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孕育伟大的东方文明的同时,也给华夏子孙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阻隔。千百年来,一跨过江的愿望始终就在江的两岸萦回梦绕。

五十年前,1968年12月29日,南京城边,一条钢铁大动脉终于贯通大江两岸,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来访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明天,经过了27个月的全封闭维修改造,南京长江大桥将恢复通车。通车前3天,大桥向公众开放参观,无数市民冒雨前来争睹大桥新貌,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只是交通意义上的桥梁,更被看作是自力更生的典范,也被称为“争气桥”,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时代记忆和集体记忆。

1

故事从这里说起,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结束了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成为了“万里长江第一桥”。

然而,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建的。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技术落后,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所用的12000吨钢材全部是从前苏联进口,甚至连螺丝钉都需要进口。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

因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时,毛泽东提出:“以后我们还要在长江上建设南京大桥、宜都大桥、芜湖大桥。”

以往南北来往的火车在南京,都是用轮渡托起火车过江。速度慢、效率低不说,且这轮渡也不是每天都可渡,逢大雾、结冰等恶劣天气,它就不再摆渡,人称“轮渡四不渡”。

工业发达的大上海,一旦缺煤少电怎么行?因此,中央决定尽早、尽快建成南京大桥。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南京下关首次火车轮渡

然而,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工程条件,比武汉长江大桥要复杂得多。长江南京段,江宽水深,地质条件复杂,终年受潮汐的侵袭和台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党政府也曾想在南京修建长江大桥并聘请国外专家前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在南京造桥,不可能!

即使面对这样的世界级难题,中国人还是决定迎难而上,用当时的话说,这叫作“争气桥”。

2

1960年,梅旸春来到浦口,成了大桥的第一任总设计师。

他是清华高材生,早年受桥梁泰斗茅以升之邀,自美国回国建设钱塘江大桥。谁想到,战争爆发,南京政府对通车仅一个月的钱塘江大桥下达了“炸桥”令,随着一声巨响,心血之作转眼成了废墟。而这,几乎成了他的宿命。

滇缅路上的昌淦桥由他主持,设计用时4个月,施工历经17个月,为了做好抗战准备共计21个月便通车了,遗憾的是,建成42天便被日军炸毁。

柳江大桥作为湘桂铁路上的关键工程历尽千辛万苦,在1944年,为了阻滞攻到桂林的日寇,也难逃厄运,奉命被炸。

新中国成立后,梅旸春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于南京长江大桥。他把工程指挥部设在了长江边,从办公室走到江堤上便可看见工地,江边还有指挥部的专用码头,上船三分钟内便能到达水上施工的墩位。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开会,右4为梅旸春

开工初期,工地士气方盛,设备齐全,材料充足,梅旸春则在无限接近施工现场的地方不分昼夜地指挥,险情均被他一一化解。然而不久,国家经济遇到困难,大桥工程经费被压缩到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只够维持日常开销。

梅旸春的血压一下蹿上220毫米水银柱,他不顾病况,多次奔赴铁道部,“希望在桥墩出水后停工,否则几年辛苦付诸东流”。最终,周恩来总理发话,特批大桥继续招工、购买设备,南京市政府则保证了生活物资的供应,施工虽然得以继续进行,速度还是放慢下来。

不久,梅旸春因高血压病重,瘫痪在床。1962年早春,他病情好转,已经可以坐起来,组织上决定送其到北京休养。行前,梅旸春最后的一个愿望是到工地看看。

这一看,成了他与南京长江大桥的诀别——当晚,梅旸春老泪纵横,对妻子说:“老天爷为什么这样恶呀,不让我建完大桥!” 也许是过于激动,凌晨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再也没有醒来。

3

1964年9月,大桥工程又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

在洪水的冲击下,5号和4号桥墩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多吨、七八层楼高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摆动。一旦主锚崩断,不仅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危险,下游百姓也要遭殃。

