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社科普及宣传周主题策划:“方寸科普”系列报道①

乐声环宇“东方红”

——访《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设计者于雪

危春勇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因其选题重大,题材多样,表现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素有“微型百科全书”之称,在世界各国广受关注。

今年以来,中国邮政相继发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和《中国现代科学家(八)》等直接反映和表现我国航天科技成就与科学精英题材的邮票,笔者都对其设计者作了专访,揭秘方寸邮票幕后的故事。时值南昌市第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举行,笔者在此将稿件发布,与受众分享。

五十年前的一个春夜,随着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响彻环宇,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为纪念这一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中国邮政定于今年4月24日发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由邮票印制局邮票编辑设计部设计师、雕刻师于雪承担设计。

邮票发行前夕,笔者走近了邮票设计者于雪,跟随这位年轻的女高级工艺美术师进行了一趟“太空之旅”。

重点突出刻画好主体物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时,于雪还没有出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80后,却有机会成为该套纪念邮票的设计者,她深感自己之幸运。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以下简称《人造地球卫星》)邮票,画面以“东方红一号”卫星和数字“50”为主体,采用写实手法创作。画面中卫星的刻画深入具体、色调明亮突出,在视觉上与深蓝色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配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蓝色地球的形象,表现主题明确突出,视觉效果大气、庄重。

南昌市社科普及宣传周主题策划:“方寸科普”系列报道①

于雪介绍说,这套邮票的组稿在去年12月进行,是当年内的最后一套邮票选题。12月中旬,选题下来后,报名参加的设计者还是比较多。接到这套选题后,自己还是有些小紧张,主要是历史感、科技感不太容易把握,于是看了许多资料,特别是重温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纪录片,切实体会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意识到当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意义重大。

于雪感到, 50 年前在全世界的见证下,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让超出其他国家总体卫星重量的“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并在太空奏响“东方红”乐曲,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这件事的政治意义已远远超出它的其他价值,自己一定要表现好这个主体物,画面一定要突出刻画好这个主体物,其他辅助元素也要围绕这个主题适度加入,不能有任何偏差。

带着这样的感受与感悟,于雪运用了两周的时间,创作设计了两套方案提交。一套突出“东方红一号”卫星,她以找来的大量资料做参考,用上百个图层重新描绘了一个自己认为非常完备的卫星。

在另一套方案中,则加入了“50”这个概念,呈现出邮票主题的时代特色,突出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进步。她说,虽然在1986年发行的《航天》邮票中有一枚表现“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图案,但几十年过去,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艺术人文在今天都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所以,“纪念”就成为这枚邮票的第二主题,画面一定要体现出这一时代性。邮票以数字“50”和“东方红一号”卫星为画面核心,数字红蓝相衬与闪烁的卫星相交,“50”以线条组成,象征卫星的乐音装置、遥测系统、跟踪系统等传输形式,成功实现“东方红”乐曲奏响于太空的梦想。最终这套设计方案成功中选。

铆钉颗数与排列间距都精准无误

说起来,于雪其实有过设计重大科技成果邮票的经验。2015年9月17日发行的《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就是她设计。从选题上来说,这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在邮票整体设计上,于雪注意把握元素的选取与运用,尽力体现出科学的严谨与秩序,主体图案为显微镜下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背景为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图、实验用具和发表的论文首页。画面简洁朴素,直观地展现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反应不错。

南昌市社科普及宣传周主题策划:“方寸科普”系列报道①

(于雪工作照)

重大科学成就题材邮票的设计,政治性强,要求高,科学性和严谨性摆在那。于雪说,设计不能有过多的自由发挥,这是此次设计过程中碰到的最困难的事,一直是严谨再严谨,包括长征一号(CZ-1)火箭的颜色、结构与比例等,都要与实物相吻合,不能有毫厘之差,还有地球的位置也必须恰当适中。因此,当年拍摄的纪录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地球的图片也更换了好多次,包括地球所处的角度,最终拿到的是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最新的地球照片。

于雪介绍,整个图稿的设计过程总体上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正式邮票图稿的后期修改,主要集中在卫星图案上。最初送审的图稿,卫星是手绘的。起初,自己还觉得刻画的卫星已经非常精准了,但当看到邮票责任编辑干止戈送来的真正上天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孪生兄弟”资料后便发现,几百个图层仍然不够严谨、不够精准,卫星需要重新画。为此,她又与干止戈专门去了航天部门,现场对卫星实物进行了考察,全方位地拍照,对有关参数细心记录,对造型精准地还原。

