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岳池农“家”之二

普通农“家”是草房

就地理环境而言,在有天然山洞的地方,附近的土壤多数贫脊,不太适合种庄稼。相反,拥有最好的耕地之处,又难于在附近找到居住的山洞。于是祖先们可能受到鸟类在树上作窝,飞燕去山崖泥屋的启发,开始冬窟夏庐。即在耕地附近,找处地穴,夏季用树木的枝叶盖顶,挡雨遮晒。冬天拿泥土与树枝封盖,保暖御寒。作成地穴,视为棚屋,勉强栖身,苟且度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类就在地面用树木作架,盖野草作棚,供人栖息。再后来,将鸟窝挡雨,燕泥防风的长处结合,发展为草盖房顶,筑泥为墙的土屋。

土墙草房起始何朝哪代,老朽没有学习与研究,不敢猜测。可它的历史久远,为农“家”提供了一代代的住宿方便是实。

漫谈岳池农“家”之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岳池农村,草房遍布。

笔者出生地即儿童时代所住的小院子,在岳池县庆合场(今属华蓥市庆华镇宝马坎村)蒿芝坝。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51年土地改革时,全院12户人,居住着瓦屋与草房,或瓦房与草屋兼有。其状况如下:

住所全是草房的有6家,占总户数的50%。这6家的户主分别是贫农徐荣安,下中农徐荣禄,贫农杨长益,贫农徐荣富,贫农徐荣友,贫农金代武。草房有大有小,规模一般每座四排三通,多者四、五通,再加搭建在草房两端或一端偏厦。住的人多少差别也大,如住在朝门口的徐荣富,全家只有父母与他一个单身汉,虽为草房,可比较宽松。而金代武一家三代人,共有笔者的祖父、祖母,伯父,父、母与叔父、母,笔者与两妹一弟及堂妹,共住12人。全家人挤住着三通草房,另有一通偏厦作灶房及猪圈。有乡邻对笔者父亲戏说:“你家那么点房子,住着那么多的人,挤得傍屁臭!进出人撞人。”幸好土地改革后,已经分成的三个小家,其中两家搬去住进了所分没收地主的瓦房,只留下叔父一家继续住着。

草屋、瓦房兼者有4户,占总户数的33.3%。他们是佃中农卿昭文,小土地出租徐荣贵,贫农刘道成,贫农徐天寿。这些人家,一般为父辈建起瓦屋后,子辈娶妻后分家另过。儿辈添了孙辈,房屋拥挤必在瓦房的两端或前后另建住室。由于经济等原故,就因陋就简,增建一两间草房作厨房或猪、牛圈,而瓦屋仍作卧室。他们通过这样的一种过度时期,如果通过努力发展得好,有了经济实力就可再择地建房,搬到别处居住。要是遇到天灾人祸,就只好半瓦半草地继续住下去。

而全部所住瓦房者只有两户,只占总户数的16.6%。这两户是:地主王雍洪,地主卿圣智。据说他们靠出租田土收入为生,两家各住着四排三通大瓦房的一端,外加正中堂屋的二分之一,再配建有偏厦瓦屋作厨房与饭厅。

王雍洪当时只有他与妻子和一个女儿,另有母亲和妹妹计5人常住在家,而他的弟弟王雍俊在外读书,很少回家,笔者从没与他见面。

卿圣智家的人更少,只有他的残疾人父亲,下有呆傻的小弟三人,已经定亲的妻子正等着迎娶。住房宽敞,还空着一间屋。

草房成为广大农民的居所,是与社会背景与农民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也和地域的环境密不可分。

最早的草房,可能比较简陋。砍几根树木,做成房屋的骨架,割取茅草或使用稻草与小麦秸秆,搭盖在屋架上,发挥遮雨防雾的作用,在四周堆砌些泥土或石头,可以挡风防御野兽。后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发展完善,到了人类将草房盖得像模像样时,创造了筑土为墙,并形成有专门从事草房建设的队伍,将草房建得越来越好。

岳池农“家”的草房,也与修瓦屋和其他建筑物一样,有其一定的程序。

从古至今,作为在地里刨食农民来说,修建草房既是生活的必要条件,又是他们人生中特别重视的大事情,所以应当付出极大的精力,有的将耗费一生,个别者直到临终也没有实现移住新房的梦想。

