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完美的弧线

2020-09-21 11:06:51 来源:中工网

冯辉每天的工作就像是“拼积木”,把各种精密的零部件组装成性能完备的航天高科技产品。

2000年,冯辉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239厂总装中心成为一名装配工,20年来,他亲历并见证了总装车间的发展变迁,逐渐成长为总装专业的专家级技师。

那道完美的弧线

封晓东 摄

在他的成长故事里,不仅有和产品“死磕”“较劲”的勇于拼搏,也有善于思考、会用巧劲的“灵机一动”。

业余时间,冯辉热爱运动,曾经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运动会上斩获佳绩。

“嗖……”一道完美的弧线,正如无数次经由他手装配完成的产品,在天空中划过的轨迹。11.89米,锁定航天三院运动会铅球冠军,憨厚、敦实的冯辉站在冠军领奖台上会心地笑了。

靠手感辨别1/400的差异

总装,顾名思义总体装配,是将各零散部件拼接在一起的关键步骤,也是产品集成的最后环节。

在总装岗位深耕20年,冯辉已经轮转过总装车间的每一道工序。期间,他自学产品结构力学知识,掌握了螺钉螺帽的铆合技巧;辅修电路原理课程,将敷设线缆的方法熟稔于心。

多年的经验积累让冯辉练就了硬核的专业技能。现在,只要拿到产品图纸,他就能在脑海中自动生成一个三维立体模型,给每个零部件找到合适的点位。

那道完美的弧线

封晓东 摄

“我们计算过,即使结构简单的产品上也会有400余个螺丝钉,每个螺钉的直径、长度相差不过1毫米,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聊起自己的专业,冯辉滔滔不绝。

无他,唯手熟尔。这1/400之间的差别,冯辉靠“手感”就能辨别出来。

航天产品精密度高,装配完毕后,产品体内不允许出现任何“多余物”。哪怕不小心遗落一个金属碎屑,也必须整体拆卸重新装配。

“装起来容易拆下来难,二次装配会比第一次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说起这个棘手问题,冯辉皱起了眉头。

“我们借鉴外科医生的经验,在‘手术’前将400个螺丝钉分门别类,分层放在不同的格子里,给每个产品螺钉定额定量。”冯辉说,这样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现螺钉数目不对,就会重新检查,有效避免了“多余物”的产生。

为了杜绝“多余物”出现,冯辉还练就了“听音辨物”的本领。

一次在产品交付前的检查环节,他照例晃动产品听声音,“沙沙沙”的声音,让他警觉的感到产品体内有异样。精准定位有异响的部位后,陈辉将产品“开膛”,果然,一只死苍蝇落在了产品里。

那道完美的弧线

封晓东 摄

一个灵感改变总装模式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总装人员的心。受疫情影响,前道工序滞后,逐次累加给总装车间带来巨大的生产进度压力。

5月,冯辉接手的项目上线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优化整体装配的完整流程。最让他担忧的是产品合拢,一旦失败,就会面临产品报废、前功尽弃的窘境。

此前,冯辉就曾在这里跌倒过。

曾经,在生产任务最紧张的阶段,总装进入最后环节。车间现场,左边两个工人,右边3个工人,只要顺利合拢,就可大功告成。然而,产品一接电就立刻冒起了白烟,设备烧毁,造成重大装配失误。

冯辉气馁了。

他最难过的是对不住日夜加班焊接电缆的工友,也浪费了兄弟单位提供的设备。

放下心里包袱,一点点查找原因。

他发现,在对接过程中,线缆过长“炸毛”引发了短路。不过,这是不易避免的操作误差。

以后几年里,冯辉班组每当进行到对接环节,都会小心再小心,一个工序常常耗费数个小时。

这个困扰冯辉多年的问题,因为一次乘坐高铁带来的灵感迎刃而解。在磁悬浮列车上,“悬浮对接”的想法让他抑制不住地兴奋。

出差回来,冯辉没顾上回家就匆匆赶到技术组,将这个想法和盘托出。这与厂里总装自动化的设想不谋而合。

那道完美的弧线

封晓东 摄

“我们不用磁悬浮,而是选取更为简单易行的气悬浮,利用大气压将对接部件顶起来。”冯辉说,产品悬浮在操作台面上,只需要两边各一个工人抻直导线,就可以有效避免线缆过长的问题。而且,悬浮的部件隔绝了物理碰撞和摩擦,大幅减少了产品可能出现的划痕划伤。

一个灵感改变了总体装配模式,装配人数减少、装配质量提升,降本减员增效。

当年,这个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在整个航天三院推广应用。以此为契机,239厂总体装配专业与哈工大联合建立实验室,冯辉作为高级技师加入团队,带领总装从手工装配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编辑:姚怡梦

来源:中工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0471.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9月 11日
下一篇 2020年 9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