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冯启森带领20名刑满释放人员创业的故事

忠县冯启森带领20名刑满释放人员创业的故事

近日,冯启森在观察自己的车床生产情况。 记者 谢国邦 摄

记者 阳琴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曾经,他们带着满身的“污泥”,在狱中度过难忘的岁月;现在,他们为了追回失去的年华,结伴而行踏上了创业之路。

“领头羊”叫冯启森,一个曾经在忠县乃至三峡库区都响当当的名字。他当过兵,打过越战,经商10年,入狱12年。

现在,他是忠县齐声五金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声五金”)的总经理。他带领20名刑满释放人员,在兴峰乡原三元丝厂开启了新的生活,“新生”牌五金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也即将成为忠县“规上企业”。

3月2日,忠县县长熊世明走进冯启森的公司,看望了这个特殊群体,询问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鼓励他们开创新的美好生活。

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忠县司法局的注意,即将在齐声五金建立“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

出狱创业

冯启森是东溪镇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在长江上经营着3艘“长生”号货轮,资产超过3000万元。

没想到,正当冯启森风生水起之时,不慎牵涉经济案件,入狱12年。

2011年9月12日,是冯启森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这天,年过五旬的他走出了高墙,获得了自由。

在监狱的12年里,冯启森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是他的最爱。

难得的是,冯启森在狱中学了一门手艺——五金加工。拔丝、打头、抛光等技术,他样样精通。

正是这门手艺,让冯启森回家后的第一个打算,就是凭技术创业。

融入新的社会,洞察新的市场,筹集创业资金……

在积蓄3年力量之后,2014年,冯启森出手了。

冯启森邀约两名合伙人,共同购买了原三元丝厂的近万平方米厂房,成立了齐声五金,主要生产元钉、钢钉、白铁丝、黑铁丝、扎丝等。同时,他还购买了享誉重庆丝钉行业40余年的著名商标——“新生”牌。

情系狱友

公司需要技术工人,冯启森首先想到了干过五金加工行业的狱友。

马道兵,四川南充人,出狱后十分迷茫。

就在马道兵为今后生活犯愁之时,冯启森出现在他面前。马道兵成为了齐声五金的拔丝技术管理员。

自己找到了工作,马道兵想到了狱友杨厚亮。

杨厚亮是开县人,与马道兵一样,在狱中都是技术能手。

杨厚亮来了。

一个联系一个,一个又一个赶来。不到一年时间,齐声五金接纳了20名刑满释放人员。

“创办公司,就是想给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冯启森说,“他们出狱后,融入社会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个引路人。”

狱友来自四面八方,冯启森很少回家,大多数时候与狱友们住在厂里,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讨论公司发展,一起切磋技艺,共同打理一个温馨的家。

“齐声五金就是我的家,冯总就是我的大哥。”杨厚亮说,“我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也有了归属感,现在就是怎么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公司多挣钱。”

仅杨厚亮的“送货车辆一律不返空”这条建议,每个月就为公司节省4000多元成本。

而今,杨厚亮晋升为厂长,马道兵则成为技术主管,每月平均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

精细管理

“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这是冯启森欣赏的《论语别裁》中的一句话,他把这种“畏”转化成了“工匠精神”。

1月16日,邱月强、窦兴祥及两名学徒在生产一批元钉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致使元钉钉帽直径小了2毫米。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产品已出货,冯启森认为会影响公司形象。

随后,冯启森带着厂长连夜赶往重庆主城。第二天一早,冯启森在石桥铺交易城找到买家,主动给买家道歉,并赔偿买家4000元。

在当月考核中,虽然几名责任人被扣了1500元工资,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司,对不起冯大哥。

“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我还想给大家涨点工资,大家来一起出出主意。”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冯启森向狱友们抛出话题。

“以前在渝州监狱听说,废铁再利用技术很成熟了,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马道兵建议。

“只要掌握好技术,用废铁生产元钉,其品质一样上乘。”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建言献策。冯启森最后决定:引进废铁制作元钉设备。

今年1月设备投运后,每月为公司增收25万元,除去成本19万元,每月净赚6万元。

如今,齐声五金“新生”牌产品远销贵州、四川、湖北,以及重庆区县,去年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

来源:重庆身边大小事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3016.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3月 12日
下一篇 2016年 3月 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