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一、工程建设概况

实测实量操作流程

2.1、组建实测实量小组

2.1.1、指定小组人员

2.1.2、测量工具的配备

2.2、实测前准备:

1、组织学习《产品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掌握实测的方法规则。

2、项目部向各班组进行交底,实测实量的方法、规则及意义。

3、测量人员对项目进行查阅,带足项目资料,记录表、预测图纸;

4、检查丈量仪器有无差错,是否进行了检验;

2.3、实测,

1、实测时,把每层每户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砌筑工程、抹灰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的偏差进行测量,

2、把测量数据,及时的纪录在准备好的测量表上,或表在图纸的相应位置上;记录要字迹清晰明了,

3、当一栋测量完成后,整理测量资料: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合格率;

. 4、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汇总成册。

2.4、改进、提高

从测量结果中分析薄弱环节;

2、制定改进方案;

3、落实改进方案到各班组;定期、定点、定项地进行单点改进。

4、改进后进行复查、总结。

实测实量工作小组架构

1、组织管理体系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实测实量小组人员名单

项目管理人员职责

组长、(现场项目经理)

1)、全面负责实测实量工作的管理,为实测实量工作第一负责人。

2)、 策划,编制、落实《实测实量检查专项方案》。

3)、组建实测实量工作组,明确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

4)、对实测实量的人员、仪器进行合理安排,加强对实测实量工作的控制,定期召开实测实量工作组会议,保证实测实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5)、带领各组成员努力实现项目部对实测实量的目标。

6)、执行实测实量的相关标准、规范,定期进行记录检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持续改进。

副组长(技术员)岗位职责

1)、协助组长,副组长建立健全实测实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实测实量的顺利进行。

2)、按照实测实量的主要职能分工,协调、配合。

3)、参与《实测实量检查专项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本方案,确保实测实量工作目标的实现。

4)、增强实测实量的检测力度,检查各项实测实量工作进行情况。

5)、负责实测实量的管理工作,组织自查、自评。

6)、协同组长开展各项工作,管理好实测实量成员。

组员(质检员)岗位职责

1)、认真细阅有关图纸,参加设计图纸交底,了解设计意图,掌握企业关于实测实量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2)、根据工程特点排列出重点关键部位质量监控点。

3)、督促、实施质量技术措施,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评定工作。

4)、深入现场操作点,严格操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向作业人员反馈操作质量评定信息并做好记录。

5)、对检验出的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部位如实及时的填写。

6)、负责对工程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7)、依据实测实量控制措施,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监控。

8)、各阶段与实测实量小组成员一起做好实测实量的工作,做好各项记录。

9)、及时向上级报告各分部分项的实测实量结果,确保实测实量资料的完整、准确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细则说明

1.模板工程

轴线位置(模板工程)

1.1.1.指标说明:反映施工过程中放线的准确性,核查现场轴线间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

1.1.2.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5]mm

1.1.3.测量工具:50m卷尺或7m卷尺(看建筑面积大小情况而定)

1.1.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以卷尺测量同一墙面控制线间尺寸,精确至毫米。每面墙、柱作为一个测区。

(2)在图纸中确定主控线(纵、横向)位置(重点确定主控线与图纸中各墙面的距离),一面墙、柱作为1个测区。每个测区从主控线至墙面定位线测量垂直距离1次,测量数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测量时纵、横向墙点数占总点数的50%。

(3)垂直距离实测值与设计值之间误差≤[-5,5]mm记为合格,>[-5,5]mm记为不合格。

1.2.对拉螺杆间距(模板工程)

1.2.1.指标说明:反映现场模板施工的规范程度,间接控制墙、柱的垂直、平整程度。

1.2.2.合格标准:最下排离地≤200mm;上部间距不大于500*500mm(使用型钢背楞加固保证螺杆间距不大于600mm)。

1.2.3.测量工具:2米钢卷尺

1.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已经完成竖向墙、柱模板安装的模板工程,选取同一面墙、柱作为一个测区。测量时以肉眼观察较大的螺杆间距作为一个测量点。

(2)采用2m卷尺进行测量,先测量墙柱下部第一排螺杆距地面的间距,间距超过20cm的记为不合格。后测量上部螺杆之间的距离,若是采用木方+钢管加固,>50cm的记为不合格,≤50cm的记为合格。若是采用型钢加固,>60cm的记为不合格,≤60cm的记为合格。

1.3.模板拼缝处理(模板工程)

