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1地理特征

1.2工程地质

1.3气象

1.4主要工程量

二、编制依据

三、试验段的目的

四、试验段概况

五、试验段原材料来源及试验结果

六、 施工工艺及方法

6.1、准备下承层

6.2、现场测量、放样

6.3、支模

6.4、混合料拌合

6.5、混合料运输

6.6、摊 铺

6.7、压 实

6.8、接缝处理

6.9、养生及交通管制

七、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底层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目标

7.1、质量保证措施

7.2、质量目标

八、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九、环境保护措施

十、零污染施工措施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十二、进度保证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讫桩号为K109+616.21~K145+420,断链桩号为:土建标A3合同段K134+540=土建标A4合同段K130+415.219(增长4124.781m),路线全长约39.6公里。

1.1地理特征

项目地处戴云山脉中段的北侧,属低山丘陵地貌,海拨160-560m,最高峰海拨560m,山坡坡度10-40度,区内峰峦起伏,沟谷相间。山脉主体均呈北东-南西走向,与区内主要构造线相一致。

1.2工程地质

区内地层岩性比较复杂,沿线出露地层有素填土、卵石、碎石、粉质黏土、含砾粉质粘土、凝灰熔岩、粉砂岩、砂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等,总体而言覆盖层深厚、风化程度极不均匀,岩体破碎、完整性差,滑坡等重力地质现象发育。地质构造复杂,但测区内未见活动性断裂,新构造运动出于相对稳定时期。

1.3气象

合同段属于武夷副区Ⅳ-6a,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8.1℃,7、8月最高气温40.5℃,1、2月最低气温-8℃。年无霜期山区226天,河谷低地为296天。年降水量1460-1809mm,常集中于5-6月,7-9月多雷阵雨。具体年均降水量可为尤溪县境1602mm/年。

1.4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数量: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32cm)452858.42m2;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30cm)50133.36m2;

路面底基层钢筋网(HPB300钢筋)390336KG。

二、编制依据

1《福建省海西高速公路网厦沙线三明段B1合同段施工设计图》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6业主要求、专家指导

7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三、试验段的目的

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混合料的适应性,检查我们所采用的机械设备,能否满足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的要求及效率;检验我们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适应性和科学性,确定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等;检验施工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的措施,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确定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四、试验段概况

我们拟在2016年12月8日在右幅K129+965.5~K130+265.5做300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试铺路段,该段底基层设计宽度为11.95m,主线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施工,每层的压实厚度按16cm控制,试验段工程数量3585㎡。底基层施工前,此路段路床经检测验收:弯沉、平整度、宽度、高程、压实度、横坡等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五、试验段原材料来源及试验结果

试铺路段所采用的粗、细集料均采用马尾崎隧道大桩号出口处破碎场,水泥来自福建省大田县鑫城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石风P.S.A32.5缓凝水泥,初凝时间为256分钟,终凝时间为310分钟,且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进场的材料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四种材料粒径分别为1#料(19-31.5mm)、2#料(9.5-19mm)、3#料(4.75-9.5mm)、4#料 (0-4.75mm)四种规格材料。

试铺段所用粗集料的压碎值为15.1%,单个粒径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石屑(0-4.75mm)塑性指数为5,其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为12.6,均符合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经过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配合比如下:各种规格石料质量比为1#料:2#料:3#料:4#料=15:25:23:37,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6.2%,最大干密度为2.286g/cm3,水泥剂量3.0%(外掺)。

六、 施工工艺及方法

通过试验段施工及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大面积施工采用的工艺及方法。本项目主线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厚度为32cm,互通区匝道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厚度为30cm,采用分层施工,主线段单层摊铺厚度为16cm,匝道单层摊铺厚度为15cm。待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第一层养护期过后方可铺筑第二层,在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干净。在填挖交界处及高填路堤路段时,在水稳下层顶面设置HPB300钢筋网。

6.1、准备下承层

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前,应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路床检测验收,检测内容包括弯沉、高程、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宽度等。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其上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6.2、现场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按直线段10m,平曲线上5m一根桩放出底基层的两侧标桩或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底基层施工的纵坡基线。钢丝直径采用3mm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钢丝每段长200m,每次两侧4根钢丝交替使用。

