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烯碳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4月28日消息,*ST烯碳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公司历经了渐进式战略转型期,从房地产业向烯碳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顺利过渡。2017年度,公司在烯碳产业经营平台上,重点推进石墨烯新材料在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的应用,产业布局及产业资源整合,在明确的新能源战略定位指导下,初步规模的量化生产已实现。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形势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在过去几年里,政策的推动及其不确定性推动着电动汽车产业蹒跚前行。但随着双积分制的推行,以及新能源车目录的再次登场,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逐月上行,行业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波动中快速发展,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13-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万辆增加至50万辆,持续3年保持爆炸式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17年1-6月累计产销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9.7%和14.4%。

全球知名车企加快布局电动汽车,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韩国现代等全球主要乘用车龙头企业,纷纷表示要在未来5-10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销售目标,到2020-2025年,众多国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要占年度汽车总销量的10-25%。

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条。上游电池、电机、变速器和电控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占据了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其中电池作为占新能源汽车成本30%的部件,无疑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续航里程等性能指标。能否突破价廉、安全、环境友好、性能优异的动力电池技术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研制高性能车用动力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实现商品化的最关键环节。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受益最大的将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高端锂电池。

(二)公司发展策略

(1)公司新能源市场策略方面,公司销售管理团队与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保持有紧密联系,并与众多新能源汽车运营

商建立有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良好的客户资源;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掌握的动力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使用公司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申领到最高级国家补贴,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入行晚、市场基础薄弱的劣势;锂离子电池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使用基本还处于空白,但替代铅酸电池是必然趋势,公司未来考虑进军这些领域,夺得市场先入优势。

(2)可持续经营方面,公司管理层2017年对转型阶段以来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各业务板块进行了重新梳理,

详细分析经营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经营管理的改进,通过加强企划营销宣传,进一步盘活存量房地产业务;拓展新的贸易业务,积极提升毛利率水平;公司重视并坚持持续研发投入,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公司的可持续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3)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与汇报,取得税务部门的支持,有效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与金融

机构及借款单位协调方面,积极协调逾期借款,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及借款单位采取展期、要素调整等金融手段解决逾期借款问题。

(4)法律诉讼方面,公司积极通过法律等有效途径,对因担保及诉讼支付的代偿款及时行使追偿权,及时弥补因担保

及诉讼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5)公司治理方面,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不断加以完善,制定了符合公司发展的规则和制度,股东大会、董

事会、监事会分别按其职责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2017年度,公司共召开6次股东大会,11次董事会,7次监事会。

其会议的召集、通知、召开、审议事项、表决程序、决议公告均符合相关制度规定。

公司将继续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提高公司透明度,并保持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互动。此外,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有机结合,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涉足的细分行业属于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行业前景广阔。公司的创新研发领域是石墨烯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

(1)行业发展与外部政策优势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特别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也得到快速增长。从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后,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也呈现爆发趋势,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前十大厂商销量占全国的比例为80.1%,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落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未来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提升、成本下降、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的普及度提高等,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将保持增长,市场化程度亦将逐渐提升。2018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就完善补贴标准、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分类调整运营里程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无论产业行业、外部政策,均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司在此产业阶段和环境中,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公司持续重视研发费用的投入,将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巩固核心竞争力对公司长期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高端人才团队建设、全面的技术优势

公司建立了相应的研发管理制度体系,更是在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上,打造出了一支具备动力电池资深经验的业内专家队伍,研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材料学、电化学、工艺学、机械设计、电气设计、量子仿真方面的技术精英,研发领域涵盖基础材料、电芯、电子、结构、动力总成、热仿真和新工艺、石墨烯及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应用,并与国内一流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建立有广泛的科研合作与工程技术交流。

(3)研发优势

2017年公司研发团队完成了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布局与专利保护,2017年申报各项专利共100项,受理89项,其中18项已获得授权,完成了在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布局与专利保护,实现了一系列安全、技术突破与创新。控股子公司江苏银基烯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常州市武进区先进碳材料产业科技攻关项目“CNT(碳纳米管)在卷绕式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同时获得了“常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证,公司主营产品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系统获“常州市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4)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严格实施ISO9001和汽车行业IATF16949质量标准体系,为客户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电池箱采用高强度冷轧钢材、烟雾预警装置、动力电池灭火器、双防爆平衡阀、发泡硅胶结合压铆螺母密封等行业领先技术。同时,针对不同地域,公司还提供液冷-加热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液冷系统和高性能加热片对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提升电池系统在高、低温极端环境下的充放电效率及系统循环寿命;采用高导热系数的绝缘阻燃导热材料进行电池热交换方案设计,利用动力泵、翅片换热器等组件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散热系统根据环境温度智能开启,保证高、低温下电池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

公司以提升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续航能力、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使用轻量化材料为核心,已开发出多个动力电池系统技术攻关项目,确保产品能够拥有持续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产业链合作,垂直产业整合优势

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研发中心的三家研究院,为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可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上游原材料端的供应渠道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更是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化量化产能,并延伸产业链服务,为下游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高品质、稳定、可靠的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垂直并延展构建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未来三年,公司将不断增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盘活房地产业务,提升大宗贸易规模和效益,培育新能源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资本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为未来三年发展主线,立足优势做大做强房地产和大宗贸易业务,加大培育新能源业务模块,争取早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塑造公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经营计划

(1)盘活房地产业务

公司作为辽沈地区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公司将充分利用房地产业务的优势和沈阳区域市场逐渐向好的有利环境,盘活和深耕现有银河丽湾项目,一是完善项目配套,提升项目品质,加大成品房销售力度;二是对富民桥两侧绝版的在待开发项目,深耕细做,打造精品,树立公司房地产形象。未来三至五年,公司计划仍将房地产开发作为重点业务之一,开发产品从单一的商品住宅向写字楼、产业园等综合方向发展。

(2)提升大宗贸易规模和效益

公司从2017年起贸易业务版块新增贵金属艺术工艺品贸易和汽车贸易,其中贵金属艺术工艺品贸易涉及部分外包加工生产环节,通过聘请业内高端人才、优化供应链等有效措施大幅度提升了公司大宗贸易规模和效益,2017年度贸易业务实现收入212567万元,实现利润20,894万元。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开发高毛利率品类,切入贵金属制成品行业,一方面公司将委托业内领先的金属加工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产品采取充分与贵金属交易所等分发渠道和区域销商进行合作进行多渠道分发的方式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公司将结合上下游资源,定制贵金属工艺制成品,大幅提高公司大宗贸易平均毛利水平。

(3)培育新能源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三年,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积极扶持对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仍以“以石墨烯新材料技术为发力点,以整合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链为策略”的定位持续发展新能源业务。公司同时结合下游客户对电池管理系统的需求,为客户进行的定制化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及服务,2017年底基地已正式开始运营,2018年将达到规模生产,未来三年持续开发新品步入正轨;未来公司规划是分别投资收购(或参股)有资质的汽车厂、整车厂、电机厂、电池厂等,与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战略资源开拓东南亚和中亚市场,推升公司业绩。

来源:同花顺财经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558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8年 4月 22日
下一篇 2018年 4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