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2017年3月30日,天津武清区小镇王庆坨,某自行车加工企业正在生产某品牌的共享单车。(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春天来了。”

一个“00后”自行车组装员,在自己的工作台上,写下了上边四个字。

这里是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一个100人的自行车厂。2017年的3月底,南方周末记者在这个工厂的流水线上看到,差不多20个“90后”和“00”后员工,男女间隔着一字排开,组成了一条长约50米的流水线。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一名女工正在给自行车零件扭螺帽。(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王庆坨镇中心离北京天安门只有100公里,开车大概一个半小时。小镇只有几万人,一半多从事自行车产业,被称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厂房里噪音很大,员工们每天要工作11小时。一辆自行车,经过十几道工序,差不多十分钟时间就能组装完成。

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推自行车到电梯里下库房。每辆车进入电梯时,都要被电梯口的一个取暖器照射一下。这是为了确保这些智能自行车的电锁有电。

王庆坨镇被称为天津西大门。关于王庆坨的名字来历有好多种说法。有说是因为王姓居多,又住在高土堆上,所以叫王家坨。明朝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当地为了庆祝迁都,王家坨改称王庆坨。还有一个说法是,以前叫王清坨,清朝时大兴文字狱,王清跟“亡清”谐音,所以改叫王庆坨。

王庆坨镇中心离北京天安门只有100公里,开车大概一个半小时。小镇只有几万人,一半多从事自行车产业,被称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天津日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王庆坨全镇自行车及相关行业实现产值39.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15年全年自行车产量1300多万辆,占天津自行车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自行车总产量的10%以上。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工人手工给车轮安装辐条,这样一些工序机器仍然无法替代手工。(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两名女工在流水线上作业。自行车加工车间的工人以年轻女孩居多。(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王庆坨自行车产业起步于1994年。最初是几个曾在供销社组装过自行车的工人,下海创业卖无证低端自行车。后来王庆坨形成了一个自行车产业链,一辆自行车所需的一百多个零件,都可以在镇子里轻松采购到。于是大量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摇身一变成为销售,四处寻找订单,然后联系镇里的亲戚朋友生产。一时间,王庆坨的低价自行车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最离谱的时候,王庆坨的自行车卖到了50元一辆,是当时行业平均价格的三分之一。这种车的车架薄得跟纸一样,车的生命周期只有3-6个月。于是王庆坨也成为劣质自行车的代名词。

后来镇政府对自行车行业进行了监管、引导和扶持。在一番清理整顿和整合兼并后,王庆坨的自行车行业走向正轨,形成了一些品牌企业,同时进入到中高端市场。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作业。(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不过自行车毕竟是耐用品,行业整体需求有限,行业的利润率也一直上不去。尤其是自行车厂商扎堆的王庆坨镇,竞争非常惨烈。一位当地自行车公司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行业最好的时候,卖一辆自行车能赚差不多20元,去年最惨的时候只赚2块钱,很多公司纷纷倒闭。小镇也陷入没落。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王庆坨镇的一些街道,整条街都见不到一个人,街上店铺几乎都是关着的,偶尔能看到一些流浪猫和流浪狗在垃圾堆里翻东西。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工作时间的小镇街道,空无一人。(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街上的电线杠和墙壁上,贴有不少广告海报。新的广告一层层直接贴在旧广告上,显示出这个小镇过去十几年里的不同经济主角。最早的一张是一个批发零售公司做的“厂家直销”广告,后来被贴上了一张某公司招聘淘宝客服的广告,再后来就是各种“P2P”理财广告和追收欠款的广告。

南方周末看到最多的是一种叫做“理财保”的宣传广告,宣称3个月年化收益率9%,6个月年化收益率12%,一年期年化收益率14%。

一位当地居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自行车老板经营不善,不敢回家,一堆小镇的供应商要不到钱,所以催生了追债生意。

此外,还有一些满是灰尘,被撕成两半的楼盘巨幅广告。当地居民说,这里的房价远不如离北京更近的河北燕郊、大厂、香河和廊坊等地。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流水线上的车架在一点点移动,一名工作人员给车辆的固定位置安装螺丝。(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市场爆发,带来了平均客单价1000元左右的自行车订单,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提高,行业的春天来了。

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自行车行业产量为8002万辆,其中内需只有2500万辆,其余均为出口。但2017年共享单车将给整个行业带来3000万辆的年需求。为此,王庆坨镇在北京设立了招商办事处、争夺北京各大共享单车品牌的订单。

南方周末记者来到王庆坨镇的一个自行车厂,这个厂成立于2004年,过去85%的产品卖到中东,15%卖到国内。2016年12月,该厂开始接共享单车的订单,目前100%转型国内市场。其中,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订单最多。2016年这个工厂生产了20万辆自行车,销售额接近7000万人民币,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能到2亿人民币。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生产好的自行车用电梯运往一楼,装车运走。(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不过,这位老板的判断是,随着国内很多大城市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共享单车订单将在2018年进入饱和期。所以他打算再次转型做国际市场。现在国外的共享单车行业刚刚爆发,很多国外共享单车品牌开始来中国采购自行车,比如新加坡和美国。

共享单车的爆发给小镇带来了巨大订单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吃到蛋糕。

一位当地自行车公司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过去王庆坨镇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自行车,客单价低,车架都是铁的。现在共享单车的客单价普遍都在1000元左右,车身都是铝合金为主。共享单车公司要求他们按照欧盟标准生产,一辆车要能震动25万次。这样的标准,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较高门槛。

“订单多了,但人工成本也高了。有钱的企业都在引入焊接机器人,没钱的只好请临时工。”上述自行车公司负责人说。

王庆坨突围:“中国自行车第一镇”遇上共享单车春天

流水线上写着“春天来了”几个字。流水线式的生产对这些年轻的工人来说难免乏味。(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来源:南方周末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770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7年 5月 26日
下一篇 2017年 5月 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