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五十年代的北大街

文|左克勤

我出生在北大街左公祠旁的老宅里。在我记事时便迎来了桐城全境的解放。五十年代的北大街较完整地深藏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已是古稀之年,一辈子基本都在北大街度过。虽有多次政府行为的搬迁,但都不离北大街左右,或近在咫尺。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古老桐城,因桐城文派而扬名全国。而古老的北大街,也是桐城诸多街巷中最具特色的一条老街。据史料载,从明代开始,北大街就是桐城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文人士大夫和达官显贵、名门望族多聚居于此。明清时期,北大街就有县署、县丞衙署、察院等建筑。直至解放后,县政府进城后入驻圣庙,也不忘在北大街设立城关镇第一个官派的政府机构,在北大街的火神庙设公园街道办事处,负责处理建国初期诸多稳定局面、管理市场事宜。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北大街东起东城门口,即现在的东作门,西至县医院。东头再往前就是紫来街。桐城福音堂就在紫来街的北侧。西头过县医院就是西大街了。记得西大街五十年代还有一座高大的跨街节孝牌坊(文革前折除),和赵氏宗祠(现为市房管会)。

两百米左右的北大街上坊间布局,我记忆清晰。从东头往西的第一条巷子,是五显巷。南北走向,北尽头是五十年代中期的城关镇所在地。内部有西式的几进宽敞建筑和操场,彰显了政府机关的气派和威严。后来为内迀的五丰线厂和滤清器厂接收为职工宿舍。现尚存城关镇人民政府的高大门楼。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跨北大街与五显巷正对的是南北走向的寺巷。寺巷很长,向南直到梓潼阁与双井街相连。就在这条不长的寺巷里,走出了扬名中华的理学大家、科学家方以智;捍卫民族利益,抵御外侵的军事家姚莹;伟大的文学家、桐城派的领军人物方苞。解放初期县政府分设财粮科设置粮食局的时候,就安置在寺巷的姚莹故居。进大门两边高大气派的厅堂为粮食局的各个股室。最东头的大院子是局长室。院子北边一排三大间宽敞的客房,为局长办公、会客、住宿之用。因为母亲解放初期就在粮食公司工作,所以我常来这里玩。院子南面是个不小的会议室。紧靠会议室的院子里有一棵两人抱的大核桃树,至少有百年树龄。那树上的核桃我吃过不少。

记得表弟曾问过我,这巷子为什么叫寺巷?我臆想巷子里有当时知名的大宁寺才有了寺巷。

紧靠姚莹故居南面的一大片高大的房子,都是当时地方国营桐城米厂和城关粮站的所在地。当时粮站门市部后面的大厅,高大气派不凡,不少斑驳的园柱一个人难抱,大理石的柱基上花纹大方而秀美。还有墙壁上极漂亮的纹饰。这种东西随处可见。现在仔细回想,这些无疑都是大宁寺的遗存。

从粮食局到米厂、粮站,五十年代就占了寺巷东侧的大半。粮站范围一直往东,包含历史上留下的永惠仑、丰备仑连接到北环城路。五十年代未,县粮食局又迁至新修的解放路口,原占用的姚莹故居的房子全部让给了米厂使用。这样,机器轰鸣了几十年,几乎供应全县百姓吃米的米厂,野蛮侵占了姚莹故居和大宁寺的神圣殿堂!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北大街往两南侧的第二条巷子是新巷。

五十年代,从北大街新巷入口一直向南走,可以直达圣庙。到五十年代未,县委会就给巷子堵了起来,圈入县委会院内。当年的向阳小学就在离巷口不远的地方。我初入小学启蒙读书就在向阳小学。学校范围很大,记得还有门通寺巷。从现在的有关考证和我的记忆,向阳小学就是方苞家族所住的凤仪里,还连着寺巷里的方以智故居潇洒园。

五十年代末,我的老外婆在这院子里住过多年。当年向阳小学里的建筑也气势不凡,布局和格调非同一般。后来潇洒园里的方以智故居为城关镇所占用。及至文革中,原向阳小学大理石台阶的高大礼堂也成为城关镇礼堂,常有集会、演出,我曾有光顾。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跨北大街与新巷相对的是北后街。曾听家父说,北后街孙泽如的房子,过去是国民党部队一个师部所在地。再往前,就是桐城中学的后门了,直至钓鱼台。

