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汤阴时兴“五月行麦礼,六月送羊”的习俗,平时百姓说的几月都是农历月份,都和农事节气有关,才能够流行至今,行麦礼在五月收麦以后,送羊集中在过了六月初一至六月十五期间,所以,这几天串亲戚送羊的人就会多了起来。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间俗话说:“割罢麦得打完场,擓着馍篮去瞧娘。瞧娘不是瞧娘嘞,是给俺孩儿要羊嘞。”麦收过后打罢场,出嫁的闺女有了小孩儿就去娘家行麦礼,要带着孩子去要羊,过了六月初一,娘家开始忙活着给外甥蒸个大面羊,送过去叫送羊。但是不去要羊,不给送羊。

闺女行麦礼讲究大方,馍要比平时蒸得个头大点儿,不能让娘家人说小气,甭说旧社会,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粮店供应的白面都很少,汤阴地处河南北部平原地区,白馍是串亲戚首选最好的礼物。头年过门的新闺女都是拿二十个馍,老闺女有的拿十六个,有的拿十二个。闺女去娘家串亲戚,娘要回篮子,不能让闺女空着篮子回去,二十个馍回六个,十六个馍回四个,十二个馍回三个,回几个馍也是规矩。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姥姥给外甥(女)送羊要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在家就开始着手准备给外甥(女)送羊了,以前家里没有冰箱冰柜,伏天潮湿的天气使这群羊就很容易长出毛毛。时间不能超过农历六月十六,再晚就是送瘸羊。半个月的时间里,路上都是擓着篮子串亲戚送羊的,。

蒸羊展示了汤阴人的面食手艺,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面食绝活儿,也蒸出了不同的花样。为了蒸出好看的羊,要用大印锅,大蒸笼。家里蒸馍都是用酵子(老面)发面,发好的面留一块做老面,就是酵子。蒸羊这天,主家发好面,帮忙的女邻居就来了,有的是为了专门学蒸羊来了,像年前蒸馍那样,支起案板,压面,揉面,分面,准备好黑豆、剪刀和梳子,剪好支撑架(用高粱穗细杆,剪成一寸多长,固定羊头和羊身),然后开始忙活。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蒸羊分整群羊和半群羊,整群羊是一具三只羊,大羊三斤,二羊二斤半,三羊二斤,一对看羊狗,一个一斤。其它的是小耍物成双,一两左右,十二个。总共二十个。

半群羊比正群羊稍小点,小耍物六个,其余个数一样,共十四个。当地有“三年满四年圆”的说法,要是闺女还没添小孩儿,就不蒸羊,只蒸二十个馍,外加12个小耍物。添了小孩儿头三年为整群羊,到第四年把大羊蒸成一个圆羊,以后就是半群羊了。

做大羊重点要考虑能放到篮子里为最佳,送羊到家里都不能被挤坏,更不能折断。大羊做的都是立体造型,把面搓成粗长条,分出头围,羊身按照蒸笼的形状搓成弯形,羊腿做成羊羔吃奶的跪俯状,再另拿一块面揉成圆状做羊头,再用两小块面搓成螺丝状的羊角,羊眼和羊嘴,再搓条细眉毛贴在羊眼上,黑豆摁在眼珠上,羊头做好后插上支撑架,按在羊身上,并用梳子在羊身上压成一道道的斜花纹,再做两只小羊头安放在两边,剪出四个脚趾,最后用黑豆点缀,大羊就做好了。俺姥姥给俺做的大羊比较花哨,羊脖子和背上用面条做了菱形装饰,均匀摁上黑豆,很华丽,这种灵感可能来自于马身上的配饰。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二羊和大羊的做法基本相同,工序略简单点。看羊狗的形状,有躺着,卧着,跑着的,活灵活现。小耍物的造型很多,展开了想象,分蔬菜、水果和小动物三类,比如茄子、桃子、蛤蟆、燕子、鱼等,有的像卡通,憨态十足,有的精巧灵杰,形态逼真,能哄住小孩就行。

