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花丝镶嵌 ,起源于先秦,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分为“花丝”“镶嵌”两种制作技艺。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

说到花丝镶嵌,不得不先说一件宝贝。

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过数年研究、勘探和反复商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队终于挖开位于北京昌平的一座明代陵墓—定陵。当墓室厚重的石门缓缓打开,里面琳琅满目的宝物让见多识广的考古队员目瞪口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丝编织而成的万历皇帝金冠—翼善金冠。

数据显示,这顶金冠重826克,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分为“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通体以极其精致的金丝编织。其前屋部分,以518根0.2毫米细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花纹。后山与折角也全用金丝编成,组装有二龙戏珠图案的金饰件。

这顶金冠属于皇帝常服冠戴,其制作工艺技巧可谓登峰造极。纵观冠体,竟找不到一个接头,一个焊点。所编花纹不仅空当均匀,疏密一致,而且无接头、无断丝,看不到来龙去脉,有如罗纱、蝉翼轻盈透明。

花丝镶嵌,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手艺。由于完全采用金银丝为原料,所以也被称为“细金工艺”。这门手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是能够将花丝镶嵌的手艺做到如此极致,在自古以来的出土文物中,万历金冠是巅峰之作。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花丝镶嵌手艺在发展传承到两千多年之后的明朝,达到了鼎盛的高峰。

花丝镶嵌工艺品很少,少到几乎只有在历朝历代的帝王陵墓之中才能见到。究其原因,还是黄金的稀有和珍贵。也正如此,每一件传世的花丝镶嵌工艺品都是绝无仅有的珍宝,而这项手艺,也称得上是真正的绝艺。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众所周知,黄金在自然界中存储量少,采掘难度高,因而价值昂贵。然而,黄金除了珍贵、稀有之外还是一种神奇的金属。用50克纯金能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的金叶,可以贴满9平方米面积。若是抽成金丝,50克纯金可抽丝8000米,比人的毛发还细。黄金不易被氧化,放在自然界中其金属光泽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黄金制品则因此得以保持外观美丽,故而古时佛像上的金箔,暴露千年依然可以光亮如新。

中国人是智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黄金的认识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不知道前人们用了怎样的试验和摸索手段,实现了对黄金特性的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自古以来,黄金都是当仁不让的奢侈品,也是最好的工艺材料。在19世纪之前,黄金基本都是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它们或被藏于深宫,用于皇家装裱仪容之用,或作为对神灵的敬献,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像的材料。即便有少量流落民间,也被珍藏于人所不知之处,代代相传。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不管是哪种手工领域,工艺原料的多少都直接决定了从事这项技艺的人数。民间的黄金数量,远远达不到足以支撑一门手艺的延续。因此千百年来,只有皇宫大院之中的艺人,才有机会每天接触这种普天之下最贵,也最漂亮的金属,用它们来磨炼自己的技艺。对于艺人来讲,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折磨。

是啊,最好的材料给了这些手艺人,最大的便利也给了他们,他们甚至有最舒适的工坊和最顺手的工具,那么,做出好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若做不出好东西,则是不能被原谅的。于是,历代的花丝镶嵌艺人都在这种压力下如履薄冰。他们不分日夜地研究、探讨、试验,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手艺做到极致。

如今,皇宫大院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艺人们也带着他们的手艺从皇宫之内回归民间。这门手艺如同在地下窖藏了多年的美酒,一经开启,飘香四溢,老百姓也得以见到了这美轮美奂的工艺。

周洁可以算是北京市老一代的花丝镶嵌艺人,她已经跟花丝打了37年交道。她手里的每一件花丝作品,在她看来都是一次奇妙的创造历程。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抽丝,可以说是花丝镶嵌最基本的工序。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抽丝有着各种各样的比喻,却少有人见到真正抽丝的过程。

俗语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讲的是抽丝过程漫长,非有一般的耐力不能完成。

金银本是天地之间的金属矿物,经过冶炼提纯之后才会摆到花丝艺人的案头。抽丝的第一步,是要将这些足金拉成丝。

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艺,操作起来繁琐而费力。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熊熊的炉火被架起来,炉上放置坩埚。成块的金子在炉火上逐渐升温加热,变成一锅金灿灿的液体。艺人们双手平端,将这些液体倒入早已经准备好的纸筒之中。