1.3.1.指标说明:反映现场配模及模板安装的规范程度,间接控制拆模后的结构观感。

1.3.2.合格标准:大于1mm有拼缝修补措施。

1.3.3.测量工具:钢卷尺或塞尺

1.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已完成竖向墙、柱,横向平台板安装的模板工程,选取同一面墙、柱、平台板作为一个测区,测量时以肉眼观察较大的模板拼缝作为一个测量点。

(2)检查过程中若发现竖向或横向模板拼缝较大的,用卷尺或塞尺测量,测量数据作为判断该项是否合格的依据。>1mm且无合理处理措施的记为不合格,拼缝>1mm但有合理处理措施的记为合格。

(3)不合理措施主要为:编织袋、圆形套管等可能导致拆模后观感较差的封堵措施。

1.4.模板根部封堵(模板工程)

1.4.1.指标说明:反映现场模板安装的规范程度,间接控制拆模后的结构观感;避免出现墙柱底部漏浆,烂根等质量缺陷。

1.4.2.合格标准:墙、柱根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有效封堵(占总点数70%);拆模层柱脚无明显烂根(占总点数30%)。

1.4.3.测量工具:无测量工具,以肉眼观察为主。

1.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A、主要针对已经完成竖向墙、柱模板安装的模板工程进行实测,选取同一面墙、柱作为一个测区(比重占70%)。B、实测主体结构时同步观察墙柱根部观感是否良好,是否有大量修补(比重占30%)。

(2)检查时,发现柱子底部未进行有效封堵的记为不合格,已封堵但封堵不到位,底部仍有缝隙的记为不合格。有封堵且封堵密实的记为合格。

(3)结构实测时同步检查拆模后的柱、墙脚观感。观感较差,有露浆、烂根或柱脚有大量修补的,即便作业层已经封堵,该指标项仍从总合格点数中进行扣点(具体看现场问题严重程度进行扣点)。

1.5.立杆间距(模板工程)

1.5.1.指标说明:检查架体立杆间距是否按照方案进行搭设,保证架体搭设规范,排架合理。

1.5.2.合格标准:按照方案和技术交底,间距偏差≤100mm,墙柱边第一排立杆离墙、柱、梁小于500mm。

1.5.3.测量工具:钢卷尺。

1.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作业层及未拆模层,选取同一个房间或同一块板下作为一个测区,每个测区测量2个点(柱边第一排记为1个点,中间部位测量1个点)。

(2)检查时,先测量墙、柱边第一排立杆离墙柱的间距,若测量数据≤500mm,再测量中间部位的立杆间距,测量中间立杆间距时优先选择间距较大的进行测量。若墙、柱边第一排立杆离墙柱间距大于500mm,取消中间部位的立杆间距测量,并将该测区2个点记为不合格,直接测量下一测区。

1.6.扫地杆(模板工程)

1.6.1.指标说明:检查架体立杆扫地杆是否按照方案进行搭设,保证架体搭设规范。

1.6.2.合格标准:离地≤200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设置但是扣件未拧紧按点扣分。

1.6.3.测量工具:钢卷尺。

1.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作业层及未拆模层,选取同一个房间或同一块板下区域作为一个测区。一个测区测量一个点。

(2)检查时,优先选择扫地杆高度较高的作为该测区的测量点,用卷尺测量扫地杆离地间距,>200的记为不合格,≤200的记为合格。

(3)扫地杆总点数为10个点,扫地杆无设置的记为0分,只设置纵向的扣5个点,纵向已设置,横向隔一拉一扣4个点,具体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1.7.扫天杆(模板工程)

1.7.1.指标说明:检查架体立杆扫天杆是否搭设规范,保证架体稳定性。

1.7.2.合格标准:离天≤500设置扫天杆。

1.7.3.测量工具:钢卷尺。

1.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作业层及未拆模层,选取同一个房间或同一块板下区域作为一个测区。一个测区测量一个点。

(2)检查时,优先选择扫天杆高度较高的作为该测区的测量点,用卷尺测量扫地杆离天间距,>500的记为不合格,≤500的记为合格。

(3)测量总点数为10个点,现场板下未设扫天杆记零分,扫天杆设置一个方向的记5个点合格,所有测区内扫天杆双向设置记为10个点合格,具体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

1.8.降板吊模加固(模板工程)

