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我的大学同学玲玲,特别爱读书。大学期间每周往返图书馆数次,同学们开玩笑说:图书馆的门槛都要给她踢破了。

本以为,这么爱读书的人,成绩应该特别好。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玲玲的毕业论文被导师多次驳回,最后才勉强及格。

玲玲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身边很多人也在抱怨,读了很多书,似乎都没用上。需要知识的时候大脑还是空空。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为什么会读了书没有用呢,原因是:没有做笔记,或者没有做有效的笔记。

读书如果不做笔记,或者做的笔记仅仅是摘抄划线,对于掌握知识和使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写作就更派不上用场了。

卢曼先生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员,靠着他的卡片笔记系统,升级了思维,成为了社会科学教授。

用他的卡片笔记盒工具,卢曼教授写了58本书和无数论文。而用卢曼先生的话说,这些所用的时间成本是零。

申克.阿伦斯著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介绍了卢曼教授是如何做卡片笔记,如何思考,如何让笔记系统带着你写出论文,如何让笔记成为大脑的得力助手。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大部分人和玲玲一样,都是用传统方法写作:自上而下写作。大部分人在写作中都遭遇过不知道写什么,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传统写作时,我们都是先选好题目,列好提纲,然后开始找论据,找相关素材,再进行写作。

用这样的方式写作,卡壳经常出现。尤其是在写论文时,经常会因为找一个合适的论据和素材停顿好久。

就像玲玲,在写论文时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读了书,摘抄了笔记,等开始写论文时,发现读的书和摘抄的笔记又不能支持自己的论题。

素材不对时,她又重新到图书馆找材料。如此往返,玲玲的论文写很久,写得不理想就不奇怪了。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自上而下的写作很难流畅地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读过的记过的不知道如何派上用场,而你想用的可能又没读过没记过。

传统的笔记在写作时很难查找,这是因为我们仅仅是记笔记而缺少思考。笔记之间都是孤立的存在。

这就导致我们会有一种错觉,我读了很多书,还是没有用。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笔记,还是不会写作。

卢曼教授能用零时间成本写出58本书,在社会科学方面做出惊人的贡献。他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写作法。

从笔记到写作,卢曼先生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虽然这是一套了不起的方法,但它却是非常简便易用的。

正如《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所说的:“处理复杂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地保持简单,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用简化的结构搭建复杂的内容。”

卢曼先生的卡片笔记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卡片笔记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该如何像卢曼教授一样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呢?

(一)做读书笔记不是摘抄划线收藏

很多爱学习的小伙伴在读书时都会做笔记。划线、摘抄是最常见的笔记方法。很多小伙伴还会复习背诵自己的划线摘抄笔记。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如果是电子阅读,大家又用收藏夹代替了笔记本,看到自己觉得有用的内容,都会一键收藏。最后收藏夹满满的却很少回看。

这些错误笔记方法导致大家觉得自己的笔记派不上用场,造成了笔记无用论的想法。

Flomo(浮墨笔记)的联合创始人少楠说:进入大脑的东西,存储时越容易,取出就困难,如果存储是进行了整理,那么取出就容易。

在做读书笔记时,我们需要思考,而不仅仅是划线摘抄收藏。

对于一个知识点,如果我们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就算背得再熟,它也不能为我们所用。我们就只能做个知识的搬运工,而不能加工生产知识。

经过思考的笔记有着阅读背诵多少遍原文也比不了的效果。

做笔记时,要深入思考,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原文,真正内化知识点。

通过阐释书中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内化知识,一方面帮我们查漏补缺,将不理解的未掌握的加强,最终变成知识的主人。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学习同一套课程。其中第一组人学习完要考试,第二组人学习完不需要考试,而是需要给学生讲授学习的课程。

最后两组人同时考试,结果是第二组人的成绩远远高于第一组人。

因为第二组人需要讲课,他们练习讲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课程的内容。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带着思考的,他们真正内化了知识。

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是知识转换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你成为知识主人的过程。