北大街往西的第三条巷子,就是讲学园巷了。桐城知名学者方学渐先生于明万历年间,曾于此建桐川会馆。巷子里还有我的老师知名画家方鸿寿先生故居。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再往西的巷子就是左忠毅公祠旁边的左公祠巷。记得原来巷子通北后街,后来不通了。我家的老宅啖椒堂就在这巷子里。从我家往前十多米,就是学者叶丁易先生的老家。小时候常去他家玩。听说早年叶先生在莫斯科大学病故。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北大街再往前的巷子,是个不知名的小巷,在现在北街小店对面。六十年代初,县医院门诊部曾设在这里。记得我去南门大街常从这里经过。人们称这里为推车止壁。出巷口,有天轮服装店。上南大街左拐,就是很气派的县供销合作社的大门。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再往前就是省内外知名的桐城中学了。吴汝纶先生创建至今已近百二十年!当年的孙闻园先生要把桐中建成公园式学校。记得五十年代桐中校门口两只破损的石狮,是我和小伙伴们攀爬的玩物。进大门的道路上数十棵要两人合抱古老高大的柏杨树,分立两边,很是威武、壮观!穿校而过的桐溪水,在校园的太湖石磊成的假山边形成一个不小的水塘。假山周边大都是百年以上的苍天古树。记忆最深的是路旁那棵巨大的紫藤。粗壮的树茎弯成黄河走向的几字形。我每次在桐中玩耍都要在树茎几字的顶端坐玩很久!还有那游泳池边更衣室后的那棵为人们习惯称呼的九桠树,直径近两人的老树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成许多粗壮的枝丫,常有不少孩子一起坐在上面玩。树冠大如巨伞,夏天常有人们树荫下纳凉谈心,或有学子树下刻苦攻读。可惜,这棵大树在重修游泳池的前后,悄悄的不见了!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经过几十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今天的桐城中学今非昔比,规模可观,风景秀丽,人材辈出,业绩蜚然,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文都添光彩!

过桐中,再往西不远就是北街小学了。学校是一座祠堂改建的。规模不小,也是我们家兄妹共同的母校。校外有道往北,通余家湾、天主堂和仙姑井。取道余家湾,还可以直达桐城最大的庵堂净土莲社。

再沿北大街往前就是县医院。北大街也就到此为止了。与医院大门正对的是市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大屋,现为市血防站所在地。去年秋天,我曾专程去马家大屋看过,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历史遗存基本保持原貌。楼上可能无人居住。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五十年代刚进入新中国的创建初期。国家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百废待兴!古老的桐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拥护党的路线政策,为此,北大街在五十年代初就有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祥和稳定的大好局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东门城门口下,有政府设立的酒业专卖处。与之对面的有项宝斋笔庄。我在上学时常来购买笔墨,还有过以黄鼠狼皮换狼毫毛笔的交易。

往前有交通书局,即现在挂牌的商务印书馆,我上学所用的簿本常在这里购买。前面还有左家大屋,是左氏家族三房族人左蹇臣(简成)的家业。后来在国家房屋改造中收归国有。县糖业烟酒公司入驻多年。直至2018年政府重修,得以重生,现为市文保单位。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在我的记忆中,左家大屋的南边,一墙之隔的房子,五十年代曾设过粮食局蔴绳厂。门前有口满是纹饰的大钟。钟口如方桌大小,悬于木架之上。因为与姚莹故居相连,厂房的归属也不清楚。

左家大屋的街对面是明代桐城县衙。是为历史记载。现为民居。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再往前,过寺巷口是张家的南货店。北大街的百姓人家一般都在店里买些生活必需品酱油、盐之类。受国家经济恢复期困难影响,那时的货架上摆的只是黄烟、海带、秋石、腌萝卜、腌蒜头,间或少有些当地产的糖食糕点供应。对面五显巷口的钱家大屋门面有一家合作饭店。1956年前后,还有早点包子、菜心粑或便饭供应,生意清淡。

