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一、 微创骨科市场概览

1、微创骨科医疗简介

广义的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就是不论采用何种措施,要尽可能减少外科治疗(包括手术)所带来的局部和(或)全身的损伤。而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微创骨科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创伤、关节、脊柱、外固定器和导航辅助等方面,应用日趋增多并走向成熟。

在微创骨科技术与脊柱外科的交叉形成的微创脊柱外科领域内,随着影像系统和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以及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来完成以往的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的神经减压,脊柱稳定与融合,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正。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的方法很多,包括微创介入技术(椎间盘射频/等离子/臭氧/激光消融术等)、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镜(MED)技术、微创减压经皮内固定技术等。

2、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据GrandView Research发布于2016年的一篇报告,全球脊柱相关医疗器械市场在2015年的市场容量为110.6亿美元,并将在2018-2024年期间保持5.8%的年化增速。按开放和微创术式来划分,开放手术在2015年占整个市场的62.5%,高于微创手术的37.5%。但得益于微创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和切口小、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全球微创脊柱手术市场预期将在2018-2024年达到8.5%的年化增速,远高于开放手术的增速。同时,按区域来划分,报告预测亚太地区将享有最快的增速,年化达到7.6%,主要于医疗基础设施改善、医疗费用开支增加、人口老龄化、脊柱损伤高发、久坐等因素有关。因此,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预测亚太地区脊柱微创领域在未来数年应保持超过10%的年化增速。

另据国内知名医疗健康媒体贝壳社2016年的一篇报道,其预测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在2016-2018年期间仍可达到15%的年化增速,其中期间增长比较大的是关节和脊柱类,可以达到20%以上。

3、当前微创骨科手术面临的主要痛点

1)学习曲线长

由于当前国内绝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最初接受的教育为开放手术,而与开放手术相比,医生在开展微创脊柱手术时仅能通过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X光透视和/或内镜局部影像来操作,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其学习曲线远长于开放手术。

另一方面,当前部分微创手术在操作时仅有主刀医生拥有手术区域的视野,助理医生等均无法知晓手术开展进程,这也进一步拉长了这部分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

2)医生再教育及实践相对落后

由于优点突出,微创脊柱手术在过去十数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的认可并逐步大量开展。但相对而言,国内医生接受教育及实践的进度仍远落后于医疗器械的推广速度。以2007年进入国内的椎间孔镜为例,从数据上来看,短短十一来年时间国内椎间孔镜保有量就从零达到了3000套,但据多为骨科领域业内人士表示,仅有不足20%已装配的医院可熟练开展使用。

所幸的是,目前国内每年有大量的椎间盘孔镜术式学习班,且每次学习班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代表未来趋势的年轻医生占比最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乃至微创手术在国内的火热发展趋势。

3)放射线辐射剂量大

通过上述术式图片示例可以看出,脊柱微创手术离不开影像设备,一台手术往往需要多次使用影像透视设备。影像透视设备的使用一方面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放射线辐射伤害。

以下将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孔镜、手术导航等三个细分领域进一步了解相关趋势和机会。

二、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1、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简介

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是指一个或多个椎骨的鼓状部分(椎体)自身塌陷压缩后形成楔状。VCF主要分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和非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根据2018年1月发表于《国际骨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全球50岁以上人群OVCF发病率为11%-50%,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会显著上升,且好发于女性患者。

在我国,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学科组2015年发表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约1.3亿人,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为6.6%,总患病人数达6000~8000万,居世界之首,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2~3),并且患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绝经期后妇女。每年大约有700,000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椎体压缩性骨折示意图,Mayo Clinic

另据上市公司凯利泰的相关公告,其上市时(2012)找的行业数据显示,我国椎体压缩性骨折一年有200万新发病例,且呈上升趋势。

2、OVCF治疗方法

根据《指南》,轻度OVCF多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3周后疼痛无缓解、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内部囊性变或坏死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如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但PKP与PVP不应成为严重OP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手段。无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应重视对原发OP的防治。OP治疗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还能防止骨质进一步恶化,降低再发骨折风险。

OVCF各种治疗方式简括如下: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上述治疗方式中,PVP和PKP均为微创治疗。与PVP手术相比,PKP手术的优点在于安全性要高,可防止骨水泥的渗漏,对于压缩超过椎体高度的80%患者疗效显著,且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

