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工作人员目送一辆列车驶离月台。广州日报全媒体摄影记者苏俊杰 摄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一位候车的父亲正在给孩子喂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铁路线路工欧阳湘龙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石龙工区工长姚汝旁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白云机场航服小伙陶佳佳

十年回家路 更快更舒适

马来西亚籍空乘张文绣

新春走基层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曾小贤)1月23日9时27分,G6182次列车缓缓离开了广州南站。乘客们坐在明净舒适的车厢里,卸下一年的疲惫和辛劳,洋溢着回家的欣喜之情。乘客陆明看着窗外风景,向记者诉说着他的春节回家故事。

“现在回家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坐上了高铁,买票也容易了,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可能还在车站排队买票呢。”陆明笑着说。陆明今年28岁,老家在湖南娄底,由于陆明父亲患有尿毒症不能出去工作。2009年,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年仅18岁的陆明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广州当建筑工人,赚钱补贴家用,到今年刚好十年,他当上了工地项目主管。

“以前春运光买票就很难,就算买到了票,也要在车上熬很久才能到娄底。我来广州的第一年春运,因为买票时间晚了点,没买到回家的票,刚好那年我父亲病重,母亲要我赶快回去,还是朋友把自己票让给我才回到家。可惜,列车刚运行到长沙,我父亲就已经不在了……”说到这件事,陆明眼睛里闪着泪花。

2009年,从广州到娄底坐普速列车需要15小时以上。陆明说,每逢节假日,车站广场上都排着一条条长队,高峰期时想买张回家的车票要排队一天以上。买票难、速度慢、旅途环境差,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谈“春”色变。

“太快了!今年春运预售开始后我就用手机客户端刷票,进站只要对着摄像头看一眼就可以了。变化最大的还是列车速度,以前十多个小时的煎熬,现在只要4个小时就到了,感觉现在回家特别快。”提到春节回家的变化,陆明不禁感叹道。

短短十年间,铁路逐渐成网,旅客回家之路更宽广,更舒适了。“明年春节我可能不会回去了,我要让家人来广州过年,让他们感受下高铁的快捷舒适,在广州看看花市,喝喝早茶。”陆明笑着说。

“首班车”唯一的乘客

铁路线路工“夜出昼伏”巡检线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陆省省、王星摄影报道)在别人的梦乡里、在只有火车鸣笛声的空旷孤寂的线路上、在寒风萧瑟的早晨,还有守护铁路安全的“卫士”——铁路线路工坚守在岗位上。凌晨四五点,铁路线路工欧阳湘龙的工作就已悄然开始。

作为广州工务段仅有的4名“确认列车”添乘人员之一,欧阳湘龙的工作是每天早晨跟随广深线“确认列车”巡检线路,可谓名副其实的“线路巡视员”。“确认列车”,是广深线夜间检修后,当日运营之前开行的第一列“不载客列车”——压道车、排障车。经过晚间的检修,线路符不符合开行条件,还有那些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舒适的因素等,线路上有没有障碍物,都需要经过“确认列车”的检验。

作为春运“隐身人”,欧阳湘龙的工作是很多春运幕后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夜出昼伏”,对他来说,是工作常态。欧阳湘龙先乘从广州开往深圳的GJ7787次列车负责广深Ⅰ线的线路状态检查工作,再乘从深圳开往广州的GJ7788次列车负责广深Ⅱ线的线路状态检查工作。整个“确认列车”来回一趟要3个多小时。由于车灯的光照范围有限,加上深夜作业,易产生视觉疲劳,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此外,欧阳湘龙全程还要保持站立的姿势。

7时30分,“确认列车”驶回广州东站,排查结束的他,要将数据整理分析后,上传给段技术部门,以确保检查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整治。

他与工区一起“退休”

石龙工区工长: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陆省省摄影报道)从城际东莞站走出来,再乘车到石龙线路工区,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大约30分钟车程。该线路工区的工长叫姚汝旁,中等个子,看起来比较干练。2003年至今,姚汝旁在东莞线路车间横沥工区、茶山工区、石龙工区担任工长16年。而今年将是他经历的最后一个春运,37年的职业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与姚汝旁一起“退休”的,还有他所在的石龙工区。

记者了解到,由于广州工务段推行维修体制改革,实施“检修”分开制度,工区被撤销。姚汝旁是石龙工区最后一个工长,他将与石龙工区一起退休。谈起退休后干什么,姚汝旁表示,“先帮女儿带两年孩子,然后想去青藏铁路走走,看看这条‘天路’跟我日常工作的线路有什么不同。”与钢轨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等到退休时,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两条钢轨。姚汝旁柜子里一沓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标兵”“技术能手”的荣誉证书,见证了过去的辉煌。

