,她尊称自己为先生,让擦鞋匠感到无比温暖。他想去上海创业,擦更多的皮鞋然后开一家皮鞋厂,幸运的话可以回来再次遇到这个女孩。这其实也是我个人在生活中的折射,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缩影,我们不向生活妥协,靠自己努力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传播快乐给社会带来价值,我们要尊重生活中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

一个原本碌碌无为的年轻人,最开始来到知音号上,只想着做几个月临工之后再做打算,却被知音号酒吧里形形色色的船客和他们的故事所吸引,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份工作,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也慢慢地从一名酒保转化成船客们的知心朋友,倾听着他们的心中的喜怒哀乐。他会留意每一位老顾客的个人习惯,比如,文先生每晚19点30分,一定会出现在吧台打电话,询问红表姐的事儿,而酒保每天都会为他准备好最新的报纸和他最爱的威士忌,听到的故事多了,见过的人物多了,也就知道了所谓缘分二字的难得。这个酒保在知音号上干了一辈子,从二十几岁一直到他七十岁,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观众与演员的情绪互动,让知音的故事继续发酵,两者融为一体,共同体验、寻找、发现、相遇与团聚的全过程,最后凝聚成触及心灵的情感共鸣。晚上7:30,序幕准时拉开。邮轮下手持船票的游客等待登船,邮轮上名伶、记者、地皮大王、小鞋匠、醉酒大汉等一个个人物在追光灯下缓缓开启了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序幕中一闪而过的角色,将会在后续观演过程中呈现各自独立的小故事。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第一次登上知音号

宋涛涛:

我在知音号上工作快四年了,像一场恋爱一般。记得当年知道自己从几千人知音号演员选拔比赛中被录取,这份幸运足以让人激动。第一次踏上这艘满载梦想的大船时,我心里有好多个问号,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模式?怎样的一种观演关系呢?樊跃导演非常的独树一帜,一边期待着,一边也暗自决心,将自己交给时间交给汗水,努力就是了。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

大学毕业后特别想继续留在武汉,所以四处找工作。得知知音号在招募演员时,我就投递了简历并积极地开始各种准备事宜,幸运的是,我竟然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一段特别漫长且艰苦的排练,导演也一直要求大家,劲儿要往一处使才能把演出做到完美。第一次登上知音号,就觉得哎呀,这船也太漂亮了,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儿,太好看了!心中还冒出了另一个念头,这不就是大学生活的一种延续吗?我又能够继续地在舞台上演戏了!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体验《知音号》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沉浸感,首先在于它的剧场并非一间船舱、一艘邮轮,而是一整座精心复刻二三十年代汉口风情的码头。当你踏入码头的那刻起,周边的现代楼宇仿佛早已隐去,入目可见的是彬彬有礼穿着民国船员服饰的检票员、复古做旧的栈桥长廊、亮着霓虹灯光的小商铺、身着旗袍的租赁店接待员,以及不远处那艘仿佛穿越时光而来的“知音号”。复古的码头与栈桥、120米长的江轮,共同构成了全场景式的剧场环境,也成为游客一个追忆武汉本土文化、释放怀旧情愫的出口。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知音号演员的特别

宋涛涛:

知音号的二层演区非常特殊,它更像是个人SOLO一样,好比是咱们去菜市场买菜,萝卜白菜各有所需各有所爱。我每天面对观众前都会有所期待,并试着把他们当朋友,“如果你有心事想要对朋友倾诉,你会是什么样子”?我会让自己陷进去并找到这样一种状态。当你真正地、主动地去把自己的心事透露,大多数的观众是会静下心来听的。当然,有些观众游玩地非常尽兴,他会主动跟你进行互动,我们演员会在导演允许的范围内,也是在不改变整个剧情的框架的情况下,和船客们小小互动一下,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改变。只是无论何时要保持你是主线,作这演员,心中要有分寸感。对于互动这个环节,我觉得不会打扰到我,反而会刺激我的临场表演,要知道,每次来的观众不一样,我们的创作的内容也会不一样,我会感觉非常的开心。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