微创手术(PVP+PKP)的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据上市公司凯利泰的公告,2018年全国PKP手术量仅约30万台(按平均3-3.5万元每台手术计算,终端市场约90-105亿元)。从渗透率来看尚较低,预期未来数年将保持15%-20%增长率。

3、相关公众公司

在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医疗器械行业中,凯利泰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凯利泰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椎体成形微创介入手术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微创手术治疗,包括PVP和PKP手术系统相关产品。据凯利泰2018年年报,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2000余家医院,已成为国内椎体成形术微创细分领域的龙头。

除无影像设备外,凯利泰拥有OVCF微创手术一系列产品,包括骨膨胀器(3类)、椎体扩张球囊导管(3类)、刮匙器(2类)、骨钻(2类)、椎体成形器系列产品(经皮穿刺针、压力充盈器、骨水泥输送系统、骨导向器(2类)、椎体成形术导向系统、扩张成型器)、骨锥,等等。

据凯利泰于2018年11月26日一则公告,受益于以下因素,PKP手术量增势明显:

1)医生是手术高值耗材终端使用量的决定因素,经多年的学术推广和医生培训工作,医生对PKP的认知度和熟悉度越来越高;

2)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新农合对该手术的覆盖,使县级、二级医院的手术量开始爆发;

3)PKP手术本身属于微创手术,恢复期短,更多病人主动选择微创治疗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且个人的支付能力也在增强。

凯利泰指出,整体来看PKP过去几年可能在10-15%的增幅,从去年开始开始加速,2018年预计增速达到了50%左右。

三、 锥间孔镜

1、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属于内窥镜技术在脊柱领域的应用,由AnthonyYeung教授于1999年首创,后于2002年由德国脊柱外科学会主席ThomasHoogland教授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创新性的手术技术和相关的改进器械得到了国际脊柱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同。

相较于传统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在多方面有着优势: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2、椎间孔镜国内市场概况

椎间孔镜技术于2007年被引入中国,现经过十余年的推广应用,椎间孔镜设备和技术已大为普及。据项目组与多名业内人士沟通咨询,普遍预计当前国内椎间孔镜保有量约3000套左右。其中,市场领头羊为德国品牌Joimax(于2008年6月椎间孔镜产品注册获批),Joimax通过与诸如新桥医院周跃团队等在内的KOL合作,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据多为业内人士估计其保有量占整个国内市场60%-70%。

凯利泰在2018年6月就收购美国Elliquence(微创医械公司)的一则公告里如此表述:“目前国内市场,一家三甲医院每年(平均)约开展300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而区县级医院,每年也有约20-40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开展。按此数据预估,一个省份平均每年约有8000-12000台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全国范围内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基本已超过20万台。”

按一台手术2.5万元计算,国内每年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市场容量达50亿元。

注:据与业内人士沟通,除椎间孔镜技术本身的优势外,其相关耗材(如止血用的消融电极)也是促进该术式在国内大量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相关并购

上市公司凯利泰(300326.SZ)于2018年8月完成了对美国Elliquence的收购,作价77,15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9,500万元)。Elliquence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骨科、脊柱内窥镜、神经外科和疼痛管理领域,主要产品为上述领域的微创医械,其中包括椎间孔镜以及相关耗材产品。Elliquence公司2015-2017年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表: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凯利泰收购Elliquence公司100%股权的77,152,000美元对价中,首期支付款为61,552,000美元。余款15,600,000美元将根据2018年-2020年如下经营指标支付: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4、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步骤简介[1]

1)适应征

与传统OM手术一样,PTED的适应征为由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即使是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和由突/脱出的椎间盘碎块导致的椎孔狭间窄也可以做PTED。但如果是椎间盘组织向头侧或尾侧脱垂,做起来较难。

2)禁忌征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或严重的先天性腰椎管狭窄。

3)器械准备

主要包括:可透射线的手术台、C臂机、Wilson体位架、电视监视器、安全钻(4~9mm)(图1)、带工作通道的内镜系统、导丝和TomShidi针。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1:PTED手术器械

4)体位

俯卧位或侧卧位,各有所长。

俯卧位:减少患者在术中的活动使摆放更稳定,而且脊柱外科医生通常更加熟悉俯卧位的解剖结构(本文以俯卧位为例)(图2)。需要注意的是要准确摆放患者体位以便术中透视时可以获得标准前后位和侧位透视片,从而避免器械置入位置不佳。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2:患者俯卧于Wilson脊柱架上

