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来源:军旅原创文学

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战地芭蕉坪纪实之十一

沈顺根

《战地芭蕉坪纪实》系列文章由《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推介,已达十辑。历时七个月,累计十多万字。战地纪实紧扣我军老山地区对越防御还击作战的正义性、正能量主题,以历史资料、战地日记、亲历者回忆为依据,以真实、真诚、真意为导向,全景式展现了原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第199师、第138师、炮兵第12师以及配属部队赴滇轮战,担负云南西南边陲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防御还击作战初期的平转战、立足未稳,抗敌有计划、有预谋连续反扑作战大框架。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六十七军首长研究作战部署。自左至右:副军长佟宝存、政委姜福堂、军长张志坚、副军长吴玉谦、参谋长粟戎生、副政委杜铁环、政治部主任黄新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138师作战会议

我陆军第67军全体参战将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固守阵地,顽强抗敌,从实战中学习战争,从战争中适应战争。与狡诈的敌人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迅速站稳脚跟,逐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打响一场场战斗,赢得一场场胜利。

战 火 炼 丹 心

书写《战地芭蕉坪纪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审慎认真的过程。全文按照陆军第67军作战时间顺序,以413团作训人视角,将芭蕉坪作战指挥中心的经历、见闻,采取汇总、选取、拓展、纪实的方式,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深入刻画,力求全景式展现67军将士赴滇轮战初期的英雄壮举。

行文思路十分注意严谨细致,文章结构始终定位于宣传英雄群体与颂扬英雄个人相结合。《战地芭蕉坪纪实》前十辑,开头以典型引路,分别写实了:“冲炮火越雷阵的有线突击队”“枪林弹雨中成长的分机站三人组”“不畏重压,大胆突破的副连长孟凡华”“科班出身,靠前指挥的排长高洪喜”“技术能手,作战灵活的两瓦战士魏显林” “身负重伤,顽强沟通的步谈机员谭德银”等战斗集体与英雄个人的动人故事。

回顾总结《战地芭蕉坪纪实》前十辑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让战友们、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67军将士轮战南疆进程,为后续防御作战的书写与阅读做好铺垫。我军从受令轮战,赴滇开进,战前准备、临战训练,接替防御,立足未稳,与敌交锋,顽强坚守,依托阵地,积极消耗敌人,此阶段为轮战初期,历时七个月。

受令轮战阶段:历时两个月,收拢部队,作战值班,参战准备,临战训练,临战动员,齐装满员。

赴滇开进阶段:历时10天,跨越4200多公里,万里奔赴,文山集结。

战前准备、接替防御阶段:历时两个半月,接受昆明军区前指指挥,战场见习,适应训练,拟定计划,研究部署,制定预案,严密组织。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准时有序接防。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文山平垻召开团作战会议。左起:副参谋长王林远、作训股长刘甦、副团长孙万国、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政治处主任崔德润。和副政委李荣泉、参谋长苗见春、副主任张雪桃、后勤处长方振清,研究接防兵力部署

立足未稳,抗敌反扑阶段:历时三个月。我军接替指挥八小时,当面之敌—-越军和江第二军区连续发动有计划、有预谋的“M—-1”加强团级规模、“M—-2”营、连规模反扑作战。我199师老山方向、138师八里河东山方向坚守部队密切协同,顽强抗击,取得阶段性胜利。

我138师413团3营7连、8连在八里河东山翼侧,先后抗敌加强连级规模进攻、偷袭战斗,打得英勇,打得巧妙,令敌人望而却步。

我团司令部组织战斗、组织阵地建设、战法研究与运用多头并举,实施了“扺近侦察马黄坪北无名高地”;1营设伏队前出设伏,有效控制敌我间隙地域,扼制敌人偷袭与渗透;建设七连高标准防炮击、防反扑永久性模范阵地,固守412团与413团防御阵地结合部,有力支援了主要方向作战任务。

《战地芭蕉坪纪实》的创作初心,是全面概括我413团整体。先写一线、战士、英雄、功臣和英模人物,特别是有功让功的无名英雄;再写二线、司政后机关、团领导班子,兼顾兄弟部队的经典战例。

文中着重颂扬了“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7连三排长,一等功臣高福胜烈士;“现在我属于祖国”的7连战士,一等功臣蔡金华烈士的英雄壮举。集结、采用了王永辉、程会毅、陈银洪、刘连昌、王明宝等优秀班长、战斗骨干的回忆录、战地日记,真实呈现出坚守一线前沿阵地官兵们的难忘记忆。宣扬一等功臣7连不畏艰险、不惧生死、铸钢锻铁,誓死守卫阵地的悲壮情怀。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步兵第413团七连抗敌加强连进攻战斗简图