我们要谨记孔子说得“学而不思则罔”,做笔记是工具,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二)读书笔记要用简洁的语言,记录在卡片上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我们从小就总听到老师夸奖某某同学笔记做得好。而这种被夸奖的笔记大都是一字不落地把老师的讲课内容抄下来,大部分都是学习特别认真的同学。

事实上,衡量读书笔记好坏的标准不是记了多少,而是要考虑它是否实用、高效、便捷。

《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做笔记,并把笔记记录在卡片上。

用最简洁的语言做笔记,不是叫我们偷懒,而是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提炼。

当你需要把书上几页甚至几十页的知识点,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在一张卡片上时,首先需要阐述原书知识点的内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浓缩。

在对这个知识点浓缩的过程中,是对知识点的不断思考与内化过程。因为要精简,我们需要抓取关键部分,而对关键部分的抓取,让我们更能掌握知识的要点。

如果我们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一字不落,是很不利于回看的。当我们回看笔记时,不仅费神费力,而且很难找到重点。看笔记就像看书一样的话,笔记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知识内容浓缩成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并写在一张卡片上,当我们回看笔记时,重点就会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我们根据笔记对知识进行阐释,有加深了记忆。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而卡片笔记不仅便于携带随时复习,也为便于整理归类。

当我们读书读到有用内容时,首先用自己的语言阐释,阐释的语言可能会比原文还长,这是把书读厚的过程。再用最简洁的语言做笔记,这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把一本书先读厚,再读薄,书中的知识自然就被吸收了。我们读书就不再会是读过就忘了。

(三)有想法,请你马上写下来

你是不是经常会在脑中闪现一些想法,闪现过一个可写的材料。你会计划着等哪天有空了写下来,可最后往往不是不了了之,要不就是时隔太久,灵感已,写不出来了。

除了读书需要记笔记,当你脑中有任何灵感的时候,也是需要记下来的。

《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卢曼教授就是把一点一点的想法用卡片记录下来,最后写出了58本书和多篇论文。

如果我们的想法只停留在脑海中,好的观点就会一闪而过,好的方案也会慢慢消失。写下来不仅能帮助我们思考,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实践。

无论多么小的想法,写下来,就可能成就你。无论多么宏伟的想法,如果只停留在脑海,那也就只是想想。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四)让你的笔记们成为朋友,让它们建立联系

读过的书和灵感都记成笔记,这不是笔记的终点,它们只是卡片笔记的基础工作。

卢曼教授能用笔记写出58本书,不仅是他的笔记记得好,最重要的是他记好每条笔记都会做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是思考。卢曼教授每写完一条卡片笔记,就会思考这些内容:

这条笔记可以解释哪些场景,这条笔记和之前的哪些笔记有关联,这条笔记与之前的笔记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

卢曼教授会根据笔记之间的关联存放新笔记的位置。将笔记按照他们的相关性归类存放在卡片盒。随着笔记的增加,类别也增多。卡片笔记盒就搭建起了个人的知识框架。

如果我们记的笔记都是孤立的,它们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有限的。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只有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时,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加,笔记能提供给我们的思考就会越来越多,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洞见,从而提高写作效率。

正是因为卢曼教授的每张卡片笔记都按照相关性进行了存放,笔记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卢曼教授不是确定了题目才去找材料,而是在一堆相关的卡片笔记总结出主题,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写作系统。

用自下而上的写作法,你再也不用为素材发愁了。这也正是卡片笔记写作法颠覆传统写作的神奇所在。

好多人都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写作系统折服,少楠老师读了这本书创立了“浮墨笔记”,李娟老师读了这本书创立了“葫芦笔记”。

这些软件让我们不用像卢曼教授一样,需要一所大房子来存放他的90000多张卡片。用这些软件,将纸质卡片变为电子卡片,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建立起我们的卡片笔记系统。

如果你想写作,又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不是你读书少、见识少的缘故。这是因为你没有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构架。

学习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用笔记搭建起你的知识框架,让素材带着你写作,你将会觉得写作时间快乐而轻松的事情。

你的笔记和写作之间,仅隔着一个卡片盒

来源:春子reading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401.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1年 7月 12日
下一篇 2021年 7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