侧卧位:术中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硬脊膜在重力作用下可向对侧偏移,从而可能获得更大的安全区域;侧卧位腹压较低,可能减少术中出血。

5)麻醉

局部麻醉。镇静剂一般选用右旋美托咪定或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混合液,剂量应控制在患者仍能对神经根刺激产生反应为宜。由于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因此无法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术者在操作接近神经根时可以通过患者的反应获得直接反馈。

6)具体手术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记

通过C臂机透视以克氏针确定椎间盘突出节段并标记穿刺方向。穿刺方向由头外侧斜向尾内侧,在正(前后)位上L5/S1与上关节突(
superiorarticularprocesses,SAP)呈约40~50°,L4/L5和L3/L4则分别呈约30~40°和25~30°(图3,4)。此外,也可作一条连接SAP尖和上终板中点的直线(图5)。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3:体表标记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4:克氏针标记L5/S1节段的C臂透视影像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5:连接SAP尖和上终板中点的直线

第二步:切口

L5/S1节段的皮肤切口在距后正中线12cm处,L4/L5或L3/L4节段为10cm,而L2/L3节段则为8cm。

第三步:置入导丝

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2~3mL行局部麻醉,然后穿入18G穿刺针并以1%利多卡因8~10mL麻醉穿刺路径。在侧位片上,穿刺针与头尾方向呈55~65°角;在正位片和轴面观(C臂无法获得该平面影像)应与后前方向呈30~40°角。

穿刺针尖到达上关节突后,用1%利多卡因2~3mL麻醉关节面(注意利多卡因不要给的太多,否则很可能麻醉神经根,使患者对神经根刺激失去反应)。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并移去穿刺针。随后以空心锥形套管将手术入路逐级扩大至8mm。(图6,7)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6:以18G穿刺针于L5/S1节段穿刺并置入导丝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7:以空心锥形套管于L5/S1节段将手术入路逐级扩大

操作中须注意避免折弯或意外取出导丝,否则会明显增加手术时间。

第四步:置入TomShidi针

将空心的TomShidi针通过导丝放置至SAP顶部并移去导丝,将尖锐的TomShidi针小心朝向尾侧敲至Kambin区直至内侧椎弓根线,根据敲击声的变化判断是否到位。然后将此尖头针更换为钝头针并继续置入椎管,朝向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更换导丝并移去TomShidi针。

第五步:以安全钻扩张通道

首先经导丝置入直径4mm的一次性空心钻扩大神经孔,此过程应注意不可弯曲导丝。根据患者自身及解剖学特点将神经孔扩大至8或9mm,必要时以6~9mm的安全钻调整通道。安全钻应按逆时针方向钻入以免损伤软组织。

第六步:置入工作套管及内镜

置入7mm锥形杆及工作套管,使其尖端朝向后纵韧带以避免刺激神经根。将带生理盐水泵的内镜与冲洗管道连接备用。

第七步:神经根减压

置入内镜后,以咬骨钳清除所有破碎的椎间盘组织。通过调节灌注速度有助于止血,必要时可以用双极电凝来止血。在屏幕上方可见到关节突,其后方可以找到神经根,屏幕下方为后纵韧带,黄色组织为椎间盘。

以咬骨钳缓慢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当椎间盘组织过大时,可连同内镜一起拿出。移除神经根周围的组织可能会诱发放射痛,尤其是在神经孔狭窄时,此时需要缓慢地逐步移除椎间盘组织。(图8)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8:经工作通道置入内镜的外观,小图为内镜视野,可见椎间盘组织碎片

当见到神经根随心跳出现震动,并且移除的椎间盘组织量与MRI所见相当时,即认为减压已充分。(若难以辨别神经根,可根据硬膜外腔的博动与移除的椎间盘组织量进行判断)(图9)。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9:减压完成

第八步:缝合

在移除工作套管之前,可在神经根周围区域使用适量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疼痛,但这种做法尚存在争议。移除工作套管后,以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关闭伤口。

7)术后处理

术后两小时如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则可开始活动甚至出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臀部周围麻木或腰痛。通常可在术后6周时进行常规门诊复查,无需使用支具保护。

8)并发症

硬脊膜破裂:硬脊膜意外损伤可能导致术后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畏光和腰痛等。保守治疗通常可有效缓解症状,必要时可留院观察。