利用春节假期,于雪重新又画了几百个图层。现在大家看到的卫星,可以说是极度相近的微缩“东方红一号”卫星了,与当年上天的原卫星“一比一”完美契合。包括上面小小的红色标牌,铆钉的颗数、排列与间距等,都精准无误。编辑拿着图稿也会细数上面的每一个铆钉,差一个都不行。诚如周恩来总理当年对航天工作所要求的那样:“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用设计手法体现时代变化,提升画面的表现力!”于雪说,从铆钉的数量到天线的长度比例,从发射方式到运转角度,通过这枚邮票的设计,也让我体会到了科技人、航天人对航天事业无比执着的时代精神,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作为邮票设计师,我只是让许多没有看到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我们和后人们可以通过邮票一睹它的真正面貌,再现当年卫星发射的闪耀时刻,用数字铭刻于历史的记忆长河,更使我感受国家繁荣、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意义。

黑色成分旨在凸显太空神秘与深邃

在于雪看来,一套好的邮票,除了有好的题材、好的创新,更要有好的制作。《人造地球卫星》邮票使用高精度胶版方式印刷,采取了不少新工艺,从公布的图稿看,便能感觉到邮票的科技含量很高,特别是呈球体状的卫星,光鉴照人。于雪介绍,印制时在主体卫星的位置附加了三维立体起凸的特殊工艺,使得“卫星”跃然纸面,凭借完美的立体感和明显的触感,更加突显此枚邮票的主题,此外还使用了特种油墨,“50”字样在紫光灯下会熠熠发光,给观赏带来一番别样感受。

那么,印制上新工艺的运用对设计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吗?于雪说,对于我们搞设计的人来说,在设计之初就要预测整体效果,并自觉地把印制工艺因素考虑进去。从一开始设计这套邮票时,自己就在琢磨如何让卫星的球体更有立体化的效果,怎样运用光栅使卫星的质感更强烈这样一些问题。在设计后期,又与负责工艺的技术总监研究,并进行了多套工艺试验,最终选取了现在感觉比较理想的工艺来印制。

在《人造地球卫星》邮票画面的色调上,有邮迷觉得右上部分的天空色调,漆黑一片,过于沉重。对于这个问题,于雪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她说,黑色在国外邮票设计中使用比较多,在我们国内邮票设计中确实极少使用。自己设计的两套图稿,直接以卫星和火箭为主图的那幅,色调以深蓝色为主,而在被选用为邮票的图稿上,则较多地、大面积地使用黑色,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为邮票的主题和内容服务的,与太空和宇宙相吻合,使之具有一种深邃感和神秘感。

于雪介绍,为了找寻到这种感觉,自己还观看了不少有关太空和星际的视频,发现宇航员和太空器都是置身于茫茫的黑幕之中,愈发显得深不可测,更加体现航空科学的神圣、神秘与深奥。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正式图稿中选用黑色的信心,甚至觉得任何其他的颜色,都不能比黑色用在这里更有力量和恰到好处。在最后的校稿时,她也坚持这一选择,而没有将黑的色度调低或减弱。

不过,于雪也强调,在体现航天科技特色的同时,也注意了突出科研的成就感,画面上的“50”是采用红色的呈放射状的线条集束构成,犹如红丝带在飞舞环绕,因而,整个画面还是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没有尝试,就没有突破!”于雪对自己在这方面的选择与最初构想基本吻合。

设计是主业须先在这一块修炼好

于雪是从东北黑土地走来的设计师。她生在吉林、长在吉林,也是在那接受高等教育。在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读书,本科学的是平面设计,研究生学的是油画。

南昌市社科普及宣传周主题策划:“方寸科普”系列报道①

(于雪为邮迷签名)

2009年硕士研究生一毕业,于雪就来到北京工作,顺利地进入中国集邮总公司从事邮品设计。两年后,她又调到邮票印制局邮票编辑设计部担任设计。而在此前读书阶段,于雪曾在邮票编辑设计部实习过一段时间,这为她成为邮票编辑设计团队中的一员,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枚小小的邮票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语言,更多的是邮票背后的研究工作和我们祖国文化、精神在方寸之间的浓缩。”于雪表示,设计是我本来的专业,必须先在这一块修炼好。她认为,作为设计师来说,最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在画面上能够得到比较完美的实现。从这点上说,此次设计的《人造地球卫星》纪念邮票,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标,内心感到比较欣慰。

(作者系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编委、高级编辑,国家邮政局特邀社会监督员,江西省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编辑:新灵

来源: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538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11月 3日
下一篇 2020年 11月 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