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骨科手术往往伴随着痛感强、术后恢复期长等特点,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很多患者觉得,上了手术台就意味着身体遭罪,术后一躺几个月不能动弹。但是,骨科机器人的研发及使用,使这种想法发生了变化。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疗团队

01 新理念新技术 走在国内前列

2012年,在“智能技术﹢医学”项目研发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足踝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创伤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创建人李开南教授组建的骨科医用机器人研发团队,历时4年研发了一款可精准定位的骨科机器人。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团队在骨科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方面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使成都市第一例骨科机器人手术成功开展。

自2017年以来,骨科机器人这一技术已在四川省27家基层医院应用,惠及了四川省内乃至西部地区很多患者。

临床应用骨科机器人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减少患者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等。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骨科机器人应用以后,成大附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罹患并发症的几率逐渐降低。

众所周知,大部分骨科手术需要绕过肌肉、神经组织等进行。

一台手术往往需要多位专家,甚至多科室联合才能完成,这不仅会耗费更多医疗资源,手术风险也可能增加,还会给患者带来康复时间过长等问题。

为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围绕骨科手术中如何实现“精准定位”展开了技术攻坚,最终实现了医学、工程机械、信息工程、动漫等多学科的有效融合。

2016年5月,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智能机器人“天玑”面世,并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式“上岗”。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机器人这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走在国内前列,也造福了不少患者,更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路径。

02 立足患者需求 推动学科发展

以往,骨科医生只能通过X线片等患者资料,判断置入螺钉的位置。如果螺钉置入位置不能达到预期,患者就会出现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这表明骨科微创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螺钉置入位置的精确定位。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成大附院骨科专家使用骨科机器人做手术规划指导

骨科机器人的出现从工作原理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机器人会根据患者的X线片进行分析,完成手术路径的规划;机器人会通过机械臂的运动,为医生提供稳定的导针植入路径。

相比前两代产品,第三代骨科机器人引进了红外线跟踪技术,解决了前两代定位技术的不足,在机械臂运动精准度上实现了实时跟踪。跟踪信号和CT信号同步显示,医生可按预期规划准确置入螺钉。可以说,“进化”后的骨科机器人在疾病治疗、精准度上更具优势。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骨科专家兰海教授说:“定位精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使以前的大切口手术变成微创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多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动。”

目前,骨科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髓内钉远端锁钉定位、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椎弓根螺钉定位、置钉等。

成大附院骨科多措并举向基层推广骨科机器人技术,力求惠及更多患者。医院将骨科机器人带到双流区人民医院、郫都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基层医院,并现场开展手术和培训教学。经过多年的推广,四川省全省已有27家基层医院使用了骨科机器人。

2017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共同组建了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研究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体系、培训体系、质控体系,也为各应用中心建设提供指导。此外,中心还多次为四川省一线医生提供专业培训。

03 加大创新投入 探索辐射基层

为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在四川省的广泛落地,促进中西部地区智慧医疗的普及,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联合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苏州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全省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临床学术交流会。会上,来自双流、遂宁、巴中、绵阳、广元5地的6家基层医院骨科专家代表,围绕骨科机器人在当地医院开展手术的情况发言,深入交流了相关临床适应证的综合解决方案。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成大附院成功完成一例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

李开南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国际矫形与创伤学协会 (SICOT)中国部计算机与赋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四川专家委员会和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数字医学骨科学组,并动员四川省更多的基层力量加入到智慧医疗队伍中来,凝聚四川省医工交叉领域优势团队和专家的力量,通过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的成果交流、学术探讨、应用示范与培训等活动,推动深度融合,提升四川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发挥新成果在四川省内的示范作用,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分享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四川省骨科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李开南希望四川骨科影响力辐射整个西部,使其成为西部医疗界骨科的“高地”。

近年来,该院骨科团队在医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上持续发力。2015年,该院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骨肿瘤保肢手术实践中,完成了第一例左侧股骨骨肉瘤切除的3D打印个性化订制假体保肢手术。3D打印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术前规划、骨折复位设计及定位导板制作等方面,参与完成手术600余例。除了骨科机器人的率先研发,在智能医学领域,成大附院骨科团队多年来也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文:卢佳丽

图: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编辑:张方飞 吴刚

审核:韩璐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智慧+骨科”造福更多患者

来源:健康报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59105.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2年 6月 1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