张家南货店往前是章记香烟店,飞马、松鹤、丰收牌香烟很普遍。大前门烟是高档烟。还有细支的美丽牌香烟也在此列。

香烟店隔壁是我已记不清姓氏的一个老人开的鱼园子店,做工精细独特,价廉物美,生意不错。

再往西边就是青年照相舘了。当时桐城最大的照相馆就是北大街的青年照相馆和南门小花园的于光照相馆。这两家相馆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青少年的生活记忆。其中青年照相馆还为我们留下了在啖椒堂的珍贵影像。

过了青年照相馆至新巷两边各有黄氏的裁缝店和余家的豆腐店及倪氏的水果店。记得水果店一直惨淡经营,不象如今交通发达有苹果、香蕉等高级外来果品,那时只不过是当地桃、杏、梨、枣、菜瓜之类。也很少有人购买。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潘家大屋

正对新巷的是孙爹爹的油条、糍糕等早点店。向阳小学在新巷时,生意尚可。1955年前后,向阳小学搬迁至西门医院边上改称为北街小学。随之油条早点店没多久也关门歇业了。

油条店的斜对门是倪氏干粉店。那时有现出锅的潮干粉。很吃香行销!那家煨了几毛钱的肉,必要来买一、二角钱的潮干粉,煨肉汤下干粉,那滋味让人见了都流口水。我小时候,祖母常让我独享。

紧靠干粉店的是吴家的肉铺。记得那时候肉铺的门店还是草房子,吴老爹带着三个儿子开肉铺兼营上门宰杀的业务。那时人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所以肉铺也没有多大的业务,生意不好。

肉铺的对门是邓家的白铁板金店,时间不长,就并县农机厂了。

依次而下是金爹爹的挂面店。是老夫妻二人自己生产、经营。还有李师傅的木工店。记得李师傅是工园木的。制作盆桶特别专业。修修补补也特别受周边群众欢迎!

与木工店隔壁的就是当时艺术星光的北街剧团。不定时的挂牌演出。有传统大戏,小戏五彩粉呈!与南关的业余剧团平分秋色,极大的活跃了桐城城关的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剧团墙外讲学园巷的巷口有吴氏的永春堂中药店,与南门的方生季、陶长春中药店,还有东大街的丁回、马回中药店,在当时西医初创阶段,为保障桐城的百姓健康功不可没。

再往前是公园街道办事处。在与药店之间好象还有一家理发店。办事处的街对面是韩姓的裁缝店。

公园办事处前面不远就是知名学者姚沛生先生的居处。先生之子姚大旺是我同班同学。姚先生家对面也是我同学徐琅的家。房屋精致、宽敞,看是大户人家。她的父母我至还有较深刻的印象,先生西装革履,戴着眼镜,夫人常着一件得体的旗袍,两人都高大帅气,真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姚老先生家的墙外就是左公祠巷。巷子西边就是闻名的左忠毅公祠。五十年代初,虽已衰落破败,但还存有大致完好的格局。祭殿内的高大牌位上的镏金大字太子少保左忠毅公之神位还闪闪发光!但场景荒凉、冷落!后来因场地较大,为政府征用。1954年又划归桐城中学使用。及至九十年代为政府重修、恢复。至今空屋闲置十多年。

左公祠的街对面是程家客栈。我儿时几乎天天去程家后面的大院里玩。记得程家不识字的媳妇还跟我学识字呢!左公祠西首是三房族人左大爹爹的裁缝店。眼下热情关爱家族事业的克庆兄弟就是老人家的孙辈!裁缝店的对面是汤姓的木器店和姚姓的成衣店。当年都是生意兴隆,受人关注。

这些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的各个行业,北大街几乎都有涉及。北大街不愧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当年的贤达人士县长吴逸生先生和著名社会活动家疏达先生都居住在桐城中学的隔壁和对面。

至今,每当行走于北大街,触景生情,让我时有激动。感叹历史的长河,后浪推前浪,气象万千!一个甲子的轮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过去曾辉煌过,历史上有过耀眼业绩的桐城派,北大街就是发源地,就是起跑点!

北大街,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无论身处何处,至今对她仍情怀依旧。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人文桐城 | 五十年代的风情北大街

来源:最桐城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50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月 7日
下一篇 2019年 1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