正因为修建新居不易,所以需要及早计划,并积极准备。分别从思想与物资诸方面进行。

一是求神。天天拜祖宗,或初一、十五到土地庙等处向菩萨许愿,希望神灵与祖先保佑。以便让其平安顺利,财源广进。

二是动员家庭成员,节约开支,促使一家人为早日建房,心往一个目标想,劲朝一处使。

三是攒钱。建房需要一大笔钱,尽量扩大收入,减少支出。

四是落实房基地。岳池的草房因多是盖的稻草或麦秆,防止狂风吹走房盖,暴雨淋垮土墙,所以,建草房一般既要选择地势较低的山湾,又要防止房后的山体是否会出现垮塌与泥石流等危险。但又不能太低,因为墙体害怕流水冲刷。

房屋朝向也要注意,最好是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因为有些草房两头的土墙没有筑成伞形与房盖完全吻合,就会在屋面与墙体处留下一个三角形的缺口,如果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冬天的北风就会从草房两端的三角形缺口贯入,致使屋内冬季更加寒冷,造成家人生病。所以岳池有“北风穿堂,家破人亡”或“北风贯堂,人丁难旺。”之说。

房基地的选择还要考虑,安砌地基所取石料不能太远,以便抬运方便。

筑墙的泥土要运输便捷。砂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用它筑成墙体易于垮塌;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用它作材料墙体虽稳定,可易开裂,且不易散失水分,造成工期长;只有半沙半黏的壤土,含沙量、颗粒结构、渗水速度、保水性能、通风性能都一般,最适合摏筑草房的土墙。所以应该选择易于挖取壤土较近的地方,减少挑运的劳力。

房址大致选择后,还要找风水先生定下准确的地方。

五是备好材料。房梁与房檩在各种材料中最为重要,一定要备足,最好选择上等的柏木。尤其是正中堂屋的大梁特别讲究,对草房的稳定起极重要作用。

岳池的草房大都是稻草与小麦秸秆所盖。如果事先将茅草与其他可作草房盖面的秸秆割下晒干存放也可。笔者小时候在蒿芝坝看到附近没有牛羊放牧的坟茔,生长出有一米多高忘了名的野草,每到秋天,就有乡亲割下晒干,作为盖房的材料,因草秆细长且较硬,盖一次可管二到三年。类似此草亦可割下晒干备用。

六是寻找合作者。修建草房因工程量大且工期不能太长,与左邻右舍或石、木、泥、瓦工匠协商,尽可能实行劳力互换,以求得相助,减少工钱开支。

一切准备就绪后,选定开工时间,请石匠供了刀头,点了香、烛,烧了纸钱,叩拜祖师之后,趁着鞭炮的消烟,开山取料。石基下好后,紧接着是土匠筑墙。打土墙虽然工艺简单,可也是一种技术活。

  摏墙的土匠掌墨师,按照习俗,要向他们的祖师爷烧纸跪拜,才将墙板架起摏筑。

墙板用柏木或青杠木加工制成,长约五尺,高约一尺二,厚一寸,墙板前端安有狮子头,用卯榫插着,可以活动,板尾空着,重约八十斤。墙板用木条夹着,下插横安的圆木眼中,顶端穿一根木横担,使墙板上下固定(一板墙打完后取出)。打墙使用的摏棒,两头安有用硬杂木做成的圆锥与扁平摏头,中间的青杠木把与锄把大小相同。

筑墙人分为两组,一为摏墙,二为供泥,边上土边摏打。每轮上细碎的泥土厚一、两寸,一轮来回打几次,直到将泥土摏打坚实。五、六轮反复打下来,到泥与墙板顶相平,即可取板另安。

墙板取后,为了使墙体坚固而光滑,立即拍打。拍墙也是两人一组,墙里墙外各一人相对,用拍子(约长一尺,拍面似鞋底形两头略翘,一头留有圆把)将墙体打实。

打墙要唱一些顺口溜,如架墙板时唱:“吉时良辰喜开工,鲁班到此显神通。修建华堂家主坐,荣华富贵人称颂。”

打了一板后取下墙板时唱:“下板先下狮儿头,一股银水往屋流。主人把板接下地,荣华富贵万万秋。”

