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飞机“修配”领域用汗水书写青春

三湘都市报通讯员 张少利 黄蕊 记者 杨斯涵 黄京

“我一直坚信‘上天从不眷顾任何人,所有的收获都是汗水与泪水的积累’。”29岁的孟乐乐2011年毕业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专业,2018年成为了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年轻的首席操作技师。说起孟乐乐,时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学院学生助理的谢红桂(现为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就很激动,十多年前的事了,她还记忆忧新。“那个伢子啊,高高瘦瘦的,话不多,很朴实,是飞机0803班学习委员,非常好学,成绩很好,是优秀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什么事交给他,我都很放心,责任感超强的。”

智慧创新,他是技术难题的“超级克星”

“刚进厂那年,某型飞机的产量超负荷增加,人手严重不足,需要我们尽快熟悉图纸、练好技能,投身突击战场。”孟乐乐为了尽快适应岗位,利用一切琐碎时间,想尽办法创造条件练习,甚至经常一个人练习铆接、装配直到深夜。他抓住每一次机会,向不同的师傅寻求指导,不久后,他成了那批学员中第一个独立操作的人。

他在飞机“修配”领域用汗水书写青春

一架飞机上有数以万计的铆钉,每一颗都是靠手工铆接上去,费事费力。“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铆接最多数量的铆钉?”孟乐乐一直在寻思。通过无数次自身操作、实践,他创新了铆接方式,变双人铆接为自顶自铆一人操作,不但节约了人手,还提出了很多创新工艺。

首先是优化机身蒙皮装配。“以前照着图纸在蒙皮上划线开定位孔,导致手工误差大,孔径位置时常偏移。”为解决这个问题,孟乐乐建立数模、搜集数据,模拟人工环境,将手工操作变为机器加工,从根源上杜绝了这一问题。

飞机上的特殊结构钣金框厚度薄,在装配过程中易变形,孟乐乐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在思考解决之道。半夜里灵光一现,他立即冲向工房,打破以往固定的装配顺序,采取由两边向中间聚拢的定位方式,使飞机在后续汽油密试验中一次性合格。

自创托板螺母打胶法、自制蒙皮划线适匹器、优化座舱段模块化装配……一次次的创新,解决了大大小小百余项问题,被同事誉为技术难题的“超级克星”,可他总是不好意思:“没别的诀窍,埋头想、闷头干就对了!”

勤思善研,他是同事口中的“修配达人”

某型飞机S型蒙皮与口盖修配一直是所有铆接修配的“大难题”,因为S型蒙皮外形很复杂,每个口框的弯曲弧度又都不一样,而口盖与口框的贴合程度,直接影响飞机的气动外形,并且口框打上胶后,不能出现漏油的情况,飞机一旦漏油,那就是重大安全事故。

他在飞机“修配”领域用汗水书写青春

孟乐乐本着创新创效的初心接手这项工作。他时常先用铣刀修几下,又将口盖放上口框仔细比对,但由于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上边合上了、下边又凸出来了,左边合上了、右边又凸出的问题。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边修配边摸索,有时候对一块蒙皮要反复修配数十次,确保修配合格。通过前期的技术积累,他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修配时间不但缩短为原来的一半,产品质量更是能做到惊人的“零阶差”。这些在大家眼里看来都麻烦的S型蒙皮与口盖修配,在他手里被秀出了完美的弧度,老师傅也竖起大拇指赞他是“修配达人”。

孟乐乐优秀的操作技能源于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平时话少,但遇到操作问题时却滔滔不绝:“师傅这是怎么操作的?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不这样操作会是怎样结果?”……问清楚之后他便开始自己琢磨,很多时候手上的活干完后,他就自己找多余的板子练习修配、练习密封操作,常常工段加班的师傅都走了,他还在。在旁人看来他有如神助,勤思考、善钻研、敢创新九个字却是他成功的不二法宝。

爱岗敬业,他是外国友人眼中的“时间超人”

巴基斯坦卡姆拉的冬天,昼夜温差极大。孟乐乐带着团队已经在这里突击了一个多月,每天在冰火交融中来回作业,只为如期完成中巴枭龙飞机合作项目。

他在飞机“修配”领域用汗水书写青春

“前期工作量大,再加上当地工作条件艰苦、工具配备不足等方面影响,进度已经落下一大截。”时间已经到了2019年年底了。为了赶上工期,孟乐乐连夜修改工作计划,细化到每本AO、每条工序、每颗螺钉……

他把5个人的团队拆分成两组,实行两班倒,前后舱、双机并行作业,坚持“大事不过夜,小事不过点”的原则。飞机零件油门联动成品到了两个,这零件安装工序繁琐,安装一个成品至少需要两到三天,但他们仅用了一天一夜,通宵不休息,保质完成了安装。就这样,原计划3个月的任务,他们硬是节省了一个月的时间超前完成,让外国友人惊叹“中国速度”。

来源:三湘都市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0835.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5月 2日
下一篇 2020年 5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