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中国空降兵是一支多兵(机)种合成,能够快速反应、全城直达、垂直打击、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略突击力量。“随时能飞、到处可降、降之能打”,他们是悬在敌人头上的一柄锋利之剑。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聆听几个中国空降兵的故事,一起去领略这个“从天而降”兵种,在执行突击任务中展现舍我其谁的独特风采。

定型多项特种跳伞动作

蓝天“霸王花”

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李亚楠:空降兵某部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战士,中士军衔。贾坤 摄

2000米高空,这几乎是女子跳伞的极限高度。

这一次,李亚楠将带领她的队员们尝试中国女伞兵的第一次2000米“高跳低开”。

高跳低开,是空降兵专业术语。意思是,跳伞时,出舱高度高,开伞高度低。这样做,可以缩短滞空时间、增强隐蔽性,但其危险性也不言而喻。

2000米,跃出机舱,自由坠落……然后,在指定高度准确打开降落伞。李亚楠本以为闯过了最难的一关,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着陆时,地面风速超过6米/秒,她被降落伞拖拉到100米开外,连胸前的备份伞都被磨出个大窟窿。特殊情况,果断处置。李亚楠顾不得处理伤口,及时摆脱了降落伞,迅速带领女兵们投入到战斗中。

看起来眉清目秀,李亚楠却有一身胆气。她的跳伞经历让很多男伞兵都竖大拇指:每年跳伞次数是普通空降兵战士的数倍;跳过目前装备空降兵部队的所有机型和伞型,且次次打头阵;跳过高跳高开、高跳低开、低跳低开等特种跳伞方式,动作定型后向空降兵部队推广。

“空降兵必须敢于纵身一跃,怕死当不了空降兵。”李亚楠说。2012年12月,李亚楠直招入伍,在通信兵与空降侦察引导兵两个岗位的选择上,她更向往后者。经过选拔,她从80名女兵中脱颖而出。

练体能,与男兵比高低,每天跑一个5公里,完成深蹲、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各200个;强技能,空降特技、擒拿格斗、侦察仪器的操作与使用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精理念,悉心钻研侦察知识、军事地形学、指挥手语等10多个课目……

伞降地面动作训练时,她每天反复从1.5米高的平台和5米高的模拟架上跳下;练习离机和着陆姿势,日均近200次,双腿常常肿得像馒头一样,扶着栏杆才能上楼。

“三肿三消,方上云霄,我的火候还差远了。”李亚楠不断鼓励自己,也一次次超越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领取到登机跳伞的“通行证”。

7人翼伞空中跟进、定点渗透,是女子引导队员的看家本领,也是对伞降技术的一次全面考验。空降侦察引导队队长张训仁介绍:“7伞空中跟进、定点渗透课目难度很大,对每具伞的高度、速度都有很精确的要求。”

空降女兵们的训练让人印象深刻:轻风过处,伞花开放,蓝天白云间,7朵伞花翩然而下,形成一条美丽的曲线,像挂在天边的一道彩虹。李亚楠操纵着第一棒,带领队员们一个一个跟进,一系列动作完成得干净利索,准确地降落在预定地域。

心声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李亚楠

没有男兵的伟岸,但可与男兵比肩;少了男儿的血性豪迈,谁又敢说柔情不是力量?作为新时期女兵,我们担起的是与男兵一样保家卫国的责任,背负的同样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强军兴军新征程的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冲锋在第一线,让伞花在蓝天绽放得更绚丽,谱写蓝天“霸王花”的豪迈篇章。

本版稿件由李开强 王阳 赵大瀚 蒋龙 张鑫采写。

先后7次在军级以上比武竞赛中夺魁“金牌”传令兵

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安宁:空降兵某团战士,四级军士长军衔,荣立三等功三次。闵宇翔 摄

汶川地震,安宁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作为营救任务中唯一的空降通信兵,安宁随队参加深山大营救。进山的道路上,突遇余震袭来,安宁的后背被飞石沉重地撞击了一下,晕了过去。醒来一看,电台的纯钢外壳被石块砸出不小的凹痕!

