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巧匠刘金玉:“抠”出一个聚宝盆

矿山巧匠刘金玉:“抠”出一个聚宝盆

刘金玉正在与工友一起切割废旧钢丝绳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 文/图)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看似平平无奇,却在各个领域做出非同一般的成绩,看似朴实无华,却为我们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5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16日上午,“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采访团成员在焦作焦煤公司九里山矿井见到了被誉为“节约大王”的修旧利废班班长刘金玉。

变废为宝 彰显工匠精神

每天天刚蒙蒙亮,刘金玉都要拉着平板车来到矿车组,弯腰在刚刚升井的矿车边,用一只被磨得光亮的铁钩在矿车里刨来刨去,刨出那沾满煤灰的螺丝、生锈的道钉、变形的管卡、弯曲的夹板等。这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只能上废品堆的废旧材料,却是刘金玉眼里的“宝贝”。他把这些废旧物资拉回车间,和同事们一起分类、除锈、正形、焊接后,使它们重获新生,返回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什么是修旧利废?什么是增收节支?什么叫敬业奉献?什么叫技术创新?走近刘金玉,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矿山巧匠刘金玉:“抠”出一个聚宝盆

刘金玉正在为螺丝除锈以便于继续使用

去年,刘金玉带领修旧利废班完成废旧设备修复改造500多件,减少矿井新材料投入1200余万元,有2项技术创新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账得精明着算!”刘金玉说,有年夏天,他一早去“淘宝”时,看到井下回收上来百十根注浆用的高压编织胶管全被堵塞得不能用了,当时就打起了“小算盘”:管子每根10多米,每米42元,100多根再加上接头,“6万元哪!”

当即,刘金玉组织人手把管子全拉回了收旧班。凝固的水泥浆已使管子堵塞得坚硬如铁,但他还是和工友轮番用榔头敲击、用高压水枪冲洗管孔,个个震得手臂发麻,虎口发热,但几天后,管子全部被疏通并重新在井下使用。

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刘金玉“抠儿”出了名,也抠出了成就——矿上表彰“扭亏功臣”时,破天荒把这样的荣誉给了一个维修工。2012年焦煤集团命名的“刘金玉修旧利废班”正式成立,2015年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刘金玉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修旧班的场地也由几间破房变成了占地约两亩的大院。

荣誉等身 敬业奉献

爱企如家、敬业如命是刘金玉精神的本质所在。刘金玉用坚持以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影响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员工。由于井下巷道压力大,矿上4个掘进队每天要使用大量工字钢。面对小院里堆积如山、从井下回收上来的弯曲变形掉了梁爪的工字钢,刘金玉对工友说:“一线员工在井下施工,最危险的就是头顶那块‘天’!咱们要认认真真地把每一根工钢都校正好,把每一个梁爪都焊牢实,让他们在井下安安全全地工作。”酷热的夏天,他们头戴草帽;寒冷的冬天,他们裹着棉衣。每天调直和焊接工钢均有160多根。很多时候,因为工友下班生产急需,刘金玉就自己坚守在维修班的小院里一干就到大半夜,常常忘记了吃饭。

截至目前,刘金玉创造技术创新54项,其中36项获“创新优秀奖”,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荣获“全国节俭养德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仅2016年,他就为企业节约新材料投入1200余万元。

厉行节约,汇细流而成江河。刘金玉这名普通的矿山工人,在修旧利废的岗位上以矿为家、勤俭持家。他用二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与奉献精神。

来源:映象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2819.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7年 5月 12日
下一篇 2017年 5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