樊跃导演给了我们每个演员很大的空间,他会给每个演员设定一个前提,然后,他容许演员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自己生活上的阅历,和这个角色巧妙结合,这样,我们表演起来的时候会更加的真实,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和新鲜感,“我也有我觉得,而不是全是他觉得。” 知音号的三层演区是一个高级的设定,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多半他都猜想不到三楼到底会给他带来什么。如果在一楼和二楼看到的都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物,那么来到三楼就是另一种穿越,观众从通过影像看到自己,通过影像的手段把我们所传递的规定情境和现代进行一个相结合,就是在这里,现在和过去进行了碰撞,就像是你们就是过去的他,他就像是过去的你们,你们相互之间的故事全部都串联了起来。你们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就成就了知音号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情绪时刻充斥在108分钟的相聚相遇中。108位戏中人与观众的相识相爱相逢相怨相分,百年前的老武汉潮饮“和利汽水”再现街头,一个个充满年代的铜铆钉、一封封信件手札和金丝眼镜摆在船舱内部,渗透着离情的“花好月圆”在邮轮顶层甲板上响起,长江两岸璀璨灯光在身后徐徐退却,百年前后的时光在“知音号”上完美融合。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还想演知音号上哪个角色

宋涛涛:

我特别想演舞池的主持人,叫保罗。我觉得这个人物设定的感觉是我个人特别向往的,可能也是跟自己性格有反差,我10岁以前是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身上有一些质朴,换句话说就是乡气吧,而保罗更加的潇洒,更加的开朗和外放,我觉得这种范儿是我特别心生向往的。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

我特别想演舞池里的摄像师,这个角色跟我自身很相似,我觉得这个人物可爱、机灵,又讨观众的喜欢。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108位演员,从人格设定到故事背景,都有独立成章的人物故事,共同构成了百年前武汉的众生百态与相聚离合。一层舞厅中是觥筹交错的杯酒人生,当观众落座、演员起舞,甚至剧中人邀你踏入舞池共舞时,让你分不清今夕几何。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那些个有趣的观众

宋涛涛:

我们有的观众啊,真的是戏精,他一进入栈桥,从穿着到仪表,从走路到说话,都走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他一上海船后就会跟我们演员一样做定格状,自己找光自己加戏,拍个不停,很有意思。我们这个定格艺术手法真的被樊跃导演应用得淋漓尽致。就说二层演区里,演员们一定格,观众们都会觉得一切都凝固住了一般,连空气都静止了。有调皮的观众就会来逗我们演员,不过,我们已经养成了不会被轻易干扰的习惯,你再怎么晃动我都不会去看别的地方,也不会眨眼睛,有的观众就会以为我们是假人,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突然解冻的一刹那,有些女观众就会吓一大跳地叫起来,赶紧往身边男友的怀里躲。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

我在演酒保的时候,我有一句台词:“喂,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已经给您预留了位置。台下的观众会接应我的话说:“我进来了呀,没有给我预留位置啊。”再比如序幕里,有的演员的台词是:“喂,你等我,我马上就会回来了!”台下的观众也会立刻互动“喂,你等着我呀,我马上就来找你了,马上就来看你了!”观众们已经把自己完全都丢进到了知音号所营造的情境里了。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步入邮轮,不仅可以看到《知音号》根据老照片在邮轮内1:1还原的二三十年代的空间和各种物件,舞池,酒吧,船舱内的书信、老照片、怀表、灯具等等,精致且泛着岁月的流光。这些既是复古逼真的道具,也是连接时间与故事的线索。而在这趟旅程中随着演员邀请观众入舞池跳舞、向观众讲述自己上船的故事,游走在船舱间观看的观众,最后聚集在舞会甲板上的人们,早已分不清谁是演员,而谁又是你?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观赏知音号的小秘诀