滚烫的金水在纸筒之中凝固成型,冷却之后,变成一根金色的金属圆棍。由于加热,金块的性状已经有所改变,变得更加柔软而易成型,艺人称其为熟金。

“熟”了的金子被艺人放到压片机器上。机器上两个对应的V型钢槽,对应在一起正好是一个方形。金棍会在压力作用下逐渐变细变长。这个过程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次数。每次,艺人都会调整压片机上V型槽的尺寸,让它变得更窄更小,压出来的金子也会更细更长。如此数遍乃至十几遍之后,金子已经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得很细,勉强可以称之为金丝了。只是,这时候的金丝还很粗,而且形状粗糙,毫无美感。艺人们把这团“丝”盘成一盘,拿起火枪开始给它加热。经过长时间的挤压,原本“熟”了的金丝已经再次变硬成“生”金。只有再次加热,才能恢复柔软。

拳谚中说:“运劲如抽丝,发力如闪电”,可见抽丝的过程运劲之微妙可通拳理。这个过程,艺人需要借助一个名为“丝板”的特殊工具来完成。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丝板”为钢制,上面有着不同孔目的小孔密布。小孔中镶有中空的钻石,一头大、一头小,如同一个极小的漏斗。抽丝过程中,艺人将半成品的金丝一头打磨尖细,选择一个只比金丝稍细的钻石孔,将金丝从“漏斗”的一侧插进去,穿过孔身。柔软的金丝经过梯形孔的挤压,会变圆变细,成为合格的金丝。这个过程对艺人手上的劲道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拉断金丝。

等到金丝完全从钻石孔中穿过,挤压和拉伸又一次使得“熟”丝变成“生”丝。艺人们会将金丝盘成一盘,再次用火枪加热。

这时候由于金丝已经极细,所以对火候的把握和经验尤其重要,稍不小心,就会把金丝烧软烧化。

过火以后的金丝会被艺人再次插进小丝孔中抽成细丝。如此往复,直到金丝达到一定的粗细,抽丝过程才宣告结束。这时候的金丝,已经细如发丝,最细达到0.02毫米。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在行内被称为“素丝”。“素丝”要成为花丝,需要两股或两股以上的丝通过搓制而成。“搓”的步骤可以说是整个花丝镶嵌的工艺中趣味性最强的环节。艺人将两根金丝合在一起放在木板上,手拿一块方木压住金丝,从后往前或者从前往后推。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金丝会相互缠绕,形成花纹。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对艺人的手法和力道要求极高。金丝纤细,稍一用力就会绷断。就算勉强成功,若是力道不均匀,花丝会变得疏密不均,成为废品。同时,搓花丝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金丝不能同心运转,花纹越搓越松的现象。要想将花丝搓得漂亮,花丝学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摸索。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搓丝当然也不是一次能完成的,与抽丝的时候一样,金丝经过搓制之后,同样会变硬。这样一来,“生”的金丝有了弹性,不容易搓到一起,而且极易搓断。艺人同样会在每次搓制之后为金丝过火,以保证它的形状与韧劲。

在整个花丝镶嵌的手艺中,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花丝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圆金丝和扁金丝,正花丝和反花丝都各不相同,经过排列组合,能结合成各种特别的形状,这些花丝一一被搓出来摆在案头,才是花丝镶嵌的基本原料。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各种各样的花丝摆上案头,接下来就是把这些复杂的花丝变成品的环节。

花丝镶嵌是个精细活儿,因此艺人对于工具的要求极高,光是镊子就有十几把。

花丝镶嵌艺人的镊子和别人不同,镊子的两只“脚”很粗很厚,看起来力道十足。但是前段的尖锐部分却又尖又细,捏在一起正好合成一体,没有丝毫偏差。周洁说,花丝镶嵌看起来做的都是精细的小东西,实际上很多时候对于手腕的力量要求极高。因此只有这样的镊子才能保证做活儿时候的力道和精准。而且在掐丝时,经常需要将一排花丝掐成一个形状,如果镊子不严丝合缝,就不能保证几根花丝在一个折点上。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花丝镶嵌艺人主要依靠的是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大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

掐丝,是用镊子或钳子将花丝掐成各种纹样的工艺,粘焊在器物上,掐丝工艺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所有的技巧几乎都在艺人的一双手上。要把细小的花丝准确地掐成自己心里想要的形状,不大不小,又规整漂亮,他们手里的镊子,要练得比手指还要精细才行。