写实3营8连勇挑重担,固守团主要防御方向左翼阵地。在老邓弄抗敌反扑作战以及坚守三个孤立突出阵地的几十场战斗中英勇顽强,作风硬朗、机智灵活,创造出优异战绩,涌现出来的功臣、英模人物位居全团位首。

8连60炮班战士王洪强,为了支援前沿步兵战斗,在敌人严密炮火封锁下冲出防炮洞,被炸成重伤。战友刘松林冲出防炮洞抢救战友,在敌人的炮火中壮烈牺牲。王洪强经抢救无效,同样壮烈牺牲。

8连3排坚守8号、9号阵地,荣获一等功战斗集体荣誉称号。

1排2班坚守23号阵地,荣获一等功战斗集体荣誉称号。

2排4班坚守12号阵地,荣获二等功战斗集体荣誉称号。

2排6班坚守11号阵地,荣获二等功战斗集体荣誉称号。

宣扬团领导班子、机关的战地风釆,是我心思所想。司政后机关在防御作战过程中各司其职,经历不同。为了不影响创作速度,我将团领导班子、战时司令部、战时政治处、战时司令部大家谈、战时后勤处等战斗群体提前推送,请前沿一线战友们多加理解。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步兵第三营八连抗敌加强连进攻战斗经过图

《战地芭蕉坪纪实》前十辑中,以老山战区大战场、大态势、大对峙、大决战格局,定位各参战部队作战任务、位置、作用,定位413团、营、连的作战任务、位置、作用。力求将本团一线群体、个体与参战不同部队群体、个体的可歌可泣事迹相融合,反映我67军参战部队不同群体的风釆。我择取了教导员徐纪舜、连长李学季、裴守义、董超;指导员佟武、崔兆鹏;副连长黄隆军、刘振林;排长井元亮;司务长张文忠;战士周西民;机关干部窦廷红等十二名军、师、团树立的模范典型。书写了以尚作为、吴利强、刘杰、张健、李纯玉、董福家、李刚纯、牟玉才、唐勇、侯廷振等十名辽宁辽阳籍官兵为代表的战斗群体。介绍了梅雪荣、沈云奎、张国君、陈依功、蔡海红、蒋宏亮、张海良、赵正平、王玉根、汤健康、吴金海、沈顺根、钮学良、沈根荣、张春观、陈咏贵、邵云明、张建光、陈静荣、王文斐、吴永高、计金海、周海荣、戴咬脐、郭镇江、钱熙明等26位江苏吴江籍战友组成的战斗群体。凝炼了崔达山、段卫东、丁家华、郭式凯、侯吉臣、李明生、沈顺根、李兆标、张建华、张德华、唐茂定、杨佃平、许宝根、练昌德、牟恒民、张鲁闽等16名济南陆军学院第三期参谋队参战同学,坚守在军、师、团、营、连等战斗岗位。并准备以此为线,串联起老山战区轮战经典战例,带出我军战地风貌,全方位、立体式反应出我军的战略战术运用和光辉战绩。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老山、盘龙江、1175.4高地、船头、那拉口

轮战南疆,是时代赐予我们的宝贵机会,是历史馈赠我们的珍奇机缘。我们的精神层次和思想境界,由此而升华、完善起来。任尔艰难困苦,任尔铁马秋风,任尔雄关千座,任尔险隘万重,我们都满腔豪情,踏歌而行。我们以血肉之躯托起八里河东山,我们以铁血丹心擎起芭蕉坪战区。我们征程无悔,我们付出无怨。

千 里 传 真 情

万事开头难—-书写《战地芭蕉坪纪实》前十辑,我着实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是新兵入伍走进新兵连,迎面就是两道难关:第一难,正步难以踢好;第二难,打靶难中靶心。

《战地芭蕉坪纪实》有“正步”、有方向、更有“靶心”,关键看自己能否摆正位置,尊重事实。

一、要站准位、走好步。坚持以我413团南疆防御作战为主线,以纪实形式讴歌我413团官兵在南疆防御作战中感人事迹。

二、要握好枪、打好靶。以战例、资料、日记、亲历者回忆为基础,归纳、提炼能够反映出战略战术思想的纪实。以真实、真诚、真心取信于亲历者、阅读者,把真实留给战友、留给自己、留给历史、留给未来。

