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通讯员 张炜

创新驱动,国之大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的定位和任务,“洛阳创新”迎来新的历史使命。

进入“十三五”,洛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谋划确定“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洛阳市委、市政府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培育壮大“四个一批”,着力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洛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洛阳自创区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拥有科幻外观,集5G技术、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等“黑科技”于一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将5G应用场景与新型农机无人集群场景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农机作业的可靠性。

作为这款产品的主要研发单位,中国一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自主创新的勃勃生机。时下,在洛阳自创区,这样的创新发展实例比比皆是。

158个“洛阳支座”撑起港珠澳大桥,“洛阳连接器”为“复兴号”动车组构筑“安全线”,“洛阳创新”为国产大飞机C919编制“铁甲衣”……“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惊艳世人,不少工程闪耀着来自洛阳的“创新之光”。

建设自创区是国家和省赋予洛阳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龙头工程。自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洛阳市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速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强化自创区“龙头效应”,让创新这个发展第一动力澎湃强劲。

先行先试领跑全省——

洛阳市统筹推进高新区、自创区、自贸试验区“三区”融合发展,组建洛阳自创区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在全省首先获得评审权;编制《河南省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组建方案》,在郑洛新自创区中率先通过专家论证。

政策引导更加有力——

洛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等50余个政策文件,构建以现代创新体系为统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支撑的“1+3+N”政策体系,支持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洛阳市推出创新“金十条”政策,支持大院大所大企业深挖科技资源“富矿”,探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专网搞服务”等措施。日益优化的创新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

截至目前,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数量均占洛阳市的2/3以上;年技术合同交易额45亿元,占洛阳市的9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1件,超出洛阳平均水平的4倍。

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 建设吸纳集聚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搭建。

在洛阳这片“双创”热土上,中科科技园、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北航科技园、洛阳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这些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载体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无数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让高素质创新主体成长涌现、高层次创新平台落地发力。

截至目前,洛阳市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79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35家,在孵企业超过3418家。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色科技股份、黎明化工研究院、洛阳轴承研究所、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等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作为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重头戏,洛阳市在全省率先建设运营科技中介超市,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供给公共平台。目前,已入驻科技中介机构119家,用户数量9000余家,提供政策咨询、知识产权办理、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150项,267家企业在超市平台领取首批电子“科技创新券”1.56亿元。

有了高层次的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如虎添翼。

洛阳普泰研发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热对流PCR快速检测试剂,一举拿下“中国最快非洲猪瘟检测试剂”称号;兰迪机器成功研发了2.5mm平弯玻璃钢化设备及钢化真空玻璃兰迪V玻,成为真空玻璃的行业翘楚;中信成像发布的中国首台320千伏微焦点工业锥束CT机、桌面级高分辨工业CT机等产品,让安检产品“能看能算能思考”;科博思是国内减振扣件产品系列化最全的企业,是世界首家拥有高性能一体成型合成轨枕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批产的企业……

洛阳市围绕空间载体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双创”大赛活动开展、金融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机制,出台一揽子“真金白银”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围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洛阳市实施“创业担保贷”“科技贷”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目前,洛阳市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4.6亿元,共支持418家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共兑现科技创新券资金8608万元,引导企业研发投入45.3亿元。

“科技贷”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超过5.5亿元,在各省级科技金融试点地区中位居第一。今年省政府在洛阳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了“源头活水”。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产业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发展、实现振兴?洛阳用“创新”两字破题。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集中全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实现产、学、研、用多元化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1月18日至19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招才引智专项行动”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河南行)西安交通大学院士专家博士后走进中原活动在洛阳举行,“最强大脑”为洛阳产业发展带来了创新动力。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除了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外,洛阳还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为主攻方向,深耕科技创新沃土,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专业化创新孵化体系,积极支持大院大所大企业自建或联合知名高校院所等建设研发机构,抢占创新发展先机、技术研发制高点。

入围首批郑洛新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的12个课题成果丰硕,已突破5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洛阳市3个科技项目入选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11个科技项目入围河南省创新示范专项……今年以来,洛阳市瞄准“565”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聚焦产业转型中的“卡脖子”难题,依托重点企业和大型科研院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此外,洛阳市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细分领域,引导支持大院大所大企业等牵头组建了35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同时,“科创成果直通车”系列活动全面启动,洛阳市将用3年时间,举办16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集聚创新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对接+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驻洛高校、大院大所大企业、人才团队的创新成果,推动一批人才、技术、项目落地。随着“科创成果直通车”活动深入开展,洛阳市技术经理人联盟应运而生,依托科技金融大市场技术交易平台,构建以技术经理人联盟、技术经理人公司(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为支撑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通过链接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有效促进技术供需对接和成果转移转化。

“站在高处,向着更高处进发。”洛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将聚焦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建设需求,全面深化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厚植创新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发展理念,吹响新时代奋进号角。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扭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实现动能提档,洛阳昂首挺胸、阔步前行!

科技“赋能”精准扶贫田间地头为民解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通讯员 张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科技扶贫,不仅是扶贫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能让扶贫成效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的“点金石”。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洛阳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把科技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技引领,建立专班推动,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探索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多元高效扶贫路子,使科技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洛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科技局会同洛阳市有关委局制定《科技扶贫十三五规划》《关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针对贫困地区农业创新的实际,积极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现产业提升与科技进步、农民增收与脱贫攻坚“双赢”目标。

加快产业技术引领,统筹各类科技资源,搭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应用转化;鼓励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适于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的适用技术与成果;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趋势,探索龙头企业建设分布式扶贫基地的方法路子。

截至目前,共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安排实施产业扶贫、创新引导等专项18个,推广种植面积4.8万亩,辐射带动123个村,带贫4260户。

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打造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主阵地

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小微企业孵化为重点,以“星创天地”为载体,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积极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的综合服务。

立足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洛阳市科技局瞄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建设了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不同类别的“星创天地”。研究出台《洛阳市加快“星创天地”建设扶持办法》,近两年,先后对18家“星创天地”实施奖补1070万元。

目前,全市已备案各级“星创天地”71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6家,市级49家,已入驻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返乡创业群体等“创客”640余个,带动就业1万余人。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致富内生动力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用科技为群众架起致富路。

省科技厅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洛阳市科技局以“十百千”工程为牵引,加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科技扶贫项目、科普传播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五个一”建设,鼓励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进村入户,针对贫困群体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据悉,2018年以来,洛阳市争取、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94名,组建省市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2个,科技服务队9个,先后引进新品种178个,推广新技术185项,培训农民1.8万人次,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增收,基本形成了“科技特派员+项目+基地+农户”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

洛阳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科技“赋能”精准扶贫,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为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编辑:洛分

来源:河南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408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12月 3日
下一篇 2020年 12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