6.3、支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支撑侧模施工,需根据相应结构层厚度及每天施工进度配备钢模及支撑杆,为确保边部成型效果,拆模时间最好是施工后的第二天,因此需配备每天施工最大量两倍以上的长度,根据实际施工能力,需配备足够的钢模以满足施工需求。

考虑到工人的可操作性、模板线型及施工的方便,模板采用长3米、腰高16cm、腿宽5cm的槽钢,两边各加焊上下两个螺丝,中间焊固定螺丝。

为确保支撑稳定,支撑杆件采用角钢,角钢需加工成两种型式,一种固定长度的角钢;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角钢,以便支模时调整线型。

摊铺施工前,在单幅底基层中分带一侧支高度为16cm的钢模,控制底基层摊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钢模外侧采用钢钎固定。

6.4、混合料拌合

拌合站设置一台WCB800型带电脑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拌和机,且配有四个上料仓,设计拌和能力为每小时700吨。在进行设备安装、检修与调试完成后,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以保证拌和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拌合质量由试验室和拌合机操作人员共同控制。拌合站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控制料斗的给料速度,控制水泵水流阀门的大小,使混合料符合配合比级配要求,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0.5%-1.0%,然后由试验室对混合料抽样做含水量试验,其结果反馈给拌和站,以备适时调整混合料含水量。

6.5、混合料运输

运输车辆在开工前,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

采用15辆50t的自卸车将混合料运输运至现场。装料时采用“前、后、中”三次卸料法,以减少装料过程中造成的混合料离析,各车的装料数量大致相等。运输车全部采用自动揭盖篷布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料进行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卸料时,注意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的宽度、厚度相匹配。设专人指挥运输车卸料,并做好记录。

水泥初凝时间为256分钟,因此所有运输车辆须在256分钟运输至现场并摊铺完毕,且压实成型。

6.6、摊 铺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机械配置主要为:2台RP953E型摊铺机;2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型号分别为XS303和XS222J-1;1台徐工XP302型胶轮压路机,1台平板夯实机,1辆洒水车,2台装载机,15台50吨左右自卸汽车。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并联单幅全断面摊铺。双机并联时,两机相距5-10m,前后两台摊铺重叠50~100mm,摊铺机前至少应保证有5辆以上料车等候卸料,以保证连续摊铺。

底基层顶面标高控制采用两边挂钢丝,机载横坡仪调横坡方法进行控制;双机并联时,前面一台摊铺机靠钢丝一侧伸出纵坡传感器,传感器沿钢丝顶面移动,配合机载横坡仪控制摊铺层高程;后一台摊铺机两侧各伸出一纵坡传感器,一侧以钢丝为纵坡基准线走钢丝,另一侧以新铺层作基准面走滑靴。在中桩和边桩位置挂钢丝作为基准线,调整检查好基准线,检查钢丝高程,确定摊铺厚度,暂按1.3的松铺系数,即20.8cm厚。按暂定的松铺系数铺筑,在摊铺过程中测定松铺系数,摊铺到30m后开始碾压。待碾压完成后得出实测松铺系数,立即调整松铺系数进行摊铺。摊铺、碾压完成后压实度合格时实测高程,以确定所测松铺系数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重新调整。

摊铺最大速度控制在2m/min,保证拌和、摊铺及压实等机械施工连续性。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局部粗集料“窝”先行铲除,再用新拌混合料人工填补,并用刮板刮平。

摊铺加宽部分时注意事项:

1)合理划分摊铺带,确实无法机械摊铺的部分采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时应采用挂线法控制高程,松铺厚度应适当高于机械摊铺部分。

2)组织熟练工人进行人工摊铺,中途不得停顿,加快摊铺和碾压,确保碾压质量。

摊铺桥头时注意事项:

1)应在施工前一天对桥头工作面进行彻底清理和修整,处理好欠压实、不平整等问题,并扫除松散材料和所有杂物。

2)正交桥头作为摊铺起点时不允许人工摊铺,应使用相应厚度的垫块,并严格按照设计衔接路面结构层和过渡板。

3)斜交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控制好操作时间、松铺系数和平整度。

6.7、压 实

在混合料铺筑完毕后应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组织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压实。直线段,由路侧向中分带一侧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相邻区段衔接处要重叠压实,纵向衔接碾压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4~0.5m,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总之应遵守“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应尽量相同,两侧应多压2~3遍。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用小型平板式振动器施振密实。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用小型平板式振动器施振密实。