生平第一次离死神这么近,但安宁没有想过退缩。那次行动,他50多个小时没合眼,先后引导直升机100余架次、空投救援物资50余吨,极大地缓解了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因表现突出,他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起初,安宁并不甘心当个在别人眼里看似舒服的“传令兵”。新兵连里听班长讲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故事,他总憧憬着有一天也能持枪弄炮、驰骋沙场。

现实与期望值的落差,没有阻挡住安宁前进的脚步。在14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7次在军级以上比武竞赛中夺魁,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三等奖各1次。

光环夺目闪耀,是因为日积月累的蓄积勃发。

与特种侦察等专业相比,报务专业相对枯燥,最初的基础训练更是难熬。那些日子,安宁每天都在三尺机台打转,电报纸抄了一本又一本,不少电键的键钮都被磨光。入行不到一年,他抄写的电报纸摞起来有2米多高。苦尽甘来,他数码收报速度达到每分钟180码,远远超过大纲中规定的优秀标准。

义务兵入党、同年兵中第一个当班长、参加上级比武斩获金牌,一切顺风顺水。“当时,连队党支部推荐提干,却因为我学历偏低而被淘汰。”对于当时年满24岁的安宁来说,这意味着肩上扛星的机会彻底断绝。

“咱当兵的时候,就没想过一定要提干。提不了干就不干,脸往哪搁啊?”安宁说。

失望是当然的,但这种情绪在安宁心中只是瞬间掠过。那一年,他主动申请参加“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演,因完成任务出色,受到联指表彰。那年年底,安宁下士服役期满,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回来闯闯,但当时单位报务专业骨干青黄不接,组织希望他留队,他二话不说留了下来。

2009年,全军无线电报务专业大比武在重庆鸣锣开赛,顶尖高手捉对厮杀。“无线电报务专业一直是我们的弱项,有对手调侃说‘就算派个二流选手也能赢我们’,安宁‘压力山大’。”负责比武保障的上士孙文文介绍说。

备战期间,正值盛夏,中午电台车内的温度达50℃以上,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安宁连吃饭都在车里。4个第一、1个第二,安宁和战友们创造了空降兵在全军通信专业比武上的新纪录,也让各路同行刮目相看。

2014年,在空降兵组织的群众性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安宁又一次在士官全能和报务基础两个专业比武中拔得头筹,成为唯一一名收获两枚金牌的选手。

在本职岗位成就不凡

■安 宁

有一种价值叫付出,有一种精神叫挚爱。转眼间,这身军装穿了14年,在与电台为伴、以电键为枪的日子里,我始终相信汗水是梦想的催化剂,苦难是成功的磨刀石,平常岗位也会成就不凡。我将铭记嘱托、扎实工作、无悔奉献,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献给挚爱的通信事业!

扬威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场“雷神”真敢拼

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郑伟彬:空降兵某团“黄麻起义红八连”战士,下士军衔,荣立二等功一次。赵大瀚 摄

那是郑伟彬生平最漫长的一公里。

这名下士一向体能极好,但在“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赛场上,他差点遭遇“滑铁卢”。

竞赛第四天,最后一公里奔袭。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脚底直达脑神经,郑伟彬顺势倒在地上抬脚一看,一根钢钉穿过鞋底刺进了脚底。此时,疼痛感传遍全身,牙齿跟着打颤,全身的肌肉都紧绷了起来。