建桥工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险近两个月,最终采用林荫岳工程师的“平衡重止摆船”方案克服了沉井摆动,使大桥转危为安。事后,一位桥工诙谐地说:“我们打了一场水上的上甘岭战斗。”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大桥需要特种钢板,可是中苏关系破裂后,对方提供了第一批钢材后就不再提供。国务院要求“鞍钢要不惜代价生产出建造南京大桥所需钢材”,这使得一批人才专门从事研制工作,连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有懈怠。

1963年11月,16锰低合金桥梁钢批量投产,其强度比武汉长江大桥用的钢材提高了30%,解了南京大桥的燃眉之急。这种钢材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桥梁船舶。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在写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大字的背景下,技术人员正在专心轧制钢材

南京长江大桥江水深度加上水下泥沙层厚度达60多米,而桥墩需要穿过泥沙层打到岩石下面2米。此外,水下检查、清障、电焊、切割等许多工作也是在65米以下进行,这一深度,明确超过了国际公认的用普通装置下潜60米极限深度。

胡宝玲是当时第一个勇于下水挑战的潜水员,被称为“潜水英雄”。他和工人们先经过试验,突破了60米“警戒线”,下到65米深水下作业,后再次破极限,下潜69至71米,创造了深度潜水的世界奇迹。

1969年《人民日报》说他们凭借的武器是“毛泽东思想哺育”,胡宝玲自述 “大家怀着一颗爱国之心”。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4

南京长江大桥的最后一任总工程师名叫陈昌言。南京长江大桥共有150多万个铆钉,铆钉连接工艺就出自陈昌言的创意。

据其小儿子陈宗俊描述,这种办法就是在桥上点鼓风机的炉子,许多铆钉是先在桥下烧红,再由工人扔上20多米高的钢梁,由钢梁上高空作业的人员戴着耐高温手套一一接住,再就着高温迅速打进桥体钢梁之中,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无缝焊接技术。

虽说是土办法,但150万根铆钉最终把长江大桥的钢桁梁结结实实地联结在一起。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架梁的两年多时间里,陈昌言几乎每天在梁上爬上爬下,来回巡视,督促质检人员认真检查,并时刻提醒工人:铆钉要烧红烧透,进孔要正,开裂弯曲的一定要重来。

如今历史已经证明,正是由于认真,近半个世纪来,桥上150多万个铆钉返修率极低,几乎可以不计。

5

终于,1968年10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12月29日,大桥公路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一时间成为中国最绚丽灿烂的风景。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车。

万里长江由青藏高原奔腾入川,冲出三峡,经鄂、湘、赣、皖等省,挟洞庭、鄱阳两湖之水,以锐不可当之势滚滚而下。

在南京波浪滔天的江面上,巍峨耸立起的9座桥墩,如擎天巨柱,凌空托起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钢梁。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正桥的铁栏杆上,镶嵌着200幅展现中国人奋斗历程的浮雕;正桥两端四座桥头堡顶端,各立三面红旗雕塑,直插云霄。引桥接近地面的部分,是22孔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

入夜,玉兰花灯齐放光明,宛如银河撒落在大江之上,使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壮丽雄伟。这一雄伟的景观被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一——“天堑飞虹”。

致敬|50年前,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周总理称它为两大奇迹之一

那个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它的图案印在了人造革的旅行包上,印在铅笔盒上,印在糖果纸上;大桥牌雨伞、大桥牌肥皂、大桥牌自行车随处可见;就连恋人也把上大桥拍纪念照作为时尚……南京长江大桥堪称是当时中国最新的风景,是南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已经走过了50年风雨,当我们重温大桥建设的那段艰难岁月,仍能看到艰难中人们迸发出的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强大的创造力和不服输的斗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来源:北京日报、新华网、南京晨报、科技日报、人民网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指尖阳光

来源:指尖阳光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441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8年 12月 24日
下一篇 2018年 12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