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新区“三年打基础”收官“五年大发展”启动

滨海湾青创广场占地面积6.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

滨海湾新区“三年打基础”收官“五年大发展”启动

滨海湾新区二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

临近年末的滨海湾新区,再次备受关注。12月28日,东莞市在滨海湾新区举行“育先机开新局”——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滨海湾新区)一期基础设施竣工暨二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市领导梁维东、肖亚非、骆招群、白涛、潘新潮等参加活动。

活动当天,滨海湾新区“五纵一横”市政道路开通,滨海湾青创广场、滨海湾青年人才驿站、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东宝公园等系列重点项目揭牌投入使用,如期交出“三年打基础”的优秀答卷。

扬帆未来。当天,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镇远中学、滨海湾大道沙涌桥等7个总投资194.8亿元的产业、生态、教育、市政路桥项目正式开工,为滨海湾新区奋进“十四五”落子先手棋。

“十四五”时期,滨海湾新区还初步谋划滨海湾青创城、OPPO芯片研发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滨海湾站TOD综合开发项目、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离岸创新实验区等42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推动新区“五年大发展”。

●采写:见习记者 郑国豪 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策划:郭文君 摄影:黄政正

三年打基础

“五纵一横”道路通车一基地一公园一试验段竣工

掠过波光粼粼的伶仃洋畔,滨海湾新区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热潮正诉说奔腾振奋的未来。今年以来,新区以战时状态吹响百日攻坚的号角,持续掀起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高潮。

道路通则百业兴。28日,新区交椅湾板块“五纵一横”道路(振海路、兴海路、中海路、华海路、东海路、滨海湾大道)建成通车,总投资约20.7亿元、通车总里程约15公里。“五纵”道路一路向海延伸,与“一横”滨海湾大道相连,新区交椅湾板块“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框架格局基本成型。

为“品质交通”开新局,新区交通路网建设还迈出东莞“智慧道路”建设第一步。新区以兴海路、迎宾路为示范,共部署启用143根“多杆合一”的智慧杆,整合公安、交警、交通、城市管理职能等实现“合杆、合网、合箱”,建成滨海湾智慧道路管理平台,实现道路设施建设节约化,道路减杆率达67%,建设成本降幅40%,创新道路“管、运、养”一体化模式,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

活动当天,滨海湾青创广场、青年人才驿站、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大湾区总部同时揭牌。其中,滨海湾青创广场占地面积6.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而进驻青创广场的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将为粤港澳台侨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产业升级、公共服务、展示交流、社团联络”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今年,公司已和东莞41个公立小学达成魔术、魔方课程合作。”几何马奇魔法学院创始人叶正乔表示,公司在广州、东莞两地培养了6000多名小魔术师。近年来,公司业务往东莞延伸,滨海湾新区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的落成,让叶正乔找到了谋划发展的新方向。“在东莞新区的未来,我寄予厚望。”

在莞深交界的茅洲河入海口,东宝公园一期也于当天揭牌向市民开放,昔日临海滩涂地已变身风光旖旎的花海,景观舒适宜人。公园与不远处仅用40多天便建成的滨海驿站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滨海的美丽生态风景画。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虎门镇委书记罗斌表示,经过今年8个多月的全力冲刺和强力攻坚,新区胜利实现“五纵一横”市政道路,一基地一公园一试验段节点的竣工通车和投入使用,使新区的形象焕然一新;以高达88%的同意率顺利完成6000亩土地整备股东表决,使新区的资源储备更加殷实;同步推进沙角半岛青创城、电镀基地B区、深茂铁路滨海湾站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和沙角电厂土地共建合作开发工作,使新区城市之心建设的基础更加扎实;精心谋划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使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进一步升温;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使新区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构建更加前瞻务实;出台“8个10条”招商引资政策,使新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开展多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项目谋划,使新区的目标瞄准更高远的未来;率先在攻坚克难土地整备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土地整备攻坚克难一线高高飘扬。

