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

【摘要】随着时间的更迭以及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滦河大铁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因其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监修,近年来,偶尔会有一些收藏爱好者或文史爱好者前来探望。虽然历经沧桑、虽然已锈迹斑斑,但当近日有唐山网友将这座大铁桥现状照片再次贴在贴吧上时,还是引起了众多怀旧网友的追思,以及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大铁桥保护的探讨。

龙饰、太极图、砌石古法等民族元素,彰显着清朝第一条“官办”铁路的恢宏气势。酷暑不松,严寒不裂,历经百余年风雨仍坚固如初,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才华,也表达着民族的尊严与自信。

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

魏文合老人仰望大桥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闫漪)4月3日上午,在短短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作为全国四大干线之一京哈铁路一段,多列和谐号列车先后从滦河大桥上飞速驶过,列车在穿过滦河大桥的瞬间,与现行铁路桥比肩矗立的另一座已停用多年的大铁桥——滦河大铁桥眷恋得守望着后辈铁路每日列车的“熙来攘往”。随着时间的更迭以及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这条与滦县老站村相伴相随一个多世纪的铁路大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因其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监修,近年来,偶尔会有一些收藏爱好者或文史爱好者前来探望。虽然历经沧桑、虽然已锈迹斑斑,但当近日有唐山网友将这座大铁桥现状照片再次贴在贴吧上时,还是引起了众多怀旧网友的追思,以及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大铁桥保护的探讨。

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

一座历经沧桑铁路大桥的孤独守望

4月3日上午,一列和谐号列车从滦河大桥上由东向西飞速驶过,就在列车穿村而过的瞬间,已经83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的魏文合老人如儿时般站在村口倾听着列车飞速驶过的呼啸声。在老站村生活了近80年,魏文河老人早已习惯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铁路桥传来的列车驶过的呼啸声。

在分别历经了一百多年和七十余载的四季更替,如今与现行铁路桥比肩的南北两座铁路桥早已卸下历史的重任,“安享晚年”。依然耸立的南侧滦河大铁桥和北侧铁路桥残存的桥墩在滦河水中若隐若现。

魏文合老人告诉记者,最南侧的铁路桥正是1894年建成通车的詹天佑监修的滦河大铁桥,而北侧只残存桥墩的是1943年取代滦河大铁桥建成通车的铁路桥,随后滦河大铁桥变为了公路桥,并多次因历史战乱以及地震灾害,滦河大铁桥在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徘徊着历史赋予它的身份。而现行的铁路桥则是在2001年建成通车的,南北两侧的老桥则一直守望着这座后辈铁路桥每日列车频繁驶过。

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

“我是三岁半随父母从现在卢龙县搬到老站村的。”近80年的守望,魏文合老人自认很幸运地经历了与现行铁路桥比肩的南北两座铁路桥更替运营的前前后后,这样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显得异常兴奋。

无论历史车轮如何旋转,有些事物究竟会因其曾经肩负的重任和曾做出的贡献永远留于史册。就像滦河大铁桥一般,无论如今它在人们的记忆里怎样被淡化,当再次被提及时,依然有份抹不去的骄傲存留于心。

魏文合老人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他还是孩童时,每天都会和小伙伴儿们跑到村口看滦河大铁桥上的列车从村边飞速驶过,这样的情景是他孩童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

“滦河大铁桥在解放前就已经不走火车了,而是被北边的新铁路桥所取代,滦河大铁桥被拆去了铁轨,铺上了木板成为了公路桥,解放战争尾声的时候,国民党在1948年底曾将北边当时新建的铁路桥炸毁,滦河大铁桥也受到殃及。在1949年补修后,才恢复了运营。后来,两座桥之间又架起了一座新的铁路桥,老铁路桥就停用了。停用后,为安全起见,相关部门已经把铁桥断开。”魏文合老人说。

在魏文合老人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滦河大铁桥西侧已经在大桥停用之后被政府部门断开,桥的一个角落尚矗立着一座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中间镌刻着“滦河大铁桥”五个隶书体大字。

老站村支委夏春生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力,滦河大铁桥一直是这个样子与这个村庄、与这条现行的铁路桥风霜雨雪相伴相随。

滦河大铁桥的历史更迭

在历史岁月里,已经卸任多年的滦河大铁桥虽经历过炮火、天灾等的侵袭,但阳光照耀下,这座铁桥依然钢强挺拔。“你细看铁桥,铁梁全部是铆接在一起的,每一个接缝都紧密结合,使铁桥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站在河道距离水面最近的地方,仰望铁桥,魏文合老人对滦河大铁桥的铆接技术惊叹不已。

1881年,开平矿务局雇佣英国技师金达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建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10年后,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下,金达又受命负责古冶至山海关的铁路工程,滦河大铁桥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今年71岁的李国明老人是中国铁道学会会员,他也曾是铁路唐山电务段的工程师,干了一辈子铁路,在19世纪60年代到1975年之间,李国明因工作常常会乘车经过滦河大铁桥(那时已改为公路桥)。在退休的岁月里,老人在研究中国铁路历史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会去留意这座历史悠久的铁桥。