作为工长,姚汝旁要比一般职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工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积累的补休有百余天,按理说,今年3月退休的他可以正常休息了,但他不乐意。他说:“这是我职业中的最后一个春运,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姚汝旁称,最令他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场12小时的“鏖战”。2011年9月12日,石龙Ⅰ场股道要进行更换长轨施工,但Ⅰ场5道是P50—75型斜头轨枕,换轨时发现轨枕螺栓失效较多,为了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姚汝旁“毛遂自荐”,向车间提出解决方案,并担任现场指挥,经过12个小时的奋战,所有影响换轨的失效螺栓全部处理完毕。

细心照顾行动不便旅客 拾金不昧

机场服务员连收表扬信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机场宣摄影报道)前日,白云机场航服公司接到客服中心转来旅客的表扬,原来这是旅客邓女士发给白云机场航服公司进出港服务员陶佳佳的,为感谢其在提供轮椅服务时的细心照顾。

当天14时40分,白云机场航服公司进出港服务员陶佳佳接到通知,当天15时将有一班从北京飞抵广州的航班需要轮椅服务。他马上携带轮椅前往指定机位等候。机舱门打开后,陶佳佳顺利接上了行动不便需要申请轮椅服务的邓女士。

一路上,陶佳佳细心地照顾着邓女士,推着轮椅带着邓女士的家人前往到达厅行李提取转盘处等待提取行李。眼看行李转盘上的行李一件件被旅客领取,邓女士和家人焦急起来。陶佳佳见状马上安慰旅客,并请工作人员协助旅客查找行李。

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并记录下旅客少收行李信息后,通过与各大航站建立的行李查询微信群上传了旅客行李信息。经过反复沟通,在接收到对方站确认旅客少收的行李已交由最近的航班正在运抵广州途中后,工作人员马上将情况反馈给了旅客,并与旅客商定行李抵达后的交运方式。

处理完行李问题,邓女士对陶佳佳表示感谢后正要离去。陶佳佳见邓女士行动不便,且同行大多为妇孺,带着行李不方便,便主动提出将邓女士一行送至P4停车场。征得值班主任同意后,陶佳佳用轮椅推着邓女士,带着她的家人往P4停车场走去。待旅客平安上车后,他才向邓女士一行告别并推着轮椅返回工作岗位。

临近春节,旅客在归家途中往往会遗失物品,据不完全统计,春运开始后6天,白云机场工作人员共拾获价值约10多万元的旅客遗失现金及物品。

1月23日10时40分,空港设备行李部员工肖旭路过值机岛中庭时,发现凳子上有一个黑色钱包,周围附近却没有旅客。肖旭快速收起钱包,边用对讲机将情况告知当班分队长,边向失物招领处跑去。经清点,钱包内有现金大概一万元左右,银行卡数张。

正当肖旭准备离开时,突然有位旅客跑到失物招领处问询,经核实,此位旅客正是钱包的主人。失主感激地与肖旭握了握手,由于航班时间比较紧,失主在办完领取手续并互留微信后便自行离开。

不久后,肖旭接到失主的微信留言:“太感谢你了,刚才发现钱包丢了之后人都慌了,回家后一定好好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白云机场员工拾金不昧的精神。”

外籍空姐的“寻根之旅”

服务春运第四年 熟练掌握多种语言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南宣摄影报道)在南航的春运航班上,有一批外籍空乘在服务广大旅客,马来西亚籍空乘张文绣就是其中一位,今年是她在南航服务春运的第四年。

春运期间,张文绣的工作节奏格外紧凑。她说:“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佳节,在航班上看到大家都是洋溢着开心和幸福的面容,即使航班上坐得满满的,要服务的旅客比平时多不少,也不觉得辛苦。”

2014年,张文绣成为南航27名马来西亚籍空乘之一。2015年1月,张文绣来到广州接受空乘岗前培训。对于这片土地,张文绣格外亲切。“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到中国旅游。从他们口中,我得知中国近些年的发展非常快。我也一直想来中国开开眼界。有机会还要去一趟爷爷奶奶的老家汕头探亲。”

经过紧张和充实的岗前培训,张文绣正式开始飞行。虽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是张文绣与她的中国同事实现了“无缝衔接”,这得益于她从小接受到的华文教育以及心底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用她的话说,来南航工作是她的一趟“寻根之旅”。张文绣自小就上华文学校,据了解,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费用不菲,课业繁重,即便如此,张文绣的父母仍坚持让她上华文学校。“我很爱中文,它是我的母语,必须要在我这里保存下来。”张文绣告诉记者。

经历了4年的飞行,如今张文绣已经是一位见习乘务长,每天在航班上服务五湖四海的旅客,她的一大优势就是强大的语言能力。“英语、马来语、普通话我都会,还会广东话、潮汕话、客家话、闽南话。”据了解,熟练掌握多种语言正是这一批马来西亚籍空乘的标配。

来源:广州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539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1月 22日
下一篇 2019年 1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