1.8.1.指标说明:检查降板施工是否规范,降板成型效果是否良好。

1.8.2.合格标准:降板吊模应采用内支撑或定型模板加固。

1.8.3.测量工具:无测量工具,目测检查。

1.8.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已经完成梁板模板搭设及降板施工的作业区。

(2)检查时,看降板沉箱是否采用定型模板,若没有采用定型模板,检查已经完成吊模的降板施工是否使用内支撑,且支撑能起到有效作用。

(3)若采用定型模板,则记为合格;若采用吊模(木模),有设内支撑且内撑有效则记为合格,反之,直接记为不合格。

1.9.底座与顶托(模板工程)

1.9.1.指标说明:检查架体立杆是否搭设规范,保证架体整体稳定性。

1.9.2.合格标准: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可调支托≤250。

1.9.3.测量工具:卷尺,目测检查。

1.9.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作业层及未拆模层,选取同一个房间或同一块板下区域作为一个测区。一个测区记录一个点。

(2)检查时,在该测区内进行目测,如发现该测区内有一根立杆下无设置垫木,则记为该测区不合格。

(3)同步检查立杆顶部顶托自由端长度,优先选择目测较长的顶托,用钢卷尺进行测量,若顶托自由端长度>25cm则记为不合格,≤25cm记为合格。

钢筋工程

2.1.主筋间距(钢筋工程)

2.1.1.指标说明:反映钢筋安装过程中钢筋绑扎规范程度及钢筋质量管控水平。

2.1.2.合格标准:梁二排筋和吊筋安装净距≥25mm,且≥d,位置合理。二排筋被箍筋弯钩、交叉钢筋挡住导致提不起来记为合格。

2.1.3.测量工具:钢卷尺

2.1.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跨梁作为一个测区。

(2)用钢卷尺测量梁上部主筋与二排筋之间的净距,保证安装净距≥25mm、≥d,且二排筋保证被提起并有效固定,没有掉下;二排筋位置合理。

(3)若由于箍筋弯钩或其他钢筋挡住导致二排筋与主筋间距过大,记为合格;若箍筋弯钩或其他钢筋没有影响,但二排筋没有提起的记为不合格,若主筋与二排筋间距<25mm/d记为不合格。

2.2.钢筋垫块(钢筋工程)

2.2.1.指标说明:反映施工过程中梁板保护层控制的水平。

2.2.2.合格标准:垫块材料禁止使用石材垫块,垫块间距梁:≤600mm板:≤1000mm。

2.2.3.测量工具:钢卷尺

2.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道梁、每块板选取最大间距作为一个测量点。

(2)先判断该梁/板下垫块材料是否为石材垫块,若是,直接记为不合格,若采用预制垫块的,则测量垫块间距。

(3)针对钢筋垫块采用预制垫块的,优先选择间距较大的进行测量,梁:垫块间距>600mm记为不合格,垫块≤600mm记为合格,板:垫块间距>1000mm记为不合格,垫块≤1000mm记为合格。

2.3.保护层厚度(钢筋工程)

2.3.1.指标说明:反映施工过程中墙柱、梁钢筋保护层控制的水平。

2.3.2.合格标准:按图纸设计,偏差≤10mm

2.3.3.测量工具:钢卷尺

2.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道梁、每个柱选取最大间距作为一个测量点。

(2)梁:用钢卷尺测量梁箍筋外边到模板边的净距,优先选择距离较大的进行检查,测量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误差>10mm记为不合格,误差≤10mm记为合格。

(3)柱:用钢卷尺测量墙、柱的水平筋/箍筋到墙柱定位线的净距,优先选择距离较大的进行检查,测量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误差>10mm记为不合格,误差≤10mm记为合格。

2.4.定位筋(钢筋工程)

2.4.1.指标说明:保证墙柱竖向钢筋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偏位。

2.4.2.合格标准:墙柱定位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保证浇筑砼时竖向钢筋不发生偏位。 2.4.3.测量工具:钢卷尺。

2.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个墙柱作为一个测量点。

(2)检查墙柱竖向钢筋有无在板面上5cm以内设置定位筋,且有效固定。

(3)未设置定位筋的记为不合格;有设置定位筋但高度>5cm的记为不合格;有在板面上5cm以下设置定位筋但未有效绑扎或者焊接的记为不合格,有在板面上5cm以下设置定位筋且定位筋与梁、板筋进行有效绑扎或者焊接的记为合格。

2.5.钢筋马镫设置(钢筋工程)