由于墙土是半干半湿的,所以墙打到三、四板高的时候要歇板,用一周时间让墙质变干变硬,使其承受力加大,才可继续往上接着打。筑一座房屋的土墙,中间歇两次板,前后需要一月左右的时间完成。

歇板的时候,要用稻草等物遮盖墙体,防雨淋与暴晒。淋雨将使墙体毁坏;暴晒会造成开裂,有损土墙的承受力与使用期。

到了留门窗的地方,安放做好的窗框与门框即可。

土墙如果较高,要用竹篾条挽成圈,放在泥土内,增大拉力。

土墙可筑高数丈。笔者1958年在岳池华蓥中学读书时,曾参与将关圣场马路街的两座土墙碉楼(共四层,高三丈余,外面用石灰抹过,表面看不出是土墙)拆除当肥料,发现墙中的竹篾圈十分坚硬,圈圈相连,紧拉墙体,使土墙雕楼显得牢固,用钢钎猛砸才烂。

墙越打越高,递土难度随之增加,必须搭有架子,用绳子吊着竹筐,上拉才能倒入墙板内。

挑泥的帮工送土后,应将扁担立放,防止女性跨越。如发现妇女跨了扁担,要让其挂红放火炮,否则就不吉利。

土墙体厚,保温性强,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不用花钱买泥土。土墙房屋建成后,如果没有水浸雨淋,几百年不会垮塌。所以贫苦民众一般修建土墙草房。笔者儿时所住的土墙草房,相传是上九代先祖修建的,经过两百多年的雨淋、风吹、雾伤,1958年因搞房屋居住集中化,要将其墙体当肥料才被拆除。

打墙人劳动强度大,腰酸背痛胳膊疼。下面递送或用滑轮往上拉土的人,也很费劲,所以,东家要做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加餐,俗称打幺台。春节前后每人送上一碗汤圆,夏天为绿豆稀饭加煎麦粑,以补充人体养分,提高工效。

如果较有经济实力的农民修建草房,墙体上端打成伞形土墙完工后,要在顶端开个放梁木的口子。土匠边开边唱吉祥歌:“手拿踩锹往上走,我给主家开梁口。一开东方甲乙木,事主加官又晋禄。二开南方丙丁火,锯开梁口就是我。三开西方庚辛金,秤称银子斗量金。四开北方壬癸水,免了纠纷与是非。五开中央戊已土,来年朝贺老财主。再开一个团团转,荣华富贵万万年。”

梁口开好后,土匠久久不发话递梁木,站在墙顶接着唱,主人知道土匠的用意,急忙发给匠人小红包。

立梁是草房修建中最重要的一环,体现民俗风情最精彩,所谓“讲究”也最繁多。

正房大梁要选长在向阳的半山坡上又大又直且无疙瘩而光滑的柏树,砍伐前先在树前点燃三柱香,烧上一堆纸钱,作揖磕头后,边砍树边唱歌:“天地阴阳之谓性,听我说个木根生。此树是从哪里来?此树又在何处生?唐僧西天去取经,连人带马五个人。前头走的沙和尚,后头跟的猪悟能。青山童子来扫地,扫得木米转回程。昆仑山前撤一把,八宝山前种一升。东方一把它不生,西方一把它不生,南方一把它不生,北方一把它不生,只有中央戊已土,弟子一把生一根。露水婆婆养成树,土地公公养成林。枝对枝,叶对叶,凤凰飞过不敢歇。根对根,蟠对蟠,龙蛇越过不敢缠。张郎过路不敢砍,李郎过路不敢掀。这根树该何人砍,就到仙山找鲁班。只有鲁班神通大,拿起斧头到跟前。踏一脚,哼一声,此树倒在地埃尘。去了头,去了尖,去了两头要中间。中间剩了丈多长,主家拿来做屋梁。一个天井四角方,一对木马搭中央。斧头两把像凤凰,锛锄两把像鸳鸯。斧头砍,锛子锛,推子口里吐光生。一个墨斗五寸长,当中装起盘古王。墨斗丝线软如绵,黄龙背上缠三缠。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点状元。”

在唱歌声中,将树砍倒后削掉枝桠,主家在树根处放上红包,木匠捡起红包抬起木头就走,中途不歇气也不说话,直接抬到木工做活的场所,放在早就准备好的三脚“木马”上,不得落地。 此树最忌讳有人踩踏,尤其是不能让女性从树上跨过或在上面骑坐。