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每个碾压段控制在20~30m的范围内。本次试验段计划采用两种碾压方案进行碾压,通过压实度的数据对比以确定最佳碾压方案。

碾压方案一:初压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全断面前后静压一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1.7km/h,倒车换挡必须轻且平顺,不能拉动刚铺好的混合料,倒车时尽量原路返回,在已压好的路段上换挡;复压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四遍,碾压速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不超过2.5km/h,由于碾压层较厚,振动采用高幅低频的方式,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并且,在碾压过程中应始终遵循“起步后开振,关振后停车”的原则,避免产生拥包;终压用胶轮压路机稳压二遍,消除轮迹。初压、复压、终压都应按阶梯型作业,总碾压遍数为七遍。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注:1.碾压一遍后,用路拱板及小线绳检验路拱及平整度,局部不够平整处,用人工进行整修,至符合要求后,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并使混合料表面无明显轮迹。

2.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水份蒸发过大时,应及时洒水,使混合料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凡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均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直到获得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碾压方案二:初压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全断面前静后振一遍;复压用单钢轮压路机振压三遍;终压用胶轮压路机稳压二遍。总碾压遍数为六遍。相比于方案一,方案二将初压的碾压方式改为前静后振,复压减少一遍,终压与方案一相同。

在本试验段中,K129+965.5~K130+110采用碾压方案一,K130+110~K130+265.5采用碾压方案二,目的是为了通过两种碾压方式所得出的压实度数据、施工机械的配合程度、施工效率的快慢的对比,确定最优的碾压方案。

6.8、接缝处理

横缝的处理,每日施工最后,机械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整平末端。碾压结束后,用3m直尺纵向靠量末端,人工沿横断面方向挖除不合格部分;接缝应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以确保下次施工时接头处的平整度。上下两层的横幅须错开。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也应设置横向接缝。

6.9、养生及交通管制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下层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洒水次数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定,以保证底基层表面湿润为度;底基层底上层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在底基层上层表面略干时喷洒透层,待透层油充分渗透,稀释剂挥发或者水分蒸发后,表面干燥、洁净并刮除表面多余油膜部分后铺筑下封层。

施工完毕后进行封闭交通,加强交通管制,除洒水车外,其余车辆不得在底基层上行驶。

七、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目标:

7.1、质量保证措施:

1)路面底基层施工前先进行路床检查,路床表面平整度、压实度、高程、线形及坡度等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前将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合料摊铺。

2)严格控制料源,所进场粒料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拌制混合料时,应按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矿料级配,配料计量准确。拌和站由技术熟练的人员专人操作,保养和维修,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拌和站的自动计量系统准确灵敏,每次开工前事先应对自动计量系统检查和调试。

4)摊铺时要严格控制摊铺标高,保证混合料摊铺厚度和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度。

5)在摊铺时要注意控制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保证将混合料压实至要求的压实度。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进行碾压,保证碾压质量,严禁压路机在已经碾压成型的或正在碾压的水泥稳定碎石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6)试验资料反馈要及时准确。

7)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进行自检,在经质检工程师签认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8)保证所施工的级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和明显离析现象。

7.2、质量目标:

质量保证措施责任人为陈志钢,目标为分项工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5%以上。保证所施工的路面底基层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八、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责任人为龚洪伟,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和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2)施工现场内的沟、坑等边缘应设安全防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路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3)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特殊工程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证作业,严禁无证上岗。

4)现场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熟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章作业。

5)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及安全帽,服从统一指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进入现场。

6)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禁止值班中喝酒或酒后作业,必须做到开机前检查,停机后进行保养。

7)所有机械设备设专人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8)拌和结束后给料斗、贮料仓中不得有存料。

9)搅拌壁及叶桨的紧固状况应经常检查,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10)严禁在压路机没有熄火、下无支垫三角木的情况下,进行机下检修。

