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近10项国家专利!信阳一73岁老人痴迷发明,他是怎么做到的?

痴迷发明40余年,获国家专利近10项,

他说:

“我愿拿出专利,为国家做贡献”

“装气能够救生也能够漂运东西,装上水可以供饮用也可筑堤……”在市区申城大道柴油机厂家属院18栋一民房内,73岁老人朱启发正在给武汉、广州等多个地市的防汛抗旱部门写信。6月25日上午,朱启发告诉记者,进入汛期,他希望自己于2015年10月获得国家专利的可变形容器捐献到需要的地方。

获近10项国家专利!信阳一73岁老人痴迷发明,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一个小院落里,记者见到了朱启发口中的“可变形容器”。容器是由内袋与外袋组成,外袋有布袋、编织袋等软体材料构成,内袋有塑料、橡胶和镀膜等材料构成。只见朱启发取出一个容器,扎好一端后装上水,再扎紧另一端。接着,拿到门外找来一辆车来回碾压10余次,水袋完好无损。

“它的优点是能‘变形’,小的装水供饮用,做成大的可以装几吨水,且气体、液体、固体都能装。若是用车、船装运,可以把它堆叠几米高,完全可以代替罐车装运水,而且放完水就是空袋子,便于携带保管。用作抗洪,固定一些桩子,装水成坝,比大量运输沙袋省时省力……”朱启发说着,穿插了一段他的发明经历。

获近10项国家专利!信阳一73岁老人痴迷发明,他是怎么做到的?

1965年,朱启发参军入伍,被安排在驻湖北某防化团修理所。在主修汽车、防护器材、侦毒器材、乙丙仪等装备器材的修理所,朱启发刻苦钻研,逐步从一“大头兵”成长为正营职干部。参军的20年生涯,朱启发搞发明用了6年。

“第一项发明是打煤球机,1980年,我带着它参加军区科技大会,获得了第四名。”朱启发告诉记者,在大会上,他看到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拉码工具,“桌子那么大,用40多套拉器组成,我感觉那个发明自己也能做,而且还能做得更出色。”朱启发说,回到部队后,他便开始研制。

“一个螺丝柱,一个圆盘螺母,钻上6个孔,穿上钢丝绳,工作原理与千斤顶相似,但对于修理工作更显轻便。”5年时间,朱启发将钢丝绳拉器做出来后,立马得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两位副教授认可,后经人介绍,湖北襄樊科技部门专门找到他,为他送去4000元,带走了材料及样品。

获近10项国家专利!信阳一73岁老人痴迷发明,他是怎么做到的?

1986年,朱启发转业来到信阳一家内燃机配件厂工作,直到退休。在朱启发从床前柜子里拿出的厚厚一摞证书里,记者注意到,自1979年至今,老人先后发明有钢丝绳拉器、太阳能自动追踪系统、高楼救生器等多项发明专利证书,其中近10项为国家专利证书,目前朱启发保存的国家专利证书只有6项。

获近10项国家专利!信阳一73岁老人痴迷发明,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是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制作经商,我愿意全部捐献出去。目前我最想捐的就是‘可变形容器’。”朱启发说着,拿出一张A4纸,上面写着他最近为“可变形容器”写下的一首“打油诗”:国家专利好容器,杯桶袋凳都可替;装气救生可运货,装水能饮可筑堤…… (周涛 华祯)

来源:新报业传媒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6678.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6月 21日
下一篇 2019年 6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