五年大发展

加速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形象

城市根基已铸就,向海而生的滨海湾新区蓄势待发,推进城市品质演变,加速成为“双城联动”双向外溢的第一承接地,打造东莞未来城市形象新高地。

“近年,我们亲身体会了新区对产业发展的重视,尤其是今年9月出台的一系列针对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总部经济等领域招商引资和扶持政策,更坚定了我们投资新区的信心。”正中投资集团董事长邓学勤表示,作为滨海湾新区第一批动工的重点项目,投资83亿元,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正中创新科学园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将打造服务珠三角、辐射大湾区的智慧科创社区,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与工业服务。

优质企业纷纷选择滨海湾的背后,是新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引资、产业扶持“一盘棋”的结果。目前,新区已出台“8个10条”招商引资政策,涵盖总部经济、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基建、生产性服务业、资本招商等全领域,着力搭建全链条现代产业政策体系。

迈向“十四五”、开启“五年大发展”的关键阶段,滨海湾新区将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产业定位,在继续加大招大引强力度的同时,全面加快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拳头平台的谋篇布局和体系搭建,加速构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的“1+2+1”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品质内涵的全面提升是“筑巢引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活动当天,除了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等高质量产业项目,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镇远中学、滨海湾大道沙涌桥等一系列生态、教育、市政路桥项目正式开工,投资共194.8亿元。

其中,滨海湾大道沙涌桥、交椅湾规划二路等项目的开工,以及福海路南延线、海战馆路北延线、虎门大道南延线、内环岛路(西段)、东湾大桥等项目近期的陆续建设,滨海湾新区三大板块整体交通网络框架将加速构建,加快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大格局。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滨海湾新区还将推进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速构建“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的生态空间格局,彰显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形象。以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为例,这条42公里长,集滨海景观、总部经济、公共空间三廊叠加的滨海廊道,既展现深厚历史积淀、壮美海岸线景观,又具备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开敞空间,建成后将塑造东莞活力滨海之城形象,打造国际品质都市新名片。

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也在加紧布局。活动当天,位于威远岛、总投资约6亿元的镇远中学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启用。地处交椅湾、建设投资约5.34亿元的东莞滨海湾外国语学校,也与东莞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努力创建东莞具有示范性、湾区具有影响力的名校。湾区大学、未来学校、国际医院等一大批优质公共设施也将加快落地,形成吸引优企、留住人才的更大“磁力”。

■延伸

滨海湾新区开门问策“十四五”

专家建议新区要与粤港澳城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战略定位同频共振

12月28日下午,以“把握新机遇谋划‘十四五’”为主题的滨海湾新区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与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政府代表等济济一堂,从构建新区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未来城市形象标杆地区、培育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等多个维度,为新区新一轮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新区发展需树立系统性、战略性、长远性思维,以“重大抓手+主要任务”明确自身需求,要以机制、平台、政策、项目作为新区发展的“四位一体”支撑,要打好合纵连横借力牌,与东莞、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城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战略定位同频共振。

“滨海湾新区的规划一定要与周边地区实现同步。”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名誉会长李春洪表示,新区要找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城市配套的联动,尤其明确港澳所需、新区所能。他还建议,新区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前瞻性,留足发展的土地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则聚焦莞港融合发展提出见解,从十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了莞港需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总部,形成创新协同共同体、建立跨境“补链、建链”协同机制,打造“港味”社区和青年创业园区等多个建议,涵盖产业、科技、资金、社区等方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则提出“湾区赤道”的全新概念,他从空间、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分析大湾区向心格局初现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等产业要素正往广佛往南、港深以北的“湾区赤道”集聚,孕育了最具活力的城市生态群落,而滨海湾新区正位处这片创新“雨林”的核心腹地。通过空间布局等详细分解,他提出新区与深圳未来强化合作发展的建议,东莞与深圳若能在茅洲河流域产生特别合作,将成为强强合作的案例。

围绕新区如何打造未来城市标杆地区的讨论主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从纵、横、垂直三个方向铆钉滨海湾的发展格局,提出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发展态势下,湾区城市群正走向“圈轴联动”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滨海湾有成为大型企业总部聚集地的潜力。需要在强化“全球性”的同时要深耕“在地性”。