我同梨花雨作家坦诚相待,紧密合作,研究行文,探讨切入,不怕碰壁,不惧磨合,坚持方向,追求纪实。多次交流达成共识,决定把握“先易后难 先点后面 由表及里 逐步深入”的创作思路。我们首先写出《英雄通信兵》投石问路,根据首长、战友们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创作思路。我们发自内心地渴望,把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完美奉献给首长、战友、读者朋友们。那是我们荡气回肠的青春岁月,我们不能够忘怀、不能够辜负。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梨花雨参观山东“蹴鞠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王德星董事长交谈。左起:王德星董事长、赵元平科长、梨花雨、邢政委

《战地芭蕉坪纪实》推送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收获更多的,却是赞同、激励、关心与关爱。所有的收获如同嘹亮号角,激起我豪情满怀。35年前,我413团全体将士铁肩扛起八里河,巨擘擎住芭蕉坪,浴血奋战,携手谱写出一曲曲悲壮凯歌;35年后,我413团全体将士凭借战火炼就的丹心、硝烟熏染的肝胆,众志成城唱响封存已久的凯歌。《战地芭蕉坪纪实》推出之前,我还存在很多顾虑与担忧;《战地芭蕉坪纪实》推出以后,我已经心无旁骛。我在深受教育中感动,我在灵魂洗礼中升华。我可以明确无误地告诉自己、告诉战友们:“为国征战,我无怨无悔。”

《战地芭蕉坪纪实》推送,惊动了首长。张团长“金戈铁马南疆行”直接杀上阵来,甘当突击队,踏遍全战区,战绩辉煌;张政委“峰火南疆战友情”,重返坑道指挥所方寸不乱,高瞻远瞩,全力以赴带领413团官兵打赢追忆南疆轮战的战斗。苗参谋长足智多谋,指点作战重点,各个击破,难得出手,出手必胜。

《战地芭蕉坪纪实》推送,引起了共鸣。前十辑已经有130多人次经典留言,阅读量迄今逾一万一。我反复翻看留言,看到了熟悉的战友们:尚作为、吴利强、张健、顾浩、于文龙、常恩满、张彩平、高原、袁峰、雨晨、陈文斌、邹晓熔、肖江平、卫韬等等。也记住了陌生的文友们:“江山埧”“威武之师”“特种兵”“老山荣军”“笑傲江湖”“大漠力容”“笑对人生”“渤海钢钉”“老军医”“见贤思齐”“隔夜凉茶”“高山流水”“南飞”。特作此文向他们致谢。敬礼!

济南陆军学院参谋队的同学们在“岁月如梭”带领下,关注、关爱着《战地芭蕉坪纪实》。王晓如、199师张建华、200师崔达山、138师侯吉臣等同学以实际行动给予我大力支持,使我的创作之路得以行走顺利。谢谢全体同学们,敬礼!

为了完善《战地芭蕉坪纪实》的创作,我给战友们打了成千上百个电话、微信语音通话、微信视频通话。几十年未见面,一声招呼就可以找回当年的亲密战友情。大家热情洋溢述说往事,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尽最大努力不让我失望。互通有无,共同回忆,千里邮寄,供我参考。特别是炮兵第12师24团尊敬的老团长得知我创作所需,特地委托吴江籍战友将史料送上我的家门。衷心感谢老首长!敬礼!

书写《战地芭蕉坪纪实》,道路是漫长的,付出是很大的,奉献给战友与读者是真实的,对自己、对家庭、对子女是有益的。与战友们沟通交流,更是温暖、快乐、幸福而又有趣的。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就是文后留言。

您留言 我赞赏

《战地芭蕉坪纪实》前十辑中,有130多位战友和读者朋友写下精彩留言。篇篇是经典,句句是真情。我要记叙我的老首长、战时作训战线上的功臣、微信名“江山埧”给我的留言鼓励:沈顺根是作战时的作训股长,对全局情况比较清楚。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纪实性回忆,写得真实、生动,并带他从事的作训专业味道。把我们带回到35前的老山前线。”

我衷心感谢杨天吉老领导。一天晚上我正在整理资料,手机屏幕突然显示出相隔千里的一个东北陌生电话号码。我接起电话,对方开门见山地说:“我叫杨天吉,四川人,安家东北,是二机连原副指导员。看到了你的文章很有感触,多方打听找到了你的电话。我想与你建立联系,盼望老弟多写战地文章,我期盼着。”

老领导的话让我动容,接下来就看到他给《战地芭蕉坪纪实》逐篇写下的长文留言。杨大哥,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您,当年接我入伍的两位干部,一位四连曾副指导员,一位特务连张景才代理排长。曾副指导员是您四川的老乡,从此处延展,四川籍老领导都是我军旅生涯的领路人。你们对我的关怀,我铭感于心。

我要用诚挚之心向苗参谋长、刘甦老股长的战友周业锋老班长致敬。我们都是江苏人,您在我入伍前一年返回家乡。在部队的时候,我们无缘相识。《战地芭蕉坪纪实》,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您留言有高度、有深度,鼓励我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向老班长学习!