2.5.1.指标说明:反映施工过程中板保护层控制的水平。

2.5.2.合格标准:净距≤1000mm,严禁”U”型、”几”型钢筋马蹬。 2.5.3.测量工具:钢卷尺。

2.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块板作为一个测量点。

(2)用卷尺测量梁板马镫之间间距。对于采用”U”型、”几”型钢筋马蹬的,直接记为不合格。建议项目使用成品条形马镫或者可周转马镫。

(3)针对板筋没有采用”U”型、”几”型钢筋马蹬的;用卷尺进行测量马镫之间间距,若间距≤1000mm,记为合格;若间距>1000mm,记为不合格。

2.6.受力钢筋接头(钢筋工程)

2.6.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2.6.2.合格标准:钢筋接头设置需错开50%,距离35D,竖向钢筋接头高出板面50cm、柱高的1/6、柱截面的长边的较大值。

2.6.3.测量工具:钢卷尺。

2.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条梁,每个柱作为一个测量点。

(2)观察墙柱、梁受力钢筋接头是否错开50%,并用卷尺测量错开间距是否≥35d,竖向钢筋板面接头距离地面是否≥50cm且≥H/6。

(3)受力纲筋接头未错开的,记为不合格;受力纲筋接头错开但错开间距不满足35d的,记为不合格;受力纲筋接头错开,且错开间距满足35d,但钢筋接头设置板面以上<50cm/H/6的,记为不合格;受力纲筋接头错开、错开间距满足35d,且钢筋接头设置板面以上≥50cm/H/6的,记为合格;

2.7.箍筋弯钩长度(钢筋工程)

2.7.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加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7.2.合格标准: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10d。

2.7.3.测量工具:钢卷尺。

2.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条梁,每个柱的箍筋作为一个测区。

(2)用钢卷尺优先选择柱、梁箍筋中弯钩长度较短的进行测量。

(3)测量平直段长度尺寸≥10d,记为合格;平直段长度尺寸<10d,记为不合格。

2.8.箍筋弯钩角度(钢筋工程)

2.8.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加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8.2.合格标准:有抗震要求时箍筋弯钩角度≥135°。

2.8.3.测量工具:角度尺。

2.8.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条梁,每个柱的箍筋作为一个测区。

(2)用钢卷尺优先选择柱、梁箍筋中弯钩角度较小的进行测量。

(3)弯钩角度≥135°,记为合格;弯钩角度为90°或<135°,记为不合格。

2.9.直螺纹连接(钢筋工程)

2.9.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9.2.合格标准:外露丝头长度不应超过2P(丝扣)。

2.9.3.测量工具:无测量工具,目测。

2.9.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针对受力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的,每道梁、每条柱选取最不利钢筋作为一个测量点。

(2)观察梁/柱受力钢筋的直螺纹套筒连接,外露丝头长度不应超过2P。一个柱/梁有一个套筒外露丝头长度>2P则记为该柱/梁不合格,柱子/梁所有受力钢筋套筒外露丝头长度≤2p,则记为该柱/梁合格。

2.10.钢筋焊接(钢筋工程)

2.10.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焊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0.2.合格标准:焊包应均匀,无气孔、夹渣,凸出钢筋表面≥4mm;钢筋轴线偏移≤2mm。

2.10.3.测量工具:卷尺,目测。

2.10.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针对竖向受力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的,每条柱选取最不利钢筋连接作为一个测量点。

(2)观察柱受力钢筋的电渣压力焊连接,应保证焊包均匀,无气孔、夹渣,凸出钢筋表面≥4mm;钢筋轴线偏移≤2mm。以上要求都满足,则记为该柱合格,其中有一项或多项不满足,则记为该柱不合格。

2.11.钢筋锚固及绑扎(钢筋工程)

2.11.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安装绑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1.2.合格标准:梁底,柱箍筋加密区等,梁柱接头处,钢筋无漏绑、跳绑,悬挑梁等外围重要构件锚固符合要求。

2.11.3.测量工具:目测。

2.11.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梁、柱构件的重要部位进行检查。

(2)梁底、柱箍筋加密区、梁柱接头等重要部位有漏绑或未绑的记为不合格;悬挑梁等外围重要构件锚入长度及绑扎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记为不合格。

2.12.钢筋收头(钢筋工程)

2.12.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2.2.合格标准:变截面或地下室顶板等竖向受力钢筋收头直锚长度不够的要进行弯锚。