宋涛涛:

上船后尽量不要去上厕所!因为整个的表演过程特别的紧凑,特别是二层演区。有的朋友第一次去知音号,就很想多拍几张照片以做留念,特别是女孩子,进去洗手间补补妆啊,美美地一出来,咦,怎么都结束了?这也太仓促了!所以呢,一般我们要在等船的时候或者观看序幕演出的时候就去上好厕所,在知音号就可以一气呵成地游览了。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蒋明佐:知音号在入场的时候分为ABC三个入口,每个路径它都有优点和缺点,比如说,老年人会比较适合C路,这个路径它一直是下坡,相当于老人可以从上往下的顺序来看演出;年轻人比较适合 B路,这个路径是先看舞池再去酒吧,接着是二层、三层,最后到甲板上,这是一条顺着往上走的路线;A路的话是先到二层再到三层最后到一层,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顶楼是不开放的,这个路径的优势就是不用楼上楼下地来回奔波着上顶楼了。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在夜色迷离的汉口码头,遇见“江华轮”原版大小的《知音号》蒸汽轮船时,大家无一不被惊艳。当我们急不可待地换上旗袍、戴上头花、披上皮草披肩、穿上高跟舞鞋,一步步踏入复古栈桥,走进邮轮时,我们发现游客全都沦陷在知音号创造的梦境中。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船下的时间在做什么

宋涛涛:

我们是属于全职工种,只有知音号演员这一份工作。我们每天下午三点钟上船,明佐他们那个酒吧区的需要集体排练,还有舞池的演员他们需要热身,怕突然一动身体就会拉伤。三层演区的演员,唱歌的要练声,练琴的要配合,二层演出的演员要要出午功,我们会练声,练习口部操。一直到晚上七点半,正式表演开始。演员们晚上下班也挺晚的,单场的话是九点半下班,双场的话可能是十一点半下班,稍微住得远一点的话,回到家估计就已经转钟了。很多演员白天上午都是在睡觉的。我作息还比较规律,我又特别喜欢美食,所以闲暇时间我就自己买点食材做点好吃的。最近也在参与知音号的新项目儿童戏剧教育的一些工作。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心中的知音号

蒋明佐:

说实话,知音号的管理非常细化,甚至有些苛刻,但对于我来说是好事,我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成为专业的演员,不得不说就是在知音号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每天都会有排练,特别是酒吧的演区,它偏向于团队合作,而不是某一个演员演好了观众就会有好的感受,必须是所有的演员一起尽情的去享受舞台,相互之间营造情境,才能去感染到观众。我们每场演出都有督导现场监督演员们的表演情况,如果他觉得演员演得有点偏离轨道,是会找这个演员谈话的,而演员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好多观众有时会讨论,这些演员都是学生,晚上到知音号做兼职演员啊,这些演员有大把时间挣外块啊……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的就是,升级,变化,增添角色,多创造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给到喜爱知音号的所有的观众。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这是一个在旅途中锁定的一个时间,让你在旅途当中的这个时间有一个特别指定的生命意识。其实上船下船,也是生命全程到尾声。我们把所有的这样的故事告诉观众,今天你们发生的故事就是我们明天要讲述的。我们的大船将永远开下去。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许愿手记:从策划到筹备和邀约,这一期知音号的特别节目,花费近2个半月的时间。严谨的作派不仅体现在对媒体的访谈也会细节于每晚的演出中。宋涛涛说,也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在演绎擦鞋匠这个角色时,拿捏小人物在城市中的奋斗特别有感触;蒋明佐最初是想要留在武汉找工作,却碰巧应聘上了知音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爱上了这艘船。正如导演樊跃说到的,相遇,是一切知音成为可能的前提:不是观戏,而是入戏。

行走的耳朵|知音号上遇知音

来源:武汉交通广播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52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1月 5日
下一篇 2019年 11月 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