特殊的微信群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通信连无线电台战斗值班

初写《战地芭蕉坪纪实》,我通过反复比较,慎重选择了司令部直属连队、获得集体二等功的通信连。我通过战友联系上通信连杨复田连长,我对他记忆犹新。我新兵入伍所在的特务连,与通信连都属于司令部直属连队,同住一个大院。即使不了解性格脾气,也熟悉彼此相貌的。杨连长一股书生气,文质彬彬,办事干净利落。杨连长听明白我的意图,马上提议建立一个通信连小型微信群。这个小型微信群总共有七个人,文质彬彬的杨连长当群主,精明强干的刘世发指导员紧随其后,宛如《三国演义》中“锦马超”的副连长孟凡华积极参与,突击队长郑林安、三营分机站长张立华、七连分机站长张鸿、两瓦侦察兵魏显林、三营步谈机员谭德银,一位位功臣战友齐聚一堂。他们都是通信连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其行光芒四射。他们慢慢地讲,我细细地听,日夜交流,千里沟通,《英雄通信兵》的轮廓逐渐呈现在我的面前。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动,战地的实景让我泪流,艰苦的生活让我共鸣。我细心整理,分门别类,完成了《战地芭蕉坪纪实》的第一篇文章《英雄通信兵》。通信连战时纪实,是一种尝试。试出了作战功臣群体英雄事迹,试出了勇士们的壮举,试出了撰写战地纪实的思路与方法,为后续写作奠定了基础。通信连的战友们,谢谢你们!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通信连有线兵战斗值班

“淘宝门”事件

站好位,走好路;握好枪,打靶心——是《战地芭蕉坪纪实》的创作核心。这是一项大任务,也是一个重任务。广泛搜集资料,成为创作成功的关键。为了尽可能地多地搜集资料,我花足心思,广掘人脉,用“追天打地”来形容都不为过。

交防前夕,部队有命令:凡是涉及前线兵力部署、军事行动的绝密类文件、图表,必须彻底清理、归档、销毁。允许个人保存下来的,仅剩下笔记、照片、信件等东西了。时隔35年重新寻觅,简直是要多么困难,就有多么困难。

有困难,怎么办?找领导啊!我与张以明政委、苗见春参谋长保持联系几十年,此时不找何时找?撰写《战地芭蕉坪纪实》之前,我事先向张政委、苗参谋长汇报过想法。参谋长告知我,他转业的时候把有关资料都上交了。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2019年夏天看望老政委张以明(右),合影于青岛

去年5月下旬,张政委与陈泽大嫂在青岛一疗疗养,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我精打细算选准日子,而且卡到中午饭点儿前拜访。政委和大嫂见到我后都亲切的不得了,招待我吃饭还喝小酒。在有些不安的心绪下,我嘘寒问暖好像是套近乎似的,使出浑身解数,选他最喜欢的话题突然端出来,引着政委谈当年轮战南疆的战事。政委凡事有作为勇担当,大事不糊涂,敏感性的事情非常谨慎,但是他非常重感情,因此不一会儿便滔滔不绝了。机关的人都知道,政委滔滔不绝的讲话都是胸有成竹或是事先想好的,只要你认真记录后稍加整理就是文章。

政委有板有眼的讲开来,而且还不让我张嘴讲话。“小沈,你别说,听我说”“小沈,你别说,听我说”,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的好政委您尽管说!您上了战车就下不来了!酒过三巡,我出其不意说道:“我要写芭蕉坪,请首长帮我找资料。”政委猝不及防,稍作停顿,盯着我说:“我有点儿资料,回东营马上给你找。不过我警告你小沈,要写就写好,政治责任要放到第一位,别丢了我这张老脸。我调到新部队、担任地方常委,没有跟别人谈起打过仗的事情,也就是你这个臭小子敢糊弄我,画个圈让我钻。我是信任你,不可靠的人我是不会帮他担这风险的!”

