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近日,《物问西东.金观世界》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薪技艺”学会、白瑞空间主办,并得到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薪技艺”发起人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王晓昕担任了本届展览的联合策展人。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兼策划总监,著名设计家、策展人,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持曾辉,在致辞中追溯了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政府长期联合主办的国家级重要设计交流平台的发展历程,同时表达希望通过设计周的平台吸纳更多像《物问西东.金观世界》这样优秀的展览项目关注、传播、推广传统工艺文化,思考如何通过当代艺术设计途径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活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曾辉强调新锐艺术家、设计师群体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责任,鼓励大家去思考和实践未来的生活美学。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持曾辉致辞

白瑞空间艺术顾问、YDMD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时翀主持了会议流程,研讨会邀请了五位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家分享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思考过程。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付少雄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付少雄就《以子之矛,攻己之盾——关于文人锡器的逻辑想象》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从其个人创作各阶段所涉及的话题出发,展开由古代文人锡器引发的当代造物思考,进而解析作品所体现的传统与当代、机械与手工、东方与西方因素的冲突与融合。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DavidClarke作品与明清江浙锡壶对比

一、整合传统器型、探索材料语言。从典型器物的归纳整理到当代设计的思路推演,简要介绍了锡器制作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锡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回顾了从使金属像液体一样流动的初衷逐渐发展出用造型体现动态变化过程的思考和探索,创意阶段体现出回望传统、重读经典的古今观。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运用数字成型方法对传统器型重新设计

二、扎根手工技艺,融合数字技术。从封闭的制作流程到新技术的嵌入,详细介绍了逍遥游系列锡器创作的工艺流程和技艺特点,以及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多媒介的表达折射出价值选择决定成型方式的工艺观。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付少雄|逍遥游·鹏 I

三、立足东方文化,探讨东西差异。从视觉语言的表达到观念语义的建构,具体阐述了作品所体现的对器物功能、人机关系、东西方建筑批判性理解,同时回应了与大卫·克拉克作品的异同,呼应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主题,最终呈现出寻找自我,回归本我的东西观。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付少雄|逍遥游·鲲 Ⅱ

最后,其作品受文人锡器在当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启发,在当代金属艺术的视野下思考集体审美意识在主流文化价值冲突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了文人精神复兴的可能性。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付少雄|逍遥游·溟

///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当代金属艺术家刘芷含发表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外聘讲师、当代金属艺术家刘芷含以《金属工艺作品“创”“作”心得与体会》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她创作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心得体会以及对金属线性结构的研究与实验。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刘芷含本科时期习作

第?阶段是其在本科期间,学习?属?艺基础技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创作基本上是以学习技法和熟练技法为主要?的,主题性的创作偏少,相对于复杂的设计理念,作者更倾向于简单直?的表达,通过与材料和技法的结合,将作品简单的呈现在观者眼前。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第?阶段是其研究?阶段,开始?量运?“线”这?元素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结合大漆工艺,从?开始的遵从本?,使?线的元素盲?去实验,到确定??的?格。这一时期运用?铜线和?漆进?的大量实验与作品为其第三阶段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刘芷含|故乡系列

第三阶段为其创作“故乡”系列作品的阶段,该系列的材料统?使?了银线和?漆。在这个阶段主题性得到了明显的强调,也充分的体现了其在创作时善于运用简单直?的手法呈现主题。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第四阶段是其在今年创作系列作品的阶段。尽管该系列没有特定的主题,但“线”这个元素依旧贯穿其中。在创作这一些列作品时,作者抛开束缚随性创作,最终形成了仿佛画作?样有意境的系列作品。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刘芷含作品|网

///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当代金属艺术家孙秋爽发表演讲

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专职教师、当代金属艺术家孙秋爽的分享《器以载道,融古汲今——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器物观之我见》追溯了古代器物的历史文化,并陈述了传统文化如何启发他自身的当代性创作。

古往今来,造物的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改变,造物者的身份也不断变化。在当代语境下,“器”应应当扮演者何种角色,是造物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孙秋爽|壶里乾坤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此为《考工记》中对于器所论述的美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人造物的原则。在当代的语境下,手工造物人可能有了更多的身份,手工匠人,手工艺术家,手工设计师,等等。孙秋爽一直视自己的工作为“有设计思想的手工艺创作”,其实仍然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材料的特性,发挥材料的价值;能够通过设计和工艺改变传统器物的审美、使用方式;能够通过对于器物造型、表面肌理的把握,拉近人与器皿的距离,使“器”不再高高在上,能够融入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其在创作时力求达到的目的。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孙秋爽|殖 I

通过殖系列的创作,观赏者除了对于造型以及设计感到奇特外,对于利用小锤在器物表面锻造的细腻肌理也展现出了亲近感,类似于中国人非常喜爱的“玉”材质——具有温润光泽,和人亲近,手感柔和,便于人把玩,这也是中国人借玉喻“人”的体现。通过小锤的锻造以及玛瑙刀的抛光,使得整个器物的表面呈现出与银这一材质不尽相同的视觉感受——柔软、细腻,锻面高起的亮与低洼的白色也形成了独特的介于抛光和亚光的视觉效果。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孙秋爽作品|殖 II