2.12.3.测量工具:目测及卷尺量。

2.1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收头柱进行检查,每个柱子作为一个测区。

(2)收头柱直锚长度不足未进行弯锚的记为不合格;收头柱直锚长度不足但按设计规范进行弯锚的记为合格。

2.13.洞口加强(钢筋工程)

2.13.1.指标说明:保证钢筋安装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3.2.合格标准:预留洞口任意边大于300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加强筋。

2.13.3.测量工具:目测。

2.1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任意边大于300的预留洞口其周边钢筋工程进行检查。

(2)任意边大于300的预留洞口周边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加强筋的记为不合格;有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加强筋的记为合格。

2.14.钢筋端头平直及丝头保护(钢筋工程)

2.14.1.指标说明:由于钢筋下料端面不平直或用普通钢筋切断机下料而形成马蹄面,将会造成钢筋丝头在连接套筒中无法对顶,使接头的刚度降低所以钢筋加工务必要保证钢筋端头平直,且防止存放时间过长生锈而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必须对丝头进行保护。

2.14.2.合格标准:套筒连接钢筋端头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并将抽丝接头戴上塑料套。

2.14.3.测量工具:目测。

2.1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主要针对受力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的钢筋进行检查。

(2)观察受力钢筋接头是否平直,不平直的是否进行端头切割处理,未处理的记为不合格,处理的记为合格;观察受力钢筋接头是否设有丝头保护,无设置的记为不合格,有设置的记为合格。

混凝土结构工程

1.1基本原则

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2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层结构4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当实测砼结构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每个实测层要选取10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20个实测区。

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5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实测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1个计算点。

1.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3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1.4垂直度(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当取消抹灰层且门洞口为砼结构时时,取样、测量和记录参照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

1.5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15]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5mm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6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5,8]mm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该板跨中区域。

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楼板厚度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7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指标说明:反映砌筑、抹灰、装修尺寸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砌筑、抹灰和装修的尺寸精度,为砌筑、装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条件。

合格标准:每面砌体正手墙要求设置砌筑控制线(对剪力墙则为抹灰控制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面墙、每一个卫生间、每一个厨房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其中卫生间、厨房各选取10个测区,非卫生间墙面选取20个测区。所选2套房中砌筑节点的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1个实测区只取1个实测点,其实测值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方法,检查同一个实测区是否设置二线,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数据记录:每一实测区未设置二线,则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1.8轴线偏差控制(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现场轴线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现场放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合格标准:

轴线竖向投测:总高H(m)H ≤ 30,允许偏差 5(mm);30 < H ≤ 60,允许偏差10(mm);60 < H ≤ 90 ,允许偏差15(mm);90 < H ≤120,允许偏差20(mm);120 < H ≤150,允许偏差25(mm)。

施工层放线精度:承重墙、梁、柱边线精度允许偏差±3(mm)。

每层放线孔不能少于2个。

测量工具:激光铅直仪(经纬仪)、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栋楼为一个测区。每层不少于2个放线孔,每栋楼任选一层进行实测。每层轴线竖向偏差实测值及施工层放线偏差各实测2个实测值,各作为一个计算点,每个测区共4个测点。

轴线竖向投测:在楼层放线孔上架设仪器,通过仪器对准基准点,施工层主轴线和基准点之间的偏差值,若偏差值不满足标准要求及楼层少于2个放线孔,则此测点为不合格。

施工层放线精度:用卷尺测量主轴线和施工层控制线(承重墙、柱边线)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数据记录:合格记为”0″,不合格记为”1″。

砌筑工程

1.1 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砌筑阶段2-4套房作为砌筑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对于验收以后需改造的墙体仍需作为实测区,相关标准不变。

1.2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3垂直度(砌筑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5]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4方正度(砌筑工程)

指标说明:考虑实测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砌体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套房同层内必须设置一条方正控制基准线(尽量通长设置,降低引测误差),且同一套房同层内的各测区(即各房间)必须采用此方正控制基准线,然后以此为基准,引测至各测区(即各房间);

砌筑前距墙体30-60cm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同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5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测量3个位置(两端和中间)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选取3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如该套房无方正基准线或偏差超过5mm/2m,则该套房内所有测区的实测值均按不合格计,并统一记录为”50mm”。

所选2套房中方正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5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与图纸的尺寸偏差,以及外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窗框渗漏风险。

合格标准:[-5,10]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对于平外墙面的门窗洞口:同一外门或外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的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抹灰工程