填丝,也叫“平填”,俗称“填花丝”,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填丝是花丝工艺中最单调也最费时的工序。每一个花丝镶嵌艺人都会在这上面花费很大的工夫。小如豆粒的一块花丝作品,往往需要他们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填完。

在花丝镶嵌中,攒丝的工艺和填丝异曲同工。只不过填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而攒是要把花丝作品的所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花丝填完攒好,在作品里是不牢固的。要想让作品结实牢固,就要经过焊的过程。焊的时候,艺人会先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刷上硼砂水,然后利用小如瓶盖的小筛子,均匀地将焊药筛在作品表面。过火之后,焊药融化,会浸润到花丝作品每个细小的缝隙中,将花丝牢牢地禁锢在一起。同时由于焊药的缘故,一些其他的化学物质会通过高温进入到金丝中。这样一来,原本纯粹的“足金”会稍微改变成色,变成合金。合金虽不再如足金一样柔软,但同样能保证花丝作品的结实程度。

到了这一步,若是一个小而简单的花丝作品,基本上可以算是完成了。只要经过打磨和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成熟的作品。不过若是遇到复杂的作品,则需要经过堆垒和织编的过程。

堆垒的时候,艺人会用石膏先做出作品的模型来,这是现代工艺的做法。若是在古代,艺人们通常是用炭灰来做模型。模型做好以后,艺人们会把花丝在模型上绕匀,再垒出各种形状,并同样用小筛子将焊药粉筛匀、焊好。石膏模型的好处在于可以反复使用,而炭灰模型的过火性能更好。究竟如何,会根据艺人的习惯和作品的要求来定。

如果作品中有类似于万历金冠一类的部位,则需要用到织编工艺。花丝镶嵌的织编和草编、竹编是一样的,只不过金、银编织难度会更大,而且要求会更高。编织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孔洞大小均匀,而且没有断丝才算上乘。因此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艺人经过多年的练习,手劲均匀才能编织好。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如果说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那么后期的镶嵌则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最常见的镶嵌方式是包边儿镶,也叫“包口镶”。如石碗的制作,行话叫“圈石碗”,是重头戏。先要将铜片压制成合适的厚度,而这个度全由师傅们凭着经验掌握。先把压好的铜片剪成条状,用来隈成碗边儿。每块石料的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与之对应的石碗形状也各不相同。碗沿儿和碗底儿是焊在一起的,然后再焊到作品上。嵌石料倒不是很难。把石料放进石碗里,然后用力将石碗的边缘向中间按压,固定住石料就可以了。行话叫“扣边儿”。这时候就看出石碗的重要了,大了进不去,小了嵌不牢。有经验的艺人制成的石碗,会恰到好处地把石料包住。

“燕京八绝”之一  金镶银缀

包边儿镶通常用于普通石料,象钻石、红宝石等小巧珍贵的石料如果装进石碗会损失原有的魅力,这时就 需要传统的铲钉儿镶了。铲钉儿镶是将石料直接嵌在作品上,所以需要打眼儿。先要根据宝石的大小挑选钻头。不过,毕竟没有和石料大小完全一致的钻头,所以在打眼后还要用铣刀进行最后的修补。

所谓花丝为骨,镶嵌作饰,是花丝镶嵌这门手艺的精髓之一。有很多被民间称作“包镶”的花丝镶嵌首饰,实际上也一直遵循这一原则。那些将花丝轻巧地包成一幅“花心”的金边,便如美丽的边界,让花丝图案宛在镜中。

花丝镶嵌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可是即便如此,这门手艺还是到了人才匮乏的边缘。按照周洁的话说,如今在整个北京城,能够掌握老手艺,并且能够动手制作的花丝镶嵌艺人已经不足30位。不过好在她现在经常和一些学校、团体进行交流活动。她也惊喜地发现,在青少年中,有不少孩子对花丝镶嵌非常感兴趣。而且由于接触了更高级的教育,学会了更多的设计知识,孩子们做出来的花丝作品虽然手法还显得比较粗糙,但是设计理念却颇有一番风味。周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手艺,也许就会在这群孩子中发扬光大。

文/刘冲

来源:看北京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289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11月 18日
下一篇 2016年 11月 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