木匠做栋梁时,有许多的念词。比如“墨斗拿在手,金丝挂两头;一线弹得荣华富贵,二线弹得子孙满堂,三线弹得三元及第,四线弹得四时顺当。”“金斧劈掉千年灾,银锯锯去万年害,玉凿凿出通天河,仙刨刨得元宝来”等等。大梁做好,放在安稳与不会移动的地方,等待上梁时再抬移到立梁的地方。

如果不讲究习俗,或者草房建得简陋,只需梁树砍倒,剥皮凉干,清除支杈,让其光滑美观,等待使用。

土匠站在墙体顶端,收了主家递送的红包,才继续安放正中堂屋的大梁。

安梁木前,要让人先把梁木递上去,这叫上梁。

上梁又叫“升梁”,是较为隆重的仪式,自然也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

土匠掌墨师高喊请大梁。这才有数个帮工将梁木抬入正房放在木马上。

工匠接着在正梁的中间挂红绸或红布。红布一般由建房人亲戚中的同辈或晚辈赠送,上写象征吉祥的内容,如正中竖写“紫微高照”或“吉星高照”,两旁书有喜庆联语。前写“恭祝某某某(房主的尊称及名字)华堂落成志喜,”后书某某某人(赠送人自谦及名字),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即立梁的具体时刻,均用天干地支记时)敬贺。

红布两下角悬吊钱币,寓意家藏金银万贯。富户在房柱或房梁中压金银,寓意富贵长存。

在掌墨师的授意下,四个挖土的小伙用新绳索将梁木提升到位,同时唱《搁梁头歌》道:“一根梁木两头弯,文王八卦在中间。今天来把梁搁上,子子孙孙保朝纲。”

房梁放好后,土匠就用泥封梁口,让梁木安稳地嵌在墙体上,同时唱《封梁口歌》:“梁口封的一尺八,人也兴来财也发。梁口封的一尺五,修房造屋老财主。梁口封的一尺三,儿孙起来坐朝班。恭贺主家你发财,快把利市拿出来。”听此主家又递红包。

接着,掌墨师接过主家专做的踩梁鞋(经济条件差者送草鞋),边穿边唱:“事主拿双好新鞋,巧过针线有安排。弟子接手穿上脚,不长不短正适合。脚穿新鞋由此起,一步高来一步低。穿了事主这双鞋,荣华富贵马上来。”穿好鞋后,朝梁上踩去时唱:“手杵五尺来踩梁,脚踩蛟龙跨四方。我今踩个团团转,主家荣华富贵长。”

踩梁是立梁最紧张的时刻,也是上梁的最高潮,大家既想看看踩梁人本事,同时也为他的安全担心。掌墨师如果唱得好,并平安踩过大梁,主家为其发放一个大红包。

踩梁时忌说不吉祥的话。如在安放大梁之后,土匠会将封口凿泥的工具丢下地。他们为了安全,就会问:“房后头有人没得?我丢东西下来了啊!”要是有人答:“后头没人,你丢吧!”这就犯了忌。说后头没人,意思是房主无后,寓意人丁不旺。

踩梁之后,掌墨师在房顶遍撒糕点食饼。高声唱道:“老板今年造高楼,师父踩梁云中走。糕点落地变黄金,子子孙孙作诸侯。”随之燃放鞭炮。听到爆竹声响,工匠齐集,左邻右舍都来捧场凑热闹,人们兴高采烈,争相上前抢食用小麦或玉米做的面团粑饼,以示庆贺。面团粑饼寓意“满满当当”、“甜甜蜜蜜”。上梁进入高潮。

掌墨师将糕点抛撤后,将装糕点的木盘或升、斗用具交还事主,唱《放斗歌》:“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主人来接印,子孙状元郎。”

踩梁之后,左邻右舍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喜晏,喝庆贺酒,向主人祝贺建房成功。

当然,如果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宽余,就省去了上述的繁琐过程,举行一些简单仪式,有的甚至什么也不举行,直接将梁木安放好后,就陆续将所有的房檩安上并封口。