神经损伤: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损伤,可能导致术后感觉异常。因手术在局麻下进行,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如术中患者出现持续性腿痛,则需要调整工作通道,如果无法调整,则可能需要转变为开放性手术。

切口感染:一般口服抗生素即可治愈。

短暂性麻痹:多由局部麻醉所致,通常术后短期内可自行缓解。

术后出血:PTED术中出血很少(<1-5mL),故术后出血少见。若出现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大出血(>500mL)需要立即手术清除血肿。

四、 手术导航系统

1、手术导航系统简介

手术导航系统也称为图像引导手术导航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医学影像等技术的发展进步,并经与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手术导航系统是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CAS)的一种,通过术前计划、术中指引,可有效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伤害。因此,手术导航系统也是推广微创医疗手术的有效手段。

手术导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骨科(包括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创伤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外科、颅颌面外科等科室的微创手术。

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所得到的病人术前影像信息,通过媒介体输入到系统的核心——计算机工作站中,工作站在经过高速运算处理后重建出病人的三维模型影像,手术医生即可操作相关软件在此影像基础上进行术前计划并模拟进程。实际手术过程中系统通过电磁和/或光学设备动态追踪手术器械相对病人解剖结构的当前位置,并显示在病人的二维或三维影像资料上,手术医生通过高解像度的显示屏从各个方位(轴向、矢状位、冠状位、术野前方透视层面等)观察到当前的手术入路以及各种参数(角度、深度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靶点病灶,大大减少病人的失血量与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导航设备与患者的摆放示意图

来源:《计算机导航辅助脊柱外科手术指南》,田伟,中华骨科杂志,2016年7月

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1)图像工作站及处理软件,负责储存影像数据、数据处理及处理后的影像显示。2)位置探测装置,实质上是一个数字化坐标定位系统。3)专用手术工具和手术工具适配器。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手术导航系统基本配置

从上述对手术导航系统的原理的描述可知,手术导航系统可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微创脊柱外科推广中面临的“学习曲线长”和“放射线辐射剂量大”这两大痛点。一旦配备了手术导航系统,医生在开展椎间孔镜术式或其它微创手术时的可视化程度和穿刺精确性得到大幅提高,从而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时间曲线,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系数、减少患者及医护吃射线的伤害程度。因此,理论来讲,所有已配置有椎间的孔镜医院均有配备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需求。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单独椎间孔镜 VS 椎间孔镜+手术导航系统

来源:网络图、博仕康公司导航画面,和亚化医整理

除了解决“学习曲线长”和“放射线辐射剂量大”这两大痛点,手术导航系统的主要优势还包括[2]:

1)更好地计划和模拟手术步骤;

2)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手术痛苦,同时效率的提高缩短了手术时间;

4)使以往不能治疗或治疗困难的疾病得以治愈,等等。

2、手术导航系统发展历程简述[3]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多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而在医学领域,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手术导航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由定量诊断、手术模拟和预测(surgery simulation)、立体定向导航和远程医疗等组成的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系统已成为生物工程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计算机辅助外科(CAS)的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最早用于神经外科,其目标是做好术前计划,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CAS在骨科的应用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CAS能为骨科手术精确术前、术中定位,在计算机图形处理工作站上可进行术前模拟操作、手术路径规划,在术中可实时跟踪、监测、显示手术器械、病灶及周边组织、内固定物、人工假体的相关位置。CAS在矫形外科及创伤外科领域,最先被应用于辅助安放腰椎椎弓根钉。

在髋关节手术中,CAS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全髋置换及髋周围截骨手术的成功率。在膝关节手术中,CAS被用于全膝置换和膝关节韧带手术。创伤科手术往往需要解剖复位内固定,现在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包括:骶髂螺钉固定、经皮固定髋关节骨折、长骨的复位及固定以及脊柱骨折的治疗等。

3、手术导航系统分类

按导航定位所采用的信号系统分类来看,手术导航系统目前主要有四大类,按技术提出时间划分,分别是:

1)脑立体定位技术,该技术最早于1907年提出,于1945年由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一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该系统典型精度为2~3mm,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可在特定位置夹持手术器械,缺点是系统庞大、无法跟踪移动物体、自由运动有限。

2)超声定位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一般为5mm,具有价格便宜、校准方便的优点,但易受环境影响,精度差,存在遮挡干扰现象。

