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一:车间职工在作业现场开展技术攻关。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二:车间职工研发的轮缘喷油器测试仪。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三:车间职工研发的车顶安全防护栏。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四:车间职工研发的中心牵引销专用拆装装置。

本版文字、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肖培清,本报通讯员孙帅、阎晓向提供

沿革

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承担着郑州铁路局管内所有电力机车的大中修任务。该车间现有干部职工381人,其中党员107人。这些党员中共有技师21人、高级技师3人、首席技师2人,分别分布在3个专业组、20个班组,其中党员工长35名。

从2009年4月起,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逐渐出现这样一个党员群体:

党员高级技师兰天制作出高效、便携的“兰天塞规”,能快速、有效地测量出机车芯轴与槽底的间隙,使测量一台机车的时间从过去的30分钟缩短到了现在的不超过3分钟。

党员技术员胡博与党员技师滑明飞、杨林联合研发的 “和谐D1B型机车格雷码编码器”,实现了格雷码编码器的下车检测及编码校对。

专修组、制动组的党员们联手制造了一套管路专用扳手,解决了韶山型电力机车风管位置隐蔽、传统工具无法适应的难题,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这些党员技术革新成果,多是一些安全、实用、省力的工具,它们的科技含量也许不高,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保证了机车检修质量。这个党员群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党员技术革新网络”。2012年,“党员技术革新网络”被铁道部党组命名为 “全国铁路党内优质品牌”。

据统计,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先后研发出81项技术革新项目,投入生产运用后,节约检修成本38.5万余元,车顶高压设备、机车转向架解体组装等关键设备检修效率提高20%以上。

故事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为“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成立之初,成员们正在检修车顶高压设备。

研制工具巧卸防水螺母

“师傅,这个电机大线出线口的防水螺母怎么拆卸?”

“哎呀!糟糕,专用拆卸工具忘带了。”工厂技术人员答道。

1月5日,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正在对一辆和谐D1B型机车进行解体检修,检修中发现缺少了一个专用拆卸工具。

和谐型机车的运用时间和走行里程累计到一定数值后,就要进行解体检修。以往,和谐型机车的解体检修工作都放在专业工厂进行,但随着和谐型机车检修数量的增加,专业工厂的检修能力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确定把和谐型机车的解体检修工作放在站段进行。郑州机务段成为了郑州局第一个试点解体检修和谐型机车的单位。

和谐型机车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很多零部件的拆卸都需要专用的工具,而这些专业工具均由专业检修工厂提供。

“这种工具市场上有没有卖的?”正在一旁指挥机车解体检修作业的电力中修专业组组长余红军向工厂技术人员询问。

“估计市场上没有,我们的工具都是专门配的,要不我回工厂去取?”工厂技术人员回答。

“那样至少要耽误1天时间,还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说完这句话,余红军迅速向车间“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求助。不一会儿,党员技师兰天、杜山、王二恒等人赶到现场。他们一面向工厂技术人员了解相关技术数据,一面精确测量防水螺母的尺寸,并很快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他们把既有的一种开口扳手截断,并把扳手顶部的圆弧部位磨平、打薄,使其达到防水螺母的厚度。不到30分钟,一件自制专用拆卸工具 “新鲜出炉”。很快,他们利用新制的专用工具,解决了现场难题,保证了机车检修进度。

轻轻松松拆下开口销

挂住开口销尾部的圆孔,一提一拉,一个开口销就轻松地从机车上拆下来。一台韶山4型电力机车上共有80余个开口销,以往全部拆卸完毕需要40多分钟,现在使用专用工具,15分钟就能搞定。

郑州机务段担负着郑州局管内所有电力机车的大中修任务。2010年,这个段的电力机车检修任务非常繁重。该段北检修车间领导要求现场作业人员想方设法提高检修工作效率。

经过现场调查,作业人员张振和朱军涛发现在拆卸牵引梁时,要拆下大小不一的开口销80余个,由于开口销位置较隐蔽,不但影响了拆卸速度,而且拆卸时很容易挂破职工手套、衣服。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张振和朱军涛开始冥思苦想。

“这个开口销看着挺简单的,就是将一根扁铁丝弯个圈,一定有更为简单的拆卸方法。”起初,张振和朱军涛想在拆卸方法上寻找突破,但无论是将开口销并拢着拆,还是直接用工具拔,效果都不理想。经过深思熟虑,张振向朱军涛提议:工艺上不行,就从工具革新上想办法。他们将课题上报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请求技术支持。

党员技师平忠喜带领几个助手经过不断测量和试验,仅用1周时间,就制作完成了由套筒、滑杆和一套大小不同的钩头组成的开口销拆卸装置。使用时,作业人员只需将滑杆一端连接上钩头,再将其挂在开口销一端,然后提拉套筒和滑杆就可将开口销拆卸下来。

这个装置目前已在该段推广。

“小盒子”创造大效益

1月23日,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职工小马负责对一辆和谐D1B型机车的主断路器联锁故障点进行检测。按照以往流程,他需要找一个帮手协助他先把主断路器拆下来,再搬到实验台进行检测。而现在,他只需提着一个 “小盒子”登上机车,30分钟后即能准确判断出故障点。

小马提的 “小盒子”学名叫 “主断路器联锁接触电阻测试仪”。这个仪器的投入使用,既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又将检测时间从半天压缩到半个小时。说起这个小革新,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成员杨林、滑明飞等人功不可没。