政委打仗归营后调了二三个大单位,又担任地方市委常委,从未讲过打仗的经历。这几年军内外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地方和军队都来请他作报告,他都谢绝了,他是向来低调的。

政委返回东营以后,翻箱倒柜找全了珍藏几十年的宝贝,快递投送。这就是我引以为傲的“淘宝门”事件,每每想来我都会洋洋得意。

《英雄通信兵》推出,引起全团指战员高度关注。我“扯虎皮做大旗”,向战友们大讲特讲、大赞特赞政委对战地纪实的支持,把“无米下锅”的悲苦形象展示给战友们看,得到了战友们的普遍“怜惜”。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战时作训股测绘员闫作湖战友在芭蕉坪坑道作战值班室

我老股长、副团长王林远,从辽宁沈阳邮来了《138师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经验选编》;尚作为股长从山东潍坊邮来了《步兵第二团对越还击作战立功集体、个人(通报)》、部分英模个人先进事迹;许荣安股长从山东青岛邮来了《战时稿件原稿》;吴利强股长从辽宁辽阳邮来了《四一三团干部花名册》;闫作湖参谋从山东青岛邮来了《步兵第二团八里河东山西北地区首长决心图(草图)》《部分阵地哨位统计表》《步兵第三营8连老邓弄抗敌加强连级规模偷袭战斗经过战例》《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济南军区慰问信原稿》;师宣传科王金贵战友从山东淄博邮来了《138师战时宣传总结、部分英模先进事迹》;吴江籍战友、师炮团副团长梅雪荣,送来了《步兵第138师师史》;吴江籍战友、炮兵第12师24团干部股长周海荣、陆军第67集团军农场处长吴永高战友上门送来了《济南军区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后勤保障战例选编》《济南军区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后勤保障经验选编》;炮兵第12师24团团长、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张宗超转赠《炮兵第24团赴滇作战宣传片》,并赠言:请413团沈股长随便选用。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炮兵第12师后勤部军需科助理吴永高战友摄于老山主峰

我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参谋队同班同学张建华特赴济南市帮忙查找资料,传送来《步兵第199师595团老山地区对越防御还击作战战例》;同队同学张鲁鸣在新冠疫情高峰期,199师师史展览馆闭馆的特殊情况下,“硬核快递”《199师展览馆简介》;原济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长胡少杰同学保留着一本《济南陆军学院第三期参谋队花名册》,以此为依据,找全找准了十六位参战同学。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军校同班同学张建华(左一)

首长、战友们以不同形式搜集、传赠战时史料,显示出铿锵军旅强大凝聚力。《战地芭蕉坪纪实》属于全体战友,那是我们的青春热血、英雄情怀、光荣岁月,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共同的传承。

隔空听报告

撰写《战地芭蕉坪纪实》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与战友沟通的技巧,改进、提高、创新交流方法,形成特色,养成习惯。即:搜集原始,整理归档;分门别类,对口运用;牵紧主官,熟悉始料;主动请教,确定典型;协商主题,共创回忆。我将其归纳、总结为认识—-撰写—-再认识—-再撰写,循环往复。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138师政委杜铁环在7连“6.2”战斗后,来到7连前沿慰问前线将士。右起:7连指导员崔兆鹏、138师政委杜铁环、413团政委张以明、7连连长李达久

老山、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敌我双方对峙较量。我军一线阵地、一线官兵长期坚守,积极防御作战,以热血丹心,英勇悲壮,谱写了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战地故事。他们,是战争的主角!我坚持以一线连队、阵地、哨位、官兵为范例,逐渐丰满《战地芭蕉坪纪实》。在丰满文章的同时,也丰满着自己的人生,丰满着与战友间的真情。我们共同回忆,携手齐唱芭蕉坪胜利之歌。任凭那些悲欢苦乐,在我们心头久久回旋。

按照既定“套路”,我先后与7连连长李达久、指导员崔兆鹏;8连连长韩振华、指导员王玉峰取得联系,沟通协商撰写两个连队的文章框架与典型战例。李达久和韩振华的话,令我感慨、感动。李达久说:“老沈啊,我们的战士个个勇敢,人人有功啊!我记忆不好,让老崔给你讲。”韩振华说:“老沈啊,看到你的文章很高兴。你身体很好,我更高兴。”

我同崔兆鹏指导员、王玉峰指导员联系,明基调、定典型、抓落实。韩连长奇思妙想,委托当年的8班长、战中提干、战后担任团职干部的段德生,同我保持微信联系,支持8连事迹的推送。

