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集团坚实脊梁——记四位当代大船人

大船集团坚实脊梁——记四位当代大船人大船集团坚实脊梁——记四位当代大船人大船集团坚实脊梁——记四位当代大船人大船集团坚实脊梁——记四位当代大船人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大船集团改革开放40年的坚实脚步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特举办大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行业人物专题访谈宣传活动——《致敬四十年奋进新时代》。活动运用全媒体资源,以典型人物的视角,充分展示大连市各行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进步。

今年的6月10日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20周年纪念日。从1898到2018,大船集团走过了120年的光辉岁月,历经两个甲子的轮回变迁,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120年来,一代又一代大船人甘愿奉献,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风雨兼程。今天,我们来讲述4位当代大船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来领略大船集团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

实现新造船工法的“金色蓝领”——王鹏

解决了超大型油轮半船合龙对接、总组方案优化技术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大船集团是开启中国船舶出口先河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船集团结束了全球VLCC市场由日韩两分天下的历史,实现中国几代造船人的梦想。而正在此时踏上船台的王鹏,可能从未想过他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今天的奇迹。

王鹏是大船集团从事船体对接精度控制工作的找线班长,在大船集团超大型油轮(VLCC)的建造过程中,王鹏首创分别建造船只的艏艉半段然后再实行对接合龙的两大段对接建造法,这种办法大大缩短单船坞内建造周期,提高船体搭载效率。同时也为涂装施工及坞内实现各大型设备的调试交验提供了保障。

2008年大船集团超大型油轮(VLCC)两大段对接正式被列为研究课题。王鹏运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造船工法承担了“超大型油轮(VLCC)快速总装建造”项目。王鹏重点解决了超大型油轮半船合龙对接、总组方案优化技术问题。创新了60米宽、30米高、长度分别是120米和200米长的两大段坞内对接合拢防变形、合龙口对位精确技术,三维全站仪软件应用,推行总段巨型化等多项技术创新点,实现了超大型油轮艏艉两大段成功对接和快速总装建造。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船体建造的质量标准,也大大缩短了船体坞内建造周期,减少合龙钩数31%,为船舶的按期出坞打下坚实基础。

王鹏班组是大船集团船舶生产一线的一支“青年精英团队”,他们以优良的技术素质,敢打硬仗的作风荣获“大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2010年,大船集团从韩国引进精度控制数据分析软件,王鹏结合生产实际,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应用。

大船集团目前已先后开发了6代8型VLCC船型,累计获得订单91艘。王鹏当之无愧成为30万吨船的技术骨干。

目前大船集团VLCC水下建造周期最快已缩短到38天,系列船平均水下周期已经达到60天左右。航海前扫尾项目基本实现100%交验结束,在大合龙缝焊接中,探伤合格率达99.5%以上。王鹏功不可没。

船舶设计“领头雁”——高丽娟

首次开发了全球最大宽体IMO II型化学品船

今年49岁的高丽娟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舶设计研究院开发室高级主任设计师。25年来她始终奋战在船舶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一线,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推动了大船集团节能新型CAPASIZE散货船、宽体MR型化学品船、安全绿色节能型宽体LR1油船等多型产品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大船集团产品研发团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

近年来随着船舶市场的持续低迷,高丽娟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开发绿色节能新型船舶是寻求市场突破的关键。她注重关键技术指标的优化,重点开发绿色节能新型船舶。三年来,研发成果成功转化为6艘18万吨散货船、10艘5.5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5艘7.2万吨成品油船、2艘11.3万吨油船订单,合同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为大船集团在船市逆境中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主持“节能新型MR化学品船开发”过程中,高丽娟首次开发了全球最大宽体IMO II型化学品船,该船的EEDI值比IMO参考线低32.3%,提前12年达到了PHASE 3的要求。该项目成功应用于大船集团为新加坡船东设计建造的系列5.5万吨化学品船中,并获得工信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丽娟主持的新型LR1型油船总体设计,打破常规LR1型油船采用巴拿马船宽的设计惯例,成功开发出宽体、浅吃水、大舱容、低能耗等特点的新型LR1型7.2万吨油船。在同等条件下,船舶航速较同类型船快0.5节,EEDI接近PHASE 3阶段的要求。采用LNG READY设计技术,在新造船阶段满足DRDR(H,m)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大多数船东“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未来战略上的绝对主动”的投资理念。该项目成功签订5艘船订单,并获得大连市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设备示范应用项目认定。