1.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抹灰阶段2-4套房作为抹灰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采用木夹板、石膏板等轻质材料作为后改造墙体,可不作为实测区。对于其他后改造墙体,相关标准不变。

1.2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4]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为1个实测区,累计15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实测值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面长度小于4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

当墙面长度大于4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在墙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增加2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2次;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测一次,洞口两边竖向各测一次;

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示例: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1.3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4]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5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示例: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1.4室内净高偏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合格标准:[-20,20]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实测区: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中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测量方法: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合格率计算点: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在【-30,30】mm之间时,5个偏差值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30mm或﹤-3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1.5顶板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顶板腻子完成后,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10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实测区:已完成腻子的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需已完成腻子施工;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

合格率计算点:以垂直距离的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1.6方正度(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合格标准:[0,5]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套房同层内必须设置一条方正控制基准线(尽量通长设置,降低引测误差),且同一套房同层内的各测区(即各房间)必须采用此方正控制基准线,然后以此为基准,引测至各测区(即各房间);

距墙体30-60cm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同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

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5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测量3个位置(两端和中间)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如果现场找不到控制线,可以一面带窗墙面为基准,用仪器引出两条辅助方正控制线)。选取3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如该套房无方正基准线或偏差超过5mm/2m,则该套房内所有测区的实测值均按不合格计,并统一记录为”50mm”。

所选2套房中方正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1.7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

毛坯房交付地面或龙骨地板基层表面平整度≤4mm;

面层为瓷砖或石材的地面基层表面平整度≤4mm

装修房地板交付面表面平整度≤3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实测区。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45度平放靠尺测量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1次。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3或4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或4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地面表面平整度的不满足6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1.8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各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6个功能房间的12个实测区。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小于等于10mm时合格;大于10mm时不合格。

所选2套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分别不满足6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1.9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门洞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

合格标准:高度偏差[-10,10]mm;宽度偏差[-10,10]mm;墙厚偏差[-3,3]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个户内门洞都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20个实测区。入户门门洞必选。

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门洞口尺寸。实测前户内门洞口侧面需完成抹灰收口和地面找平层施工,以确保实测值的准确性。

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2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则从现场一米标高线测量并计算实测户内门洞口高度2次。高度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宽度的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宽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墙厚则左、右、顶边各测量一次,3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墙厚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一个测区有三个实测值,一个实测点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如现场已经施工完门套底板,则测量装饰面一侧与砌体墙或砼墙基层疑似最大距离,如此距离不大于门套贴脸宽度的1/2,且宽度和高度尺寸偏差符合要求,则对应的相关实测值合格;如一项不合格,则对应的相关实测值为不合格。

所选2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1.10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偏差程度,避免大小头现象,影响交付观感,同时提高收口面瓷砖集中加工的效率。

合格标准: [0,4]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任一樘外门窗都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30个实测区,其中涂饰墙面收口的平窗与凸窗实测区为10个,取样比例为3:7;外窗实测区卫生间、厨房等四边瓷砖收口外窗实测区为20个;所选3套房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实测时,外墙窗框等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同一户型同一部位的墙体厚度设计值计为A;

对于外墙平窗框内侧墙体(涂饰完成面),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2次墙体厚度B1、B2和沿着竖向窗框尽量在端位置测量1次墙体厚度B3。这3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对于外墙凸窗框内侧墙体,沿着与内墙面垂直方向,分别测量凸窗台面两端头部位窗框与内墙抹灰完成面之间的距离。2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对于厨房、卫生间平窗框内侧墙体,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2次墙体厚度B1、B2和沿着竖向窗框尽量在顶端位置测量1次墙体厚度B3。这3次实测值的平均值B与A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示例:

1.11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合格标准:≤4mm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的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同一个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测量1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示例:

1.12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极差的最大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水平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地面有踢脚线的两段长墙中间区域和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以内各选取1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7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15mm时,7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7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7个计算点。

所选2套房中地面水平度极差不满足10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实测实量专项方案

四、检查要求

1、实测实量检查执行时间2012年6月1日开始成立测量小组,配置测量仪器。进行交底及工作划分,立即开展实测工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测实量的工作从主体工程开始。实测实量按分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的实测。

2、对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需随着现场的施工进度。

3、将实测实量纳入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配备检查工具,包括:5m钢卷尺、经纬仪、电子测距仪、水平标线仪、2m靠尺、塞尺、角尺、吊线、吊坠、拉线等,每两名土建质检员配备一套检查工具。