以前的路况不好,缺少交通工具,出门靠步行。送羊也很困难,二十来斤重的羊篮子一般人擓不动,都是姥姥姥爷一起去,姥爷舅舅一起去,路上擓篮子好有个替换。姥姥早上就做好准备,把一整套羊装到八斗篮子里,盖上一条干净毛巾。串亲戚的人换上平常不舍得穿的干净衣服,戴上草帽趁凉快就上路了,村与村的路上也没有树,累了就在路过的村头树荫下歇会儿。

吃羊有说法。吃羊叫“宰羊”,要“爹吃头,娘吃脚,小孩啃个羊尾巴。”这也是教育孩子先长后幼,尊重长辈。过去家里孩子多,大羊由长子吃,二羊让二子吃。如孩子再多,按羊头分,大羊头让长子吃,二羊头让二子吃,其他的孩子吃羊身。三羊是不能吃的,回篮子时得回到娘家,意思是让娘家先给“养”着,来年“养”大了再送。如果姥姥决定下一年不再送羊了,三羊便一块儿留在家,以示断羊,以后不再送了。 娘家人送来了羊,要把小耍物分享给族人或者邻居的孩子们,让人知道自己家小孩有羊了,也向族人、邻居炫耀自己娘家有后台。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送羊是让小孩从小知道姥姥家是自己母亲的后台,小孩一旦不孝顺,舅舅有权过问、教育外甥,一方面彰显对自己姐妹的关爱,另一方面也不能让人看笑话。出于舅舅的地位,家里的红白喜事都要尊重舅舅的意见,不能让舅舅挑毛病。这就是为啥出嫁的闺女在家生了气,就会回娘家哭诉,这时当舅舅的就会出面争气。

送羊的习俗,源自民间传说,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位老妇人,丈夫死得早,她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却不争气,娇惯蛮横,无事生非、懒惰成性,老妇人非常伤心。她的哥哥知道了这件事,便送给外甥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羔。一天,外甥看到小羊每次吃奶总是跪着,很是不解,他就问舅舅。

舅舅语重心长地说:“这羊羔知道它娘生养它的艰难,所以吃奶时要先下跪,感谢它娘生养之恩哪……”外甥听后顿时有所感悟,猛扭头一口气跑回家,“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娘啊,往日孩儿不孝,真是连羊羔都不如啊……”

河南汤阴:过了农历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

从此,他痛改前非,敬孝母亲,帮助邻里,学农活,持家务,和母亲过起了美满的日子。村里人知道这件事后传为美谈,为教育后人,纷纷效仿给外甥送羊,自此,便兴起了舅舅给外甥送羊的习俗。

随着城镇化进程,年轻人到大城市落户,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碰撞,传统习俗与现代习惯碰撞,观念的转变淡化了传统习俗,行麦礼和送羊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行麦礼和送羊过程虽然辛苦,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孝道文化,充满了对下一代的浓浓期望和关爱。如今,各方面条件好了,人们的动手能力却差了,由馍坊定制,到糕点坊购买,从形态到质量也不断改良。花样在不断翻新变化,行麦礼和送羊的内涵也在随之淡化,独生子女户的小孩没有舅舅咋办,干脆将这一习俗省去了,不讲究的人也就不讲究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麦礼、送羊的习俗是尊老爱幼亲情延续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下一代孝道教育的传承,其意蕴深远,意义重大。我们当地还有“断五月不断羊”的说法。姥爷、姥姥年龄大逐渐送不动了,由舅舅、妗子接替继续给外甥送羊。如果舅舅、妗子年龄大也送不动了,外甥也成人了,以后就不再送了,这叫 “妗子不老羊不倒。”

行麦礼和送羊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感恩教育活动,人们向善、向美的追求不会停止,但愿这能体现孝心、亲情的习俗不要失传,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让其溶于子孙后代的血脉里永世不衰!

来源:金禾影像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3807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7月 12日
下一篇 2020年 7月 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