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红星资本局:聚焦资本市场,专注上市公司,提供投资参考。欢迎关注“红星资本局”公众号

4月28日晚间,“西南科创板第一股”成都先导(688222.SH)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实现营收4411.23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74万元。

成都先导于4月16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仅仅12天后便推出了首份业绩报告。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众多企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成都先导也有所波及,但红星资本局今日阅读成都先导首份一季报发现,公司业绩仍然优秀,特别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过半,居科创板第二位。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过半

亮点一 研发投入

一季度研发费用2237.58万

同比增长18.63%

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成都先导净利润下降较大。但红星资本局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去年同期存在重大一次性与经营相关政府补助所致,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32.29万元,同比则只是略有下降,真实业绩仍然十分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成都先导研发费用2237.58万元,同比增长18.6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0.72%,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3.56个百分点,堪称科创板最舍得投入研发的上市公司之一。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科研人员进行研发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实验室

而2017年-2019年,成都先导研发费用分别为4621.4万元、6186.44万元、9146.1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6.84%、40.92%及34.62%,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研发投入向来是检验科创板成色的“试金石”,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积累形成核心技术,再将核心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成都先导的研发投入比仅次于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后者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高达63.33%。

对于一家科创板药物发现领域的企业而言,在研发投入上面可谓不遗余力,也进一步反映成都先导聚焦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亮点二 核心技术

药物种子库达4000亿量级

药物发现实力领先

在医药产业链中,药物发现为首要环节,它以新药开发想法的产生为起点,以拟进行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候选药物(PCC)的确定为结束标志。这一环节往往是产业价值链中最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技术难度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步骤。

为了发现一种新药物,通常需要筛选或合成数以百万计的化学物质。如果在药物发现阶段做好基础研发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后续潜在的巨大时间和资源浪费。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科研人进行研发

成都先导的核心技术为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及筛选,其DNA编码化合物库包含了超过4000亿种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是当前已对外公布的全球规模较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之一。且分子数量和质量还在不断发展,计划2020年将库分子结构提升至万亿量级。

成都先导的核心技术填补了中国及亚洲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乃至全球小分子原创新药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药物种子库”。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先导的核心技术与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药物发现实力居于全球前列,这也是成都先导获得全球前二十强创新药企青睐的关键。

核心技术能够名列前茅,依靠的是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据成都先导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一只近400人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其中多位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深研究背景。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333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83.88%。其中,博士占比约15%,硕士占比约35%,核心技术团队多数来自于专业研发底蕴深厚的知名国际药企。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科研人员在进行研发

亮点三 新药研发

肿瘤、心血管、炎症等疾病领域

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

2020年,药明康德、药石科技等CRO领域个股备受资本市场热捧,成为医药牛股。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认为,资本市场看到了CRO行业的成长性。

2019年1月,成都先导正式启动科创板IPO工作,3月底即完成股份制改造,6月底递交科创板IPO申请,并于2020年4月16日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在上市交易首日,成都先导大涨129.43%,收盘时总市值达到188.6亿元。

成立8年后,成都先导在我国新生的资本市场“试验田”科创板上市。虽然成都先导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且拥有80%以上的毛利率,也是行业内第一梯队的企业,但对于公司董事长李进来说,并不满足于此。他说,“你不能说我生产一个特殊的螺丝钉,而我永远就只生产这种螺丝钉”。

据悉,新药研发是成都先导的主要战略之一。而成都先导要做创新药的底气,也是基于公司核心的“药物种子库”还可以被更大化利用。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红星资本局查阅成都先导招股书发现,公司目前内部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其中有2项已获临床试验批准(当中1项已进入临床I期),其余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将致力于肿瘤、心血管、炎症、呼吸道、代谢类等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最终实现公司自有新药产品的上市。

成都先导的成长

离不开成都的创新创业土壤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成都企业,成都先导诞生在成都高新区,成长在成都高新区,目前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实景图,图据成都高新官方微信

自2012年至今,短短8年就在创始人李进及其团队带领下,创造了从零起步到全球布局的行业“奇迹”,被中国药学会评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也成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明星企业。

成都先导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成都的创新创业土壤。从2012年成立开始,成都就持续给予了全方位的各种支持。为更好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成都高新区建立起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资金、场地等全要素服务。

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发展势头良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目前正在加紧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和创新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吉利德、美国500强波士顿科学、美国500强艾昆纬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这里布局。

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连续3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

“成都先导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环境和营商环境是相当好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生物医药行业,继续深耕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表示。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成都先导实验室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成都先导表示,致力于成为植根中国、放眼全球的创新药物“种子库”和新药创制“新引擎”。将立足市场需求,坚持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驱动、以业务链条完善为支撑、以新药上市为长远目标,不断巩固在新药发现、创制领域的优势地位,力争打造全球优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努力成为药物发现和新药创制细分行业主导者。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成都先导供图

编辑 邓凌瑶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红星资本局|成都先导交出上市后首份季报,研发投入占比居科创板第二位

来源:红星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624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0年 4月 24日
下一篇 2020年 4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