4、项目部质量管理组要按照检查方案,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测实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中的漏洞与不足,制定切实有效的预控措施和管理措施,部署下一步质量管理重点。

5、项目部要把分项工程实测实量工作与检验批和分户验收工作有机结合,质量检查员应按检验批及分户验收要求的内容和检查点数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倍检查。要做实检验批验收工作,加强紧前工序的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通病问题,项目部技术部门应制定预防措施;对查出的不合格项,项目工程师应组织对此类问题的全面普查,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生产部门负责整改方案的落实,质量部门监督落实情况,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6、项目部必须要求各劳务作业队配备专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劳务作业队专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必须随作业工序同步进行实测实量项目的全数自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五、施工阶段全过程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按三一”施工制度,即按图纸、按标准、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实行”三不”、”一齐全”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不用;没有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的不组织施工;上道工序未验证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实行操作者与专职质检员相结合的”三检制”。即操作者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保证工序质量,服务下道工序,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做到严格把关,把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质量检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严防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对班组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和施工员、质检员的责任。有关负责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实行技术”三交底”。分项工程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A、初步交底:在本工程开工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班组长、各工种技术骨干及材料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复杂程度、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主要技术措施,其他疑难问题或初步设想的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有粗略印象,有比较明确的方向。

B、细致交底:施工员向班组安排任务时,向班组长和工人进行细致的交底。

1、施工图和施工大样图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3、质量标准及操作偏差

4、保证或改进工程质量的具体技术措施

C、反复交底:防质量通病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对本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要反复交底。确保分项工程的质量。

坚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屋面工程、地面防潮和排水工程、照明电器安装工程等的每一道都要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对地下关键部门要进行拍照、摄像,做好质量记录,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经常开展”再分析”活动: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应采取的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防止质量的重复发生。

实行分项工程质量挂牌制:每一项工程施工,要有操作者的名字、技术等级、质量登记挂牌上墙,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谁操作、谁负责。做到检查验收时找到人,质量不符合的返修有着落。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领导,积极引导班组和个人开展创优质建筑结构工程的群众性活动,重点消除砌砖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安装工程、给排水安装工程、电器安装工程等工程中的质量通宵病。重奖有显著成绩的班组和个人,鼓励班组创质量信得过班组或个人。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

每一项工程,都要在大面积施工前作出示范工程。

装饰工程要严格执行”三定”制度(既定标准、定样板间、定做法),样板间作出后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并搞好室内上下12条线的操作,使其方正顺直。

屋面的防水分项工程,要严格按照图纸制定使用防水材料,把好防水材料进场质量关,有出厂合格证并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严格按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水电及其他设备安装,要与土建班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保护各自的产品,在基础和主体的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留孔洞、预埋件及管道的预埋工作,以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测实量的数据,开展群众性的小组活动,按照工作程序,运用数理统计方式,结合专业技术从控制因素入手,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的未形成过程中,做到预防于未然,并做到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使每道工序的质量都经得起下道工序的检验。开展”三工序” 活动,即;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工序的质量,坚持优秀。准时为下道工序服务,协调地生产优秀产品。

六、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混凝土墙预控措施

1、剪力墙根部限位钢筋

剪力墙根部设置限位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在限位钢筋之间有对拉螺栓的部位下(砼面层上)加设水泥条顶撑保证剪力墙根部位置正确和顺直。

2、剪力墙内部水泥条顶撑

剪力墙内部有对拉螺栓的部位要设置水泥条顶撑,水泥条长度要统一,保证最小长度为19.5cm,对拉螺栓紧固后确保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和平整度。

3、模板加固的支撑体系

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控制在900mm左右,立杆距墙边的距离不大于300mm,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加设扫地杆和剪刀撑,模板间对拉螺栓的间距200/450/450/450/450/450,横向间距为450;或竖向间距为200/500/600/600/600,横向间距为400。木方背楞间距控制在200 mm以内。

4、对拉螺栓的设置

模板间对拉螺栓采用圆12的国标细丝螺杆,在底部两道加设双螺母,并紧固到位,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滑丝、松动。

5、扶墙抛撑的设置

模板定位校正后,短墙一道,长墙不少于两道在墙的中部和顶部加设扶墙抛撑与满堂脚手架连接,保证墙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水平推力时墙体不移位。

砌体工程质量预控措施

1.本工程每道工序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间。以样板先行的规程实施于施工的工序。按样板的工序、标准和要求展开大面积施工。严防大面积返工而影响工程质量及工期延误、劳动力和材料的浪费。未完成样板间、样板墙等其他分项样板,不得展开大面积施工。