3)光学定位导航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手术导航系统。该系统是通过摄像机观察目标,然后根据立体视觉原理重建目标的空间位置,典型的精度为1mm,优点是手术器械更换方便、体积小、易操作、可跟踪多个目标、速度快,缺点是易受手术室背景光线和其他反射物的干扰,同时不适宜进行软性及非直线型手术工具的导航。

4)电磁定位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一般为3mm左右,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体积小,不会被遮挡,可对软性或非直线型手术工具进行导航,缺点是工作范围小,易受铁磁性物质干扰。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手术导航系统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来源:吴俊龙博士,新桥医院

根据吴俊龙博士的报告,在骨科应用领域,光学导航是目前的主流。吴博士同时指出,通过光学和电磁系统的结合,在应用软件得当的情况下,可扬长避短,使得骨科患者手术风险大幅降低,骨科医生的手术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根据与周跃教授的访谈,在实际骨科微创手术中,往往针对同一个患者需同时进行多个术式,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兼具光学和电磁导航功能的系统更适合于当前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而博仕康当前即将开展临床试验的产品即为光学+电磁一体的导航系统。

4、手术导航系统市场整体概况

从手术导航系统整体市场来看,得益于目标适应症发病率的上升、老年人口的增多、微创手术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的益处、以及民众对微创手术的认知和需求持续升高等诸多因素,市场将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据BCC Research于2017年发表的一篇报告,预测全球手术导航系统市场在2016年达到5.97亿美元。同时,在2017-2021年期间,全球市场将保持约10%的年化增速,整体市场将于2021年达到9.87亿美元。

就博仕康当前首要开拓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这一更为细分的市场而言,除同样享有上述市场驱动因素外,针对骨科疾病来说,更有减少拍片次数、提高骨科植入物的准确率和精准性、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优点。

据Grand View Research发表于2017年的一篇报告,全球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市场在2016年达到1.23亿美元。同时,从2017年直至2025年期间,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全球市场将保持10.6%的年化增速,并于2025年达到3.04亿美元。

按地域划分,由于享有更好的基础设备设施、更高的医生和患者知晓率以及政府在推广骨科手术导航系统方面的举措得当,北美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亚太地区则排在北美和欧洲之后,位列第三。

但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同时预测,亚太市场与其他区域相比将在未来数年迎来最快的增速,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激增的临床需求、政府的推动、医生和患者的知晓率提高、以及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领域更多的投资带来的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5、骨科手术导航系统中国市场展望

前文所述,手术导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骨科(包括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创伤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外科、颅颌面外科等科室的微创手术。

以其中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为例,手术导航系统又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中的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显微内镜手术等多种微创术式。

微创骨科医疗器械初步分析

图:手术导航系统在多个外科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来源:和亚化医整理

取脊柱外科应用中的椎间孔镜为例,展望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如下:国内当前有3000余套保有量,覆盖国内两千多家医院。仅从与椎间孔镜配套的存量市场来看,每家医院配备一台手术导航系统,当前的存量市场就将产生约2000套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需求。而另一方面,椎间孔镜还在向更多的二级医院进行覆盖。同时根据与骨科从业人员的交流,目前国内市场已有250套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绝大多数为美敦力、史赛克等国外品牌。

从产品的推广时间进度来看,售价约180万/套的椎间孔镜在国内2007年至今十余年时间从0做到了3000余套,推广速度不可谓不快。在这种情况,手术导航系统作为医生开展椎间孔镜手术的“眼睛”、手术安全的保障,预期将同样会享有较快的推广速度。

同时,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持续推广(15%-20%年化增幅)从而扩大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市场基数的背景下,随着国内外导航系统品牌上对医生群体的大面积教育(当前微创手术学习班众多、且临床医生学习积极度极高),预期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在国内将持续迎来不低于微创脊柱外科手术15%-20%的年化增幅。


[1]摘自丁香园。

[2]《骨科微创治疗技术》,鲁玉来,刘玉杰,周东生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3]本节内容主要摘自:1)《骨科微创治疗技术》,鲁玉来,刘玉杰,周东生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2)吴俊龙博士(新桥医院)演讲笔录,经和亚化医基金整理。

版权声明:内容均来自于和达资本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必究!

来源:和达资本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4934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9月 24日
下一篇 2019年 9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