筑墙的土匠离去之后,就是泥瓦工上场,用稻草或麦秆盖房。正规的作法,也要烧纸、点香、燃烛、放鞭炮,敬神拜祖师爷后再盖房草。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盖匠就直接搭起楼梯上房,按一定的距离在表面横、竖捆绑好竹子作草房的檩、桷,继而从屋檐处开始,将房草的根部朝下,绕着屋面四周,均匀地铺盖厚约一寸,再用半边竹子压实,拿竹篾将竹子与房草下面的桷檩捆牢。这样就让房草紧紧地盖在了屋面。第二轮房草的铺盖向上收缩一定距离,实际上收多少要根据主人的要求与预备的房草来确定。如此一轮又一轮地由下而上,直盖到屋顶,最后用一根老竹压捆在房梁上,这根老竹叫房脊。

草房的四周留几个窗口,才能令房内不太暗淡。在作窗口那儿捆绑一个用竹块编织好的半圆形锥体,让光线从屋面与锥体的斜面差射进房去。将房草盖在半锥体上,不使雨水从窗口落进屋里。

泥瓦匠在盖房的过程中,不断将草弄得整齐,铺得均匀,捆得扎实。边盖边将表面的杂草清除,使草房表面平顺美观。

盖匠捆绑屋脊也会说四言八句,如“老板今年盖新屋,财神纷纷来光顾。鸿运当头天天好,几年之后当财主。”这时房主将红包送去。

草房的墙体除用泥土摏打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房壁。

依靠岩穴作房壁:选择上端比较安全的岩穴,从洞口上端处,沿穴边凿一道石槽,将岩上的流水引开。为了借岩坎为房壁的一面,在槽的下端,凿打几个石孔,将房檩的一头插入孔洞,而一另端用木柱或石头所砌礅子支撑,其余三方,有以玉米秸秆,或编织篾笪笪作壁。如打土墙,就以墙体支撑房体。

依靠岩坎作草房的一面墙体,该房最为牢固,不怕风吹雨淋,且有冬暖夏凉的好处。不足之点是有些山洞,顶因缝隙而漏水,尤其雨季突出。

笔者的老家有个地方名叫大石坝,岩坎下有条较长而又不太深的洞穴,那儿曾经住过两家人。我的朋友所住那一段,下端就是用石礅作房柱,而另三方的墙壁,是将竹子编成篾笪笪捆在石柱上,再用稀泥糊满篾缝,泥面上又刷一屋牛粪,用以增强抗雨水能力。洞壁处留下三尺宽空处作为进出的“家门”。

另一家则用竹子夹着高梁秆挡风遮雨。

也有用其他物件作墙体:1948年春,笔者曾经在老家蒿芝坝看到,有个名叫杨长益的半老头子,带着两个女儿不知从什么地方前来,在村落的右边空地上,建了一座简陋的草房。

漫谈岳池农“家”之二

他选了一个略高的土堆,没挖房基坑,也未下石头地基,就在那儿的正中埋了两根丈多高的房柱,两柱尖端横着先钉后捆了一根房梁。接着又在四角各埋了一根六、七尺高的柱子,在高、矮柱子之间,分别捆绑了斜梁四根。然后在四方的斜梁上,用铁钉将小一些的房檩,钉在斜梁上,再用较大的老竹子,绑在房檩上,最后盖上稻草。四方的房壁是玉米秸秆去叶后,用竹子夹着绑住遮风挡雨,又刨泥土埋着玉米秸秆最下端。房周开了条小沟,排除房上流下的雨水。房门是一张竹笪笪。因为草房矮小,也没有做窗户,光线从房壁的玉米秸秆缝隙中透进。住这样的草房,冬天的寒冷程度可想而知。因家寒酸,他的长女杨世秀才十七岁就嫁给笔者的幺叔为妻了。

也有用条石砌墙盖草房,笔者还在故乡看到,原计划修建瓦房的人家,后来可能因经费紧缺,没钱买瓦,就改用草盖了。还有一座瓦房,一半盖了瓦,而另一半却盖着草。

笔者小时候甚至还看到更简陋的草棚当房:将两根短一些的树桩叉开,与一根长许多的木头一端合并,顶端捆成三角架,像人鼻梁平卧在地上。鼻梁两边绑上竹子再盖着稻草,下端刨泥土埋着,并在三方挖出一条小沟以便排水。鼻孔敞开一方为“门”洞。棚内放进石头再铺乱草作床,上面是破席与旧被等物,供人短时期的晚上栖息。

来源:金青禾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00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1年 1月 6日
下一篇 2021年 1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