///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当代首饰艺术家吴冕发表演讲

湖北美术学院教师、施华洛世奇品牌设计顾问、当代首饰艺术家吴冕的分享题目是《为什么用首饰表达》。分享中,吴冕展现她一系列的创作实践,以此讨论首饰媒介自身的意义以及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她分享的第一件作品《金首饰》,是用首饰艺术的语言去和中国当下最真实最普遍的商品化首饰进行的一次对话。她将首饰工厂中工人们回收的使用过的地毯、手套、工服和内衣变成了黄金原料,并制作成了手套金、地毯金、内衣金。吴冕认为“它们与被生产的、被抢购的金首饰毫无差别,都是承载黄金价值的容器。”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第二件作品《从一枚戒指开始》,吴冕用母体模具完成100 次冲蜡,客观保留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结果,铸造成金属,并从这100 个结果中随机抽取5 个作为起点,将它们压板制作成模具。再次冲蜡,将新一轮的结果铸造成金属后再次制成模具,并再次冲蜡,循环十次。最后将这个全新的结果制成模具冲蜡, 铸成可佩戴性的首饰。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吴冕|从一枚戒指开始Part II

她分享的第三件作品《女孩贪玩,手指被掐水管》,分享了她由幼年时手指被卡在五金件里的经历引发的创作。在这一系列首饰中,她拒绝了传统首饰昂贵的物质价值,却以视觉和触觉,提示着我们以身体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并非被“创造”,而是被“发现”。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吴冕|女童贪玩,手指被卡水管

第四件作品《像灵魂一样轻,像灵魂一样重》是她于今年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以感性又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以“灵魂21g”为切入点,折射其“从首饰出发又回归于首饰”这一思考。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吴冕作品|像灵魂一样轻,像灵魂一样重

///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YDMD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赵茗发表演讲

YDMD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赵茗的分享《从一支落单的烛台开始》,引用了本雅明、格拉汉姆.哈曼等学者的思想,讨论记忆拓扑结构引发创作灵感的机制,以及如何应用多重拓扑结构驱动当代造物人创作观念的生成。

YDMD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回忆与一支落单的烛台相遇的故事开始,试图总结出一种关于“灵感乍现”的方式,并以此作为观察视角分析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第二部分则以这种视角为基础,重新分析YDMD的两件作品,尝试挖掘出更多对作品的解读。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赵茗解读本雅明“长筒袜”所引发的关于“有意识的回忆”的探讨

在介绍购买这支落单烛台的趣事时,可以注意到一些个人回忆中对于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接着,通过对本雅明在其著作《柏林童年》中关于“长筒袜”这一特定回忆对象描述内容的引用,引出了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本雅明是如何通过“有意识回忆”的方式,从对某种对象的回忆中提取出记忆的本质结构,并将其作为灵感运用于他今后的理论创作中。这个例子同时也暗示了日常物品具有蕴藏奇迹的潜力。美国哲学家格雷厄姆哈曼关于物的不可穷尽性的观点也应证了以物品对象作为灵感起点的合理性。以勺子和茶杯为例,在对David Clarke和Hans Stofer作品的分析中,尝试从灵感层面理解其作品中原理性的部分,从而说明以物品为导向的记忆本质,是如何推动“灵感乍现”的。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YDMD|Candleflat 烛面

之后,在上述观察视角的影响下,重新分析了Candleflat和Lost One of a Pair这两件作品。溯源式地分析后者,观察到“丢失的另一半”是如何以一种记忆本质的形式影响着YDMD用3D扫描的方式去补全“一对”的概念,以现代化的手段去迎合日常使用的传统。另一方面,对于“灵感”的思考也帮助人们从原理上解释了静态雕塑感与蜡烛动态燃烧之间产生视觉张力的缘由——3D扫描像立体相片一样定格了出在不同时空坐标轴下的无数支烛台,而燃烧的蜡烛宣示着此时此刻,因而产生了时空观体验上的差异,从而催生了视觉张力。

上述对于“灵感乍现”方式的分析,以及用其视角对于我们创作与观看作品所产生影响的讨论,也是YDMD对于意义是如何在邂逅和遭遇中产生的一种思索。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YDMD作品|Lost One of The Pair

///

五位分享者的精彩演讲中涵盖着传统文化与当代造物之间密切的动态关联;金属材质本体多样化的语言方式;首饰媒介自身,从古至今所承载的“讯息”,以及对艺术家创作的驱动;“物体”所蕴含的个体经验、社会人文内涵与造物人的智性思考。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观众

本次《物问西东.金观世界》展览联合策展人、白瑞空间创始人兼总监李蕤在研讨会发表了演讲,分别从空间性、平台性、实验性、国际性、教育性五个层面探讨如何支持、推动、推广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发展。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专家对谈

研讨会的最后环节是专家对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金属艺术工作室负责人、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王晓昕,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兼策划总监曾辉,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张凡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张福文教授,当代金属艺术家汪旺;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白瑞空间总监李蕤参与了对谈环节。

对谈中,专家们就《物问西东.金观世界》展览及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从组织者、教育者、产业实践者的角度进行了综合性评价。专家们表示《物问西东.金观世界》展览呈现出了当代金属艺术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当代工艺文化的“和而不同”、传统文化与当代金属艺术之间的动态关联、当代金属器物与生活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专家们对展览作品及新锐艺术家发言中的多元性、包容性、国际性与实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代新锐金属艺术家研讨会

嘉宾合影

来源:清华美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1814.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10月 15日
下一篇 2020年 10月 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