看着马上要追上来的对手,看着队友们焦急的眼神,郑伟彬咬着牙,发出一声闷吼起身冲了出去。那一公里,他强忍疼痛,仿佛每跑一步都能听到骨头与钢钉摩擦的声音……

敢打敢拼,是郑伟彬5年军旅之路的最好注脚。

刚到新兵连不久,连队第一次组织5公里训练,郑伟彬就让战友们刮目相看:在新兵们大多不及格的情况下,他竟然比班长还要快,19分30秒就跑完全程。

新训结束,郑伟彬作为唯一一名列兵参加跳伞集训队,完成100多次跳伞任务。集训回来后,他又成为连队唯一一位列兵班长。

“如果就此在连队带新兵,那他一定会是个好班长。”时任指导员的张岭刚清楚地记得郑伟彬当年的“不安分”,“不过要是安分了,他就不是郑伟彬。”

2012年11月下旬,中国空降兵“雷神”突击队挑选尖子,参加中国空降兵联训,郑伟彬第一个报名参选。经过一个月炼狱般的训练,郑伟彬杀出重围,取得参训资格。高空跳伞、直升机索降、丛林搜救……持续半个月的联训,郑伟彬过足了当特种兵的瘾。“那时候我隐约感觉,这样的人生就是我想要的!”

回到连队后,郑伟彬又接连参加了新伞型试跳等3项重大任务,尤其是在空降兵部队群众性比武竞赛中,郑伟彬独揽五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两个单项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兵王”。

郑伟彬成了名人,荣誉和奖励纷至沓来,战友们劝他可以安下心来好好带兵。“这可不是我的终点!”郑伟彬觉得,自己这点成绩,跟上过战场的父辈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郑伟彬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农家,他爷爷十几岁就曾入朝参战,父亲也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他,立志也要干出一番事业。

2014年底,“雷神”突击队接到参加“金鹰-2015”国际特种兵竞赛的任务,又一次点兵选将。还没等连队宣布通知,郑伟彬就递上了申请书。

这次选拔堪称苛刻:极限条件高空跳伞、冰湖武装泅渡、30公里山地负重行军……半年的集训时间里,高强度的训练让数十名队员或主动放弃,或受伤退出,或考核淘汰。“最痛苦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自己的梦想,又觉得不甘心。”最终,郑伟彬成功入围12名出国参赛的名单。

“如果说父辈的战场是为国杀敌,那么我的‘战场’则是为国立功。”登机出国那一刻,郑伟彬感觉真的要上“战场”了。

那时正值炎夏,哈萨克斯坦热浪逼人。在30公里山地负重行军中,背着近40公斤重装备的郑伟彬和队友们一起,冒着近40℃的高温出发了。10公里后,他便喝完了仅发的一瓶水;最后5公里,他感到自己的瞳孔已经不能聚光,眼前一片模糊;冲过终点那一刻,他几乎失去意识,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当时他跟我说,队长,我要是死了回不去了,你一定要告诉我爸妈,我很爱他们……”参赛队队长史建强眼睛泛红。这次比武,“雷神”突击队力克俄罗斯空降特种分队、美国绿色贝雷帽等10支劲旅,总成绩位列外军参赛队第一名。

“我们家三代人当兵,两代人上过战场。我的目标,就是像父辈那样,当一名能打胜仗的兵!”展望未来,郑伟彬一脸自信。

战胜之外无所求

■郑伟彬

许多人问我,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拼?我的回答是,能战方能止战。作为一名和平时期的军人,只有平时不怕苦、不怕累,多流汗、多磨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才能换来战时的敢冲锋、敢亮剑,才有能力捍卫祖国的安宁和中国军人的荣耀。

累计保障5万余人次跳伞“导调”至云端

4个空降兵“从天而降”,故事很精彩

赵晓宁:空降兵某教导大队战士,四级军士长军衔。何三元 摄

空中,一个拖曳着伞绳的“黑点”急速下降!