崔兆鹏指导员为了让我能够全面掌握情况,给我作了一场“隔空报告”。崔指导员准备就绪,拿着战地日记、战斗总结约我下午三点钟微信通话。

我一边午睡一边给手机充电,做到电量满精神足。下午三点整,微信通话开始。他在山东东营家里讲,我在江苏吴江家里听;他一条一条地说,我一页一页地记。我整整写满了八页纸,他才结束连贯述说。通话结束,天色大黑。我看了一下手机,已经是五点半钟。我算是真正领教了战时模范指导员的风釆、战后团副政委的水平。他的讲话激情洋溢,深沉厚重,动力十足,火花四溅。我被他鼓舞得草草咽下两口饭,连夜总结英雄7连作战胜利的“五条生命线”。

武钢仨战友

参战部队一线将士,每一个都是无私奉献的勇士。前方战士在战斗,后方亲人在支持。我团参战指战员除了近300名干部以外,近2000名战士分别来自山东、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根据3营7连、8连、特务连、通信连花名册概率统计,山东籍战士来自济南、荷泽、德州、泰安、潍坊、临沂、烟台、青岛等八市十六县,占比75%,都是82年至85年度兵;湖北籍战士来自武汉、洪湖、公安等一市两县,都是84年度兵;安微籍战士来自阜阳、阜南、临泉、颖上等四县,都是81年、83年两个年度兵;江苏籍最少,来自徐州市邳县,都是82年度兵;安微、江苏两省占比为10%。平均年龄20.5岁。

这些年轻人大部分坚守在一线阵地、前沿哨位,人人都是好样儿的,人人都有动人的故事。《战地芭蕉坪纪实》连续推出,小伙子们逐渐加入书写的行列。“武钢仨战友”常恩满、肖圣桥、邵红兵,就是一个典型团队。恩满告诉我:

2020年之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关门闭户蜗居在武汉家中,焦虑地度过整整三个月。春夏之交的某一日,战友微信群里传来了《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推送的沈顺根股长纪实文学《战地芭蕉坪》系列文章。我点开链接,尘封了35年的、难忘的八里河东山芭蕉坪战地生活,随着映入眼帘的文字,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顿觉精神一振,无比清爽。恰如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给尚嫌薄凉的空气送来融融暖意。我的心中顿时波澜起伏,开始关注《军旅原创文学》和战地芭蕉坪系列文章。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常恩满战友

不久之后的一天,我欣喜地看到老团长张发奎写的《金戈铁马南疆行》。团长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一时间看得我泪眼朦胧。团长当年英姿飒爽的形象,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阅读团长的文章以后,我满怀感动写下一段留言。

因为情真意切,我把留言写得超过了600字。我当时对公众号平台的留言程序,是陌生的。看着辛辛苦苦写好的留言没有办法粘贴,把我急得就差爬树上房。情急之下,我设法找到沈顺根股长的电话,请他教我如何进行粘贴。电话那一端的沈顺根股长爽快地说:“你把留言先传给我看看,行吗?”

我把文章传了过去,五分钟后沈股长给我发来信息:“文章写得真鲜活。你能把你个人的照片再发几张给我吗?”我匆匆忙忙找来几张照片发过去,沈股长再一次发来信息:年轻的时候真俊朗!

随后,我在《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的第一篇文章《我与老团长的不解情缘》推出了。至此,我已经开始喜欢上《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几天以后,我在《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上看到了老政委张以明写的文章。如果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毫不为过!

老政委熟悉的话语和身影,早就已经刻骨铭心地植入我的心里。在战地芭蕉坪那段峥嵘岁月里,我跟政委的距离简直就是同一屋檐下的两个团结户。一年的朝夕相处,耳提面命;时常的生死结伴,形影相随;偶尔的嬉笑怒骂,酸甜苦辣,已经成为我终身记忆。相处得时间长了,心也就贴近了。我欣然写下了《老政委,你给予了我很多很多》。随着文章的推出,老政委张以明感动了,梨花雨王倩老师感动了。他们欣然拿起笔对我或赞赏、或鼓励、或鞭策、或要求,给了我无尽慰籍。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肖圣桥战友

413团首长们南疆作战回忆文章不断推出,尤其是看到张以明政委从军历程中“前七年 后七年 寒来暑往复七年”的经历,真是应了岳飞《满江红》所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很快,尚作为、杨天吉、周业峰、于文龙等老首长、老战友纷纷加入到写作战队,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借青岛笔会之机,我与这场文战的发动者——梨花雨王倩老师和德高望重、一直在《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幕后默默耕耘的邢彪政委相遇了。交流中,我们达成共识—-要想把413团防御作战中将士们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全景式呈现出来,仅有团首长的文章是不够的,必须要让能够拿起笔且愿意拿起笔的战士加入其中。战士写战事,一定会最生动、最真切、最感人!