“创新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福田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周吉萍表示,当前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模式迅速转变,我国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这科技创新的四大趋势背景下,滨海湾新区需要把握新机遇,谋划“十四五”,打造湾区之芯,构建创新奇点,从打造智力密集型创新高地、打造开放创新活力城区、打造技术赋能的韧性城区等三大着力点同时发力,打造技术赋能的韧性城区。

作为企业家代表,正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学勤以产业配套为切点,建议新区从加大对中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招商引资支持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创新资源的对接和引进等三方面,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谋划。他还建议可以加大住宅配套用地供应以解决好人才居住问题,打通与深圳的交通以畅通要素的流动。

“市委一再明确表态,滨海湾新区是东莞今后对外开放的战略性平台,所有的先行先试、所有的改革创新、所有的对外开放,都要放在滨海湾新区。”东莞市委副书记白涛表示,各行业专家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他要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专家们的意见,把会议成果转化为把握“十四五”机遇、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思路、有力举措和实际成效。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虎门镇委书记罗斌表示,迈向“十四五”,新区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省、市寄望新区在全省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更强担当,新区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接下来,新区将汇聚各方智慧,使之充分体现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今后工作中,积极转化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实际成效。

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滨海湾新区

将成未来城市形象标杆

“作为东莞人,看到新区这片充满生机、孕育希望的热土,非常欣慰!”28日,在滨海湾新区“育先机开新局”主题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在致辞中表示,从几十年前从北京毅然回到广东,见证家乡在改革开放下的沧桑巨变,到如今看到滨海湾新区从东莞的边缘地带成长为湾区璀璨明珠,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蓝图规划一点一滴变成现实,他感到很荣幸。

“背靠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滨海湾新区要搭好产业高端配套,着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基地,同时也要满足城市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新区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散步位于滨海景观活力长廊的东宝公园,欣赏绿草如茵的海滨景观,何镜堂谈及,滨海湾新区有成片的待开发空间,有山有海有河有湿地的自然景观,具备极具特色的资源环境。同时,作为全国近代史开篇地,新区还有近代鸦片战争战场遗址等丰富的人文资源。“新区要做好这些资源的转化,实现人文、生态与科技、产业的协调同步。”

去年6月,在滨海湾大桥方案设计竞赛上,何镜堂领衔的设计团队从20家桥梁设计领域知名设计机构(含联合体)中脱颖而出,以“玉兰桥”的方案拔得头筹。该方案与东莞文化品位高度契合,与新区发展定位相吻合,与城市生活环境充分融合。

“任何设计必须做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融合。”作为东莞籍的建筑大师,何镜堂认为东莞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山水、历史、文化,在城市建筑中应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指导设计滨海湾大桥时,他直觉联想到了东莞市花玉兰花,就把桥顶设计为含苞欲放的玉兰花花蕊形态,不仅表现了东莞的地域特色,又寓意了东莞经济发展的欣欣向荣。

如今,滨海湾大桥等新区蓝图规划正一步步照进现实,区域潜力不断被挖掘。“滨海湾新区未来必将能成为代表‘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必将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何镜堂说。

何镜堂还希望全国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滨海湾看看,希望未来有更多项目和成果在新区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

全力支持滨海湾新区

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表示,近年来,东莞市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主动对接“双区”建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银瓶合作创新区等一批高质量开放合作战略平台。其中,滨海湾新区作为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自2017年10月正式揭牌以来,建设发展迈出了新步伐、翻开了新篇章。

梁维东表示,当天竣工的基础设施和开工的7个重大项目,集中体现了滨海湾新区前期欣欣向荣的喜人成果,充分彰显出新区现今蓄势腾飞的蓬勃态势,对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性意义,是新区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东莞在“十四五”时期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走在全省前列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梁维东指出,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要坚持以高水平规划、高效率整备土地、高质量从容开发和招商为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全面对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努力探索衔接国际规则制度,加快打造代表“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东莞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全力支持滨海湾新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更好发挥整体效应、协同效应,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259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12月 24日
下一篇 2020年 12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