高丽娟所主持完成的散货船开发设计也是如此,如KAMSAR-MAX型8.2万吨散货船、CAP-SIZE型18万吨散货船、NEW-CASRTLEMAX型20.8万吨等散货船的升级优化设计和满足GAS-READY的30万吨矿砂船的设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船舶主机定位大师——纪英辉

建造11万吨油船23号船时在船台上进行艉密封轴跳动

有人说:选择了造船,就意味着吃苦和挑战。今年39岁的纪英辉是大连船舶重工船台二部舾装车间主机班班长,他用自己的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纪英辉于1991年8月进入公司以来,一直专心从事船舶钳工专业,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并担任主机班班长多年,现已成为国内同专业的佼佼者。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优秀班组长标兵、大连市技术能手称号、大连市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技工、大连市第三届大连名师、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技术能手……这一系列荣誉的支撑就是纪英辉过硬的船舶主机定位本领。

主机是船舶的心脏,主机的定位安装对于造船来讲可谓重中之重。纪英辉打破常规,在主机厂家把主机地脚螺栓和主机边缘进行测量记录后,就根据数据和主机面板的螺柱孔进行三角板及顶丝的提前定位。这样,在吊第一钩前已经把应该第二步施工提前完成了。

在18万吨散货船18号船建造过程中,纪英辉采取了非正规的方法,把尺寸相同的螺柱头切割掉,焊接上加长杆,再插入艉管内调整定位螺钉,使问题迎刃而解。

纪英辉在11万吨油船23号船建造过程中,提出了大胆的创新想法,在船台上进行艉密封轴跳动。这种施工方法为公司节省了资金30余万元。

主机串油时间过长一直是缩短水下主机周期的瓶颈,同时也时刻困扰着纪英辉。在建造11万吨26号船时,他带领技术人员对该项工艺进行改进。根据主机最后一排眼的尺寸和复光拉的钢丝线,把这根轴线返到主机坑底面,号出主机回油管开孔的位置和焊接法兰的位置,并进行开孔和定位,使主机滑油循环舱在船台上施工,封舱。由原来的从船只下水到串油报验75天缩短至22天,主机水下系泊由原来的93天减至31天。此项工艺在为32号船台镗孔的全面展开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中国首艘VLCC女设计师——关英华

自主开发新一代节能环保型超大型油轮

关英华,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2011年取得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船舶设计和开发等技术工作,现任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她先后参与或主持了11万吨成品油轮、15万吨原油船、30万吨超大型油船、18万吨散货船、15万吨海上浮式储油船、JU2000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十几个船型的电气设计和配合施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船舶设计和建造经验,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很快成为船舶设计建造这个重工产业里响当当的女设计师。

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的设计建造是衡量一个国家船舶工业水平重要标志之一。1999年8月,大船集团承接伊朗国际油轮公司5艘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建造的超大型油船,这一系列船的设计难度不仅仅在于它吨位重,尺寸大,没有设计经验,对于电气专业更重要的是船上设备配置的先进性和监测控制网络的复杂性。

当时关英华的孩子只有一岁半,她敢于面对考验,迎接挑战,毫不犹豫地承担起VLCC电气详细设计主管设计师的工作,参与了中国第一艘VLCC的设计和建造。她克服困难、勇敢担当,从1号船时的电气专业主管设计师做起,历经5年,先后担任船研所电装设计室二科科长、电装设计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初5号船,成长为船研所负责该产品设计的副总设计师。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5艘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成功交付伊朗船东使用,从此打破日本、韩国对超大型油船市场的垄断,大大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017年7月11日,大船集团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31.9万吨原油船72号船“凯名”轮命名交工。这是关英华及VLCC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超大型油轮。该船采用了优秀的船体型线,配以节能型主机和新型大直径高效螺旋桨,有效地提高了船舶快速性能。经过团队的努力,大船集团作为中国第一个设计并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的船厂,目前VLCC系列产品的订单已经达到八十七艘,交工七十余艘,超过世界VLCC营运船队的10%。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赵晖

来源:半岛晨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5766.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8年 11月 3日
下一篇 2018年 11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