11)压路机应停放在平坦、坚实并对交通及施工作业无防碍的地方,停放在坡道上时,前后轮应置垫三角木。

12)压路机前后轮的刮板,应保持平整良好。清除粘轮的人员应与司机密切配合,必须跟在碾轮行走的后方,要注意压路机转向。

13)对已施工完毕的路段应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防止非施工车辆及人员进入。

九、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开工前应编制环保施工专项方案,责任人为陈志钢,项目经理部应严格依据环保施工专项方案组织工程项目施工。

  2)根据建设单位和交通、路政管理部门的要求,编制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组织实施细则,做好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3)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在出入口设置规范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且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并且统一、牢固、整洁、美观。

(4)应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①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强风(风速六级及以上)天气不得进行拌和作业;局部地面清扫时,应进行洒水作业。

②制定排水措施。施工临时排水应确保施工场地和周边无积水,并确保不向路面和通道排放;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

③制定降噪措施。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的,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④施工现场内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应按总平面布局堆放,材料应悬挂名称、品种规格等内容标牌,并堆放整齐。

⑤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厕所以及其他临时建筑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的有关规定。

⑥办公、生活区应设密闭式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按时清理,不得混入渣土或建筑垃圾。

十、零污染施工措施

1、严禁非施工车辆在已经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上行驶,运输车不能在基层上急掉头或急刹车。

2、封闭除施工便道外的所有入口,禁止非施工车辆进入。

3、运输水稳混合料的施工车辆装料不能过多,及时覆盖篷布,以避免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滚落污染路面。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1、制定严格的文明施工措施,贯彻执行我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奖优罚劣。

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律佩证、挂牌上岗,上岗期间穿戴整齐,主动接待前来现场了解、检查和视察的人员。

3、办公室、仓库、工作室均悬挂统一标准的牌子,以示标识。

4、办公和生活区环境适当进行美化、绿化,设固定清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区内设有足够使用的卫生设施,污水排放到指定地点,不得污染环境。

5、材料堆放场地四周设围,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材料按类型、规格划出不同堆放区域,并设立标牌。

6、施工机械分类划区停置,停置场地适当硬化,做好排水设施。

7、施工期间,废料、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尽快从现场清除、拆除并运走,保持现场整洁。

十二、进度保证措施

1、技术措施

1)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针对本工程特点,做好技术超前策划。

2)编制合理详细的进度计划: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目标工期计划,对影响本工程进度的关键线路进行控制,根据每周完成的工程项目及工程量,通过比较分析,及时对现行计划和资源投入进行调整,达到工程动态控制管理目标,最终实现预期的工程进度计划。

2、管理措施

1)着重目标管理,做到统一指挥,统筹协调设计和施工。

2)采取目标管理,使施工组织更加全面和严谨,在施工中对实施性施工组织中的有关工序衔接、劳动组织、工期安排上适时调整不断优化,使其更加完善、可行。

3)强化计划进度管理,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抓住关键线路,运用工程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一级保一级,最终实现总目标。

4)加强质量管理,以质优来避免工程的返工对施工工期造成的延误。

3、组织措施

1)积极参加业主、监理组织的各种协调会,协调各参建单位及有关社会主管部门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以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2)选择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人员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生产、计划、调度指挥系统,充分发挥现场调度施工组织、协调、检查、反馈及快速反应的作用。

3)坚持会议协调制度,及时对工程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探讨,制定措施,减少内部或外部因素对工期的影响,根据检查落实情况,调整实施进度计划及时安排落实措施。

4)开展全方位员工工期意识教育,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明确各班组的施工穿插时间,确保各段控制点能按期完成,并对各节点进度实行目标考核,对进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奖惩。

5)经济因素:做好资金储备,树苗涨价等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有效组织下一步施工。

4、经济措施

1)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施工、成本控制等办法,避免因资金紧缺而影响工程进度。

2)施工质检资料紧跟现场施工,确保计量工作每月及时完成。

5、应急回补措施

劳动力不足的纠偏应急措施:劳动力统一管理,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时,可协调从其他项目进行调整。

6、资源措施

1)树苗供应措施:①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提前编制树苗需求计划,方便与苗圃提前订货;②选取多家备用苗圃,确保树苗供应不影响施工进度。

2)人员措施:对作业队伍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施工队伍、特别是技术工种人数的稳定

来源:快乐的时光旅行者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839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1年 5月 11日
下一篇 2021年 5月 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