“不好!第3名跳伞员主伞张开不正常!”地面观察员的这一声惊呼把空降场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朱强!听到提示,立即用拉推法打开备份伞!”一个四级军士长霍地站起身来,冷静迅速地按下对讲机按钮喊话。备份伞“嘭”地一下张开,朱强轻盈地落在空降场。收好伞后,他最想去拥抱一下在惊险中给他正确提示的那个人。

这个人就是赵晓宁,空降兵某教导大队一名跳伞对空广播员。在坚守了12年的岗位上,他累计保障了5万余人次跳伞,近百次帮助战友化险为夷,被官兵亲切称为心系云端的“导调员”。

临危不乱、指挥精准是一名对空广播员的基本素质。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跳伞员转岗担任。跳伞特情一旦发生,对空广播员的半点犹豫、半点含糊,都可能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2003年,赵晓宁第一次以对空广播员的身份上岗。这个身份来之不易,对于跳伞员而言,是一种荣誉。这个身份意味着,他经过了长期跳伞实践的磨练,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播员”的称谓,会让人觉得工作很惬意,而在空降兵部队,这个“广播员”可不是播报新闻稿,他要执行的是跳伞对空指挥任务。

初次上岗,赵晓宁紧张得晕了头。看着天上密密麻麻、一层层往下落的降落伞,他脑门上直冒汗。模拟练习时还好好的,怎么一动真格就慌了神?

越怕事,越来事。一次新兵跳伞训练,一名新兵对降落伞操控不当,致使他不仅偏离了着陆场,还在着陆时还崴伤了脚。由于紧张,赵晓宁没能及时进行指挥。跳伞训练结束后,赵晓宁被领导勒令“回去再好好学学”。

首战失利,赵晓宁心里满是羞愧与自责。他放下了手中刚刚捂热的对讲机,决定重新“回炉”。

从那时起,他一有空就抱着伞训资料往大队教研室和基层连队跑,向专业干部和基层老伞训教员请教特情预判方法及处置原则。

熟方能生巧。赵晓宁对各类跳伞特情的发生原因及处置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直到滚瓜烂熟。

对空指挥过程中,长时间注视一波又一波降落伞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眼功不过关,对偏差、特情发现不及时,便可能酿成大错。他独创了“数米粒、观飞鸟”的眼功训练法,通过训练使自己随时能快速集中注意力。

为了提高同时指挥多个架次、不同高度跳伞员的能力,每次有跳伞任务,他都随队观察其他对空广播员的工作方法,不断学习总结。

用心了,所以成熟了。渐渐地,赵晓宁能够驾驭自己的工作了。2008年,也是一次新兵跳伞训练,一名新兵离机时不慎将胸前的备份伞手拉环拉出,备份伞瞬间从身体一侧向上蹿去。而此时主伞尚处于“长条状”,如不尽快处置,将会出现主、备伞相互缠绕,导致两伞全部失效。

危急时刻,赵晓宁站了起来:“不要慌,立即抱紧备份伞,用双腿将露出的备份伞伞衣夹住……”

那名新兵安全着陆后,第一时间跑到赵晓宁跟前,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以前老是怕自己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现在是时刻希望跳伞再无特情,自己早点下岗。”赵晓宁说,在对空广播员岗位上待久了,他也变得越来越“胆小”了。

从前执行跳伞地面指挥任务时习惯“临场发挥”的他,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养成了提前进着陆场的习惯:每逢跳伞日,第一时间了解场站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研究分析当日的气象资料;第一时间观察着陆场可见度,确定最佳观察、指挥方位;第一时间知悉飞机进场投放角度,并在随身携带的工作本上画出下降轨迹,定下初步指挥及应急预案。在他看来,只要进了场,就意味着一场不能输的战斗。

曾经有战友问他,年头到年尾,新兵跳了老兵跳,老兵跳了干部跳,伞训任务一轮接着一轮,整天仰着脖子看着天,累得背痛脖子酸,烦不烦?赵晓宁说,如果可以,他愿意一直做个“望天族”。

态度决定高度

■赵晓宁

在对空广播员这个岗位上,我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事看起来很容易,要做好却并不简单。只要我们始终怀着一颗对待工作不甘平庸、精益求精的心,严抠实训,就算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发光。

(《解放军报》2016年01月26日 09版)

来源:中国军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2394.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1月 20日
下一篇 2016年 1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