想法有了,困难却存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是:许多战士不堪回首那段往事;许多战士会讲不会写;许多战士会写却担心写不好……我便鼓励熟悉且了解的肖圣桥和邵红兵大胆写作。

肖圣桥拿出韧劲,把自己关在家中苦思冥想,重新收拾起断片的记忆,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有时候他一个星期或者十天不出门,夜以继日忆事码字。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他的辛勤耕耘,《深切的记忆一》出笼了。文章一经推出,好评如潮,热议不断。二连的战士为他叫好,一营的战士为他叫好,全团凡是看了他文章的战友都为他叫好。他写出了战士的心声,他道出了战争的含义。原本肖圣桥只想把深切的记忆写到系列三,结果回忆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一发不可收拾。如今“记忆”写到了系列十一,还意犹未尽。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邵红兵战友

邵红兵系国企在职人员,业余从事摄影摄像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当他接受撰写轮战岁月战斗往事的时候,尤其是撰写有关1379高地文章的时候,血气涌动,情真意切,出神入化,篇篇精彩,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他们的笔已经不是在反映他们个人的参战经历,而是整个413团一线战士的喜怒哀乐。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能够读懂和看到防御在八里河东山前沿阵地上413团2000余名官兵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人生价值观。

牵手奔新程

前十辑的核心内容谢过了战友们的肝胆相照,谢过了读者们的关注厚爱。剩下的,我就要写一写全力支持《战地芭蕉坪纪实》创作的两位大功人物了。

我是作训人出身,实在是不擅长文学创作。虽然比捏着绣花针的猛张飞要强一些,却也达不到关云长“秉烛读《春秋》”的水平。书写《战地芭蕉坪纪实》,对我而言不亚于当年的南疆防御作战。在战火硝烟中忙碌了半年时间,身心俱疲。我试着换一种创作风格,用记忆之中江南风俗礼节牵系我们的战地芭蕉坪吧。

战地芭蕉坪,携手三人行。颂扬413团轮战历史,不能忘记两位关键人物—-张以明政委和王倩作家。张以明政委梳理作战历程,引导创作方向,把关键、抓细节,是当之无愧的领航人;《军旅原创文学社》社长王倩作家,不是一般的文学重量级人物。她对《战地芭蕉坪纪实》的修改、校正可谓章章点晴、段段添彩、字字珠玑、句句增辉,是当之无愧的掌舵人。张政委和王作家都是当年的蓬莱人,是铁铁的桑梓乡亲。只不过后来随着县制的重新划分,张政委祖籍所在诸由观镇划归黄县所辖。但是,张政委的祖籍诸由观镇与王作家的祖籍北沟镇,是永远也隔不断的水土相连。他们已经成为战地芭蕉坪的名片,更成为我天命中的师傅。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梨花雨于绍兴参加“古越论剑”军事文化论坛浏览相关资料

我的两位师傅,各有千秋。一位英姿勃发,南征北战,文韬武略,声名赫赫;一位美丽大方,豪朗侠义,读书万卷,文采飞扬。他们不离不弃,伴我左右。既有阳光普照的温暖,又有月华如练的清雅。只是有些时候,张政委不得不身兼太阳和月亮的双重角色。为什么呢?因为王倩老师翻脸发脾气,启动罢工模式。王倩老师为什么会翻脸发脾气,启动罢工模式呢?有的时候是我认死理儿,把她给惹火了;有的时候是她自己认死理儿,把自己给惹火了。两个互认死理儿的人撞到一起,绝对的火花四溅啊!火花四溅有火花四溅的好处,可以锻钢淬铁。

既然是三人行,我就是板上钉钉的徒弟。徒弟,是要正经八百拜师傅的。我想诚邀《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平台总编曾章辞处长,做我拜师见证人。我们是一个军区的战友,只不过当兵入伍年限不同罢了。如果说还有不同之处,就是你在军区机关工作,是领导,我的不少军校同学都曾是你的同事。你又是“战地芭蕉坪”的命题人。仅凭这一点儿,我们就注定了要一路同行。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梨花雨参加山东书画院笔会。左起:梨花雨、李建全画家、思维主编