在检修过程中,细心的杨林发现和谐D1B型机车主断路器闭合故障发生率高,检测时又很麻烦,于是就有了攻克这一 “拦路虎”的想法。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研讨决定由杨林牵头,党员技师滑明飞、胡波配合参与课题攻关。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认真研究了该车型主断路器控制原理,经过潜心研究,初步制作出了 “主断路器联锁接触电阻测试仪”。但现场实验的结果令他们很沮丧:检测时,仪器需要接电源,但接电后受电弓升起又不能作业。如此一来,主断路器还得拆下来。

杨林没有泄气。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在测试仪里加一个内置的电源接头,并加装一个操纵开关,用以控制机车主断路器的自行闭合或分断,完成对主断路器分、合线圈和信号反馈联锁的试验及检测功能。想到此,他画出了一张草图,并让滑明飞、胡波赶快去买材料。

第二天下午,他们提着 “升级版”的仪器又上车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

亲历者说

讲述者:周敏(郑州机务段技术科科长)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为周敏(站立者)在作业现场。

检修是机车质量的保证。多年来,北检修车间坚持 “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出色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从源头上保证了机车运行安全。

近年来,我段机车检修任务不断增加,检修机型调整频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广泛运用,职工劳动强度日益增加。面对这种形势,该车间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把分散在各生产班组中的技术力量聚集到一起,将党员技师的高超技能和党员工长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结合,攻克了许多现场生产技术难题,研发了一大批现场急需、职工认可、效果显著的创新成果,为电力机车大中修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讲述者:张占乐(北检修车间主任)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二为张占乐(左一)在作业现场。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把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发挥党员骨干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攻关活动,不仅研发出了一系列能够提高机车大中修生产效率、确保检修质量的优秀革新成果,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在打造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的过程中,车间以集中攻关、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成员与车间其他党员、职工互动,通过 “结对子”攻关、“手拉手”帮扶等形式,促进了“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成员与车间其他党员、职工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关系、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目前,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已经成为了车间职工学习业务技能、攻克生产难题的有效平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的骨干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讲述者:兰天(北检修车间交车组工长、郑州局首席技师)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三为兰天在作业现场。

作为一名交车组工长,在机车试验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与电器、机械、制动等有关的问题。虽然我对机车走行部比较熟悉,但一旦遇到超出自身业务范围的问题,就只能去请教相关的专家,如此非常影响生产进度。

后来车间党总支把我们几个有专长的党员技师和工班长吸收到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里面,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大家一块讨论、攻关,很快就能找出解决办法。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一项项技术成果被运用后,职工劳动强度下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机车检修质量也上去了。如今,职工遇到一些生产难题,都会主动找我们反映。

现在很多职工都自愿加入到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中,大家发挥各自专长,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成果。车间党支部也积极为大家提供场地、书籍、试验器材等,把这些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促进了技术革新工作的开展。

讲述者:王东洋 (北检修车间机械组工长)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 党员智慧的力量

图四为王东洋在作业现场。

经常看到师傅们在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里讨论这个、争论那个,我心里也很痒痒,总想尽快融入其中,也为自己的伙计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车间党总支书记王顺喜看出了我的心思,并把我吸收到 “党员技术革新网络”中。他对我说:“开展技术革新不能只想到自己的班组,要为整个检修车间高质量地完成机车检修任务做贡献。”

深入其中后,我才体会到技术革新的乐趣,也明白了老师们乐此不疲的原因。近些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自己设计制作了韶山6型电力机车中心牵引销专用拆装装置、电机快装压块、抱轴箱体孔测量仪等多个工具。看到自己设计制作的工具被职工运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者旁白:智慧的力量

了解到郑州机务段北检修车间的“党员技术革新网络”,缘于郑州局的一次党建品牌评审会。在那次评审会上,这个车间展示的技术革新产品深深地吸引了记者。说实话,那些技术革新产品看上去很普通、很平凡,似乎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仔细了解后却发现,这些技术革新产品在职工的日常检修作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力机车的运用时间和走行里程累计到一定数值后,都要进行解体检修。1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检修车间的电力机车中修主库,只见4台“肢体分家”的电力机车的零部件有序地摆放在不同位置,而10多名检修职工正头戴安全帽,或站在车顶、转向架上,或蹲在地沟里,精心检修着机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

在一台转向架旁边,专修组党员工长利用自制的开口销专用拆卸工具,麻利地将一个直径8毫米的开口销从一个铁栓中轻松拔出。“过去拔一个开口销,需要用手锤、撬棍、钳子等工具,费时费力。现在利用专用拆卸工具拆卸开口销,安全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车间党总支书记王顺喜说。

在转向架一端,并排摆放着10个支架,支架上安放着多个从电力机车上卸下来的顶盖。王顺喜指着一个个支架说:“这个138米长的主库,过去每周只能完成3台电力机车的中修任务。电器一组党员工长马利斌发明了这些专用于摆放机车大部件的支架,节约了空间,解决了电力机车中修任务增加后场地不足的矛盾。如今,这里每周可以完成5台机车的中修任务。”

电力机车车顶安全防护栏、弹簧卡钳……站在“党员技术革新网络”成果展示区,记者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同时,记者也深深地感到,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挖掘!

本报记者 肖培清

来源:人民铁道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414.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2月 8日
下一篇 2015年 2月 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