2.砌筑前应先对材料进场检验及复试报验,检验及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3.砌筑前应先对所用的砂、石、水泥等材料进行复试配比试验,按要求安装计量用秤,并经验收合格后,按配比要求的比例拌制砂浆或混凝土。

4.砌筑前应先进行材料的选用。如砌体砖的规格、型号、尺寸;砂浆的标号;植筋的规格型号,植筋的深度、部位等要求。按规定进行植筋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大面积施工。

5.砌筑前应进行砌体部位的放线工作,并核对放线的准确是否符合要求,并报项目部相关人员验收。

6.二次结构砌筑前应核对图纸、技术交底要求,进行二次结构的墙体植筋,植筋的打眼、清洗、注胶,按使用植筋的时间达到强度要求,进行自检。植筋的牢固行、无松动,植完筋的外露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报项目部验收然后进行下道工序。

7.砌筑前应进行轴线、墙体线、门窗洞口尺寸核对,是否与图纸、技术交底一致,然后再进行砌筑工序施工。

8.砌筑前应进行砌体面的清扫、湿润、排砖、立放皮数杆,门窗洞口标高挂水平线砌筑。大于24墙体挂双面线。

9.砌筑要求灰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灰缝横平竖直。门窗洞口的需要留槎的位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

10.砌体质量要求:垂直度5mm,平整度8mm,水平灰缝5mm,门窗洞口尺寸高、宽度10mm,外墙上下洞口偏移10mm,外墙外皮上下必须垂直,严禁出现错台现象。

11.板带、圈梁、过梁、及构造柱等部位混凝土必须按要求浇筑饱满、振捣密实与结构接茬部位剔毛。

墙体与梁底交接砌筑收口间隔一周后收口砌筑,并用斗砖或砂浆填实。

抹灰工程质量预控

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门窗框两边塞灰不实,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根动,将门窗框两边的灰震裂、震空,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

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者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层)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使水渗入砖墙里面8-10mm即可达到要求。

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应分层衬平,每层厚度为7-9mm。

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基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配制所需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

5、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杆、找规矩。

6、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应按规范要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应采用专用工具,在管道安装前将该部位的抹灰箱施工完。

7、结顶、接地阴角处不顺直: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杆,为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杆检查底灰是否完整,修正后方可罩面。

8、空鼓、开裂和烂根:由于抹灰前基层底部清理不干净或不彻底,抹灰前不 浇水,每层灰抹得太厚,跟得太紧;加气混凝土表面没清扫, 不浇水就抹灰。抹灰后不养护。为解决好空鼓、开裂的质量问题,应从三方 面下手解决:

施工前的基体清理和浇水;

第二、施工操作时分层分遍压实应认真,不马虎;

第三、施工后及时浇水养护,并注意操作地点的洁净,抹灰层不能一次抹 ,分层进行。

9、滴水线(槽)不符合要求:不按规范规定留置滴水槽。窗台、下边应留滴水槽,在施工时应设分格条,起条后保持滴水槽有 10mm×10mm的槽,严禁抹灰后用溜子划缝压条,或用钉子划沟。

10、分格条、滴水槽处起条后不整齐不美观:起条后应用素水泥浆勾 缝,并将损坏的棱角及时修补好。

11、窗台吃口:同一层的窗台标高不一致,为保证外饰面抹灰线条的横 平竖直需拉通线找规矩,故造成窗台吃口,影响使用。首先要求结 构施工时标高要正确,考虑好抹灰层厚度,并应注意窗台上表面抹 灰应伸入框内10mm,并应勾成小圆角,上口应找好流水坡度。

12、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 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槎子甩得不规矩,留槎不平,故接槎 时难找平。注意接槎应避免在块中 应留置在分格条处 ,或不显眼 的地方;外抹水泥一定要采用同品种、同批号进场的水泥,以保证 抹灰层的颜色一致。施工前基层浇水要透,便于操作,避免压实困难将表面压黑,造成颜色不均。

总之要严格执行按图纸、按标准、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实行不合格的材料不用;没有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的不组织施工;上道工序未验证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实行操作者与专职质检员相结合制度。即操作者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保证工序质量,服务下道工序,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做到严格把关,把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质量检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对不合格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严防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和施工员、质检员的责任。有关负责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来源:土建知识分享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8255.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0月 9日
下一篇 2019年 10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