我的家乡吴江西横头,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七种八养九行当”著称。七种,讲的是四季常青,种植的作物品种很多,常年收获;八养,指的是牛猪羊兔,鸡鸭鹅鱼养殖业;九行当,说的是手艺。

拜师学艺,颇有讲究。无论是家贫家富,孩子们总是要学习技能的。富裕人家的孩子修文习武,以期出人头地。贫困人家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就要谋划着学一门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了。拜师这件事情,提上议事日程。

拜师的程序,是约定俗成的。有顺口溜为证:“嘟嘟嘟,三块八,有吃肉勒又吃鱼,外加每天一包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吴江的农村,还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四管烟”。天蒙蒙亮就下地干活,天色近黑才收工回家。劳累一天有四次歇息的机会,便抽上一袋烟养养神儿。一天劳作下来,计工分红高的不到一元钱,低的才四、五角。而会手艺、手艺精的人有吃有喝,一天能挣三块八,妥妥的高收入,很吃香的!

拜师不易,学艺路长。准备学艺的人家先得左托右访,找准师傅求上门去。准师傅要在暗地里多方打听,摸摸学徒者的门路,满意者才会予以接纳。师徒双方初步认可了,学艺者的父母开始精心准备拜师礼。家庭条件不同,师傅层次不同,拜师所需礼金礼品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样礼物是必不可少的。即登门拜师那天,徒弟必须给师傅带上两只贴着正方形红纸的大蹄膀。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张以明政委与我团老山作战一线连队战士留影

拜师的日子,是师傅、师娘挑选的。一定要上午,求个阳光喜庆,蒸蒸日上。准徒弟走近家门,准师傅端坐在正厅高堂,准师母侧立在右。准徒弟跨进门坎双膝跪地,连叩三个响头,连叫三声“师傅”。准师傅笑应三声,拜师就算大功告成。徒弟从此在师傅门下,开始了漫长的学艺生涯。

乡下人对事物的归纳总结,往往一针见血。学徒生涯在乡亲们的口中,得以形象化展现:“学三年,打三年,屁颠屁颠再三年”。九年下来,学艺人往往已经年逾三十,娶妻生子。满师出徒就可以自立门户,自收徒弟,闯出一片新天地。

前三年属于正宗学徒期,徒弟吃住都在师傅家里。有工学艺,无工帮师傅家干杂活。师傅领着,师兄带着。师傅把作,师兄上手,师弟打下手。师傅给点儿“鞋祙佃”(添衣裳的钱),不付工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徒要吃得苦,受得累,眼到手到。还要有悟性,看得明白、记得清楚。有的师傅往往会把技艺绝招隐藏起来,不予传授。这也可以理解,自古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说。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吴江铜锣古镇枫桥河一景。

我家老人12岁那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南浔张姓中医逃难租住我家老宅。老宅前三后二共五间楼房,适合张中医开门诊。我老人拜张中医为师,开启学医生涯。两年后,张中医在铜锣镇另寻住所开门诊,我家老人随同前往。张中医白天坐诊看病,三更半夜起来独自配药。我家老人机灵,每每从门缝里面看师傅如何选药、如何打磨、如何做药引子。有一天张中医外出,一位急症病人找上门来。我家老人情急之下出手救治,手到病除。张中医归来查看药方,说了一句话:“小徒弟啊,今后你比我有出息。”

张政委、梨花雨二位师傅,你们蛮了解我的。我虽然心性纯厚,却也算机智灵敏,实属可选之材。既然收我徒,你们就要倾囊相授。不要藏着掖着,更不要猫教老虎—-留一招儿。既使你们藏着掖着,我也会很快发现。如果让我偷学了技艺,你们就很尴尬了。最关键的一点儿是,文学素养绝非一蹴而就。我起点既低又迟,纵然是拼命学习也断断超不过你们去。我会永远追随你们,以你们为荣。

轻重厉害,我已经向二位师傅汇报清楚。恳请二位师傅立足当下,仔细斟酌。这件事情不大也不小,相信二位师傅一定会作出正确选择。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作者简介

战地芭蕉坪:11.战火炼丹心 千里送真情

沈顺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人。1958年6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原济南军区陆军第46军138师步兵第413团作训股股长,于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88年10月转业回苏州吴江工作,先后担任乡镇,区政府机关部门主要领导。’

来源:绿方阵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899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12月 5日
下一篇 2020年 12月 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