“从南到北,我们现在分别称三座桥为一桥、二桥、三桥,一桥就是詹天佑在国内首次使用压气沉箱法修筑桥墩的滦河大铁桥,这座大铁桥1892年修,1894年开通,那时候这条铁路叫北洋官铁路,古冶到山海关近130公里,是李鸿章利用清库官银,每年200万两白银修的这条铁路,其中滦河大铁桥的建设是其中的控制性工程。二桥是1935年开建,1943年建成通车的铁路桥,三桥则是在新世纪开通运营的新铁路桥,三座桥中现在只有三桥在运营使用。”李国明说,如今,因曾经担负的历史重任和詹天佑的名字,如今的一桥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一桥也就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一座“退役”的老桥。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李国明因工作经常会穿梭于滦河大铁桥。“由于桥窄无法错车,一桥只是单行线,桥头桥尾都有交通部门的守桥人,双方有手摇直通电话,这端放行,那端等候,单方向分时段放行。”李国明说。

据李国明老人介绍,滦河大铁桥为铁路单线桥,全长670.6米,共17孔钢梁,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铁路桥。滦河大铁桥自建成后,一直为关内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滦河大铁桥始终屹立在滦河之上,有关它的诞生以及五度‘服役’(2度为铁路桥、3次为公路桥)的佳话,也被人们一直传送。当年,外国工程师承建此桥,由于河深水急,桥墩屡建屡塌。最后詹天佑临危受命,利用压气沉箱法筑起了桥墩。”李国明说

1943年,因铁路双线新桥建成通车,滦河大铁桥改做了公路桥。1948年11月份,唐山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东北的解放大军南下,将双线桥炸毁,老铁路桥又担当起了铁路便桥的重任,并在夺取平津战役胜利的支前运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老桥再次成为公路桥,车马行人穿梭。1974年在一桥的下游新建了两座单向通行的公路桥,老铁桥才宣告“退役”。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新公路桥毁于一旦,老铁路桥却安然无恙,于是它第五次被启用,两年后,复建的公路桥竣工,它才最终‘告老退休’。”李国明说。

如今,在滦河岸边还可见1949年修建北侧新桥的纪念碑,上写“北宁路全线补休竣工滦河大桥落成纪念”。在纪念碑的旁边还竖立有一座光荣碑。开滦博物馆研究员杨磊老师在2013年的3月份,与唐山博物馆鲁杰馆长相约一起考察过滦河大铁桥,并因此写了一篇《凭吊滦河大铁桥》的文章。在文中,杨磊老师特别提到了这座碑文。“碑记内容明确无误地证明了,双线铁路新桥在1949年5月才修复通车,那么运送东北的解放军打平津战役的火车,仍然从老滦河大铁桥通过,这座传奇的大铁桥为新中国的建立再立一功。”

但现在这座新桥已经拆毁,只留下了残存的桥墩在滦河水中若隐若现。老桥和新桥之间在新世纪架起一座现代化的铁路桥,不时有和谐号动车呼啸而过

也正是经过多次历史更迭中的磨难,至今依然耸立的滦河大铁桥依然被后人崇敬着。“退休”的滦河大铁桥也因此日夜守候着子孙后代的车流不息。

2013年,国家文物局把这座清代建造的滦河大铁桥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使这处蜚声中外的工业遗迹真正成为了“国宝”。

不可替代的历史资源

此外,李国明老人对滦河大铁桥上的龙饰、太极图、砌石古法等民族元素也格外赞赏。在李国明老人看来,该桥如此之多的龙饰,彰显着清朝第一条“官办”铁路的恢宏气势。而那些太极图也仿佛在诉说大自然的奥妙与变幻,也为大桥增添了几分久远、庄重的色彩。

滦河铁桥为17孔,共有16座桥墩和两座桥台,均为料石砌成。“当年詹天佑利用压气沉箱法将桥墩基础利于河床深处的岩石之上,并采用古法的粘结方法,将一块块料石砌合在一起,层层叠叠直至桥面。石砌的桥墩浑然一体,酷暑不松,严寒不裂,历经百余年风雨仍坚固如初,即使与水泥灌注的桥墩相比也毫不逊色。”在李国明老人看来,滦河铁桥上的民族元素,显然出自中国人的创意和主张,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才华,也表达着民族的尊严与自信。

今年3月26日中午,网友“Lee涵涵”将自己拍摄的一组关于三座铁路桥现状的照片粘贴在了唐山吧里,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跟帖。这些照片是“Lee涵涵”特别跑了20多里地拍摄下来的。看到这组照片,很多网友将为国家做过杰出贡献的滦河大铁桥的前后历史纷纷粘贴到贴吧里,与众多网友共同追思。有些网友看到这组照片还表达着要去看望大铁桥的愿望。网友“青山绿水孤独”在3月26日跟帖说:“明天我也爬上去看看,100多年的铆钉和铁板,也不知道那时候咋卯的。”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621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4月 8日
下一篇 2015年 4月 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