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三使戥子”趣萌登场

“银三使戥子”趣萌登场

清乾隆青花夔龙纹盘

“银三使戥子”趣萌登场

银三使戥子

面向深圳市民举办的免费文物鉴定咨询活动——“盛世收藏”系列活动于近日举办了2016年度第四场“免费文物鉴定”。本场活动地点设于深圳博物馆新馆三楼多功能厅,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巡视员刘涛、深圳市收藏协会荣誉会长杨传耕、书画鉴定专家李遇春等文物专家坐镇现场,为广大藏友“鉴宝”。

“盛世收藏”专家免费文物鉴定活动由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主办,深圳市收藏协会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资产运营分公司协办。

最萌“银三使戥子”

“叮里哐啷”,随着清脆的几声响,深圳藏家王先生和母亲把几个“小萌物”摆在了文物专家郭学雷面前。据称,这些银质小物件都是王先生家中旧藏,拿来给专家看看。郭学雷表示,这件银制物件称为“戥(音‘凳’)子”。“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中草药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郭学雷介绍说,“戥子”以克为计量单位,小秤盘,“‘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由紫铜板冲压而成;‘戥子锤’,又叫秤砣,也是由青铜铸造。‘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戥子’,看似是一件计量用的工具,表面看只有大小之分,却有好差之分,工艺有差别,其价格也有差别。开铺子的富贵人家都讲究用象牙杆或虬角杆的‘戥子’,秤盘讲究铜质要厚一些,重一些,圆盘的边里部均匀地分成三个点,三个点为凸起的铆钉用以系绳,秤砣做得也极为精致,各种造型均有,有的带有刻花纹,刻字号的。另配以与器物造型相等的木质盒子,质量好的‘戥子’,木盒做得也非常讲究,首先木质多用红木,盒上下开启处有一小铜质机关,用来锁住盒子以免戥子从里面掉出来,古人考虑得十分周到。”郭学雷说。

郭学雷表示,“戥子”在文物分类里属于“杂项”类,而杂项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从材质上讲,有金银珠宝、竹木牙雕、各种鼻烟壶、漆皮、点翠等。从造型上讲更加多样,有镜支、玻璃油画、蝈蝈葫芦、戥子、鸟笼子及鸟食罐,统称为“杂项”。

乾隆时期的青花夔龙纹盘

深圳藏友尹先生玩收藏多年,此次,他带来了一个清中期青花盘。经文物专家任志录鉴定,此器物为清乾隆时期的“青花夔龙纹盘”。据任志录介绍,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任志录介绍说,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任志录表示,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关于青花盘上的“夔龙纹”,任志录表示,“夔龙”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也有记载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夔龙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来源:雅昌艺术网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3389.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6月 7日
下一篇 2016年 6月 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